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
7647800000009

第9章 做高情商的父母,教导高情商的儿子(1)

情商的高低,决定男孩未来的命运。无数事实证明,具备情感技能的男孩会比一般的男孩更加幸福、自信,在学校的表现更佳。因此,父母应充分了解男孩的心理,然后对症下药,加以适当的教育,打造一个高情商的优秀男孩。

情绪快乐,学习快乐

有人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懒。可见,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绪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像是染色剂,将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它又像是加速器,使人的学习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我们需要积极、快乐的情绪,它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动力。所以,帮助男孩保持快乐的情绪,可以让他的学习变得更高效。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老师经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这样的话来教育男孩,这样的教育让男孩从小感觉到“学习是件苦差事”。而“学习就是吃苦受罪”也就成了男孩最初接触学习的心理状态、最初始的印象和感知,苦和累的意念在男孩的心里扎根、膨胀。也因此男孩被这样的心理状态所击倒,养成了不爱学习的习惯,因为男孩不再相信学习是快乐的。

一般来说,人都会有“趋乐避苦”的心理。通常,满意、快乐、具有成就感、兴趣浓厚等一些积极的情绪体验,能直接激发或促进男孩的自主性学习行为。也就是说,如果知识内容本身的价值能够引起男孩的浓厚兴趣,或是知识内容本身能够给男孩带来满足和快乐,同时发生学习行为后能使个体获得成就感等一些积极性的情绪体验,那么男孩就会赋予学习以一种满足和享乐的性质,他们更多地把学习看做一种促使自己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更多地突出现在的学习与今后的学习、工作之间的功利性联系;相反,失败、痛苦、惧怕和沮丧等一些消极性的情绪体验会阻碍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学生则会更多地把学习看做是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事和负担,视为对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碍和威胁,他们会突出、夸大学习艰苦的一面,更多地强调外部的种种不利条件。

一对夫妻带着7岁的儿子来到了一家心理咨询室。他们告诉心理医生,孩子还小,非常希望他能够继续读书,可是孩子死活不愿再去学校。经过互动,心理医生了解到孩子心里有很多愤怒和委屈。老师对孩子的误解以及父母对孩子气急败坏的打骂,造成孩子对学习极为反感,每天郁郁寡欢。

这个孩子特别活泼,也特别聪明,父母都期望他安静听话,父母的这种想法让孩子吃了不少苦头。孩子已经用他所有的语言和行为告诉家长:我是个爱笑爱动的孩子。而家长却要用父母的威严来告诉孩子:你必须当一个安静的孩子。

正是因为父母读不懂孩子,孩子才会不听父母的话,因而不快乐,进而想办法反抗。心理医生了解了这对夫妻的教育方式后,给他们制订了一个适合孩子的教育计划与方法。经过四次咨询,孩子的脸上终于见到了笑容,情绪也慢慢得到了改善,和父母的关系也变好了,他开始喜欢上学,喜欢读书。期末考试时,孩子的成绩明显提高。

可见,教育方式是否适合孩子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快乐与否,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所以,若要让孩子发挥出最佳的学习潜能,父母就要设法使他们保持一种良好心境。现在有不少父母往往不注意这一点,他们在工作或是生活中遇上什么不顺心的事时,爱拿孩子当出气筒;或是对孩子要求过高,整天在孩子周围唠唠叨叨,弄得孩子不胜其烦。一个男孩就曾这样说过:“每当我写作业的时候,父母总不时地甩来一两句不中听的话,弄得我心里要多烦有多烦,生闷气都不够,哪还有心思把作业做好?”因此,那些有训子习惯的家长在孩子学习时或学习前,一定要维护孩子的良好情绪,注意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那么,父母具体要如何做呢?

第一,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多变的,有些兴趣也往往不能坚持长久。这就需要家长用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取向。孩子总是有自己的爱好,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爱好和学习优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明确了就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而不是孩子明明不喜欢,家长硬让孩子喜欢,那样孩子是不会得到快乐的,也就不会对学习有兴趣。

第二,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肯定和表扬。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合理设定每天孩子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如孩子达到以后,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要不断调整孩子的学习目标,让孩子每天都有学习的动力与要求。

第三,鼓励孩子自我激励。

如果孩子能够经常自我激励、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学业上的失败。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激励的目标。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经常对自己说一些激励的话,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让孩子在行动中摆脱消极情绪。如果孩子因为怕学习失败而产生恐惧,重要的是告诉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消除这种情绪。

第四,让孩子避开消极情绪影响。

成人都有七情六欲,有时也会愁苦不堪,也会大光其火,也会伤心哭泣,但这种情绪应尽量避开孩子发泄。如果父母与子女同处于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中,不仅于健康无益,而且很难有进取的激情和向上的功力。父母不要随意向孩子宣泄种种不满和沮丧的情绪,更不要随意流露茫然悲观之态。家庭成员都应注意情趣的陶冶和幽默感的培养。夫妻间应当互敬互爱,遇事商量,不轻易将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父母应经常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做孩子的大朋友,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与要求,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讲道理、谈问题。在平等交流的气氛中,让孩子逐渐懂得自己对家庭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绝对不能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地体验到忧伤、惊恐、冷漠、愁苦等否定情绪,而应该有意识地让他经常看到你的笑脸,这样才有利于使孩子形成昂扬乐观的心境。

远离悲观情绪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这样的心灵,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身体健康。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疾病和垃圾。这样的心灵,不仅排斥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甚至会夺走生活中已有的一切。”从心理学角度讲心态的划分有两种:积极的和消极的。面对相同的夕阳,李商隐低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叶剑英高歌:“老夫喜作黄昏颂,满日青山夕照明。”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境界。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不同。正如叔本华所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的确,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就在你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果你是积极的,你看到的就是乐观、向上、幸福的一面,你的人生也都是成功的;如果你是消极的,你看到的就是沮丧、悲观、灰暗的一面,你的人生也就是没有色彩的。所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同时也决定你有什么样的人生。

毛毛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大学里的教授。毛毛是独生子,因此爸爸妈妈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们的儿子和他们一样有知识,甚至超越他们。于是从毛毛很小的时候起,爸爸妈妈就给他制订了发展计划。

当毛毛刚会咿呀学语时,父母就教他念英文。等毛毛长到三四岁时,他每天的时间就被父母安排得满满的。早晨起床要练声,上午学英文,下午学跳舞,晚上练琴。毛毛的爸妈希望毛毛成为一个全才,所以对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毛毛起初表现很出色,不论在幼儿园里还是后来的学校里,他都是一个活跃分子,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在德智体等方面,他都表现优秀,但这样仍不能让他的父母满意,因为父母给毛毛定的标准是第一。每当毛毛拿着自己还认为满意的成绩单高高兴兴地回家时,得到的总是父母的训斥:“这道题怎么能错呢?这么简单,真是笨呀!”听到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毛毛伤心地低下了头。

上小学一年级时,毛毛参加了全市的歌咏比赛,拿了二等奖,下台之后,他欣喜地向爸爸妈妈跑去,没想到面对的却是爸爸妈妈冰冷的面孔:“你看人家获一等奖的那个小朋友,嗓子多甜美,表情多自然,可比你强多了,你呀,真让我们失望。”可怜的毛毛,流下了委屈的泪水。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毛毛慢慢地变了。

现在,他已经11岁,上小学五年级了。据老师说,这几年来,毛毛仿佛换了一个人,原先他是一个特别开朗、调皮、聪明可爱的孩子,而现在他总是一个人独处,很害羞、胆怯,不和同学们一起玩;上课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就是老师把他叫起来,回答也是含含糊糊,犹犹豫豫,总是说我不行、我不知道,再也看不到毛毛那充满自信、活泼可爱的样子了。

正是父母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使原本活泼开朗,积极乐观的小男孩毛毛变得极度的不自信,心情十分压抑。久而久之,产生了悲观绝望的情绪,认为自己什么也不会,什么都做不好,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希望就在你手中。”因此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微笑地对待人生,不管生活如何艰难,都要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抱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切事情,那么对你的心情,你的人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有些事情都不是你所能左右的,你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而在接受的过程中,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很重要。如果是抱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也许你就会一笑了之,泰然处之;如果是抱着一种消极的态度,也许就会长期郁闷而一蹶不振。态度的选择将会影响事情的结果。

诗人汪国真说:“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积极的心态能把人带向成功的彼岸,而消极的心态却能把人带向失败的峡谷。”所以,在生活中总是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好运气来自好心情”并不是一句空谈,因为好心情来自好心态,而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一切。于是,一个好心情的人总是能和那些好运气相碰撞,成就自己的不凡事业。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可像毛毛的父母一样打击孩子。

那么,作为父母,要怎么教育孩子,让其远离悲观的情绪呢?

第一,关心孩子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失败。

孩子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失败和挫折,由于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弱,对自己的评价还不够客观全面,在困难面前就容易产生自卑。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给孩子以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第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会很内疚。家长如果再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破摔”,变得越来越差。孩子做错事时家长应关心、体谅孩子,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下次不犯就行。这样,孩子会排解消极情绪,越来越自信。

第三,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

我们常常会发现当好多孩子在一起交谈时,有的孩子讲得有滋有味、绘声绘色,有的孩子却只在一旁听着、一言不发。孩子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主要是由于孩子的知识面不同,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见识短浅,相比之下,那些知道的很少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感。因此,父母应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为此,父母可以指导孩子多读书,多接触新事物,广交朋友,让孩子觉得自己有知识,有能力,从而消除自卑心理。

孩子的小脾气不容忽视

父母要善于分析孩子发脾气的诱因,学会平息孩子的脾气,而不是简单地以怒制怒。

孩子发脾气,一般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萌生自我意识,产生独立意向。他们不愿事事受父母管束,对父母的摆布产生反感,当父母不满足其要求时,他就会把内心的不满毫无保留地发泄出来。二是不善于用言语表达,当父母坚持要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或父母坚持不答应其要求时,孩子就会用脾气来宣泄其压抑的情绪。

一天晚上,一家人正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儿子小宁突然要吃冰激凌。已经很晚了,商店都关了门,爸爸妈妈试图跟他解释,劝说他明天再吃。然而,小宁的牛脾气却上来了,他躺在地上大声叫喊,用头撞地,用脚乱踹。爸爸妈妈被气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努力克制自己的火气,对小宁的无理取闹不加理睬。

小宁见自己哭喊大闹了半天也没人理他。于是,他变本加厉地“表演”。这次爸爸妈妈依然不管不顾,而是静静地坐着欣赏电视节目。十几分钟过去了,小宁见自己的“招数”依然不见效,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尽情地进行第三次“表演”,然而爸爸妈妈依然稳如泰山。这样僵持了很长时间,小宁大概觉得自己趴在地上哭叫实在太傻了,于是自己爬起来,回到自己的小房间睡觉去了。

说也奇怪,自那次以后,小宁再也没朝别人乱发脾气。

一般来说,小男孩的情绪大多不够稳定,自制力差,并且难以接受父母的意见与劝说。在这种时候,疼爱儿子的你能做到像小宁父母一样冷静处理吗?还是你会对孩子过度关注,只要孩子一闹你就立刻安抚?

专家认为,父母在孩子坏脾气发作的时候,既不要采取过于强硬的态度,也不能采取过于软弱的态度。最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地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以缓和紧张的局势。也就是说,当孩子正处于发脾气的时刻,父母不要只训斥孩子,因为孩子这时是听不进去的;也不要强迫孩子或者用武力威胁孩子马上停止发脾气。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冷处理,当孩子乱发脾气时,父母要保持冷静,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绝不迁就,要让孩子明白,无论他怎么发脾气,父母都不会“俯首称臣”,他始终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事后,再当着孩子的面,分析一下他发脾气的原因,细心地引导、教育孩子,相信孩子会从一次错误的行为中吸取教训。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渐渐改正乱发脾气的习惯,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孩子爱发脾气,父母该怎么办呢?

第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要发脾气时,父母应迅速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但父母的这种努力必须及早地进行才会有效。如父母可以说:“你听,那是什么声音?快去看看。”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以摆脱眼前的困境。

第二,有技巧地惩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