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帝国的密码
7640800000089

第89章 识人慧眼看朋友

朋友是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味和品格。

战国时期,国王魏文侯在选拔国务总管丞相人选上犹豫不决,在几名候选人之中,不知该如何确定最终的人选。魏文侯咨询大臣李克的意见,对他说:

“先生曾赐教我说‘家中贫穷就想娶贤妻,国家混乱就想得良相’。现在朝廷丞相一职的人选,有魏成子和翟璜两人。您觉得这两个人,谁适合担任魏国的丞相呢?”

李克谦让道:“我听说,身份卑贱的人不谈论尊贵人的事情,关系疏远的人不议论关系亲近人的事情。我的工作职责是在王宫大门以外,不敢担当国家朝堂之上的职责。”

魏文侯诚恳地对李克说:“先生遇事就不要推让了,我是诚心听取您的意见。”

看到国王如此谦逊,,李克不能再推辞,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这是君王平时不注意观察大臣的言行,用人失察的缘故。君王应该观察一个人平常亲近什么人,就可以了解这个人为人处事的才干能力。当一个人富裕时,要看他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当一个人身份显贵时,要看他向国王举荐什么样的人才。当一个人穷困潦倒时,要看他不做哪些违背道德礼仪的事情。当一个人身份卑贱时,要看他会拒绝哪些东西。君王了解了一个人的这五点情况,就能决定丞相的人选了,何必等待我说明白呢?”

听了李克的一席话,聪慧的魏文侯立刻明白了魏国丞相的人选,虚心接受了李克对自己委婉地批评意见,高兴地说道:

“先生回家去吧,我的丞相已经选好了。”

李克从魏国王宫出来,便去拜访了国王丞相人选之一的大臣翟璜。

翟璜询问李克道:“刚才我听说君王召见先生,咨询朝廷丞相的人选。究竟谁能当丞相呢?”

李克答道:“魏成子能当魏国丞相。”

翟璜听了李克的话,不服气,质问他说:

“我哪一点比不上魏成子?西河的守将吴起、防守邺的西门豹、讨伐中山国的乐羊、镇守中山的先生您,还有君王儿子的老师屈侯鲋,都是我推荐的。我哪些地方比不上魏成子?”

李克回答说:“你把我推荐给君王,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图谋高官厚禄吗?”

随后,李克将自己与魏文侯谈话的内容,讲述了一遍。最后,李克对翟璜说:

“因此,我知道魏成子能当一名称职的朝廷丞相。你怎么能与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把自己的俸禄收入,十分之九都用在了别人的身上,济困扶危,雪中送炭,帮助不幸遭遇祸患灾难的人度过难关。魏成子只把自己工资收入的十分之一用作自己家里的日常生活开销。魏成子从东方国家招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贤能的人才,都被君王尊敬为自己的老师。而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君王都任用为自己的下属臣子。你怎么能与魏成子相比呢?”

李克用摆事实讲道理的一番话语,让翟璜心服口服,心中惭愧,对李克拜了两拜,说:

“我翟璜,是一名见识浅薄的人,做得不够好。我愿意终身做您的学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想了解一个人,那就去观察他的朋友吧!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华历史上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开创了大唐帝国“贞观之治”的盛世。李世民治国成功的原因,在于他的身旁,聚集了一大批正直敢言一心为国为民才华横溢的贤才,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魏征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李世民时刻以刚愎自用拒不纳谏而亡国的隋炀帝杨广警醒自己,把杨广作为一面镜子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李世民发布训令说:

“一个国家的君主,如果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能干的人,比谁都强;那么,朝廷的大臣们对他只能歌功颂德,一味讨好谄媚他,对他的错误行为不敢指出来。最终结果,就会导致国家灭亡,君主失去自己的国家。大臣们也不能保全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大隋帝国宰相虞世基,只知一味地阿谀奉承隋炀帝杨广,不敢指出他治理国家的失误,以为这样就能保全自己的官位财富,却最终家破人亡。各位一定要引以为戒,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每个人都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大家对于我治理国家政策有不同的意见时,一定要当面告诉我。”

一次,李世民下令大唐帝国男子不满十八周岁但体格健壮者,也应服兵役尽义务。朝廷宰相魏征拒绝在发布的诏书令上签字,理由是这项规定不符合大唐帝国的法律。

李世民对魏征解释说:

“这样做,是为了预防奸诈的人逃避服兵役,故意瞒报减小自己的年龄。”

魏征反驳说:

“陛下常常说,我以诚信治理国家,目的是让民众做人不可欺诈,以诚信待人。可是,现在,陛下,您却首先失信于民,没有按照帝国的法律规定做事情。这样,如何能让民众信服,树立政府的权威呢?”

听了魏征的话,李世民感到惊愕。魏征接着说:

“陛下,您不以诚信看待别人,毫无理由地凭空怀疑民众欺诈,不依照帝国的法律制定政策。这样做没有道理,会让人们不再信任政府。人们感觉政府对自己制定的白纸黑字的法律都不执行,带头违法,说话不算数。如果这样做,就会丧失政府的公信力,损害法律的权威。这是治国者的大忌,不可触犯。”

李世民听了魏征的批评,感到自己的做法确实不妥当,便收回了自己的命令。

魏征经常当面指出皇帝李世民的错误,让他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

有一天,李世民受不了魏征的直言指责,气冲冲地回到了后宫,对长孙皇后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农民老头。”

长孙皇后不解地问道:“谁是农民老头?”

李世民答道:“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我。”

听了皇帝的话,长孙皇后穿上皇后的礼服,向李世民参拜。李世民吃惊,不知道妻子为何要这样做。长孙皇后向李世民恭贺说道:

“我听说,一个国家的领袖英明睿智,朝廷的官员们才能正直无私无畏。如今,帝国朝廷大臣魏征敢于直言进谏,印证了您作为一国君主的英明伟大。我怎么能够不向您祝贺呢!”

听了皇后表面恭维实则委婉的批评劝谏,李世民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不能容忍逆耳忠言心胸狭隘的错误,怒气逐渐消散。

李世民与魏征是君臣关系,也是开诚布公地诤友益友。魏征常常直言不讳地指出李世民在治国施政方面的错误。李世民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识大体顾大局,不因小失大,不顾惜自己君主个人的面子,为了国家的利益,接受亦臣亦友魏征的批评意见。

李世民和魏征两人互为镜子。人们从对方的身上,能够看到李世民魏征两人彼此的胆识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