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厚黑悟人生
7646800000033

第33章 读厚黑悟人生之为人处世篇(2)

有时候,虽然是对方先提相关的话题,你也不可以随便地搭腔。因为你并不知道对方真正的心意。假若你已经知道某人是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所以刻意地讨好他,“某某大学可真不愧是所名校,培养了不少社会的政要及精英,像某某局长和某某博士都是。”你以为这句话说到了正题上,可是,你没有想到的是,对方会毫不领情地回答道:“是啊!我就是那唯一没有成就的人。”这下子岂不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假如你讨好地说:“只有某某大学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按说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谁知对方却回答:“是啊!可惜我儿子读的是三流大学,看来是不能有所指望了!”这不是又碰了一鼻子灰?所以,对于别人先提起的话题也要小心应对。

除了学历之外,关于兴趣方面的话题,要注意有些人对某种偏好已到痴迷的地步。例如大家在一起讨论足球,你是某队的球迷,而对方是另一队的球迷,讲到最后却为了彼此支持的球队不同而大动干戈。

这种事不是不可能发生,所以,当你在和对方谈及有关兴趣方面的话题时,最好先弄清楚对方的兴趣是什么,可能的话花点功夫好好研究一下其中的知识,这样大家谈论起来才不会因为你的一知半解而闹笑话。你也不会因为一不小心犯了别人的忌讳而引起别人的不快。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待人处世中不“揭人之短”呢?为人处世厚黑之道给你开出如下几剂妙方:

第一,深入了解对方,既要了解对方的长处,也要了解对方的不足。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和习惯,有自己的需求和忌讳,如果你对交际对象的优缺点一无所知,那么与人相处时,就会“盲人骑瞎马”,一不小心踏进“雷区”,触犯对方的隐私,揭了别人的短处。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王大嫂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真是不知道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刘马上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说话干净点,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刘平素与婆婆关系不和,最近刚从家里搬出另住。而王大嫂本来无心的话,却无意中揭了小刘的短从而引起了小刘的不满。如果王大嫂在说话之前,能了解到小刘与婆婆的关系不好,也就不会说出那样的话得罪小刘了。

第二,善于发现别人好的一面,不要提及不好的一面。在为人处世中要多赞美别人的长处,尽量回避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好汉尚且不提当年勇,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谁又愿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页呢?特别是如果有人拿这些不光彩问题来作文章,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无论谁都是不能忍受的。所以一定要切记,不要在人面前说他(她)忌讳的事情。

有一个姑娘,因为长得胖,心里很苦恼,虽然吃了不少的减肥药,试了不少的减肥方法,可也没有什么效果。所以她一直有点自卑,也最怕有人说她胖。有一天,她的同事小黄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吃了什么呀,像气儿吹似的,才几天工夫,又胖了一圈儿。”听了这话。胖姑娘立马恼羞成怒:“我胖碍着你什么了?不吃你的,不喝你的,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小黄本来是和她开玩笑的,可没想到却遭到胖姑娘的一顿抢白,不由弄了个大红脸。小黄明知对方的短处,却还要用这个话题和她开玩笑,这自然就犯了对方的忌讳,人家不对她凶才怪呢。

第三,批评别人时,要顾及场合,不要伤及对方的面子。有一个连队配合拍电影,因故少带了一样装备,致使拍摄无法进行。营长火了,当着全连战士的面批评连长说:“你是怎么搞的,办事这么毛毛躁躁,要是上战场也能装备不齐?”出了错误,连长本来就挺难过的,可营长偏偏当着自己的部下狠狠批评自己,心里自然觉得大失面子,于是不由分辩道:“我没带是有原因的,你也不能不经过调查就乱批评!”连长的辩驳让营长一下懵了,他想平时对自己的批评从不反驳的连长怎么会这样顶撞他。事后,在与连长谈心交换意见时,连长说:“你当着那么多战士的面批评我,我今后还怎么做工作?”从这个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假如营长是背后批评,连长不仅不会发火,还会虚心接受批评。营长错就错在说话没有注意时机和场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让连长下不来台。

第四,批评别人时说话要含蓄。有时候,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是我们必须直接面对的,没有办法去回避,这时不要直来直去,而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淡化矛盾,以免发生冲突。古时候,吴国有个滑稽才子,名叫孙山。他与乡里某人的儿子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考完后,孙山先回到了家。那个同乡的父亲就向孙山打听自己的儿子是否考上了。孙山笑着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孙山的回答可谓是委婉而含蓄,既告诉了结果又没刺到对方的痛处。如果孙山像竹筒倒豆子一般直接告诉对方落榜,那么对方的反应就可想而知了。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许多人说话往往太直接,结果好心办了坏事。不但自己觉得出力不讨好,别人也不会感激你的好心。

有一个人对他的朋友说:“我想参加市里组织的唱歌比赛,你看怎么样?”他的朋友不屑地说:“你,得了吧!就你那破锣嗓子,还不把听众笑趴下。”听了这个朋友的话,那个人一句话也没说,就默默地走了,并且从此以后再也不理睬这个朋友,一份本来很真挚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假如当时他的朋友说:“很好啊,只是你的声音似乎还需要好好练习练习。这次可能来不及了,我看是不是下次再参加,反正还有的是机会。”这样的话,那位本来就不具备唱歌天赋的人不但不会和他的朋友绝交,而且肯定会听从朋友的建议,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一段友谊也不会就因为这样一句不当的话而结束。

此外,在许多场合,在为人处世中有人经常是“常有理不见得会说话”,自己明明有理却总是说不到点子上。所以要想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儿上,说得别人都爱听,除了不揭人短之外,还要特别注意“避人所忌”,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应该特别注意:

第一,不要主动揭露别人的稳私。不论是谁,都有一些不愿别人知道的秘密。尊重别人的隐私,是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所以,当你与别人交谈时,切勿鲁莽地随意提及别人的隐私,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你遵循了待人处世中人际交往的“礼貌原则”。因此,便会乐意跟你交谈和交往。相反,如果你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顾别人保留隐私的心理需要,盲目触及“雷区”,不仅会影响彼此之间谈话的效果,而且别人还会对你产生不良印象,下次别人也不会再愿意与你共事,进而损害你和别人的关系。比如,别人的婚姻、事业正遭遇某种挫折,这种事情当事人一般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如果你意识不到这一点,而是在交谈中一味地刨根问底,肯定会让对方很不高兴,引起对方的反感。

第二,不要主动提到别人的伤感事。与别人交谈的时候,要留意别人的情绪,话题不要随意触及对方的“情感禁区”。比如,当你的交谈对象正遇到某种打击,情绪沮丧低落时,你与之交谈,对方又不愿主动提及伤感的事,你最好躲避伤感类的话题,说些开心的事情,让对方也感染到高兴的情绪。

第三,不要主动提及别人的尴尬事。当别人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时,你若与之交谈,最好不要主动引出这一有可能令对方尴尬的话题。比如,别人正遇上升学考试不及格或提拔升迁没能如愿或某项奋斗目标未获预期的成功等等,虽然你对这些事情知道得一知半解,但别人却不愿主动向你诉说时,你若不顾别人的感受而主动问及此事,那么,你的交谈对象就会因此而陷入尴尬,进而对你的谈话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在心里对你留下不好的印象。

有一位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每年都会受到邀请参加某专业团体的杂志年终评鉴工作,这份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难得的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找不到门路,也有人只参加一两次,就再也没有被邀请。有人问他为何年年有此殊荣,他却总是微笑不答,直到在他退休,不再参加此项工作以后他才公开了其中的秘诀。

他说,自己的专业眼光并不是关键,职位也不是重点,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人留面子。他说,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总是会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多称赞、鼓励而少批评,但这并不表明他只表扬不批抨,他会在会议结束之后,找到杂志的编辑人员,私底下告诉他们编辑上存在的缺点。虽然杂志排名有先后之分,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而也就因为他顾虑到别人的面子,因此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各杂志的编辑人员,大家都很尊敬他、喜欢他,当然也就每年找他当评审了。看来,给别人留面子是多么重要,不仅对别人无损,对自己也有益。

读厚黑让我们悟到的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里,面子是很重要,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如果你是个只顾及自己的面子,却不会顾及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不会是个受欢迎的人。而且有一天,你也肯定会因为这个缺点吃亏。

中国人的想法有时是很奇怪的,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所以在待人处世中,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是很多为人处世的高手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批评别人的话的原因,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既保住别人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大家都高兴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给别人面子并不难,也与道德原则无关,大家都是在社会上混的人,给人面子基本上就是一种互助,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你更要学会给人面子。至于重大的事,就可以考虑不给了,你不给,对方也不敢对你有意见,他若强要面子,就有可能在最后失去面子!

在一本武侠小说中,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有位人品武功俱佳的大侠,由于从不凭武功压人,而且在与其他门派的人打交道时,即使对方和自己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也特别注意给对方留面子,因而在武林中名望很高。有一次,杭州有一个人与他人结怨,为了化解与他人的矛盾,他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辗转找到这位大侠,请他来帮助化解这段恩怨。

这位大侠没有像别的人那样拒绝他,接受了他的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总算使这人同意了和解。依据常理来说,大侠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对方给足了面子,可以走人了。可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他还有更高人一着的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

等到一切都说好后,大侠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当地许多有名望的人都调解过,但因为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未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让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因为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而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会感到丢面子。”

大侠又接着说:“这件事你想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在我明天离开此地后,本地的几位绅士、侠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送给他们,算是他们帮你完成了调停,拜托了。”说完这位大侠对这个人行了一个礼,然后就转身走了。

在为人处世中,也许我们无法达到那位大侠的水平,但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把面子留给别人:

其一,转移话题,分散别人的注意。如果双方的争执属于非原则性的争论,而这场争论又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那么不妨岔开话题,转移双方的争论焦点。

南齐的皇帝齐高帝萧道成有一次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王僧虔比试书法,君臣二人都认真地写了一幅楷书。然后齐高帝傲然地问王僧虔:“你说说,谁第一,谁第二?”王僧虔不愿贬低自己,可又不敢得罪皇帝,于是答道:“为臣之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之书法,皇帝中第一。”萧道成听后,只好一笑了之。王僧虔这种分而论之的回答是相当巧妙的。表面上是顾及了皇帝的尊严,君臣不能互相比较,实际上是回避了不愿贬低自己,又不敢得罪皇帝的难题,而且还巧妙地给皇帝留了面子。不论是对皇帝还是对自己,都没什么损伤。

其二,巧妙借用中间力量,消除与别人的矛盾。如果你与一个朋友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但又不想与之断交,这时就不妨请个第三者从中说和。此时,第三者的任务就是将双方的歉意及欲保持交往的愿望准确真实地进行传递。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小红,珍珍愿意和你好了,你呢?”“我也愿意。”“珍珍,小红愿意和你好,大家拉拉手吧!”这是最简单的利用第三者消除隔阂的办法。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运用起来却要复杂得多,因为成人的世界没有孩子的世界那么单纯。但是只要你掌握了以下的技巧,也就好做多了。

(1)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反省自己。当双方为某件小事争论不休、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纠缠不休时,“和事佬儿”无论对哪一方进行褒贬过分的表态,都犹如火上浇油,甚至会引火烧身,不利于争端的平息。因此,这个时候,“和事佬儿”只能比较客观地将事情的真相说明清楚,而不加入个人的带有偏见性的评论,让双方自己消除误会,反省各自的缺点或引导他们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最终使双方既平息了争执,又增进了友谊。

(2)抓住主题,公正评价。假如争论的问题有较大的异义而双方又都有偏颇,眼看观点越来越接近,但由于自尊心,双方又都不肯服输,那么“和事佬儿”就应考虑双方的面子,将双方见解的精华归纳出来,也将双方的错误整理出来,作出公正的评论,表述自己的较为全面的而且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这样,就把争论引导到理论的探讨、观点的统一上来了。千万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因为,所谓“各打五十大板”是不分青红皂白、是非曲直的,那样胡乱批一气有可能激化双方的矛盾,不利于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是绝对不能用的。

(3)调虎离山,暂时平息双方的火气。有的争论,发展下去就成了争吵,甚至大动干戈,如果双方火气正旺,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和事佬儿”即可当机立断,借口有什么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电),把其中一人调走支开,让双方暂时脱离接触,等彼此消了火气,头脑冷静下来之后,争端自然也就趋于平静了。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双方静下心来想想也就能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