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厚黑悟人生
7646800000036

第36章 读厚黑悟人生之为人处世篇(5)

所以,要摸清别人的心思,根据别人的潜在心理说话,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就要时刻注意揣摩你的交际对象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说的话与对方的心理相吻合,对方就乐于接受;反之,你说的话就会使对方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某丝织厂缫丝车间女工小王创造了该厂接线头操作的最高记录,引起了厂长的极大兴趣。此刻,善于揣摩厂长心理的生产科长向厂长建议说:“厂长,我们是不是召开一个技能操作现场会,让小王现身说法介绍操作经验,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结果,厂长当即采纳建议并对生产科长的想法大加赞赏。如果这个科长没有把握住厂长的心思去建议,可能就不会得到这么爽快的答复。

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要与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因此,针对不同的身份,所选话题也应有所不同,即要选择与之身份、职业相近的话题。比如,你在旅途上遇到了一位老农民,如果你把话题引向现代女性的美容上去,肯定是“驴唇不对马嘴”了。倘若你说:“大叔,今年的收成咋样啊?每亩地的小麦能收多少?”这样,就能激起老农与你谈话的共鸣点和兴奋点,也会激起老农对你的好感,认为你很关心他的收成。

要想受到别人的欢迎,就要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因此,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遇到老人就一定要去谈他的小孙子、小孙女,在老人的心目中,他的小孙子是最可爱的,很多大人物出去旅游、办公事甚至植树,都要将小孙子带上。你给老人买东西还不如给小孙子买东西,让他印象深刻。遇到对方有位小孙子,你就夸他的小孙子真聪明、真活泼;谁不希望自己家的小孩子聪明呢?所以这话对方肯定乐意听。如果对方有位小孙女,你就说他小孙女真可爱、真天真;小孩子自然个个可爱,这话也不假。另外,对一个集邮迷你不妨谈几枚好邮票,对一个足球迷谈他喜欢的球队如何取胜,球技如何高超,对注重养生之道者谈谈气功和太极拳,向一个成功者请教他的奋斗史和成功的经验,向一个文学爱好者谈谈文学……

说话分清对象,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才会使你“言到功成”!换句话说,只要你能够投其所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你才会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大家的欢迎。

6.真诚表达对别人的感谢

当别人帮助了自己之后,我们要真诚地对别人说声谢谢,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但是,有许多人却不擅于对别人表露情感,这种情形在那些社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中间非常普遍。满怀谢意,却不能大大方方地说出“谢谢你”,这样就绝对不能把自己的谢意传达给对方。为什么心里感谢对方嘴里却说不出来呢?究其原因,无非是不好意思。其实,别人帮了你的忙,好好地表示谢意,是最基本的礼节,倘若不懂得这一点,势必无法尊崇对方。试想一下,人家辛辛苦苦地费劲帮了你的忙,连你的一句谢谢都换不来,换作是你,心里会怎么想呢?下次你还会再乐意帮助他吗?有一位以乐于助人见称的董事长,一天有位职员向他报告自己结婚的事,董事长听了之后非常高兴,马上热情地把自己一位从事房地产经营的朋友介绍给他,结果,那位职员不久便顺利地找到一幢价格不高,又特别合适的公寓作为新房,他在心里很感谢董事长的帮助。

在搬进新公寓的第二天,这位职员前往董事长的办公室想向他道谢。谁知,等见了董事长却吱唔了半天,怎么也说不出“谢谢”两个字来,最后好不容易才勉强说出“前几天麻烦你,真是抱歉”之后,便急急忙忙地退出办公室。

这个职员的这种表现,让董事长感到非常沮丧,甚至认为自己这份热心有点多余。那位职员期期艾艾不敢吐露本意,说不出“谢谢”来,不是因为他不想表达自己的谢意,而是因为面对董事长时过于紧张,脸皮儿太薄,没法表达自己的谢意。可是,这件事情之后,董事长对他的印象想必不会好了。

看来要想把“谢谢”说出口还不是太容易的事。但是你如果不将自己心中的谢意表达出来,对方永远也不会知道。相反地,若清楚地把谢意告诉对方,不但会使对方感到愉悦,同时也是尊崇对方。此外,在表示谢意时,还需要注意一点,如果周围有人,而你的道谢态度又过于客气,那将会适得其反,因为对方可能会感到不好意思。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清场合再来决定道谢的言辞,才是真正地掌握了为人处世厚黑之道的精髓,也才能很好地向别人表达你的谢意。

我们要切记,真诚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谢意,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礼节。得到别人的帮助,一定要记得表达你的谢意。

7.避免跟别人正面冲突

为人处世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有的问题因为种种原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根本争论不清楚的。明朝陈耀文在《天中记》讲了一个小寓言:有一次,夜里睡觉白天飞翔的燕子与白天睡觉夜晚活动的蝙蝠争论起来。燕子认为日出是早晨,日落是傍晚;蝙蝠却认为日落是早晨,日出是傍晚。它俩叽叽喳喳,争论不休。其实,燕子和蝙蝠由于生活习惯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对晨夕各持不同看法,它们的看法是永远也不可能一致的。从这则寓言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为人处世中不要轻易与人争论,即使非争论不可,也必须看清对象,与根本没有争论基础的人争论,是永远争不出名堂来的,既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

有这样一个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的某天晚上,卡耐基在伦敦参加史密斯爵士举办的宴会。宴席中,坐在卡耐基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个幽默的故事,并引用了一句成语,大意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说这句话出自圣经。“什么?圣经?”卡耐基知道这句话不是出自圣经而是出自莎土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了表示自己的优越感,卡耐基当即纠正了这位先生的错误。不料却引起了对方的反唇相讥:“你说是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确确实实出自圣经。”两人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卡耐基的老朋友葛孟先生也在场,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这时,却在桌下用脚踢了踢卡耐基,说道:“卡耐基,你弄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的确是出自圣经。”

在回去的路上,卡耐基不解地问葛孟:“你不是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土比亚吗?”“是的,”葛孟回答道,“《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卡耐基,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一定要证明他错了呢?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些面子?卡耐基,你为什么一定要跟他抬杠呢?应该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世界上只有一种能够在争论中获胜的方法,那就是避免争论,像躲避响尾蛇和地震那样避免争论。

有时候,激烈的争论,可能会使人一时丧失理智,甚至动了干戈。到了这一步,不少人即成了终生的敌人。而华盛顿则不然,他有着化敌为友的魅力。

公元1754年,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当时华盛顿率领他的部下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那里正在选举弗吉尼亚议会的议员。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有一次,华盛顿与佩思在关于选举问题的某一具体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情绪激动的华盛顿说了一些冒犯佩思的话,而被激怒的佩思则将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马上开了过来,准备替他们的司令官报仇,华盛顿阻止了部下的冲动,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清早,华盛顿递给佩思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来。不一会儿,佩思便如约到来,他是准备来进行一场决斗的。令他感到惊奇的是,他所看到的不是手枪而是酒杯。

华盛顿站起来迎接他,并笑着伸手过去。“佩思先生,”华盛顿说,“犯错误乃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我是不对的,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请握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

从此以后,佩思成为华盛顿最坚定的支持者!

厚黑之道告诉我们,避免与人正面冲突,不但可以避免让别人感到尴尬,有时候也可以为自己多争取到一个朋友。

二、为人处世厚黑之道二:做事要张弛有度

我们常常会发现,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的人能够在交际圈内进退自如,而有的人却常常被动,进退维艰。其中,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一定与他们不善于在待人处世过程中留有余地有一定的关系。

《红楼梦》当中的平儿,是凤姐儿的左右手,但是在待人处世方面,始终注意为自己留余地留后路,决没有犯凤姐儿所说的“心里眼里只有我,一概没有别人”的错误,也不像凤姐那样把事做绝。平儿对于众人决不依权仗势,趁火打劫,而是时常私下进行安抚,加以保护。一方面缓和化解众人与凤姐的矛盾,另一方面顺势做了好人,要为自己留下余地和一定的退路。凤姐去世以后,大观园里一片败落,可是平儿却多次得到众人帮助度过了难关,最终得到了回报。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一定不可以把事情做绝,一定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以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你一奔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你留有一些余地,调头就容易多了。俗话所说:“过头饭不可吃,过头话不可讲”,很有道理。另外,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定要特别注意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在办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多用点“太极推手”的功夫,永远保存一些应变的能力。具体怎么样留余地,待人处世厚黑之道的“空道篇”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技巧:

在答应别人的时候,一定要用“模糊语言”,以便于自己赢得主动;拒绝别人时,不妨先拖延一下,最好不当面拒绝,答应考虑一下,给自己留一点回旋的空间,以便于使自己“进退有据”;在批评别人时,特别是有多人在场时,最好“点到为止”,以维护对方的自尊;在跟别人争论或争吵的时候,一定不要使用“过头话”、“绝情语”,以便于对方能够体面地下台。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对一些不太容易把握的事,一定不要明确地表态,东拉西扯,多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对于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那就先放一放,免得考虑不周说错了而让自己受牵连;对那些表面看来无关大局的事,也要含蓄地处理,巧妙地避开疑难之处,以免引火烧身。还有,对于某些难以回答而又不好回避的问题,不妨含糊其辞,来一番隐晦笼统的回答,如“可能是这样”,“我也不太了解”等等,以给自己留有余地。总之,不管办什么事情,说什么样的话,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得过且过,以自己不承担什么责任为上策。

1.与人交往保持距离

一定不要跟人太亲热,距离可以产生美,只要能稍加留意,很容易发现此类的现象:某两个人以前亲密无间,不分彼此。可是,没过多久却翻脸为敌,不仅互不来往,还反目成仇。何以至此?太过亲热了!

西方有一种“刺猬理论”对它可作解释。“刺猬理论”说:刺猬浑身长满针状的刺,天一冷,它们就会彼此靠拢,凑在一块。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它们之间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原来,距离太近,它们身上的刺就会刺伤对方;距离太远,它们又会感到寒冷。只有若即若离,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可以既保持理想的温度,也不伤害别人。

“刺猬理论”就是指:人与人之间距离如果太近了,就会刺伤对方。一般情况下,人与人密切相处当然不是一件坏事,否则怎么会有“亲密的战友”、“亲密的伙伴”、“如胶似漆的伴侣”等誉词呢?但是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过分,过分就会走向极端。俗话说,“过俭则吝,过让则卑”,就是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亲则疏”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这大概也可算作一条交际规律。所以朋友之间不能过亲密,上下级之间不能太过亲密,否则就会造成彼此之间的伤害。

“刺猬理论”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太远了,就会感觉到寒冷。人际交往过密不好,那么是否意味着越远越好呢?当然不是。不过现在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自命清高、目中无人,这个也瞧不起,那个也看不上,自以为看破了红尘,与任何人都不来往;有些人非常消极地觉得世间险恶,交际很虚伪,总想寻求一种世外桃源来隔绝人世尘缘,不愿与外界接触。如果这样,自己一定会感觉到孤独,更会留下终身遗憾。

我国有一句老话“久别胜新婚”,讲的就是夫妻之间不可成天耳鬓厮磨,适度的分别更能增进夫妻之间的生活情趣和感情。推而广之,在人们日常交往过程中,交际双方表现出过分的亲密或纠缠不清,有时也会让人感到别扭。在这样的情况下,善于为自己留下后路的人,常常采取回避的方法,就能获得独到的功效。

第一,你和上司过分热乎的时候,“回避”可知道你在上司心目中的地位。一个单位里,上级与下级之间除了工作的关系以外,个人感情也还是存在的。随着工作的改变、地位的升降,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试探”自己在上司心中的地位,当然也不必动不动就闹调离,暂时“回避”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果上司对你依然像从前那样地器重,就会立刻地表现出来。

第二,你跟别人争吵的时候,“回避”就能够免去不必要的情感伤害。我们周围的有一部分人生性就好强,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可以不必要和他针锋相对,适当的“回避”一定可以使他有所清醒。

第三,如果你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回避”更可以显示出你的宽容。工作和生活中被别人误会的事经常会发生。心胸狭窄的人往往会把别人的无意看成故意,甚至把好心也视为恶意。作为被误会的一方的事情,大可不必当面斥责人家“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也不必“破罐子破摔”,立马同人家“断交”。不如就先把理挑明了,然后再暂时“回避”一下,过后再看一看对方是如何反应。如果说他认识到了错误,你再跟他“恢复关系”,经过小波折得到的友谊,一定会比从前更坚定。

“刺猬理论”里面相处适度的原则道出了待人处世的真谛,如果想要达到上面所说的境界,一定要做到以下四个原则:一是“不卑不亢”做人;二是“不歪不斜”立身;三是“不偏不倚”办事;四是“不亲不疏”交友。当然,不要与人太亲热和“回避”,决不是要人们在待人处世中退而远之,避而躲之。当你走路遇到一个壕沟而不能过去时,后退几步,稍稍用力,定能一跃则过。待人处世厚黑之道的“待人勿知心”,也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