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历史悟人生
7646900000012

第12章 红颜祸水(3)

幽王听此一说,也想起了此法,便立刻到骊山点火,怎奈前次幽王烽火戏诸侯之事后已威信扫地,尽管烽烟点起,诸侯都认为幽王又在戏弄自己,谁也不起兵前来。幽王大失所望,本国救兵不到,而西戎兵马却日夜攻城,便对虢石父说:“朕不知贼势强弱,卿可速速带兵出城,与之交战,朕必率将士紧跟其后。”

其实虢石父并不是能上战场之人,本是靠拍马屁升官的。如今幽王宠信佞臣,忠良已尽退去,朝中已无大将可派。

虢石父自知不是西戌将士的对手,又不敢不去,只好率领二三百兵车开门迎敌。

申侯在阵上望见虢石父出城,对戎主道:“此人乃是欺君误国之奸佞小人,千万不可放走此人。”

于是舞刀拍马,直取虢石父。两个人斗不到十个回合,孛丁越战越勇,虢石父只有招架之功,已无回手之力。冷不防孛丁虚晃一招,回手将虢石父斩于车下。

戎主见孛丁获胜,与满地速一齐杀入周兵阵中。周兵大败而归,戎主挥军拍马追赶,砍落吊桥铁索,冲入镐京。戎兵入城后不分青红皂白,逢人便杀,遇屋便放火,申侯也阻挡不住,只得任其烧杀抢掠。

幽王刚想阅兵迎敌,见戎兵已攻破城池,杀到宫前,只好用小车载着褒姒和伯服,从后门逃出宫去。

司徒郑伯友从后面赶到,高叫:“吾主勿惊,臣保驾来了。”

于是保护幽王车驾出了北门,绕道来到骊山行宫,途中又和尹球相遇,道:“大王,戎兵焚烧宫室,抢掠宝库,祭公已经死在乱军之中。”

幽王听了吓得心寒胆战,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司徒郑伯友令军士再次点燃烽火,向诸侯求救。然而尽管烽烟透九霄,救兵仍然不到,幽王面似铁灰,无计可施。

一会儿戎兵在宫中找不到幽王,挥军追到骊山之下,将骊山行宫团团围住,四周不断有人高叫:“休要放走了昏君!”

幽王与褒姒抖做一团,相对而泣。

西戎主在进攻时见车上之人衮袍玉带,知道必是幽王,也不搭话,上前一刀将其砍死,太子伯服也被杀死。戎主见车中一盛装女子美艳无比,心想:此人可能就是褒姒,便饶其不死,用轻车载回,带归大帐中取乐。尹球躲在车内,被戎兵搜出杀死。

幽王从继位到现在只有十一年,身首异处,真的应验“厌弧箕箙,几亡周国”之话。

申侯来到城中,见宫室大火,急忙引本国兵一路上扑灭大火,又将申后从冷宫放出,带人来到琼台,不见幽王和褒姒,才知道已逃出城去,慌忙追赶,唯恐戎兵伤了周天子。刚刚来到宫门口,迎面撞见戎主,双方先各问劳苦,然后申侯问道:“戎主可看见周天子?”

戎主笑道:“已被我杀死车中。”

申侯听了大惊失色,道:“孤初心不过是想要纠正天子之过失,并不想伤他性命,今天事已至此,后世必骂孤不忠矣。”急忙令人收尸安葬。

戎主见了笑道:“国舅此举乃妇人之仁也。”

申侯也不回话,回宫款待戎主。而后戎主盘踞镐京不退,以功臣自居。太子宜臼继位,史称周平王。

镐京经过战火之洗礼,已经是满目疮疤,再加上戎主不断侵扰,只好将周朝国都东迁到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褒姒被戎主掠去后,每天还是陪戎主作乐,没有想到戎主独自盘踞于北方,不断侵扰周朝边境,最后诸侯联合起来,共同抗戎,攻破都城,戎主仓皇出逃,褒姒没有来得及跟随其一起逃走,又自知再无颜面见到周朝诸侯,就自缢而死。

(第三节)第一美女西施

说西施是“祸水”,是有点说不过去的,有时候,我们都可以把她做英雄对待。一个弱小的女子,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自己的国家,不能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又时不时地背上祸水的恶名……

古代美女中最不容易的一位,应该就是西施了。也许只有当时的环境才会造就出如此伟大的女性来。去掉西施自愿的不说,应该感到脸红的应该是那个时候的男人们。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

据说在西施故里诸暨,有一条浦阳江。西施生在江的东面金鸡山下郑姓家,系由萧山迁来的客民之女,外祖母在江的西面姓施,西施寄住在外祖母家,所以就生长在苎萝村。幼时常在江边浣纱,至今苎萝山下,江边石上,还有晋王羲之写的“浣纱”两字,因此,这段江就名作浣纱溪。

越国当时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想着有一天能重新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最后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范蠡的出现忧如晴天霹雳照亮了西施的整个人生,从此西施的生活开始平步青云。

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蝉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后人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或多或少有些对历史不恭了。

“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

这范蠡人如玉树临风,而且才华横溢。范蠡领命,来到苎萝山下,正遇到溪边浣纱的美女西施。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范蠡在看到西施的第一眼就颠覆了自己前半生建立的美女的概念——眼前西施美得简直没办法用语言形容,她就是大王千辛万苦要找的那个可以救国的第一美女啊。西施从水中看到了夕阳映衬下范蠡的倒影——这不就是梦中骑着白马的翩翩少年吗?两人一见钟情。西施跟随范蠡一起来见越王,勾践看到西施,果然是天姿国色,绝代佳人。

可是当西施听到勾践要将她选送吴王,恰如冷水浇头,刚刚升起的爱情希望破灭了,哭着对范蠡言道:“妾只想将身许君。”

范蠡一时不知说什么是好,只得劝道:“娘子美意,我岂能不知!但社稷废兴,全赖此举,若能前往,则国或可存,你我二人尚且后会有期,还望娘子三思。”

西施听了范蠡说的这一些话,心如刀绞,五内俱焚,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了挽救越国的危亡,她咬了咬牙,答应下来。勾践命人教其学歌习舞,进行间谍工作的必要培训。那西施天生丽质,学歌则歌喉清亮,习舞则舞姿翩翩。临行前越王嘱她要诱吴王恋酒迷花,去贤用佞,以便为国报仇雪耻。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

西施进入吴宫,吴王夫差果然被她的美色所动,整天相伴不离。为了博取西施的欢心,吴王总是迎合她的需要。同时西施施展所学,达到受宠于后宫,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吴王每日纵情声色,朝欢暮乐,对西施言听计从。各地送来的贡品,首先要让西施挑选。这年暑夏,越国向吴王进贡一批李子。夫差马上命宫女将这些李子送给西施品尝。西施听说这是故国送来的李子,触物生情,又回忆起春天漫游梨园的情景。她真想生一对翅膀,立即飞回越国,哪里还有心思来品尝这些李子。

一会儿,吴王走进宫来,见宫女送来的李子,还原封不动放在案几上,就讨好的说:“爱妃,这样好的贡果,为何不尝?”

西施答道:“这李子采下来太久了,味已不鲜。”

“我命他们立即贡来一些新鲜李子!”吴王说着即欲传旨。

西施摇摇手说:“两地相距遥远,路中耽搁难以保鲜。我想去李园亲自采摘品尝。”

听说西施要出游品李,吴王一口应从。于是兴师动众,选派一批宫女,陪西施前往李园。西施来到檇李城,回到故国乡土心情十分舒畅。只见城里城外,李树连片成行,树头缀满殷红的李子,景色优美动人。她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下,信步来到李园。

那成熟的李子,青里透红,密缀黄点,外披白粉,其味诱人。西施随手采下一颗,用指甲在李子顶部轻轻一掐,顿时果汁横溢,香气入鼻。放到嘴边一吸,李汁犹如甜酒。西施连吃数颗,竟被醉倒了。从此,人们就给这里的李子取名为“醉李”。因“醉”与“檇”同音,且这座城池名檇李,后来人们就把这里的李子称为檇李。

说也奇怪,自从西施来过李园以后,这里长出的檇李,果子顶部都有一条形似爪痕的瘢纹。人们都说,这是西施吃檇李时留下的指甲印,称它为“西施爪痕”,犹如牡丹有贵妃指痕一样,流传千古,引为美谈。清朝朱竹姹太史曾在“鸳湖擢歌”中写道:“闻说西施曾一掐,至今颗颗爪痕添。”

美人也应该有美的传说,李子得到了西施的实惠了。于是现在的李子的确是果中极品。

越国最为出色的美女也就是西施了,有多少男人为之神魂颠倒。所以她担负起了复兴越国,从内部攻破吴国城堡的重要使命。沿着胥江,西施的花船驶进了吴国,望着浊浪翻涌的胥江,西施心中暗想:定把在胥江上来往的吴国人从此被我玩弄于股掌之间!

西施从见到夫差的那一刻起,她就知道,自己可以救勾践救越国百姓了,也就是当西施身披轻纱出现在吴王夫差面前时的那一刻。西施的绝世容颜和柔言媚语让好色的夫差难以自持。与之相比,吴宫的其他美女皆不在夫差眼中。不久,夫差得知晋国王宫比吴国王宫豪华漂亮,心中十分不高兴,为了取悦西施,他拒听伍子胥修水利工程造福社稷之良言,而接受奸臣桂坤的建议,大兴土木,专门为西施建造一座天下最豪华的宫殿。

宫殿落成,雕梁画栋,极尽奢华之能事,名为“馆娃宫”。

从此,夫差和西施在馆娃宫中日夜笙歌,不理朝政,伍子胥不断劝谏夫差,提醒他注意越国的动静。夫差每次都哈哈大笑道:“相国多虑了!”而后置之不理。但伍子胥也被西施放电般的美貌所吸引,几次跃跃欲试,想从西施身上揩点油,但西施最害怕的人是伍子胥,西施总是像逃避太阳的雪人一样逃避着伍子胥。于是恼羞成怒的伍子胥对此一筹莫展,他密谋暗杀西施,但每次行动都被范蠡派下的专门侍卫所阻,对此伍子胥十分苦闷。而西施却把伍子胥屡屡调戏她的言行告诉了夫差,引起了夫差的不满,他开始仇恨起伍子胥来。

西施日日夜夜都要去面对着荒淫的夫差,时时盘算着该如何除掉伍子胥,她在流经馆娃宫下的香溪边常常对镜梳妆,甚至与夫差在河中裸泳采莲,沿着胥江前往越国的吴国船只渐渐少了,它们都改道香溪,进贡献物给西施,陪侍在夫差左右。夫差已完全被西施的枕边蜜语迷昏了头,他把警惕的目光投向千里之外的齐国,他不再将警惕的目光对准卧榻之侧的越国,伍子胥则一眼洞穿了西施的鬼把戏,苦谏夫差,力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越国。不久前方传来捷报,吴军得胜归朝,从此伍子胥的言语再也传不进吴王“圣明”的耳朵,他对伍子胥的怨气与日俱增。

有一次,夫差和西施正在鱼水之欢时,白发苍苍的伍子胥又来劝谏,夫差终于忍无可忍,火冒三丈,丢给他一把“属镂剑”,逼他自尽。伍子胥气得浑身颤抖,悲愤地说:“我死后,把我的头颅挂在城门口,我要亲眼看看越军是怎样打进城来的,否则,我死也不瞑目!”

西施进宫后的第十年,吴国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蝗灾,范蠡觉得越国复国时机已到,让越国进贡大批煮过的谷种给吴国。接着,吴国与晋国因小事闹起了矛盾,范蠡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让手下人扮作晋国军队侵扰吴国。夫差携大臣桂坤亲自带兵出征,夫差、桂坤不善兵法,很快输得一塌糊涂。勾践趁机挥兵攻打吴国。夫差两头受敌,迅速溃败。越王的大军兵临城下时,伍子胥的头大如车轮,在空中呼啸往来,竟一时吓呆了越军。如梦初醒的夫差这才想起伍子胥的话来,忆起红颜祸水这句古训,懊悔莫及,高高举起了宝剑,对准了西施美丽的胸脯,可是厮守十年的情感已让他难以下手。夫差最后只得自己挥剑自刎,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永久地消失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

越王终于如愿以偿,灭了吴国,十年的仇怨也已经报了,勾践想许以高官厚禄加封范蠡、西施等,范蠡知道“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最后坚决辞官回家。

恨范蠡狠心将她送到吴国,这是西施心里一直都不能平愤的。所以回国以后就再不理睬他,自己就回老家去了。范蠡给西施写了一封深情的情书:“我是一棵孤独的树,矗立在路边已经几千年,寂寞地苦苦等待,只为了有一天,看到你从路边走过。我期待着为你轰然倾倒——如果砸不到你,俺就不活了!”

其实西施在吴国的时候是身在吴国心在越,时刻惦念自己的心上人,范蠡写了如此深情的情书,姑娘哪经得起这样轰炸,更何况范蠡深知越王勾践是一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天下的小人,于是后来范蠡就挟着心爱的西施逃往五湖四海,从事经商,不再过问朝政。西施和他幸福地度过了后半生。

男人做错了事总喜欢把责任推到女人身上,其实西施对于吴国的灭亡没什么责任,因为当时女人没权,没势,又没地位,又不掌握舆论机构。估计越国人也没把西施当成拯救越国,把越国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牺牲品。

人们为她设计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也算是表示对西施的同情,也算是对她辛酸付出的一点回报。据说,也有这样的一个结局,吴国灭后,范蠡留下一封信就不见了。我们不愿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还有的历史记载西施被沉水而死。我们却总是把这些历史事实美化、淡化,把女人看做是可以兴国、可以亡国的神佛。但男人们不知道想到没有,在他们创造了西施这一光照千古的形象之后,他们自己内在的怯懦与虚弱也就暴露无遗了!

我们津津有味的品尝着数千年美好而又遥远的故事。也是我们共同形象地塑造了西施,但是,我们有没有替西施想过?既然没有替西施想过,我们自己的人性又在什么地方呢?其实,这个风光的故事,正是我们民族自己的镜子,我们是可以从里面照见自己的灵魂的。

美是永恒的主题,所以美好的东西终归是美好,不管当时人们怎么对待她。因为人性、伦理、亲情、权力在美这一个主题面前显出了其劣根性和脆弱性,这也许正是人类生存生生不息所追寻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