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7647000000039

第39章 居里夫人

镭元素之母(1867—1934)

居里夫人终生致力于放射性研究,为人类、为科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一生共发表了七十多篇学术论文和科学著作,其中主要的有《论放射性》、《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等。居里夫人对放射性的研究,尤其是对镭的发现,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范畴,为现代原子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6岁的那一年,玛丽背起书包去上学读书。可是那个时候,她的祖国波兰已经被奥、俄等几个国家瓜分了,华沙当时被并入了俄国的领土。

在学校里,学生们只能学俄语,但是学校为了反抗俄国的统治,仍然偷偷地教学生们波兰语。学校有一个俄国督学,常常耀武扬威地监视师生们的行动,学校为了防备督学的突然到来,于是在每一个教室里,都安装了一个秘密的电铃,只要一有情况这个电铃就会非常小声地叫上两声d这个时候,学生和老师们就会把书藏起来,然后假装地拿起俄国督学规定的教材。

—天,督学又突然对学校进行检査,玛丽他们班上正好老师在教学生们学波兰语,大家听到警告的铃声后赶紧把书藏在了秘密的地方,然后桌子上又重新摆起了规定的教材,讲台上老师手里拿着一本俄文书,假装津津有味地念着。不一会儿,一个剪着短发戴着—副金边眼镜的男人走了进来,他便是俄国督学。

督学进来以后,用怀疑的眼光扫了大家一眼后,气势汹汹地说道:“给我叫一个学生起来,我要考一考,是不是真的在学俄国的东西。”

老师知道,这个督学又要难为学生了,于是她把班上记忆力最好的玛丽叫了起来。

“背诵你的祈祷文!”

玛丽用流利的俄语背诵了一遍,督学官没有办法了,于是又问玛丽道:“我们的神圣的俄国皇帝是哪几位呀?”

“有凯瑟琳二世、保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督学官看玛丽用流利的俄语回答着他提出的问题,有些怀疑地问玛丽道:“你是在俄国出生的?”“不,我出生在波兰。”

“现在谁是你们波兰的领袖?”

玛丽此时只是咬着牙齿,她实在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老师和校长也十分无奈地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

督学看了一眼校长,然后慢条斯理道:“女士,你难道不教学生们这最神圣的名字吗?”

玛丽看着同学和老师惊恐的神态,她愤怒地回答道?“是统治俄国领土的亚历山大二世陛下。”

“下次回答问题不允许故意拖延时间。”

说完,督学官趾高气扬地跨出了教室。

但这个问题深深地剌痛了玛丽幼小的心灵,等督学官刚一走,玛丽便跑向讲台抱着老师痛哭起来,同学们也在下面默默地擦拭着眼泪。

回到家里知道这件事的父亲安慰玛丽道:“一个国家领土可以被侵略者夺走,民族的尊严也可以暂时遭到凌辱,但是你要记住,知识是永远无法从人们的头脑里夺走的!”

父亲看到玛丽脸上有几分喜色后,又接着说:“你看罗马用武力征服了希腊,但是希腊却用文化征服了罗马!”

从此以后玛丽更加用功读书了。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

1867年11月7日,玛丽·居里出生于波兰首都华沙。他的父亲是中学的一名数学和物理教员,在他的影响下,玛丽从小就对物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童年的玛丽聪慧过人,做起事来总是认认真真。由于当时的波兰正处于沙皇俄国的占领之下,玛丽一家和所有波兰人一样备受折磨。她的姐姐和母亲也相继去世。

民族的压迫和生活的贫困激发了玛丽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她决心用知识武装自己。1883年6月,玛丽以第一名的成绩和一枚金质奖章完成了中学学业。随后几年,她靠做家教积攒学费,先是支持姐姐去巴黎留学,后又为自己凑足去巴黎的学费。

1891年,她用自己做家庭教师攒下的钱,来到法国巴黎大学求学。3年的刻苦努力,她先后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艰辛的求学生涯,使她的青春尽显奋斗者的风采,她也因此显得十分消瘦,甚至有些憔悴。

1895年,玛丽和志同道合的皮埃尔·居里喜结伉俪。婚后,琐碎的家务并没有磨灭居里夫人求知上进的心灵,夫妻二人互相体恤互相鼓励,幸福、和谐的家庭成了居里夫人事业的动力与后盾。他们生活清贫,工作、学习却十分紧张、投入,即使在居里夫人分娩大女儿伊雷娜期间,她依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读最新的科技报告。

又过了3年,居里夫人着手提交自己的博士论文,她也以此为契机,开始向化学领域的神秘之海启航。她测试所有的化学物质,以及近万种金属,结果证实,强而有力的放射线,是来自一种未知的新元素。皮埃尔·居里停下了自己的实验,全身心帮助妻子共同研究这种新元素。

夫妻反复试验数月后,他们向学术界发表新的成果:发现了一种比铀的放射能多200万倍的金属,这种金属的放射线可穿透木材、石材,甚至钢铁,唯一能挡住放射线的只有厚铅板而已。如果这个发现成为事实,那么几世纪以来,科学界的基础理论将被彻底推翻。居里夫人将这个放射性金属命名为“镭”。

但是,由于镭的本质和所有的金属完全不同,所以不可能有镭金属存在。此时,学术界却提出反论,并且要他们提出证据,要求他们提炼纯粹的镭,仔细地研究、测度,并且测定其原子量。

从1898到1902年整整4年间,居里夫妇为了证明镭的存在继续努力研究。后来,他们四年的苦心研究,终于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镭,体积相当于半颗糖的大小而已,可那竟是用8吨的矿石提炼而成的。

他们是如何提炼成功的呢?据说,他们的实验室是早就不堪使用的破旧仓库,没有床板,屋顶也会漏雨,屋里虽有一个老式的火炉,却不能使用,所以冬天屋内和屋外的寒冷度没有两样。又加上煮矿石、化学药品所冒出来猛烈的烟会使眼睛受到感染,也使他们的喉咙经常发炎。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居里夫妇持续了4年的实验。最后,丈夫失望了:“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做吧!”但是妻子却顽强地继续着实验。在居里夫人的一再坚持之下,终于成功地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的镭。

这个成果,使居里夫人成为全世界最杰出、最有名的女性。但是,得到荣誉的时刻,是居里夫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吗?“不,错了”。她说,“在家徒四壁,连床板都没有,一面受着贫穷所逼迫,一面潜心研究的时候——那一刻才是最幸福的。”在寒冷里打哆嗦,累得支持不住,却全心全意投入所喜爱的研究中一一她认为那才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如今大家都知道,镭是治疗癌症不可缺少的物质。镭的需要量在逐渐增加,而制造法却只有居里夫妇知道。因此,如果得到镭的提炼专利,那么世界各地要生产镭,她都可抽取专利金。

如果居里夫人这么做,那么无论谁都不会责难居里夫妇吧!那样一来也可改善全家的经济,居里夫人自己也不必辛苦地工作了,而且还可以建立一个设备良好的实验室,从事更进一_步的研究。可是,居里夫人舍弃了这条路,她并没有因为发现镭,而接受一便士的钱。“可以这么做吗?”她说,“如果那样做的话,就违反了科学精神。那是用来治疗疾病的。”

抱着这种无利无欲的精神,居里夫人做出了慎重的选择——不做百万富翁,而宁愿过朴素的生活;不愿无所事事地生活,而选择了为科学奉献一生。

居里夫人成功之道

考察居里夫人的一生,发现她的成功得力于以下的因素:

1.奋斗不息的坚韧个性。居里夫人有这么一句名言:“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居里夫人的童年十分不幸,凭着个人的努力,才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在提炼镭的过程中,他们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的失败和提炼后,才最终得到了0.1克的镭。

2.不尚名利的高贵品质。爱因斯坦说居里夫人是不为名利击倒的人。在居里夫人的一生中,她是巴黎大学的第1位女教授,获得过7个国家24次授予自己的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0多个荣誉职位。可是在荣誉面前,她显得十分坦然,她说:“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而不应注意人。”

3.注意自己子女的教育。正是十分注意自己子女的教育,居里夫人的家庭才成为一个传奇式的家庭,大女儿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二女儿也成为杰出的音乐家。

居里夫人女儿曾说:“要在家庭生活与科学家的生活之间做一抉择的想法从来未曾浮现在母亲心里,她身为妻子所应付出的爱情,身为父母所应负的责任及身为学者所应做的努力治学,使她体认到自己无论在哪方面都不能偷工减料,而事实也证明她每一样都非常完美地做到了。”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不在于她获得多少的荣誉,而是她认真生活的态度。

居里夫人如何教育子女

1.幼儿早期教育中的智力培养。她对孩子进行早期的智力教育。她的教育从实物出发,让孩子广泛接触大自然,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2.注意孩子的德育教育和品格培养。她把自己一生追求事业的高尚品德和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如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利益的轻视都延伸到子女的身上。她主要从4个方面来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1)培养他们节俭朴实的品德;

(2)培养他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

(3)培养她们勇敢、坚钱、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

(4)教育他们必须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