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妇科病调养食方
7645000000004

第4章 月经病(3)

【制法】将红花洗净,热水浸泡20分钟备用。将黑木耳洗净,用冷水泡发,撕成瓣状,备用。将鹌鹑宰杀后去毛取出内脏,洗净。将鹌鹑切块,放入盐、酱油、麻油适量,与鹌鹑拌匀备用。用麻油将葱花、姜末煸炒出香,洒少许黄酒,放入鹌鹑大火爆香。再入红花、黑木耳和水适量,用小火炖2小时。加适量盐、味精、红糖、麻油,继续用小火炖至鹌鹑烂熟。

【服法】当菜佐餐。

【功用】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调治】经期延长,属气滞血瘀型,点滴不断,量少,色黯红,有血块,淋漓不尽。

(5)红花炖乌鸡

【组成】红花10克,黑木耳50克,乌鸡1只,盐、酱油、味精、红糖、葱花、姜末、麻油、黄酒适量。

【制法】将红花洗净,热水浸泡20分钟备用。将黑木耳洗净,用冷水泡发,撕成瓣状,备用。将乌鸡宰杀后去毛取出内脏,洗净。将乌鸡切块放入盐、酱油、麻油适量,与乌鸡拌匀备用。用麻油将葱花、姜末煸炒出香,洒少许黄酒。大火将乌鸡爆香。再入红花、黑木耳和水适量,用小火炖2小时。加适量盐、味精、红糖、麻油,继续用小火炖至乌鸡烂熟。

【服法】当菜佐餐。

【功用】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调治】经期延长,属气滞血瘀型,点滴不断,量少,色黯红,有血块,淋漓不尽。

(6)三七炖乌鸡

【组成】三七10克,黑木耳50克,乌鸡1只,盐、酱油、味精、红糖、麻油、黄酒、葱花、姜末适量。

【制法】将三七洗净,研成粗末。将黑木耳洗净,用冷水泡发,撕成瓣状,备用。将乌鸡宰杀后去毛取出内脏,洗净。用盐、酱油、麻油适量涂抹乌鸡备用。用麻油将葱花、姜末煸炒出香,洒少许黄酒,和三七末、黑木耳一同放入乌鸡肚内,入大碗中,用小火隔水炖2小时。加适量盐、味精、红糖、麻油,继续用小火炖至乌鸡烂熟。

【服法】当菜佐餐。

【功用】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调治】经期延长,属气滞血瘀型,点滴不断,量少,色黯红,有块,淋漓不尽。

(7)蒲黄灵脂饮

【组成】山楂20克,蒲黄15克,五灵脂10克,陈皮15克,红

糖50克。

【制法】将山楂、蒲黄、五灵J3旨、陈皮分别除去杂质洗净,同放入沙锅中,加水浓煎,取汁。加入红糖搅匀,煮沸即可。

【服法】月经前3天左右温服,每日1次,连服1周。共服用3个月经周期。

【功用】活血行气调经。

【调治】月经后期,属气滞血瘀型,量少,色黯红,或有块,伴小腹胀痛。

(8)赤芍红花饮

【组成】赤芍15克,红花10克,蜂蜜20克。

【制法】赤芍、红花洗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浸泡15分钟后,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用纱布过滤,取汁放入大碗中。待其温热时,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服法】上下午分服。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

【调治】月经后期,属气滞血瘀型,量少,色黯红,或有块,伴小。

(9)益母草蜜饮

【组成】新鲜益母草30克,金银花30克,蜂蜜30克。

【制法】将新鲜的益母草洗净,加水适量浸泡10分钟。大火煮沸,小火煎煮20分钟后,用纱布过滤取汁,倒入杯中。趁热加入金银花、蜂蜜,和匀即成。

【服法】上下午各1次。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

【调治】月经后期,属气滞血瘀型,量少,色黯红,或有块。

(10)红花蜜饮

【组成】新鲜红花10克,蜂蜜30克。

【制法】将新鲜红花洗净,加水适量浸泡10分钟。大火煮沸,小火煎煮20分钟后,用纱布过滤取汁,倒入杯中。趁热加入蜂蜜,和匀即成。

【服法】上下午各1次。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

【调治】月经后期,属气滞血瘀型,量少,色黯红,或有块,不思饮食。

(11)玫瑰花山楂酒

【组成】玫瑰花20克,山楂50克,黄酒500毫升,红糖20克,冰糖10克。

【制法】将山楂洗净切成薄片,与玫瑰花共放入黄酒中浸泡,

加红糖、冰糖共装瓶密封,每日摇荡1次。浸泡15天后即可饮用。34

【服法】行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晚睡前饮用20毫升。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

【调治】气滞血瘀型月经过少,伴胸胁胀痛、食欲下降。

(12)血竭酒

【组成】血竭80克,黄酒400毫升。

【制法】将血竭研成细粉,放入黄酒中浸泡15天。

【服法】行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晚睡前饮用20毫升。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

【调治】气滞血瘀型月经过少,小腹刺痛拒按。

(13)三七酒

【组成】三七50克,黄酒400毫升。

【制法】将三七研成细粉,放入黄酒中浸泡7天。

【服法】行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晚睡前饮用20毫升。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

【调治】气滞血瘀型月经过少或经期延后,经色黯红,或有血。

(14)桃仁粳米粥

【组成】桃仁8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桃仁冷水泡30分钟,入沙锅煮沸,改用小火煎成浓缩液,取汁。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二液,去渣。两次煎液合并,分成2份。每日早晚同粳米煮成稀粥,入白糖煮沸服用。

【服法】每日2次,3-5天为一疗程。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

【调治】月经后期,属气滞血瘀型,量少,色黯红,或有块,伴小腹胀痛。

(15)青皮红糖荼

【组成】青皮10克,白芍10克,红糖30克。

【制法】青皮、白芍洗净晾干,同入沙锅,加水适量。浸泡15分钟后,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用纱布过滤,取汁放入大碗中。待其温热时,加入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服法】上下午分服。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

【调治】月经后期,属气滞血瘀型,量少,色黯红,或有块,伴胸胁、小腹胀痛。

(16)山楂红糖荼

【组成】山楂15克,红糖30克。

【制法】将山楂洗净晾干,放入沙锅,加水适量。浸泡15分钟后,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用纱布过滤取汁,放入大碗中。待其温热时,加入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服法】上下午分服。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

【调治】月经后期,属气滞血瘀型,量少,色黯红,或有块,伴食欲下降,不思饮食。

肝气郁结

(1)橘皮饮

【组成】橘皮15克,橘核20克,郁金10克,蜂蜜20克。

【制法】将橘皮、橘核、郁金分别洗净,切碎,同入沙锅,加水浸透,煎煮20分钟。用纱布过滤,去渣,收取滤液放入广口杯内。待其温热时兑入蜂蜜,拌匀即可。

【服法】早晚分服,宜温服。

【功用】疏肝理气,解郁调经。

【调治】月经先后无定期,属肝郁证,月经量可多可少。

(2)郁金花饮

【组成】郁金花20克,玫瑰花10克,蜂蜜20克。

【制法】将郁金花、玫瑰花分别洗净,同入沙锅,加水浸透,煎煮20分钟。用纱布过滤,去渣,收取滤液放入广口杯内。待其温热时兑入蜂蜜,拌匀即可。

【服法】早晚分服,宜温服。

【功用】疏肝理气,解郁调经。

【调治】月经先后无定期,属肝郁证,情志不舒,心烦易怒。

(3)玫瑰金橘饮

【组成】玫瑰花10克,金橘饼半只。

【制法】将玫瑰花洗净,晾干,与切碎的金橘饼同入有盖的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成。

【服法】月经前3天左右服用,当茶频频饮用。可冲3-5次,当日服完。

【功用】疏肝理气,解郁调经。

【调治】月经先后无定期,属肝郁证,月经量可多可少。

(4)荔枝冰糖饮

【组成】荔枝肉3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荔枝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盅中,加水适量。放入适量的冰糖,隔水蒸30分钟即成。

【服法】当茶频频饮用,当日服完。

【功用】疏肝理气,解郁调经。

【调治】月经先后无定期,属肝郁证,月经量可多可少,伴小腹胀痛。

(5)萝卜粥

【组成】萝卜20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萝卜洗净切细丝,备用。将粳米淘净,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小火慢熬成粥。加入萝卜丝,再煮10分钟。调入白糖后月艮用。

【服法】每日2次。3-5天为一疗程。

【功用】疏肝理气,解郁调经。

【调治】月经先后无定期,属肝郁证,月经量可多可少,食欲不振。

(6)香橼橘皮粥

【组成】香橼10克,橘皮1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香橼、橘皮切薄片,冷水泡30分钟,入沙锅煮沸,改用小火煎成浓缩液,取汁。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二液,去渣。两次煎液合并,分成2份,每日早晚同粳米煮成稀粥,入白糖后服用。

【服法】每日2次。3-5天为一疗程。

【功用】疏肝理气,解郁调经。

【调治】月经先后无定期,属肝郁证,月经量可多可少,胸胁乳痛。

(7)玫瑰佛手粥

【组成】玫瑰花15克,佛手1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佛手切薄片,冷水泡30分钟,入沙锅煮沸,改用小,汁。水如法二2份。每日早晚同玫瑰花、粳米煮成稀粥,入白糖后服用。

【服法】每日2次。3-5天为一疗程。

【功用】疏肝理气,解郁调经。

【调治】月经先后无定期,属肝郁证,月经量可多可少,胸胁乳房胀痛。

(8)归附酒

【组成】当归10克,香附15克,黄酒250毫升。

【制法】将当归、香附洗净,切成薄片,浸泡于黄酒中,一周后即可。

【服法】月经来潮前3天,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毫升。

【功用】疏肝理气,解郁调经。

【调治】月经先后无定期,属肝郁证,月经量可多可少,胸胁乳房胀痛。

(9)佛手酒

【组成】佛手30克,黄酒250毫升。

【制法】将佛手洗净,切成薄片,浸泡于黄酒中,一周后即可。

【服法】月经来潮前3天,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毫升。

【功用】疏肝理气,解郁调经。

【调治】月经先后无定期,属肝郁证,月经量可多可少,情志不。

第1海葬带下病

健康女子在月经初潮后开始有较明显的带下分泌,其量不多,不致外渗,无色透明,黏而不稠,无特殊气味。每逢月经前、经间期和妊娠早期则稍有增加,绝经后减少。生理性带下对阴道和阴户起到濡润和充养的作用,并能抵抗外邪的入侵。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曾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当外邪直中阴部,或侵袭胞宫、胞络,往往出现带下的异常。

带下异常多见于某些妇科疾病,如慢性宫颈炎、滴虫性阴道炎、阴道或子宫的恶性肿瘤等。

中医认为,带下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常,湿从内生;或下阴直接感染湿毒虫邪,致使湿邪损伤任带,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发为带下病。带下病的辨证有虚实之分。临床以实证较多,尤其以合并阴痒者更为多见。一般带下量多、色白,质清无臭者,属虚;带下量多,色、质异常有臭者,属实。带下病的治疗以祛湿为主。脾虚者,健脾益气,升阳除湿;肾虚者,补肾固涩,佐以健脾除湿;湿热者,清热利湿;湿毒者,清热解毒利湿;感虫阴痒蚀烂者,必须配合阴道冲洗禾纳药等外治法。

预防本病,平时应注意避免下腹受寒,忌食生冷寒凉食品,保持阴部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妇科保健检查。

脾气虚

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绵绵不断。神疲倦怠,纳少便溏,两足浮中,面色咣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治疗原则是健脾益气除湿。

(1)山药?立梗米粥

【组成】淮山药50克,扁豆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山药、扁豆洗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浸泡20分钟。用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炖30分钟。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用小火煮至米烂粥成。放入适量白糖,调匀即可。

【服法】早晚分服。

【功用】补脾止带。

【调治】带下病,属脾虚型。带下色白,质稀,无臭味。纳食不佳。

(2)党参粳米粥

【组成】党参2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党参洗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浸泡20分钟。用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炖30分钟。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用小火煮至米烂粥成。放入适量白糖,调匀即可。

【服法】早晚分服。

【功用】补脾止带。

【调治】带下病,属脾虚型。带下色白,质稀,无臭味,面色。

(3)

【组成】莲子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莲子洗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浸泡20分钟。用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炖30分钟。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用小火煮至米烂粥成。放入适量白糖,调匀即可。

【服法】早晚分服。

【功用】补脾止带。

【调治】带下病,属脾虚型。带下色白,质稀,无臭味,面色无华,神疲倦怠。

(4)黄芪粳米粥

【组成】黄芪2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黄芪洗净,切成片,冷水泡30分钟。入沙锅煮沸,改用小火煎成浓缩液,去渣取汁。如法煎取2次混合留用。将粳米淘洗干净,加适量水,用中火煎煮45分钟。加入上述药汁,再煮30分钟成粥。加入适量白糖,调匀即可食用。

【服法】早晚分服。

【功用】补脾止带。

【调治】带下病,属脾虚型。带下色白,质稀,无臭味,两足浮肿,面色无华,神疲倦怠。

(5)白术粳米粥

【组成】白术30克,大枣5枚,糯米100克。

【制法】将白术洗净,切成片,冷水泡30分钟。入沙锅煮沸,改用小火煎成浓缩液,去渣取汁。如法煎取2次混合留用。将粳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去核,加适量水入沙锅中,用中火煎煮45分钟。加入上述药汁,再煮30分钟成粥,加入适量红糖调匀即可食用。

【服法】早晚分服,隔日1次。

【功用】健脾止带。

【调治】带下病,属脾虚型。带下色白,质稀,无臭味,纳食不佳。

(6)获茶意攻粥

【组成】白茯苓粉20克,薏苡仁60克。

【制法】将薏苡仁洗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炖至薏苡仁熟烂,再加入白茯苓。煮至烂熟成粥。

【服法】早晚分服。

【功用】补脾止带。

【调治】带下病,属脾虚型。带下色白,质稀,无臭味,纳食不佳,两足浮月中。

(7)扁豆白糖饮

【组成】白扁豆60克,白糖30克。

【制法】将白扁豆洗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炖成至白扁豆熟烂,调入白糖,拌匀即成。

【服法】上下午分服。

【功用】健脾益气止带。

【调治】带下病,属脾虚型。带下色白,质稀,无臭味,纳食不。

(8)豆炖猪肚

【组成】豇豆50克,猪肚1只,味精、糖、盐、麻油各适量。

【制法】先将红豆洗净,切段,备用。猪肚洗净切块,放沙锅内加水用小火慢炖2小时左右。至猪肚快熟烂时放入豇豆。豇豆熟时,加适量味精、糖、盐、麻油调味后服食。

【服法】每剂分3次服完,隔1天服1剂。

【功用】补脾止带。

【调治】带下病,属脾肾亏虚型。带下色白,质稀,无臭味,面色。

(9)莲子炖猪肚

【组成】莲子50克(干品15克),猪肚1只,味精、糖、盐、麻油各适量。

【制法】将猪肚洗净切块,同莲子一同放沙锅内,加水用小火慢炖2小时。至猪肚熟烂时,加适量味精、糖、盐、麻油调味后服食。

【服法】每剂分3次服完,隔1天服1剂。

【功用】补脾止带。

【调治】带下病,属脾虚型。带下色白,质稀,无臭味,纳食不佳,夜寐不安。

(10)党参炖猪肚

【组成】党参20克,猪肚1只,味精、糖、盐、麻油各适量。

【制法】将猪肚洗净切块,党参洗净切段,同放沙锅内。加水用小火慢炖2小时。至猪肚熟烂时,加适量味精、糖、盐、麻油调味后服食。

【服法】每剂分2次服完,隔1天服1剂。

【功用】补脾止带。

【调治】带下病,属脾虚型。带下色白,质稀,无臭味,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少气乏力。

(11)淮山药猪肉汤

【组成】猪肉300克,新鲜淮山药30克,姜末、味精、糖、盐、麻油各适量。

【制法】猪肉洗净,切成小块。新鲜淮山药洗净,与猪肉一起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煲3小时至肉烂。放入姜末、味精、糖、盐、麻油等调味后食用。

【服法】每剂分2次服完,隔1天服1剂。

【功用】补脾益肾。

【调治】带下病,属脾虚型。带下色白,量多,质稀,面色少华,爪甲不荣。

(12)党参肉饼

【组成】猪痩肉300克,党参20克,大枣3枚。

【制法】猪肉洗净,剁成肉泥,分成2份,做成圆形饼状。将洗净的党参、大枣切碎,平铺于肉饼上。再把另一块肉饼盖在党参、大枣上。放入碗中,隔水蒸熟即可食用。

【服法】每天服1次。

【功用】补脾益气。

【调治】带下病,属脾虚型。带下色白,量多,质稀,面色无华,身体虚弱。

(13)黄芪肉饼

【组成】猪痩肉300克,黄芪10克,大枣3枚。

【制法】猪肉洗净,剁成肉泥,分成2份,做成圆形饼状。将洗净的黄芪切成薄片,大枣研成枣泥。将枣泥平铺于肉饼上,上贴黄芪片,再把另一块肉饼盖在黄芪上。放入碗中,隔水蒸熟,去黄芪片即可食用。

【服法】每天服1次。

【功用】补脾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