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上述锻炼时,可先在家中进行,行走时沿地板条或地毯走直线。很快地,你会有了自主性,不由自主地去锻炼,获得漂亮的仪表。
(4)组织或参加减肥俱乐部
减肥俱乐部首先在美国和英国先后成立,效果不错,以后世界各地减肥俱乐部应运而生。在俱乐部里,肥胖症患者定期聚会,共同制订减肥计划,具体地订出数星期内的详细菜谱、烹饪方法发给俱乐部成员。每次聚会,大家共谈减肥成果,比较各自取得的成绩,每人讲述减肥诀窍。当然,也可以分析减肥失败的原因,共同研究对策。
如果你所在的地方没有这样的组织,你可以召集3—4个要减轻几公斤体重的朋友,成立一个组织,每月定期活动数次,你们也可以请一位营养师讲解一些营养知识,定期咨询减肥中出现的问题,把自己的减肥经验告诉别人。
十、推拿按摩减肥法
不用药物而仅以人的手技就能治疗疾病的方法,世界各国都有应用;方法千差万别。中国的推拿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神奇的临床疗效独占鳌头,因而受到普遍重视。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上各种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越来越严重地干扰着人类,推拿这一物理性的疗法,就更为国际医学界所瞩目。
推拿按摩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脏腑功能失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脏腑功能失调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组织,体表组织的感受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所属脏腑。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局部,就可以起到调节内脏功能的作用,由于其简便有效、痛苦小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现代研究与实践表明,推拿按摩法对于肥胖症同样具有很好的效果。
关于推拿按摩减肥的机制,一般认为推拿按摩可调整下丘脑摄食中枢,阻断其饥饿信息,抑制饥饿感从而减少摄食量。同时,推拿按摩疗法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良性调整作用也是达到减肥目的的关键。
(1)基本手法
(1)推法推法有以下三种。
a.直推法: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在穴位上作直线动作。
b.旋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边推边旋转。
c.分推法:用两手拇指向穴位两旁推动。
(2)揉法用中指或拇指等指头,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使其产生旋转样感觉。操作时,压力轻柔而均匀,指头固定在穴位上不要离开,轻轻回环,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是这种手法的要点。
(3)摩法摩法是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纹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画圆圈似地缓和地慢慢揉摩的方法。这是常用的手法之一,多用于胸腹部。操作时手法轻柔,速度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当,是这种手法的要点。
(4)掐法掐法是用拇指或食指的指甲竖立着按压,给予强刺激的方法。逐渐加大用力,注意不要掐伤皮肤。指压后多出现轻微的痕迹。
(5)捏法捏法是用食指的内侧面和拇指的指纹面同时用力提拿皮肤的方法。用力以不痛为度。操作时,双手交替捻动向前,不可拧转,垂直地捏起,直线向前,是这一手法的要点。
(6)运法运法是使用拇指或食指,在皮肤表面作拱桥形旋转推动的方法。用力不要太重,轻轻地慢慢地在体表摩擦推动,不要带动深层肌肉组织。
(7)拿法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拇指和另四根指头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规律性的提捏的方法。把拇指按在穴位上进行,操作时用劲要由轻到重,不要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是这种手法的要点。
(2)注意事项
(1)应鼓励自我推拿按摩。
(2)充分做好按摩前的准备,如推拿按摩前应先洗手、剪短指甲、取下戒指等。
(3)以室温在20℃以上,受术者着单衣为宜。
(4)饭后2小时再按摩,效果最好,过度饥饿或饱食后都不宜进行按摩。
(3)按摩减肥术
(1)面部
a.准备取下眼镜、耳环和戒指等妨碍按摩的东西;站立或坐位,上体保持正直,放松。
b.按摩将两手搓热,紧贴于前额,手指向上。沿眼部,颊部用力下擦至下颌,连做36次;拇指、中指、食指沿下颌骨向上推至耳垂下,连做36次;一手中指、食指放于眉毛之间的印堂穴(眉宇正中间),向上推至发际再按摩到印堂穴,如此重复36次。
c.放松用掌心揉两颊、前额、耳部和下颌部36次。
(2)颈部
a.准备取下戒指、项链等妨碍按摩的东西;盘起头发,露出颈部。上体保持正直,头部微垂,呈放松姿势。
b.按摩一手食指、中指放于同侧的风池穴上(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颈项后部两侧),用力推拉,来回做36次;换手,置于另侧的风池穴上,重复动作36次;捏起颈项部皮肤,再放下,重复36次。
c.放松用四个手指按环形揉按颈项部,缓冲推拿后项部的不适处;做项部屈伸,左、右旋转各10次,达到放松的目的。
(3)肩部、上肢
a.准备摘掉手表、手镯之类的东西;坐在凳子或椅子上,全身放松。
b.按摩
拿法:右手放在左肩上,五指分开,五指同时用力将肩部肌肉拿起,再放开,为1次。上臂做3次。以此方法从肩部按摩至左手腕处,为1遍。一般按摩36遍。
拍法;右手五指并拢,从左肩部拍至左手腕处,为1遍。一般如此拍36遍。
轻揉法:右手放在左肩上,轻轻地揉按至左手腕处,为1遍。一般揉按9遍或10遍即可,以缓冲和减轻以上拿、拍后肩部和上肢的不适感。
c.注意事项按摩右上肢时,方法相同;也可以先用拿法按摩1遍,再用拍法按摩1遍,交叉进行;尽量用力,效果才会明显;不要反向按摩,即不要从手腕处按摩到肩部;如肩围较大,上肢较粗,可以根据情况多按摩几遍。
d.辅助动作如有精力和体力做以下辅助动作,更有助于肩部、上肢减肥。
方法:左腿在前,右脚在后,左弓步站好。或右腿在前,左脚在后,右弓步站好。双手握拳,左右胳膊轮换向前抢圈。一般抡36次。如胳膊较粗,尽量多抡几次,做到很累为止。抡圈时,尽量用力,速度要快。
疗效:这一辅助动作特别有助于肩部和上肢减肥,坚持做l个月就有很明显的减肥效果。
(4)胸部
a.准备自然端坐或站立,上体正直,放松;脱去外衣,穿着内衣即可,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b.按摩
第一大拇指的指关节紧贴胸部体表,沿肋骨由胸正中线向两侧擦,收于腋下方。做这一按摩动作时要防止皮肤损伤,擦至发热为止。
第二五指自然并拢,微屈。有节奏地拍打胸部,用力要均匀,拍打时要屏住呼吸。两侧各拍打36次。
第三右手掌从右锁骨下开始,向下斜推,经胸正中斜推至左大腿根部;换手重复动作。两手交替进行,左、右各做36次,注意用力时要均匀。
第四右手掌面置于右胸上部,斜向下摩胸正中至右肋骨下,转向上至左胸上部,再回到右胸上部;换手重复动作,如此交替按摩,左、右各36次。
(5)腰部
a.准备排空大小便;仰卧在床上,腰带解开,全身放松。
b.按摩
捏法:右手放在右腰部,左手放在左腰部,拇指在上,四指在下。两手同时用力将腰部捏住,停留约2—3秒,再松开,为1次。共反复捏36次。如腰部较粗,尽量多做几次,但不要做太多,也不要大用力,以免引起腰部皮下充血,或伤及内脏器官。
轻揉法:做完拿法后,双手不动,仍在腰部轻轻揉36次,以缓冲或减轻捏法后腰部的不适感。
c.注意事项参见推拿按摩减肥注意事项。
d.辅助动作站立,双脚平行与肩同宽。目视正前方,双手又腰转动腰部,正转9次,反转9次,再重复1遍,共计36次。如腰部较粗,尽可能多转几次。
(6)腹部
a.准备排空大小便;仰卧在床上,腰带解开,全身放松。
b.按摩
摩腹法:左手掌心紧贴腹部,右手掌心贴于左手背上,两手同时用力顺时针方向揉按腹部,共揉按36圈。
推腹法:做完摩腹法后,将两手移至上腹部,仍保持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手同时用力从上腹部推至下腹部。共推腹36次。
c.注意事项按摩时,要根据肥胖者的具体情况掌握用力大小,千万不要用力过猛、过大,以免损伤内脏器官;做推腹法时,不要反方向推腹,即不要从下腹部往上腹部推。
d.辅助动作仰卧床上,两手紧靠身体,两脚并拢,脚尖朝上,同时将两腿抬起,尽量靠近头部,抬腿时,两腿要伸直,不要弯曲。然后将两脚缓缓放至离床面5—10厘米高的位置。稍停,再将两腿抬起,尽量靠近头部,如此反复做9次。
(7)臀部、下肢
a.准备取半盆热水,将两脚放在盆中,浸泡10分钟;将两脚擦干后,坐在床上,双腿伸直,放松。
b.按摩
拿法:右手放在臀部,左手放在右大腿内侧根部,两手同时用力将肌肉拿起,再放松。此方法从臀部按摩至右脚踝处为1遍。一般拿36遍。
拍法:两手五指并拢,右手在右腿外侧,左手在右腿内。
十一、肥胖症的针疚疗法
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一部分,在非药物疗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年来肥胖症被人们日益重视,很多减肥方法疗效不佳,甚至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针灸因其简便易行,很少有不良反应而逐渐被人们重视。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中对针灸减肥作了努力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常用的针灸减肥方法。
(1)体针
取穴原则:健脾益气,以脾经,胃经,任脉穴为主。
处方:
主穴:梁门、公孙、足三里。
配穴:脾虚痰雍:丰隆、内关;肝郁夹湿:太冲、期门、丰隆;痰郁阻络:血海、幅俞、太冲;脾肾两虚:关元、气海。
(2)耳穴
取穴原则:用中医理论、取穴人体投影部位、西医学认识以及古今临床经验取穴。
处方:
主穴:脾、胃、口、食管、肾上腺。
配穴:头晕头痛:缘中、交感、耳背沟;气短多汗:心、神门;大便秘结:大肠;食欲过亢:饥点、渴点、三焦;嗜睡:神门、脑、内分泌、耳背沟;痰湿雍盛:三焦、肺、脾、交感。
应用:一般每次取穴3—5个,均单侧,可以将相关穴位编组,交替使用。必要时取双侧耳穴。
治疗次数:耳针隔日1次,20天为一疗程。埋针和贴压药籽3—7天换1次穴位,6周左右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为1周,一般需连续3个疗程。
埋针或贴压药籽治疗时,要每天自行按压三五次,每穴每次按压30—100次,贴压药籽按压次数可偏多。当局部因贴压药籽时间过长,或淋雨水浸而出现痒、红、丘疹、皮肤感染时,停止贴压或埋针治疗,酌情予以对症处置。
(3)皮肤针
取穴:背榆穴,足三里,局部脂肪堆积处。
治疗:轻叩,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0—15分钟,
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治疗时间应持续4—6个月。
(4)灸法
(1)无热灸。将中药研细末,用水或其他基质调和成饼,敷于穴位,药饼和皮肤间应置纱布3—5层,一般每日换药1次,2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例如:
甘遂灸:甘遂5克,蛋清调后敷大椎穴。甘遂能疏理三焦,逐湿利水。
吴茱萸灸:吴茱英7.5克,陈醋调后敷涌泉穴。吴茱萸能温肾健脾,利湿化浊。
蓖麻灸:蓖麻子10粒捣后敷百会穴。蓖麻子能通利下焦,化痰利湿。
白芥灸:白芥子4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元胡30克,麝香1.5克共研细末,用1:20水调后敷脾俞、膏盲、肾俞。本配方有温肾健脾、豁痰利湿、宣通卫气的作用。
2.有热灸。艾条或艾烃灸,一般取2—3穴,每日1次,10—1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可连续治2—3个疗程。常用穴有关元、足三里、肺俞、脾俞、丰隆、肾俞、足三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