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7647600000043

第43章 孕产期感染(2)

3.淋菌培养或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据此可确诊有无淋菌感染。

[诊断要点]

1.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可有异味。

2.外阴前庭区及阴道黏膜潮红,阴道内分泌物增多。

3.有相应各种病原所致阴道炎的特征性白带。

4.阴道分泌物检查,找到特异的病原体。

[病历记录要点]

1.主诉记录停经时间和外阴瘙痒或白带增多。

2.记录白带量、性状、有无异味等。

3.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

1.妊娠早期或中期要求终止妊娠者,必须先抗感染治疗,然后再行人流术或中期妊娠引产术。

2.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胎膜未破者,处方:

洁尔阴100ml×1瓶,用法:10%溶液100ml,阴道冲洗,每晚1次

3.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胎膜未破者,处方:

(1)苏打粉40g×10包,用法:苏打粉40g加水1000ml坐浴,一天1次

(2)克霉唑0.5g×1片,用法:一次1片,塞入阴道内,每晚1次,临睡前使用4.妊娠期滴虫阴道炎,胎膜未破者,处方:

(1)乳酸液60ml×1瓶,用法:乳酸液10ml加水2000ml坐浴,每晚1次

(2)甲硝唑片0.2g×7片,用法:一次0.2g,塞入阴道内,每晚1次,临睡前使用。(丈夫须同时治疗,甲硝唑片,一次0.2g,口服,一天3次,持续1周)

5.妊娠期淋菌性阴道炎者,处方:

(1)对青霉素敏感患者(青霉素皮试阴性)

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6,用法:480万U,肌内注射(分两侧臀部注射),仅1次

或,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0.5g×6,用法:一次3g,口服(2)对青霉素耐药者头孢三嗪(罗氏芬、菌必治、头孢曲松)250mg×1支,用法:一次

250mg,肌内注射(3)对青霉素过敏者

阿奇霉素片0.25g×4,用法:一次1g,单次口服(第二节)产褥期感染

一、产褥期生殖道感染

发生于产褥期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有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等。

[问诊要点]

1.分娩时间、分娩方式、产程的长短,有无胎膜早破,胎盘娩出是否完整。

2.会阴伤口部灼热、疼痛、不能取坐位,部分患者有发热,是会阴侧切伤口感染的典型症状。

3.有恶露增多伴臭味、下腹痛,发热时,表明感染已位于盆腔,如腹痛发展到上腹部,提示已有腹膜炎存在。

4.主诉寒战与高热反复发作,并有下肢持续性疼痛者,提示有血栓静脉炎;如伴有血压下降,脉压减小,四肢湿冷时,表明存在感染性休克可能。

[体检要点]

1.会阴切开及撕裂伤口感染时,局部伤口红肿、发硬、压痛,伤口有裂开,并有脓性分泌物。缝线拆除后伤口裂开,表面覆盖坏死组织,脓液流出;阴道黏膜充血、水肿、溃疡、有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

2.感染波及盆腔时,患者多有发热,严重者可有高热,子宫复旧不良,阴道分泌物多,有恶臭。子宫颈举痛,子宫压痛、两侧附件增粗,有压痛,严重者可有盆腔包块,有明显压痛,包块活动性差。

3.炎症扩散到腹腔时,可出现满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感染严重时,患者体温可持续高达40℃,烦躁不安,面部潮红,心率增快。

4.有感染性休克时,患者血压下降,面色灰暗,四肢湿冷,体温下降至37℃以下,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脉压小,尿少,脉弱。病情发展可危及生命。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超过10×109/L,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类核左移,长时间感染时,可有轻度贫血。

2.血培养及宫腔培养取宫腔分泌物做需氧及厌氧菌培养,多可找到感染的病原菌,但因厌氧菌培养技术要求高,故培养阴性时,不能排除细菌感染,疑有菌血症时,应做血培养。

3.盆腔B超盆腔有包块时,盆腔B超检查可了解包块的部位、大小、性质,与子宫的关系等。

[诊断要点]

1.产褥期有会阴伤口疼痛、发热、阴道恶露增多,伴臭味、下腹痛等症状。

2.会阴部伤口红肿、发硬、压痛;阴道黏膜充血、水肿、溃疡,有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有恶臭。体检符合上述体检要点。

3.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分类核左移,长时间感染时,可有轻度贫血。

4.血培养及宫腔培养找到感染的病原菌。

[病历记录要点]

1.分娩时间、分娩方式、产程的长短,有无胎膜早破,胎盘娩出是否完整。

2.产褥期有会阴伤口疼痛、发热、阴道恶露增多、下腹痛等症状。

3.体格检查记录会阴部、阴道、子宫颈、子宫、两侧附件检查所见,有盆腔包块时,记录有无压痛,活动性等,有无满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或血压下降,有无面色灰暗、四肢湿冷等均要记录清楚。

4.血常规、盆腔B超、分泌物涂片、分泌物和血培养结果。

[门急诊处理]

1.会阴切口感染者,可定期门诊局部清创换药,去除感染及坏死组织和线结,有脓腔者,应给予扩创、引流,或收住院清创换药。

2.盆腔炎患者,全身一般情况尚好,无青霉素过敏者,处方:

(1)生理盐水500ml加青霉素钠盐800万U,用法:静脉点滴,一天1次,共14天(2)替硝唑0.4g,用法:静脉点滴,一天2次,共14天3.盆腔炎患者,全身一般情况尚好,且青霉素过敏者,处方:

(1)谨慎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生理盐水250ml加头孢曲松钠1.0g,用法:静脉点滴,一天1次,共14天(2)替硝唑0.4g,用法:静脉点滴,一天2次,共5~7天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克林霉素0.9g,用法:静脉点滴,一天1次,共14天4.盆腔炎伴有高热或伴有大出血者,应收住入院或转有条件医院治疗。

二、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产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大约占剖宫产分娩产妇的3%~16%,平均为7%。与感染相关的因素包括营养不良、肥胖、糖尿病、手术止血不良、缝线过密、异物、贫血、破膜时间过长、产程延长、手术时间过长及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等。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

[问诊要点]

1.剖宫产术后有无发热、腹壁切口疼痛、局部组织红肿。

2.有无恶露增多、异味,下腹部特别是子宫下段部位疼痛。

3.有无剖宫产切口流液、流脓。

4.有无胎膜早破,长期营养不良、肝硬化、糖尿病及重度贫血等病史。

5.有无长期服药史,特别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史。

[体检要点]

1.腹部切口局部有红、肿、热和压痛。

2.脓液可从缝线针孔渗出,有波动感提示已有脓肿形成。若将缝线拆除或伤口裂开,脓液随之排出。

[辅助检查]腹部切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以明确感染病原体。

[诊断要点]

1.剖宫产术后有发热、腹壁切口疼痛。

2.检查所见符合上述体检要点。

3.腹部切口分泌物培养找到感染病原菌。

[病历记录要点]

1.剖宫产术后发热、腹壁切口疼痛、流液情况。

2.详细记录体检所见。

3.记录有无易致感染的相关病史。

4.切口分泌物培养结果。

[门急诊处理]

1.切口轻微浅表感染者,门诊换药。

2.切口深部感染造成切口全层裂开者,应收住入院治疗。

三、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感染。有报道感染率为2%~8%。

由于剖宫产术后产妇体质较弱,抵抗能力差,加上胎膜早破,原患有阴道炎等潜在的上行性感染因素存在,往往容易引起子宫下段切口感染。

[问诊要点]

1.剖宫产术后3~4天有发热,下腹疼痛,恶露量多、有异味是本病常见的表现,重症患者有寒战、高热、头痛。

2.术前有无贫血、阴道炎、胎膜早破及多次阴道检查史;有无糖尿病、营养不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病史。

3.术中有无发现羊水污染,有无切口撕裂、出血、血肿等,缝合情况及医生的经验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体检要点]

1.通常为低热,重症患者可有高热或体温过低。

2.恶露增多,多为血性或脓血性,可有臭味。

3.子宫复旧不良,子宫下段或(和)子宫体有压痛,感染严重时可有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4.伴有脉搏快、无力,血压下降,脉压减小,四肢湿冷时,表明已存在感染性休克。

[辅助检查]

1.血常规可有贫血,白细胞可正常或超过10×109/L,以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时可有中毒性颗粒,血小板多数正常。

2.盆腔B超子宫复旧差,宫腔内无胎盘残留,子宫切口区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光团,边缘粗糙模糊,部分病人切口区阴影呈锯齿状改变。

3.宫腔分泌物涂片可见大量脓细胞,且可发现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4.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特别是厌氧菌的培养有助于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选用有效抗生素。培养阴性时并不能排除感染。

[诊断要点]

1.剖宫产术后3~4天有发热、下腹疼痛、恶露量多。

2.恶露为血性或脓血性,可有臭味。

3.子宫复旧不良,子宫下段和(或)子宫体有压痛。

4.辅助检查有前述发现。

[病历记录要点]

1.剖宫产术后时间及发热,下腹疼痛,恶露量多、有异味出现的时间。

2.分娩前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术中因素,如羊水污染、切口撕裂及缝合情况等应详细记录清楚。

3.发热程度及热型,恶露多少、性质及有无臭味;子宫大小、子宫下段和(或)子宫体压痛与否、腹部症状等对疾病的诊断与病情判断很重要,不可遗漏。

4.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门急症处理]

1.诊断明确者,应告知患者家属,本病感染的控制较为困难,患者有出现严重感染和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的可能。

2.收住入院治疗或转有条件医院治疗。

四、产后尿路感染产后尿路感染是由非特异性细菌引起的妇女常见病。孕产妇在妊娠、分娩及产后恢复时期身体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包括泌尿系统的改变,这些变化使得产妇在产褥期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文献报道非孕期无症状菌尿妇女有15%~20%在产褥期发病。

[问诊要点]

1.分娩后有尿频、尿急、尿痛,这是本病特征性表现。

2.部分病人可有发热、腰部酸痛等症状,伴有恶露多、脓血性、有异味时,表明同时伴有生殖系统感染。

[体检要点]有膀胱炎时膀胱区有压痛。少数患者有腰痛,一侧或两侧肾区压痛及叩击痛,表明有肾盂感染的可能。

[辅助检查]

1.尿常规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及部分红细胞。

2.血常规白细胞轻度或中等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分类核左移。

3.尿培养有细菌生长,多为大肠杆菌。

4.白带检查疑有阴道炎者应做白带常规。

[诊断要点]

1.分娩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有或无发热。

2.膀胱区有压痛,少数患者有腰痛,一侧或两侧肋角部压痛及叩击痛。

3.尿常规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及部分红细胞。

4.中段尿培养可有细菌生长。

[病历记录要点]

1.记录分娩时间及尿频、尿急、尿痛出现的时间;是否伴有阴道恶露增多及有无臭味,应记录清楚,以免漏诊。

2.记录有无发热,膀胱区及肾区有无压痛和叩击痛等,阴道恶露、子宫大小及有无压痛等情况,均要逐项记录。

3.记录尿常规、尿液细菌培养、白带常规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

1.急性膀胱炎,无高热患者,处方:

(1)青霉素G钠80万U×10,用法:一次80万U,肌内注射,一天2次(青霉素皮试阴性者)

(2)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0.2g×10支,用法:一次0.2g,肌内注射,一天2次

2.膀胱炎有高热或肾盂肾炎者应收住入院治疗。

(第三节)妊娠期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STD)指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传染病。妊娠期妇女由于内分泌系统改变有免疫功能降低,更易遭受感染,对母儿造成严重危害。

一、妊娠期淋病

淋病是由革兰阴性的奈瑟淋病双球菌感染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症疾病。妊娠妇女5%可感染此病。本病潜伏期为1~14天,主要损害泌尿生殖器官,妊娠期感染淋病易上行感染宫腔,导致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问诊要点]

1.孕次与目前的孕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