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
7647800000003

第3章 好方法帮助男孩“金榜题名”(2)

告诉男孩,所谓“听”,就是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认真听同学的发言;“想”,就是对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多动脑,积极思考;“做”,就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到不抄袭,不依赖家长或同学,自己独立完成;“问”,就是当老师讲课或做题时,你有任何疑问,都要积极、大胆、主动地问老师、同学或家长,只有敢于质疑,才能突破创新。所以,父母要告诉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如果有什么疑问,经过反复思考后要大胆提出来,并多角度加以解决。

主动学习效果好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孩子只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潜力,进而发展个性特长。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自主学习习惯也需要通过一次次练习逐渐养成。有些父母习惯于把孩子交给学校,平时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结果孩子始终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父母应该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

周五,迪迪妈妈下班回家,看见迪迪在客厅里一边做语文练习,一边看电视。妈妈只是看了迪迪一眼,没有说什么就走进厨房做饭了。

迪迪本来以为妈妈会像以前一样唠叨几句,不让自己看电视,没想到妈妈对自己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一点也没有生气。迪迪有点庆幸,继续看电视。

但是,几分钟后,迪迪突然有些纳闷,想知道妈妈为什么不管自己。

“妈妈,我们下周一语文考试。”迪迪大声地对在厨房中的妈妈说。

“嗯,知道了。”妈妈一边切着菜一边说。

迪迪听了妈妈十分平淡的回答,更纳闷了,以前妈妈都会“要求”一下自己,并唠叨几句,让自己好好复习,好好答题,今天这是怎么了。

迪迪的心思完全不在电视上面了,心中突然一惊,飞快地跑到厨房:“妈妈,你为什么不理我了,你不会不想管我了吧!”迪迪的声音中带点哭腔。

妈妈放下手中的刀,认真地对迪迪说:“那天我跟你说过了,你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已经大了,我不再想逼着你学习了。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要不要学习,怎么学习都是由你来决定。如果你认为你的语文还没有复习好,那就应该好好复习;如果你认为已经复习好了,那就不用担心了。”

迪迪听了妈妈的话后,没有说什么,走出厨房,到客厅把电视关了,拿着练习册和笔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妈妈看着这一切,会心地笑了。

迪迪告诉妈妈要考试了,就是因为还没有复习好,怕自己到时成绩不好惹妈妈生气,现在提前告诉妈妈,就是想和妈妈讲讲条件。在听了妈妈这番话后,迪迪觉得妈妈说得很有理,学习就是自己的事情,要想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主动学习,不能再依靠妈妈了。想想自己以前总是需要妈妈提醒才去学习,如果妈妈不看管自己,自己就会偷懒开小差。因此,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若自己能够主动学习,应该会取得好成绩吧!

其实,每个孩子在学习上都具有一定的自觉意识,只是有时候这种意识并不能及时出现,这就需要家长给予积极的引导,激发孩子的这种意识。在唤醒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时,要培养孩子不依赖他人,不受他人控制和干涉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自信心、自律性和责任感,这是自主学习能力所必需的。要知道,世界上任何一位成功人士都不是靠父母强制逼迫培养出来的。

所以,父母要增强孩子学习主动性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培养、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要鼓励孩子发现问题,对孩子提出的一个个“为什么”要热心地解答和鼓励,千万不要嫌烦。

第二,营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

孩子正处于心理成长期,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但也不宜过分督促孩子,尤其是不要唠叨、指责、数落甚至是训斥孩子,否则孩子无法处于平和、宽松、宁静的学习氛围中,很难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第三,培养主动的学习方式。

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见解,总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鼓励孩子多交学习伙伴,和同学共同学习,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和伙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鼓励孩子多参加实践活动,使孩子获得直接体验,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第四,丰富孩子的课外生活。

父母应该让孩子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让孩子学会自己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而不要每天放学回到家就听从父母的安排。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主动性,使之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克服糟糕的“健忘症”

“记忆力差”是令很多小学生感到困扰的问题,有些孩子之所以不爱学习,关键也在于记忆力差。不少家长,往往习惯把孩子记忆力差的原因归咎于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习惯差等,忽视了对他们记忆力的培养。结果,孩子不仅记忆力没有提高,而且严重影响了自信心,学习越发感到吃力,进而对学习产生反感情绪。

其实,这样“为难”孩子大可不必,家长要做的是教会孩子找到记忆的诀窍。这样,既可以减少孩子的重复性劳动,又使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合理的利用,不仅使孩子在学习上得心应手,省去父母不少烦恼和担心,而且可以消除孩子的厌学情绪。

许多父母发现孩子记忆力不好,认为孩子是天生的笨脑瓜、不聪明,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掌握记忆规律,缺乏正确的记忆方法。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掌握一些记忆的小窍门,孩子的记忆力是可以显著提高的。

遗忘是有规律的,因此,记忆需要窍门。德国心理学家经实验发现,人们对刚刚学会的东西,遗忘速度是最快的;随着时间的延长,遗忘速度逐渐减慢,这就是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巩固知识就需要在遗忘之前选择一个合理的时间复习,也就是俗话说的“趁热打铁”。记忆是一门学问,其中有许多记忆方法,比如联想记忆法、数字记忆法、串联记忆法,等等。孩子掌握了这些不同的记忆方法,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改善。

一个小男孩自豪地对爸爸说:“咱们家附近的这些人家的电话号码,只要让我看一遍,我绝对可以记住。”

“那你记一下这个号码:前面那幢楼里送水店的电话。”爸爸指着一个电话号码故意考他。

晚饭时,爸爸想起了这件事,便让儿子背白天告诉他的那个号码,没想到儿子很轻易地就背出来了。爸爸故作惊讶地问:“你是怎样做到的呢?”(其实,爸爸以前教过男孩这种直观形象记忆方法。)

“这组号码表面看毫无意义,但把它分解成几个部分后就很容易记了。482,咱们家电话号码前三位也是这三位数,12是前面那幢楼的号码,而16是送水的那家的门牌号。这几组数字连起来正好是4821216。”孩子骄傲地回答。

听了儿子的回答后,爸爸用手抚摸着儿子的头,高兴地说道:“儿子,你真棒!”

听了爸爸的表扬后,儿子也高兴地说道:“爸爸,我以后会比现在记得更多、更好。”

看了这个故事,您一定会为羡慕这个小男孩聪明吧!并且也很着急人家孩子的记忆力比你家孩子强吧!其实,完全不必羡慕着急,因为你的孩子也可以。原因在于人的记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据史书记载,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小时候记忆能力不强,背诵作业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上丢三落四。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抓紧一切时间加强训练,终于成为记忆力较强的人,为他以后成为大学问家创造了条件。

所以,要想改变孩子因记性差而导致的厌学情绪,家长必须要着手训练和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孩子能比较轻松地记住所学知识,他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豆豆上三年级时,平时在家基本不用爸妈管,自己就能主动写作业。但就是记东西比较慢,记后老是忘,总是记不住。有时,老师布置背诵某一重点段落,他背诵大半个钟头也无法完整地背下来!妈妈因此判断可能是豆豆的记忆方法有问题。

果然,这天豆豆又在抱怨自己的记忆力了。

“妈妈,这篇课文我都背了好几遍了,可就是记不住!”

“怎么会呢?我们家豆豆智商很高啊!”妈妈在一旁调侃道。

“妈妈你就别再笑我了,我都快急死了。”豆豆撅着嘴向妈妈撒娇道。

看着豆豆这么着急,妈妈安慰道:“没关系的,儿子,只要你按照妈妈的方法去做,就一定能够记得牢。”

“妈妈,是什么方法呀!您快告诉我呀!”豆豆催促妈妈道。

“混合记忆法。所谓混合记忆法就是读、想、视、听相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妈妈解释道。

听了妈妈的解释后,豆豆说道:“妈妈,我懂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豆豆的学习成绩上升很快!每天写作业时,再也听不到他说“妈妈,我老是记不住”这样的话了。

由豆豆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人的一切活动,从简单地认识、行动到复杂地学习、劳动,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记忆方法因人而异,有的人擅长看(视觉型),有的人擅长听(听觉型),有的人擅长用嘴和手(运动型)等。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寻找正确而有效的记忆方法。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如何训练和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呢?下面介绍几个提高记忆力的诀窍,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主动向孩子介绍新的记忆方法。

父母可以有意查找各种记忆方法,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后,把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向孩子推荐。这样,孩子会充满好奇地去尝试,即使遇到问题,父母也可以帮忙。

第二,手脑并用记忆好。

常言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边背边抄、定期默写的方法,加深印象,增强效果。长期的抄写、默写训练,一定会提高背诵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多角度地重复记忆。

高效率的重复应该是多角度的重复。就拿记单词来说,一个单词在同一个地方看了三次,还不如在不同地方看到两次印象来得深刻。而且,同一单词在不同地方出现时它的意义还可能有所不同。同一个单词列表反复背容易产生由于上下文的提示作用所造成的“虚记”现象,也就是说,在这个词汇表中看到某个单词,你能想起它的意思,可是同一单词出现在别处,你就认不出来了。为此,可以把需要记忆的东西做成卡片,写在家里的小黑板上。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同样的识记材料,这其实就是一种多角度的重复记忆。使用这种记忆方法记得更牢固。

第四,让孩子分析各种记忆方法的优劣和适用范围。

父母可以列出各种记忆方法,让孩子逐一分析其优劣。孩子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就会主动尝试,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五,与孩子展开记忆比赛。

当孩子记不住某些知识,父母可以和他展开比赛,看谁能先记住。比赛能激发孩子的斗志,而如果父母赢了,再把自己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孩子时,孩子会十分容易接受。

如何面对“考试焦虑症”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但在考试中,压力过大只会使孩子被压倒,从此站不起来。反之,越不把考试当回事越能考出好成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经研究发现,答案在于心态决定成败。一场考试到来的时候,你的孩子是感到紧张,还是像平常写作业一样轻松应对呢?要是他觉得紧张,那要想考出好成绩还真有点难度。当孩子面对一场考试时,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现在班上有甲和乙两位同学,甲同学平时认真刻苦,考前也做了全面的准备;乙同学刻苦劲头明显不如甲,知识只能算是掌握了个大概,考前就翻翻书看了看重点。试卷发下来,乙同学知道自己学得不是最好,但基本的知识心里有数,于是他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完全处于放松的状态,脑子甚至转得比平时还要快,遇到不会的题就先跳过去,合理分配好时间。而甲同学呢,由于太紧张,大概扫一眼认为可能是不会做的题,他就停在了那里,着急得要命,心里又不停地埋怨自己,这样本来能想到的方法也因此而想不起来了,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男孩是轻松应对考试,还是临考前因精神过度紧张而心跳加快、焦躁不安、心神不宁,并常伴有睡眠不稳、做噩梦、食欲缺乏、头晕目眩等症状。后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考试焦虑症”。

妈妈为了锻炼小刚的自理能力,同时也为了让他有更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更好的学习条件,从小就让他在寄宿学校上学。小刚一直表现不错,遵守纪律,尊敬师长,而且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但是,小刚对语文不太感兴趣,但是因为学习努力,语文成绩也不错。语文老师同样十分器重他,也会让他参加一些语文竞赛。

在参加竞赛前,老师经常给他开“小灶”,也会给他很多练习题做。虽然这样对他的语文学习有所促进,但是他感觉自己压力很大,尤其最近简直是不堪重负。

临近竞赛这几天,小刚开始焦虑、心慌和彻夜失眠。再加上这几天新住进来一个室友,宿舍成员每天晚上熄灯后都要海阔天空地聊天,这让小刚很难入睡。越是临近竞赛小刚心里越发紧张,越紧张越难以入睡。到了白天就神疲力乏,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也难以静下心来复习了。小刚心里很是着急,不知如何是好。他想退出语文竞赛,但是感觉自己如果放弃这次竞赛,就说明了自己能力不足,也害怕因此而让老师失望。

很明显,故事中的小刚的情况是考试焦虑症。考试焦虑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患上的病症。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且加以干预引导,轻则影响考试,重则影响身心发展。考试焦虑症尤其容易发生在比较重大的、关系升学的考试前。

小学五六年级阶段,面临着小升初的重大压力,而小升初是小学生入学以来第一个重要的考试。再加上五六年级的孩子即将步入青春期,情商智商都处于发展中,自我调节能力还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就患上考试焦虑症。这时,为了孩子的健康以及考出理想成绩,做父母的就要教会孩子一些调控方法来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第一,让孩子掌握考试方法。

孩子即使在平时有充分的准备,在考试前也难免会有焦虑的毛病。因此,家长在平时就应该让孩子把练习当考试。只有孩子认真扎实地对待平时的每一次练习,才能掌握考试方法,消除考试带来的焦虑感,灵活自如地应对每一场考试。这是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的“法宝”之一。

第二,鼓励孩子,给其信心。

父母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要对孩子是充满信心,并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并且告诉孩子不管考试好坏,父母都爱他、信任他。父母的信任,会增加孩子应试的自信心,这样孩子就能轻松应对考试。

第三,科学用脑,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