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众生聚散离合,皆有因缘。
古时候,有一名读书人姜原,祖上是琅玡人,在元和十三年春天赴京赶考。途中,姜原来到了渭南县。
这一天,阴天刮风下雪,天色阴暗,让人不知道时间的早晚。渭南县长黎氏与姜原是世交同乡好友,留他吃饭喝了几杯酒。姜原认为自己年轻强壮,骑的马匹强健,与老友久别重逢,要多呆一些时间叙旧,就让仆从带着行李,先到前面数十里外的赤水旅店等候自己,姜原又在县城停留了几个小时,与朋友谈天说地,喝酒聊天。
黄昏时分,姜原骑马一人出了渭南县城的东门,来到了郊外空旷的原野上。此时,大风呼啸着,发出怪异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胆颤。大雪漫天飞舞,让人难辨东西南北,迷失前进的方向。姜原走了十几里山路,天色就昏黑下来,路上见不到一个行人。姜原来到了一个岔路口,迷路了,不知道该往何处走。周围没有乡村人家,也无法问路。姜原不知道自己走到什么地方了。
姜原顺着大路前行,走了五六里路,看见前面一处低洼的盆地中,有大片的树林。姜原凭借着天上微弱的月光,发现前方有一座寺庙,心中十分欢喜。姜原看到天色已晚,找不着路,自己今晚肯定无法冒雪赶到赤水店住宿,便决定中途找一处地方休息。姜原看到庙宇后,想在前面的寺庙中借住一晚。
姜原骑马来到寺院前下了马,上前敲门。庙门没有关,姜原一下子就推开了庙门,走进庙里。这时,天空中的雪下得更大了,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落在地上,地上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厚,人走在雪中,雪埋没了人的鞋脚。姜原心想,这里是佛寺庙宇,一定有住庙的僧人,计划找到僧人,向僧人请求借宿避风躲雪。于是,姜原牵马进入寺院内。
姜原进了寺院后,才看清东西两面是破败坍塌的大殿,只有北面排列着几间住人的房屋,很安静,听不见人的声响,也看不见房内的光亮。姜原停住脚步,四处张望,看不见一个人。姜原静听了很久,感觉好像房间内隐约有人睡觉呼吸的声音。
姜原放下心来,他把马拴在西面的柱子上,大声说:
“师父,今夜我赶路找不到旅店,想在这里借宿,可以吗?”
姜原连续询问了几句,听不见人回答,感到诧异。过了十几分钟后,姜原才听见有人应声答道:
“老僧我在这里。寺里的僧人,刚才被我派到村里面化缘去了。我无法找到火烛点灯,所以房里漆黑一片。雪下的这样大,又是深夜,客人是做什么的?从哪里来?今天晚上,你如果不嫌弃我这里肮脏,就留在这里住一夜吧,以免在风雪中受苦。我可以把垫床的谷草分一些给你,能躺下歇息睡觉。”
身处天苍苍野茫茫的荒郊,四处看不见一个人影的姜原,忽然听见有人说话,心里很高兴。顺着说话的声音,姜原走进北面的一间屋内。房间中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看不见僧人在哪里,姜原问道:“师父已经睡下了吗?”老僧人说:“是的。”姜原摸索着找到一处地方坐下。姜原又问道:
“师父的故乡在哪里?为什么住在此地?师父出家以前姓什么?”
老僧人说:“贫僧俗姓安,出生在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面,因为从小发愿舍身为佛,随着师父来到中原地区。我到这里一年多了。寺院荒芜,因为烧香施舍的人少,寺院还未整修。公子突然到来,庙里贫穷,没有什么食物可以招待你的,希望公子不要见怪。”
姜原找到了避风取暖睡觉的地方,已经很高兴,便说:“我已经吃过饭了,不必客气。”
这时,姜原无法入睡,便与老和尚闲聊说话,探讨佛经义理,忘记了先前的恐惧疲倦。
老和尚说:“六道是众生转世轮回之道。六道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为天道、人间道、阿修罗道;三恶道为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阿修罗道中的众生福报极大,寿命很长,与天界众生差别不大,所以又被称为‘非天’。佛祖如来告诉人们,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升到天界。
十二因缘,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指从“无明”到“老死”过程中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而不能解脱。
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生、老、病、死、忧、悲六根。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就是世界上所有生命大苦十二因缘。宇宙一切生物皆具有相依性,皆由因、缘而成立,故说无常、苦、无我。
一切众生不能了解十二因缘法,所以轮转于生死苦海中。如果众生能知晓十二因缘之法,就能见实相法。能见实相法者,就是见佛。见佛者,就是看见佛性本我。
善业是清净法,不善业是染污法。以善恶诸业为因,能招致善恶不同的果报,是为业果。作为业果的表现形式,世俗世界的一切万法,都是依于善恶二业而显现出来的,依业而生,依业流转。所以,众生行善则得善报,行恶则得恶报。而得到了善恶果报的众生,又会在新的生命中造作新的身、语、意业,招致新的果报,故使所有未解脱苦海的一切众生,都会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中循环往复,转世轮回。”
姜原对老和尚说:“佛祖释迦牟尼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以前,我无法体验人生为什么是苦海,怎样脱离苦海。现在才知道‘行善积德一心念佛’是脱离人生苦海成佛升天的唯一途径。佛祖如来不是随便比喻的。今天师父是我的老师了。师父是佛家正宗,所以才能说出如此让人心服的高深道理。”
不久,房屋外面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有几个人相随着从庙外面走进寺院中来。紧接着,姜原就听见有人说道:“这真是一场多年罕见的大雪。不知道方丈师父是否还在家里?”老和尚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听见一个人说:“曹君先走。”有人谦让道:“朱君应该先走。”又有人说:“大路很宽,曹君不必多礼相让,大家一同走都可以。”
姜原觉得,这么大的庙里一下子来了许多的人,是好事情。姜原的胆子也就逐渐大起来,心中不再害怕。过了一阵子,好像有几个人进了屋里坐下了。房里没有灯,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其中一个人问道:“师父,这里有新住宿的客人吗?”老僧人回答说:“刚才有位客人因天晚赶路来这里投宿。”
姜原眼前昏黑一片,看不清那些人的模样。只有最前面的一个人俯身房檐下,被屋外的雪光映照着,能够模模糊糊地看见他上衣穿着黑色的皮袍,背部与肋下有白色补叮。
穿皮袍的人,首先向姜原发问道:“客人为何独自一人,冒雪深夜来到这里呢?”
姜原就把自己进京赶考,在县城与朋友聚会,朋友相聚在一起喝酒吃饭耽误了行程,途中迷路来到庙里的情况详细述说了一遍。皮袍人询问姜原的姓名。姜原回答道:“小生姓姜名原,先祖是辅佐周武王成就王业的姜子牙姜太公。”姜原也向众人发问道:“黑暗中不能认识诸君的容颜,将来无法遇见相认,请各位报一下自己的官职及姓名。”姜原的话音刚落,就听见一个人说道:“我是前河阴转运巡官,试左骁卫胄曹军卢生。”一人说:“我是别号叫‘桃林客’的副轻车将军朱生。”一人说:“我名叫去文,姓敬。”一人说:“我名叫锐金,姓奚。”
此时,姜原感觉大家已经围成一团坐下来了。人们开始海阔天空的聊天。
因为姜原说到自己进京赶考的事,卢生便评论起诗文来,说:
“我小的时候,就听见老师吟诵自己的佳作《聚雪为山》诗,至今还记得。今夜的景象,就如同诗中所写的一样。”
老和尚说:“那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你给背诵一遍。我已经忘记了。”卢生说:“我记得是这样写得:
谁家扫雪堆庭院,千山万壑在脚下。
心里不觉透衣寒,曾在冰雪住几年。”
姜原听后茫然若失,张着嘴眼睛发直,觉得这首诗晦涩难懂,高深莫测,便询问诗的写作背景与缘由。老和尚解释说:
“这首诗,是我年轻时在中原地区的太行山修行时写作的。几十年过去了,我早已经把它忘记了。雪山是指我的家乡喜马拉雅山脉。有一年,我偶然看见太行山的小孩堆雪玩耍,峰峦耸立如群山的形状,让我不禁思念家乡的雪山。我向西北方向遥望故乡,怅然之余写下这首诗。卢生真聪明,许多年过去了,居然还记得我写的这首诗。贫僧从前那些拙劣的诗句,要不是因为卢生记得念出来,我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卢生说:“师父天性逍遥洒脱,不愿受拘束,自由自在,一个人隐居生活在荒野沙漠之中,摆脱了尘世凡俗之人金钱名利的羁绊,乃是修行得道的高人,德高望重。像我们这些晚生后辈人,望尘莫及,怎么能理解师父的高远境界呢?
今年春天,我因为办理公事去首都长安。我的天性愚蠢笨拙,不知社会中人情世故,不像势利小人一样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权贵富豪争夺钱财名利,因此穷困潦倒,缺衣少食。我不堪忍受首都长安城里高昂的生活费用,便辞去官职,流浪四方。现在,我暂时客居异乡,日夜勤劳读书,求学博取功名。因为贫穷,我现在吃了上顿饭,没有下顿饭。我常常会害怕自己冻饿而死。
最近,我时来运转,承蒙朋友的资助,在官府衙门得了一个八品官衔,目的是想今后能够免去官府摊派的徭役和税负。昨晚,我出了长乐驿站后在城墙下露宿,不由自主地悲伤,哀叹自己在尘世中一生奔波劳苦,没有成就功名,一事无成。百般感慨中,我就有了隐居山林郊野与山鹿野麋为伴的想法。我写了两首诗寄托志向抱负。我想当着诸位诗人的面,念一遍我的诗,又怕献丑,让各位讥笑。”
姜原说:“今晚是良辰美景,我和你今生有缘,难得相遇在这里。我能听到你的诗作,会感到十分荣幸。”
卢生谦让说:“是我冒昧不自量力,班门弄斧,何况前辈老师文坛高手都在这里,我怎敢在大家面前献丑呢?”
姜原一再请求说:“仁兄千万别自谦,说出来让在座的各位听一听,增长一番见识。”
众人都附和起哄,鼓动卢生朗读他的诗作。于是,卢生大声朗诵了他的新诗佳作:
长安城东洛阳道,车轮不停尘飞扬。
争名夺利竞挥鞭,红尘相见忙不停。
长途跋涉不计程,离群索居独自行。
河边满是青青草,冬去春来慰我情。
在座的人听了卢生的诗作后,都称赞说:“好诗!说出了人们一生为名利忙碌不停的实情。”卢生谦虚地说:“过奖!过奖!不敢当,献丑了。”
朱生对老和尚说:“听说最近几年,北方西北大漠一带的读书人,都争相传诵老师前辈的诗句。今日大家聚会在颍川,刚才又聆听了卢君所念老师的诗句,让人耳目一新,与现在诗坛上盛行低俗****诗句的风气截然不同。听了老师的诗,人人都感到神清气爽,如沐浴春风。老师写作的诗很多,在座的各位晚生后辈,都渴望老师能够给大伙吟诵几首诗。请老师不必推辞,满足众人的愿望吧。”
老僧人婉言拒绝说:“来日方长,以后再说吧。”
朱生继续说:“今日在这里,看见文坛上这么多著名的诗人都在场,又何必在乎当年的兔园赛诗大会呀。今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大家在一起高谈阔论,感悟人生,探讨哲理,也算是人生的一件快事。只是这里地处荒郊野外,距离县城的街市太远。现在,夜半时分大家的谈兴正浓,美酒无处可求,山珍野味的菜肴也没有办法弄到。做东主人失礼了,让大家见笑,实在惭愧。抱歉!抱歉!我们可以把探究学问增长见识,来代替美酒佳肴。诸位先生通宵没有东西可以充饥,请大家谅解,不好意思。”
老僧说:“我听说有价值的谈话,可以让人忘记饥渴。大家不必苛求。
就拿朱君来说吧,他本性善良,乐善好施,济困扶危,尽自己的全力救助别人,行为举止循规蹈矩,按照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要求自己,不敢违反三纲五常的规范。朱生英勇尚武,武功高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攻城夺寨,有万夫不当之勇,在敌阵中,取敌将的首级,如探囊取物,这是他的所长。可是佛家有十二因缘的说法,都从‘触’开始。苦海茫茫,不知幸福的彼岸在何处。人的烦恼也由此而生。在什么地方,人们才能够见到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她的点化下,升天成仙,离开人间的苦海呢?”
有一人回答说:“照我看来,人们摆脱不了对金钱名利物欲的追逐,因此,普通人总是在佛门六道中轮回,因果报应,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人们为了脱离人世间的苦海,纷纷来修道行善积德,期待死后能够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原因就在这里。”
老僧大笑说:“佛家崇尚清静无为,每日不停地诵佛修行。修道成功就是觉悟,悟明真身。正觉就是佛。像朱君刚才所说的,称得上是领悟佛经的要义了。”
卢生也大笑起来。姜原说:“刚才朱君再三请求师父把自己的诗作展示出来,我的心里也非常想听一听师父的诗作。师父难道因为我是远方的客人,不是佛门弟子而有所忌讳吗?刚才师父的言论气度非凡,立意高远,想必师父的诗作,格调韵律才思意境,必定是不同凡响,高人一筹,不落俗套。难道师父真要把自己的诗作藏起来,不肯吟诵给大家,让人们大开眼界增长见识吗?”
老僧说:“难得这位远方客人的恭维请求,恭敬不如从命!这样看来,我实在难以再拒绝了。可是,老僧我年老体弱,学业荒废很久了,而吟诗作文,本来就不是我的所长。只怪朱君多嘴,刚才念了我作的一首诗。闲暇之时,我偶尔写下两首诗自述生平志向,在你这位擅长诗文的秀才面前献丑了。”
姜原说:“师父不必过谦了,就请诵读您的诗作吧。”
老僧人用抑扬顿挫的苍老声调念诵了一首自己的诗作:
隐姓藏名踪不定,行走千里现衰容。
传得南宗心法后,此身终老双峰山。
惜重炎黄华夏缘,远离西域到咸阳。
病弱无力再行路,去作头陀免羁绊。
老僧的诗念完后,大家一致称好,赞美老和尚的诗作语句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某一人忽然说道:
“昔日诗人王子猷去山阴拜访老友戴安道,路上下了一夜的雪。王子猷一路观赏雪景,兴致勃勃。谁知王子猷到了戴家的门口,没有进去就返回了。于是就流传下来‘何必见戴’的说法。当时的人们,都十分看重洒脱豪放的作为。今晚,我们在这里聚会,可以说是以文会友,高朋满座。我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生性喜好射猎鹰隼一类的猛禽野兽,曾经在这样天寒地冻冰天雪地的季节里,游猎驰骋。
我的老家在长安东南方,御宿川的东祭坛。当时,我曾经作了一首咏雪诗献给曹州房,现在念出来,让大家评判,请大家不要见笑。”于是,他吟诵了一首雪景诗:
飘飘洒洒六出公,玉片柳絮舞长空。
追随秦皇汉武帝,纵跃平川原野风。
接着,这个人又说道:“我献诗之后,曹州房很欣赏我这首诗,故意为难我说:‘你称呼雪为公,不觉得不合适吗?’我就引征古人尚有称呼竹为君的,后人还当作著名的言论,以此来证明我的比喻十分恰当。曹州房哑口无言,不知该怎样回答我。其实,曹州房从来就不是一个懂诗的人。乌大曾经对我说:‘难得你跟他臭味相投,一丘之貉。’这话说的不错。现在,他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做官去了,担任东州的参军官职,与这里相隔数千里。”
说到这里,这个人话题一转,评价说:“齐鲁的苗生总是横行霸道,依仗家族人多势众,仗势欺人,强买强卖别人的田地,欺男霸女,十分无理。鲁地早已没有孔圣人礼仪之邦的遗风了,没有正人君子了。不然,他怎么会这样放肆无理呀?”
另一个人说:“苗生这样一个人,怎敢自称鲁地的君子呢?十足的卑鄙小人,伪君子,翻云覆雨,变色龙。我不见苗生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一人说:“听说最近他的家里出了事。”另一人问:“那么苗生到底去了哪里呢?”这人回答说:“他不应该走的很远。要是他知道我们今天在这里聚会,肯定会来的。”
谁知,没过多久,苗生就果真来到聚会现场,好像长得千里眼顺风耳一般,令人惊讶。去文假装高兴,亲热地拍着苗生的背说:“这可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他把苗生介绍给姜原,两人相互见礼,各自报了自己的姓名。苗生说:“我名叫介立,姓苗。”宾主间互相介绍的话语,让房间里一时间显得嘈杂。
某人在一旁说:“我刚才正在苦吟诗句。各位容许我吟诵一下我的诗作,怎么样?”姜原说:“先前,承蒙先生给我关照,十分大度。现在怎么会这样客气呢?快请!”
于是,这位士子后退几步,谦逊着说:“那我就冒昧一下,把我的诗念给大家听,博得大家一笑吧!”接着,他朗诵了自己的一首诗作:
对镜起舞比鸾凤,斗场胜负定鹰爪。
回想天子到来日,昂头仰望御楼前。
驯养打斗如木头,迎春时节弱如泥。
风雨中不停鸣叫,何必害怕栖息低。
曾经沧海难为水,常思纪涓养育恩。
如想知晓隐身人,霜天指晓啼叫村。
某生念完诗后,黑暗中的嘉宾发出一片赞叹声。老和尚说:“诸位请不要把朱将军看成是一个武夫,其实他还精通儒道刑名百家诸子之学,又擅长写作诗文,是一个文武全才。可是现在他却一言不发,只在心中评判我们的诗作,这样可不好。况且姜原君是远方来的客人,今晚有缘跟我们相聚在一起,正如佛家所说的我们是三生有缘,才能让宿鸟同栖在一棵树上,朱君怎么能不创作几首诗,让大家一块欣赏呢?”
朱生听到老师点自己的名,不得已站起来说:“老师说这些话,是存心让我在大家面前出丑呀。既然老师点名让我作诗,我也只好从命了。”老和尚说:“请诸位不要吵闹说话,静听朱将军的诗作。”
朱生开始吟诵他的诗作:
竖牛乱鲁空虚名,百里奚秦谢宁生。
星象失常吉问喘,祭用三牲识牛鸣。
耕田日午业兴旺,车行万里苦心绪。
壮士豪情日渐减,只想归去作农夫。
老和尚听完朱生的诗后叹息说:“朱君有如此杰出的文韬武略经天纬地之才,却一直担任朝廷的闲职,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知今后哪位伯乐慧眼识人,能够赏识你这位千里马呢?太屈才了,太屈才了!”一人说:“扶风二哥不巧被绊住了,而我家的龟兹,性格活泼,喜欢热闹不爱宁静,又喜好迅速奔跑,兴趣只在装运行李奔走,勇往直前在前面赶路。这次大家聚会兴高采烈,他没有能来到,他的愤恨恼怒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一人对苗介立说:“魏家兄弟的住处离我们这里不远。他们与我们不常来往,怎么能保持时尚先锋的楷模呢?《诗经》上说‘朋友之道在于礼尚往来亲密无间’,而我们竟然有疏远他们,与他们断交的想法,这样不妥当。必须写一份请柬,派人去邀请他们来这里参加聚会,你看如何?”苗介立说:“我本来早就想去拜访魏氏兄弟,刚才因为大家谈论诗文兴致很高,不知不觉之间就耽误时间了。仁兄既然提到这件事,那就交给我去办吧。现在请大家稍等片刻,我到魏家去一会就回来,和魏氏兄弟一起到这里来。”大家都说:“好!快去快回。”苗介立离开走了。
苗介立刚走,某人就在众人面前诋毁他说:“这家伙为人愚蠢,头脑简单,没有什么本事,但听说很廉洁,不贪财,善于主管仓库。只是他那一脸的丑相,怎么能不让人嘲笑呢?”不料此时介立已经和魏氏兄弟一起来到了,正走到门口,听到了他说的话。苗介立忍不住发怒说:“我苗介立是楚大夫斗伯比的直系子孙。我家的姓氏始于楚君的远祖棼皇茹,后来分成二十族,同在祀礼上享受祭祀,在《礼记》上也有记载。没有想到一个敬去文,盘瓠的后代,族中没有长幼老少的区别,为人伦所不齿,只配驯服地跟小孩玩耍,或是面目狰狞地守在酒店的幌子下,谄媚的嘴脸像狐狸精,想偷油吃就围着灶台转,怎么还敢议论他人的长短。我若不显示一下我的才学,姓敬的难免要说我胸无点墨,四肢发达,没有见识,让大家日后藐视我呀。今天,我就当着老师前辈的面作一首诗,让大家看看我才学如何。”
苗生即兴作了一首诗:
佳肴美味恩似山,天色不晚伏卧被。
学有志向辨黑白,谁能高官动我心。
姜原赞叹苗生的诗写得很好。某人对苗介立说:“你不知道我的家世谱系,就信口诬蔑我的祖先。我是春秋时名人向戌的后代。你说我是盘瓠的后裔,如同把永不落的太阳当成天空的流星,转瞬即逝,风马牛不相及。盘瓠跟我的祖先毫无关系。”
两人开始相互攻击谩骂对方。见此情景,某人就说:“我愿意当和事佬来化解你们两人之间的怨气。朋友在一起,要相互包容,不可小肚鸡肠,互相揭短。从前,我家先祖逢丑父和向戌、棼皇两家人关系亲密,在春秋时期多次一同参加诸侯之间的盟会。今日有贵客在座,二位何必相互诋毁对方的祖先,显得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睚眦必报,让人耻笑呢?大家还是接着吟诗娱乐,停止争吵吧。”
在众人的劝说下,两人停止了争执。苗生介绍魏氏兄弟与姜原相识。开始,姜原的眼前似乎有白色的东西在飘动,等二人来到面前,老大自称魏藏瓠,老二说自己名为魏藏立。姜原也通报了自己的姓名。藏瓠巡视着在座的人们,拱手施礼道:“各位兄弟有礼。”苗生在众人面前称赞魏氏兄弟说:
“他们兄弟二人隐居于草莽山野间,名声则远播于四海内名门大族之中,还列名于星宿。兄弟二人亲密无间,肝胆相照。秦地的八条河流,贯通天府,家族二十支旁系,大多住在咸阳一带。听说老弟近来作了一首《题旧业》的诗作,人们评价很高。你能念来让大伙听一听吗?”魏藏瓠回答说:“晚生后辈斗胆穿梭在名门望族高士宾客中,深感名不副实,浪得虚名,实在惭愧。今日这里高人名家云集。我的才学浅薄。现在苗兄推崇我的诗作,不得已,我只好献丑了,请各位多包涵。见谅!见谅!”
魏藏瓠念了自己的一首诗:
鸟鼠山流淌河川,周王曾访得吕尚。
天下缺少子卯相,沧海改变为桑田。
听了魏藏瓠的诗后,苗生连声称好,说:“老弟日后一定会在文坛获得盛名!这世界上只要还有地球人类存在,老弟的诗文必定会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魏藏瓠躬身答谢道:“我只该隐居在曲径幽深的地方,不该抛头露面,惹人注目。今日三生有幸,我能够陪伴各位饱学鸿儒之士。只是各位仁兄过奖了,让我无地自容,羞愧万分。晚生后辈承受不起这样高的赞誉,如同芒刺在背一般。”在座的客人都笑了起来。
当晚,姜原只顾聆听在座的各位嘉宾的诗作,来不及念诵自己的诗文,对人们说:“在座的各位先生才华横溢,写作诗文,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没想到,朱君以为姜原的话是在讥讽他,羞愧难当,便悄悄地溜走了。老和尚找不到朱生,就说:“朱君为何不辞而别,这是什么道理?”卢生答道:“朱君跟厨师世代有仇,不爱听疱丁解牛的话才走的。”姜原听了,赶忙为自己的鲁莽唐突道歉。这时,去文单独与姜原辩论,对姜原说:“大凡为人处事,人们或者言谈举止谨慎收敛,深藏不露,外人无法看到他的真面目;或者锋芒毕露,显山露水,一览无余。古代圣贤君子,崇尚行为节制,中庸不过及而恰到好处。阿谀奉承摇尾乞求食物的小人之辈,与哈巴狗没有什么不同。一个人为知己朋友献身,不能因为事情没有成功就否定这种忠义精神。我没有多少学问,也作了两首言忠诗,请你指教。”
于是,他吟诵了自己的诗作:
知心主仆同乐忧,不计食物粗与劣。
守株待兔非我志,终将麋鹿逐山岳。
少年自负鹰搏击,并无白鹤受宠心。
狩猎捕兽别离家,挥洒豪兴同猎鹰。
姜原赞赏不已,完全忘记了一夜的困顿。姜原正想吟诵自己的诗作向众人炫耀一番,忽然听见远处的寺庙中传来黎明的敲钟声,而原先跟他坐在一起的那些人全都没有了声响,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姜原在房间里仔细寻找,却什么也看不见,只觉得风雪透过窗户,传来一阵阵腥臭的刺鼻气味。同时,姜原听到房间里窸窸窣窣好像有什么响动,大声呼唤,却根本没有人回答。姜原心神恍惚,心惊胆颤,不敢再在房间里停留,赶快从房中走出来到院子中,寻找自己昨夜系在柱子上的马匹。姜原仔细查看,发现自己的马还在院子的西边柱子上拴着,马鞍上积着厚厚的雪,马正啃着柱子站在那里。
就在姜原对昨夜发生的事情疑惑不解的时候,晨光渐明,已经能看清院子里的东西了。姜原发现在院子的北墙边,有一匹骆驼,垂着肚腹四足跪地,耷拉着耳朵的样子显得迟钝,嘴里反刍着东西。此时,姜原才觉得昨天夜里的那些人行为怪异荒诞行踪神秘,来无影去无踪,就到处察看。很快,姜原又在屋外北窗下看见一匹又病又瘦的黑驴,脊背上有三处磨破的疤痕,长满了白毛。姜原抬头看北边的房梁,那里似乎有东西在轻微地扑动,仔细查看时,才发现是一只老鸡在那里蹲着。姜原来到寺院里已塌毁的佛像底座北面,有一块方圆十几米的空地,窗户下绘有彩色壁画,当地人把许多的麦屑堆放在那里,只见一只大花猫睡在上面。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给田地浇水的破瓢,旁边有顶牧童丢弃的破斗笠。姜原用脚踢开斗笠,发现里面有两只刺猬,在那里蠕动着。姜原四处观望,静悄悄不见一人。姜原受不住一夜无眠的寒冷困乏,就拉过马匹的缰绳,解开绳扣,抖落马鞍上的积雪,骑上马离去。
姜原骑马绕过北面的道路,发现这是一个小庄园,人烟稀少。姜原经过一个有木栏的废弃的菜园,看见一头牛倒卧在雪地里嚼着枯草。距离不到百米的地方,有一大堆牲口的粪便堆积。姜原从旁边经过,一群狗朝着他吠叫,其中有一只狗,身上的毛都垂到脚边,样子很古怪,斜着眼看姜原。
姜原骑马走了数百米,遇到一位老人,正打开自己家院子的柴门,早上出来清扫路上的积雪。姜原停下马,向老人打听这里是什么地方。老人回答说:“这里是我的老友右军彭特进的别墅庄园。客人昨天夜里住在哪里?看上去像是在旅途中迷路的人。”
姜原告诉他昨夜自己经历的那些不可思议的怪诞事情。老人拄着扫帚惊讶地说:“哎呀,坏了,坏了!昨夜刮风下大雪,庄主家中原有一匹病骆驼,怕它在风雪中死掉,就让它在寺庙的北墙下避雪。佛堂破败的屋檐下,几天前河阴县官府运送货物的人经过,有一头病弱的驴子,走不动了。我可怜它还未断气,就用一斛小米换下来留它在那里,也没有拴住它。那木栏中的瘦牛,也是庄园主人家养的。刚才听你这样一说,你昨晚遇到的那些人,全是这些牲畜的精灵作怪。”
姜原听到老人这么一说,恍然大悟,怪不得昨夜那些人始终看不见人影,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原来全都是山野中马牛骆驼驴子狗猫之类六畜的精灵妖怪。想到这里,姜原感到毛骨悚然,全身打颤,赶忙与老人告辞,骑马狂奔,离开此地。
两个小时后,姜原到了赤水客店,看到仆人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自己,开始忙着到处寻找。姜原冻饿害怕,在旅店中病倒了。
姜原大病一场,发高烧说胡话不省人事。经过中医的紧急救治,姜原保住了性命。中医认为,姜原的病是阴阳失调,阴盛阳衰,邪气入侵,鬼怪侵扰,须祛除魔障,方能去病。经过巫婆神汉的驱魔打鬼,姜原的精气神恢复。一个月后,姜原的身体康复。此后的数十年中,每当姜原回想起自己旅途中荒郊绿野遭遇的神灵妖魔,都觉得后怕,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