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
7647800000028

第28章 青春保健,教男孩做健康的小男子汉(2)

你的孩子是不是因为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多,而你又要求他学琴、练书法、绘画、写日记、背诵等,熬至深夜?是不是他因为每天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第二天便成了“熊猫眼”?你是不是因为习惯晚睡,害得孩子也跟着你熬到半夜?诸如此类的生活习惯是很不科学的。

所以,对于已经入学的男孩来说,父母不要让他们晚上学习得太晚,要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睡眠。只有休息好,才能学习好。但是男孩子通常都很顽皮,要让他们乖乖地早睡早起,父母着实要费些心思。

莎士比亚这样说过:“人生第一道美餐就是睡眠!”的确是这样,睡眠是一个人需要关注的头等大事。高质量的睡眠能让人的精神和体能得到极大的恢复,而低质量的睡眠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让人容易患病,还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烦躁和疲倦的感觉。正在发育期的男孩更需要高质量的睡眠来保证他们身体的健康和精力的充沛。父母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无论从精神还是身体方面,对男孩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聪明的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明明非常喜欢看电视,用电视迷来称呼他也一点都不过分。这不,一天晚上由于看电视到12点,洗漱后已经12点30分了,明明躺下后就进入了梦乡。清晨6点钟,闹钟的铃声划破了黎明的宁静。睡梦中的明明迷迷糊糊地伸手关掉闹钟后,翻个身,继续睡觉。

这时,妈妈尖锐的喊叫声突然响起:“明明,赶快起床了!约好今天要跟着爸爸一起去公园晨练的,不是吗?”

明明不吭声,翻了个身继续睡。即将进入梦乡时,妈妈摇醒了他。

明明实在是不愿起来,可是妈妈又猛然大声喊着:“赶快起来啊!”

“再睡5分钟,只要再睡5分钟就好了啦!”明明像虾米一样把身体缩成一团,拉回被妈妈掀开的被子。

“快点儿起来!爸爸早就准备好啦!你怎么还在睡呢?”

“那让爸爸一个人去不就成了吗?”明明发脾气了。

但妈妈似乎没有要放弃的意思,今天无论如何一定要把明明叫醒。“你昨天已经约了爸爸早上一起去运动的,不可以不守信用!”妈妈说着又把被子掀起来。

明明很无奈地脱掉睡衣,换上妈妈准备好的运动服。

爸爸在门口做着简单的运动操,明明到了门口,打了一个很大的哈欠。

“终于起床啦?”爸爸说道。

明明毫无精神地点点头。

“我看你的眼睛,好像还没有完全睡醒。叫你早点儿睡,偏偏不听,这会儿又困!”爸爸摇摇头说。

于是爸爸走在前面,明明跟随在后,一步一步慢慢地向附近的公园走去。

明明晚睡晚起的做法虽然不对,但有果必有因。这不仅和明明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关系,和父母的教育也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明明还是个孩子,自控力相对较差。所以,当父母看见明明深夜还在看电视就应该及时制止,就不会出现早上的这一幕了。而且,相信大多数父母都知晓睡眠对一个人的影响,尤其是对一个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的重要。因此,父母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男孩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孙思邈将作息时间具体规定为:“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虽言晚起,莫在日出后。”可见,在作息习惯方面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节奏,这是因为有规律的作息节奏,可以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一种良性刺激,建立各种各样有节律的条件反射,使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能不知疲倦地、长时间地进行下去,使人更好地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这也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

既然有规律的睡眠对人体至关重要,那么,父母应该如何让自己的男孩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来保证足够的睡眠呢?

第一,环境安静。

安静的环境是良好睡眠的基本条件之一,嘈杂的环境,会使男孩的心情无法平静而难以入眠,所以卧室窗口应避免朝向街道闹市,如果朝向街道,也可以加上隔音设施。噪声不仅损伤听觉,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其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因此,防止噪声污染,保持环境安静,对提高睡眠质量,保护身体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温度、湿度适宜。

温度在18℃~22℃时,最有利于男孩的学习、生活,如果室内外的温度过高,就会影响孩子的大脑活动,增加身体的耗氧量。夏日的居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装空调或者电风扇来调节室温,从而改善睡眠。空气的湿度太大或过于干燥也不利于健康,会使孩子感到不适,不利于正常的生活。如果居室的湿度太大,可以通过通风、光照或安装除湿设施来调节。如果过于干燥,则可以直接在地板上洒一些水,或在睡觉前取一盆凉水放在床头。这样可以保证男孩在一个温度、湿度都适中的环境中生活起居。

第三,正确的睡姿。

关于睡眠的姿势,中医很讲究,强调“卧如弓”,其标准姿势为:身体向右侧卧,屈右腿,左腿伸直;屈右肘,手掌托在头下;左上肢伸直,放在左侧大腿上。认为这种姿势能“不损心气”,而睡醒之后要改为仰卧,伸展四肢,即所谓“觉须手足伸舒,睡则不嫌屈缩”,这样可使“精神不散”。

第四,舒适的枕头。

枕头对智力和大脑的保健也很有讲究。由于孩子睡熟之后会辗转滚动,因此枕头要长一些。枕头不宜过高,“高枕无忧”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过高的枕头会使颈部的肌肉紧张,通往大脑的血液循环不通畅,第二天会昏昏沉沉,头胀头痛。孩子的枕头一般以10~15厘米左右的高度为宜。

告诉男孩“性”并不神秘

性教育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都羞于谈“性”,更别说对孩子谈了。一方面,父母对性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总是觉得对孩子谈性问题是很尴尬的事情,所以要么不知怎么开口,要么就遮遮掩掩。另一方面,男孩对性问题又是非常敏感的,他们又不愿求教于父母。于是许多男孩的性知识大多来自于与同学的交流或是书刊影视,但是从这些渠道得来的性知识往往会带给男孩不正确的引导,造成他们日后的性心理障碍。等到孩子出问题时,家长才后悔莫及。

对男孩进行正面的性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他们心理健康的保证。父母是男孩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老师。为了让男孩能健康幸福地成长,父母应该承担起教给孩子正确性知识的重要责任,不要让孩子的性观念被社会上一些不良信息所扭曲。父母应及早向男孩普及科学的性知识,让男孩从小就了解自己的身体,并懂得性保护,保持健康的性心理,拥有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所以,父母一定不要避讳和男孩谈性。

8岁的王虎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总会提出一些令妈妈尴尬的问题,比如:“我是妈妈怎样生出来的?”关于这个问题,妈妈的回答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刚开始,王虎对这个答案很满意,可是后来,他又问:“那爸爸能做什么呢?爸爸也能生小孩子吗?”应该怎样回答王虎这个问题呢?妈妈想了想,把王虎带到书房,打开了一个正规的儿童早期性教育网站。在图文并茂的讲解下,王虎知道了:男人产生精子,女人产生卵子,当精子和卵子相遇后,就能够培育出胚胎,胚胎就像是一粒种子,在母亲的肚子里面一点点长大,长到十个月大的时候,就会生出小孩子了……

王虎非常认真地听着,看着。突然,他说:“哦,我知道了。可是,精子和卵子是怎么相遇的呢?”“爸爸都那么大了为什么还和妈妈一起睡?”这些问题又把妈妈给问住了,妈妈感觉不好意思,也不知道怎样给王虎解释才好。然而,妈妈是很聪明的,她灵机一动,与其让王虎自己懵懂地去理解,倒不如入情入理地去引导他。

于是,妈妈拿出来了一本有关于儿童早期性教育的图书,告诉王虎:“所有的人都需要爱,爸爸妈妈彼此就非常相爱。爱一个人就要有所表示,可以相互亲吻、拥抱。特别相爱的男人和女人之间有一种特别亲密的拥抱,可以让女人的肚子里产生小娃娃。妈妈手里的这本书,就是介绍小孩子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在妈妈的肚子里面长大的,喏,还有可爱的图片呢,想看吗?”

王虎将书捧在手里,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完后,王虎明白了,他再也没有问过妈妈类似的问题。

上述案例中王虎妈妈的做法就很明智,她通过儿童早期性教育的书籍,不仅含蓄地让王虎了解了—直令自己困惑不已的难题,而且合适的书籍能够补充和提高父母的认知能力和教育水平。因此,王虎妈妈的方法值得每位父母学习。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太避讳跟男孩谈性,而是应该适时适度地给予解答。因为,男孩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都是很重的,如果父母一心想拦着,那么男孩会更好奇,过分的好奇也是会害死人的,还是教给男孩一些必要的常识,才能产生良性的效果。

当然,在对男孩进行正确性教育之前,父母先要有纯正的思想,而后才能教导男孩纯正观念,依照男孩年龄,提供适当的性教育,使男孩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吸收性知识。因此,父母对男孩的性教育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第一,教男孩性知识要自然。

对男孩进行性知识教育时,不要刻意制造一个情景或创设一种严肃的氛围作为谈话背景,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警惕”心理。最适当的谈话机会是“借景”,即与孩子正在共同参与一件事,如一起看电视或聊天时,把自己对性的观点、看法表达出来,并且启发孩子也谈谈自己的观点。

第二,让男孩适当了解避孕常识。

“避孕”是性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课,我们给男孩讲避孕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从当初我们孕育男孩说起。可以说:“我和你爸爸当初为了生出像你这样健康、聪明的宝宝,在怀孕前作了大量准备。准备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受孕,就肯定要避孕。”这样引出避孕的相关知识,如此一来,男孩不但知道了如何避孕,也会从意识上把“避孕”限定在夫妻之间。

第三,消除男孩对性的神秘感。

我们先要让男孩了解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这是男孩了解自己身体的好机会,当然,还要让男孩通过图片去了解女性的器官结构,让他知道他是怎样在妈妈的子宫中被孕育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让男孩了解受孕、怀孕、生产等知识,在与男孩谈论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以自己为例,告诉他为了迎接他的到来,我们提前做了什么准备,孕育的过程又承受了什么辛苦,生产前后的身心变化,让他深刻感受到生命被创造的奇迹和父母的不容易。当男孩怀着感恩的心听完妈妈的讲述后,他不但对性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也会更加珍爱身体、珍惜生命。

别让男孩陷入追星的旋涡

提起“星”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歌星、舞星、影星、体育明星,甚至包括明星作家,各类名人数不胜数,而每一个“名人”往往又拥有众多的粉丝。因此,也就出现了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追星。尤其是心理还没有成熟的男孩,他们是“追星”的易感人群。在明星的演唱会上,他们会因为某个明星的出现而尖叫,那种狂热是有目共睹的。有时父母真的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狂热。

据了解,这些追星的男孩有着不同的动机和心态。有的男孩是被明星“帅”或“靓”的仪表所吸引而一追到底;有的是因对其演技、球艺等方面的喜欢、敬仰,继而发展到对其人的认同;有的则以听听歌星的歌声、谈谈球星的技艺、聊聊影星的表演作为“平淡无奇”的学习生活的调节,且以此为骄傲、自豪;有的是因为羡慕明星们拥有众多的崇拜者而无限心仪;有的则是源于某种逆反心理——老师家长越限制,我则越要这样做,渐渐地,便身不由己,越陷越深。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男孩的追星现象,父母往往责备多于理解,担忧多余引导。其实,男孩的追星,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追星的男孩,往往思维活跃,喜欢模仿。这些都是可贵的心理品质,需要父母、学校给予积极正确的教育引导。

下面这位父亲讲述了他是如何引导儿子的追星:

我儿子是一名非常喜爱足球运动的小男孩,他最崇拜的足球明星是阿根廷的国脚、巴塞罗那队的前锋梅西。只要是梅西的比赛他没落下过一场。孩子的妈妈为此很苦恼,极力阻止他追星,虽然出发点是好的,怕儿子因追星而耽误了学习,可儿子跟妈妈展开了持久战。

在儿子的房间里,小小书架上到处都是足球的书,墙上也贴满了有关梅西踢球精彩瞬间的画,床下更是放着好几个足球(这些足球都是他利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的)。一有时间,儿子就会和三五个同学去学校踢球。有一次玩得太开心了,因动作过猛而受伤了,脚肿得很厉害。这更加重了我们对他踢球的反对情绪。于是,妻子经常趁儿子不在家,把他的足球画报藏起来,揭下他贴在墙上的画,还把他心爱的足球没收,不让他玩。儿子为此经常跟妈妈争吵。

星期天下午,儿子正在客厅看梅西的足球赛,我坐到了他身边,跟他一起看起来,看他聚精会神地看球,我问:“儿子,你真的喜欢梅西吗?”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当然,怎么了?”我笑着说:“我也喜欢他,他真的很了不起。”

儿子有点儿高兴,原来我是他的知音。儿子失去了警惕性。我问:“你知道梅西几岁开始踢球的?”儿子说:“不知道。”我说:“他7岁就开始踢球了。”我又问:“你知道梅西小时候得过病吗?”儿子说:“不知道。”我说:“梅西11岁被确诊为发育荷尔蒙缺乏症,这种病阻碍骨骼生长。梅西家里没钱治病,梅西的爸爸妈妈为了梅西移民西班牙……”

儿子惊讶地发现,我比他还了解梅西呢!儿子听得入了迷。我突然问他:“如果梅西遇到困难不坚持,能成功吗?”儿子说:“不能,这还用问。”我继续说:“你的偶像很棒,很了不起,你为什么不向他学习,长大成为他那样的人呢?”

儿子懂我的意思了,他说:“我要努力学习,遇到困难不放弃,将来做成功的人。”

由此可见,追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意义的,父母要给予理解,没必要把追星当成“十恶不赦”的坏事严加禁止。试想,谁在年轻时没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呢?对明星的喜欢,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满足自己的幻想,找到梦想的引领者,自我也得到了认同感。但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有些小学生由于自控力差,追星追到失去理智,变得偏执、疯狂,花费大把时间关注明星,结果导致出现了许多问题。当今社会难保任何明星都是品行高尚、文明礼貌者,有些明星甚至还是品行低劣者。逃税者有之,吸毒者有之,口出秽言、骂人、打架者有之,自以为是、傲视百姓者亦有之……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很有可能学到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给心理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可能造成学习兴趣降低,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迅速滑落等。

因此,父母要有效地教育孩子正确处理好追星的问题,以下几种正确的教育方法不妨一试:

第一,不要贬损孩子心中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