【原料】忍冬藤100克,藤梨、野荞麦各10克,马鞭草、佛耳草、丹参、大力王、地丁草各30克,海金沙、绞股蓝、一枝香各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30天为1疗程,一般3~10月,平均4.5月。服药期间先维持原用的激素量,以后逐渐减少。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散瘀。
【主治】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荆芥连翘汤
【原料】荆芥、连翘、防风、柴胡、薄荷、黄芩、栀子、赤芍、当归、生地、白芷、桔梗、枳壳各10克,北芪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西药给予地塞米松每日10毫克,连续静点7天,然后改为强的松40~60毫克,每早1次口服,病情控制后减量;环磷酰胺50毫克,每日3次口服,病情控制后减量;关节灵6克,每日3次口服。以上四联疗法同步治疗。40天为1疗程。
【功效】祛风清热,益气养血活血。
【主治】主治亚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养阴宁心汤
【原料】生地、玄参、生薏苡仁、虎杖、羊蹄根、忍冬藤、苦参、黄芩、车前子各30克,知母9克,麦冬12克,葶苈子、桑白皮各30~60克,猪苓、茯苓、泽泻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服。病重者每日2剂,煎服。根据病情有单纯中药或减服激素、激素维持量、加大激素量的不同。
【功效】养阴清热,蠲饮利水,养心宁神。
【主治】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
凉血解毒汤
【原料】生地、玄参各12克,麦冬15克,土茯苓、半枝莲、白花舌蛇草各20~30克,丹参、秦艽各30克,赤芍、乌梢蛇、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早晚分服,每日1剂。同时口服西药强的松、环磷酰胺。
【功效】养阴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补肾消斑汤
【原料】I型方:生地、玄参各15~30克,金银花、板蓝根、半枝莲各30克,栀子10克;II型方:当归12~15克,川芎10~15克,鸡血藤、紫珠草、乌梢蛇各30克,鳖甲、龟板各15~30克;III型方:生地、熟地各30克,白芍、杞果、首乌、女贞子、寄生各15克;IV型方:党参、狗脊各15克,白术、淫羊藿、巴戟天各10克,制附子6~10克。
【用法】前期主要采用煎剂,每日1剂;后期或配合使用胶囊或单独使用胶囊。疗程均为3个月。临床中有时可两种证型同现,则两种证型的主药合用。对已服用激素,疗效不显著,又不能停用激素的患者,在维持激素用量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
【功效】I型方凉血解毒;II型方活血化瘀;III型方滋肾益肝;IV型方温肾健脾。
【主治】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普济消毒饮
【原料】黄芩、板蓝根、水牛角、玄参、生地、石膏、金银花各15克,川连、甘草、僵蚕各10克,牛蒡子、连翘、丹皮各12克,陈皮5克,薄荷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配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按口服强的松片的标准疗法,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明显好转后逐渐减量。
【功效】清解疫毒,疏散风热,凉营透气。
【主治】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地养阴清热汤
【原料】生地30克,女贞子9克,黄精12克,川断9克,玄参30克,黄柏9克,桔梗5克,杏仁9克,牡蛎30克,连翘3克,绿豆12克,黑豆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补肾养阴。
【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青蒿蜜丸
【原料】青蒿500克,蜂蜜1000~1500毫升。
【用法】将青蒿研极细末,加蜂蜜1000~1500毫升,调匀成丸,每丸10克,每次4~6丸,饭后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斑。
【主治】盘状红斑狼疮。
红斑II号选方
【原料】茜草、大黄、大青叶各30克,红花、乳香、没药各18克。
【用法】上药煎汤,凉后浸患肢30分钟,每日2~4次,5日为1疗程。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止痛。
【主治】热毒壅盛型红斑性肢痛。
南通蛇药
【原料】七叶一枝花、半枝莲、蜈蚣等。
【用法】成人开始2天,每天3~5片,1日1~2次,以后每日2次,每次10片。儿童酌减。30天为1疗程,疗程间停药1周,3~6疗程后减量维持。3个疗程病情无改善者停药。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盘状红斑狼疮。
加减玉女煎增液汤
【原料】生地、生石膏各30克,麦冬、玄参、知母、川牛膝各12克,黄芩15克,生苡仁、羊蹄根、忍冬藤、虎杖各30克,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热。
【主治】长期低热,手足心热,面色潮红而有暗紫斑片,口干咽痛,渴喜冷饮,关节肿痛,烦躁不寐,舌质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数等系统性红斑狼疮之阴虚内热证。
柴胡郁金汤
【原料】柴胡6克,郁金12克,生地、女贞子、黄芩、蒲公英各30克,知母12克,败酱草、茵陈各30克,猪、茯苓各15克,生军、甘草各3克,大枣5枚,枳壳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活血养肝。
【主治】低热绵绵,口苦纳呆,两胁胀痛,月经提前,经血暗紫带块,烦躁易怒或肝脾肿大,皮肤红斑,疹斑,舌质紫暗或有疹斑,脉弦等瘀热伤肝型红斑狼疮症。
白虎桂枝四物汤
【原料】石膏40克,知母、生地各20克,甘草、桂枝、川芎各10克,赤芍15克,当归12克,粳米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热疏风,宣通气血。
【主治】起病较急,局部肌肤红肿热疼,灼热感明显,触及发热,皮肤潮红,或见红斑,伴恶风,患肢多汗,口渴,唇干,舌红苔黄,脉数等风热型红斑性肢痛。
三黄莲子汤
【原料】黄芩30克,黄精15克,鸡血藤30克,秦艽30克,乌梢蛇6克,丹参30克,玉竹9克,白参6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女贞子35克,熟地30克,川连6克,莲子心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滋阴消斑。
【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加减四妙黄连解毒汤
【原料】玄参、金银花各30克,当归15克,甘草、黄柏、栀子各10克,黄连6克,黄芩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元气虚弱,气血两虚,局部痛处皮肤干燥变厚,或皮肤坏死,久不愈合者,加黄芪20克、白术10克等以扶正,或加服十全大补丸等。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活络。
【主治】局部赤肿灼热,疼痛剧烈,疼不可触,得冷则舒,病变处有波动感,或皮肤与指甲变厚,或皮肤坏死,严重时可致残,舌红或红绛,苔黄,脉弦数等热毒型红斑性肢痛。
加味桃仁四物汤
【原料】桃仁、红花、川芎各10克,生地30克,当归12克,白芍20克,水牛角30克,丹皮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凉血。
【主治】局部皮肤烧灼热极,遇冷时轻,痛如刀割,部位固定不移,痛处拒按,皮肤红肿胀,一般昼轻夜重,肌肤干燥无光泽,口干不欲饮,舌质晦暗,或有瘀斑,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沉涩等瘀热型红斑肢痛症。
红斑汤
【原料】生地、生石膏、玄参、黄芩、生苡仁、知母、忍冬藤、羊蹄草根、川牛膝、绿豆衣、生甘草、陈皮、大枣等。
【用法】1日1剂,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热,活血通络。
【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之阴虚内热证。
红斑I号选方
【原料】豨莶草30克,桂枝12克,归尾12克,大黄15克,蕲艾叶12克,防风12克,苍术12克,生姜皮15克。
【用法】上药煎汁,乘热浸洗患处,每次半小时,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功效】治血通络,清热祛风。
【主治】气滞血瘀型红斑性肢痛。
清肾红斑汤
【原料】生地、制龟板、知母、生石膏、黄芩、落得打、接骨木、六月雪、猪苓、茯苓、泽泻、杜仲、黑大豆、赤小豆、甘草、大枣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补肾养阴,活血利水。
【主治】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之瘀热损肾证。
大补阴丸
【原料】熟地、龟板各180克,炒黄柏、知母各120克,猪脊髓10条。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空腹淡盐汤下。
【功效】滋阴降火,补肾水。
【主治】阴虚火旺。证见骨蒸潮热,盗汗,足膝痛痛热,或烦热易饥,咳嗽咳血,咯血,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有力。
白枯五倍粉
【原料】白矾0.5克,枯矾0.5克,五倍子2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过细筛后,在糜烂或溃疡处直接以药粉扑之。一般用药1~2周即有好转。
【功效】解毒收敛。
【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口腔溃疡者。
清热胜湿汤
【原料】羌活6克,苍术24克,黄柏10克,木瓜10克,威灵仙10克,牛膝15克,杜仲15克,白芍12克,泽泻10克,陈皮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蜈蚣3条,甘草6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功效】清热祛湿,活血通络。
【主治】结节性红斑。证见皮疹多呈对称性分布,小腿伸侧,有蚕豆大甚至核桃大的皮下结节,稍高于皮肤表面,有疼痛或压痛,颜色初起鲜红,后暗红。
(六)硬皮病
益肾通络汤
【原料】熟地、当归尾各20克,鹿角霜30克,仙灵脾、艾叶、白芥子各15克,桂枝、川芎各10克,细辛3克,炮姜5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同时配合中药熏洗:选用桂枝、苏木、羌活、艾叶、地骨皮、侧柏叶、千里光、枫球、苦参、苍术各60克;选用桂林医疗电子仪器厂生产的ZX—2型中草药熏蒸治疗机,将熏洗方药倒入治疗机内的药罐中加热煮沸,把机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患者裸露只穿短裤坐于机中,机内温度从30℃开始,逐渐增至50℃,每次熏蒸15分钟(冬天可适当延长时间,以患者感觉适宜为度),然后将已煮沸的药水去渣取液,倒入准备好的药浴池内,加入食醋200毫升,患者全身浸入药液中,同时用药液浸湿毛巾敷面,水温保持在50~60℃,每次浸浴15~30分钟。治疗前嘱咐患者多饮开水饮料,冬季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发生,派专人监护协作治疗。
【功效】益肾壮阳,活血化瘀。
【主治】主治硬皮病。
温阳通痹汤
【原料】当归、熟地、白芍、鹿角胶、桂枝各10克,黄芪20克,甲珠、红花、浮萍、水蛭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内服。同时配合热敷药:白附子、黄丹、羌活、独活、蛇床子、轻粉、天花粉、栀子、枯矾、云矾、川乌、草乌、木通、甘松各6克,白鲜皮8克,狼毒、红花、地骨皮、透骨草、生半夏、木贼、艾叶各9克,硫磺、花椒各15克,大皂角(火煨)60克,料江石(火煅)120克;用布包煎后趁热外敷局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热敷后硬斑处发痒如虫行,是有效之征,不必停药。外用药有毒,严禁入口。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系统性者可配合西药治疗。
【功效】温补气血,宣疏肌表,活血通络。
【主治】主治硬皮病。
益气活血汤
【原料】丹参、黄柏各12克,熟地黄4克,生黄芪、山药、鸡血藤、伸筋草、鬼箭羽各30克,茯苓、当归、贝母、僵蚕、刘寄奴各10克,白芥子、丝瓜络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连续3个月。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青霉胺片0.25克,每日1次;维生素B620毫克,每日3次。
【功效】益气温经,活血软坚。
【主治】主治局限皮肤型硬皮病。
活血蠲痹汤
【原料】独活、防风、当归各10克,桑寄生、丹参、伸筋草、海风藤各15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为巩固疗效,将前方诸药研为细末,制成活血蠲痹胶囊,每次2~3粒,每日3次口服。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主治局限型硬皮病。
硬皮速软汤
【原料】附子片、桂枝、熟地各20克,生黄芪、党参、当归、生姜各30克,陈皮、升麻、柴胡各10克,甘草6克,炒白术、山茱萸、茯苓、红花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30天为1疗程。
【功效】温通脾肾,益气通络。
【主治】主治硬皮病。
补气软皮汤
【原料】黄芪60~120克,茯苓、川芎、当归各15克,白术、赤芍各12克,高丽参、穿山甲、麻黄、桂枝、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
【用法】每周连服3天,每天1剂,停4天。同时配合治疗:(1)西药:采用血管活性剂,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6毫升静点,每天1次,2周为1疗程;口服阿司匹林300毫克,每日2次。(2)软皮药浴液:白附子、羌活、独活、地骨皮各30克,蛇床子、川乌、草乌、僵蚕、艾叶各15克,伸筋草、透骨草、桑枝各60克,威灵仙120克,红花、桃仁各10克;水煎3次倒入浴盆内,使水温保持在35~40℃,浴后加衣被卧床至出汗,整个过程约3个小时,每周3次。(3)针灸:局部用梅花针叩刺,隔日1次;隔姜艾灸肾俞、命门、脾俞、肺俞、胃俞,隔日1次。上述综合治疗3个月为1疗程,连用3~4个疗程。
【功效】健脾益气,温阳活血。
【主治】主治局限型硬皮病。
大剂葛根汤
【原料】葛根30~60克,桂枝10~20克,麻黄、生姜各6~10克,白芍、甘草、大枣各15~30克。
【用法】剂量以服药后皮肤微汗为度,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煎第3汁熏洗患处,15天为1疗程。
【功效】解肌除痹,调和营卫,生津润肤。
【主治】主治局限性硬皮病。
黄芪灵芝汤
【原料】黄芪、黄精、炒山药各15克,灵芝、生地各20克,白芥子、桃仁、桂枝各10克,麻黄13克,附子、炮姜各3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2次服。12岁以下者隔日1剂。
【功效】温补脾肾,散寒通脉。
【主治】主治局限性硬皮病。
麻黄解肌汤
【原料】麻黄、桂枝、葛根、黄芪、天花粉各20克,党参、阿胶、牛膝、川芎、龙胆草各15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前各服1次。1个月为1疗程,停药4~5天后可进行第2疗程,一般平均治疗时间为5个疗程左右。
【功效】解肌通痹,益气养血生津。
【主治】主治硬皮病。
益气通痹方
【原料】生黄芪30克,白术、虎杖各15克,桂枝、威灵仙、乌梢蛇、桃仁、红花各10克,细辛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可配合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一般15天为l疗程。
【功效】益气化瘀,散寒除痹。
【主治】主治硬皮病。
软化硬皮方
【原料】党参、黄芪各15~30克,桂枝、赤芍、红花、陈皮、香附各9克,熟地、首乌、鸡血藤各30克,丹参15克,鹿角胶12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加减:阳虚畏寒者,加附子10克、肉桂6克;脾虚便溏者,加五味子6克、白术15克;关节痛者,加秦艽9克、桑寄生20克、乌梢蛇10克;便秘者,加当归10克、桃仁10克;指端溃疡疼痛者,加延胡索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阳萎者,加仙灵脾10克;脉结代者,甘草改用炙甘草10克。
【功效】补气益血,温肾通络,调和营卫。
【主治】全身性硬皮病。
乌椒桂艾方
【原料】制乌草15克,川椒10克,桂枝10克,艾叶10克。
【用法】上药煎成药液,以质地细软之纱布或毛巾浸透药液,拧至不滴药液,持续敷于患处,30分钟换1次。
【功效】祛风散寒通络。
【主治】硬皮病。
加味阳和汤
【原料】熟地25克,白芥子、鹿角胶、肉桂、炮姜炭、甘草、穿山甲、王不留行、皂角刺各15克,炙麻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皮肤变硬者除用上药外,尚可加水蛭10克、土鳖虫10克;肌肉萎缩者加黄芪30克、桂枝10克、刺猬皮10克等。
【功效】温肾散寒,健脾化浊,活血通络。
【主治】四肢逆冷,手足遇寒皮肤变白变紫,颜面或肢端皮肤变硬,变薄,伴身倦乏力,头晕腰酸,腹胀或吞咽不利,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之寒凝腠理、脾肾阳虚型硬皮病。
黄芪桂枝山甲汤
【原料】黄芪、白芍各25克,桂枝、炙麻黄、炮附子、王不留行、生姜、穿山甲各15克,细辛5克,大枣10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皮肤水肿时加白芥子10克、土茯苓30克;皮肤变硬时加皂角刺10克、土鳖虫10克、僵蚕10克等。
【功效】补气宣肺,通脉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