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帝国的密码
7640800000080

第80章 忍辱负重成就伟业

汉代人司马谈担任大汉帝国朝廷“太史公”官职,掌管国家天文历法事务。太史公有一个儿子名为司马迁。

司马迁出生在华夏中原地区龙门的世代书香门第中。在父亲司马谈的精心教导下,聪明好学的司马迁,年仅十岁,就能诵读古文经书。二十岁开始,司马迁游历四方,行万里路,南方到达了长江淮河一带,登临会稽山;北渡汶水、泗水,考察孔子流传下来的风尚。

司马迁出任大汉朝廷郎中官,奉命出使西部征讨巴蜀,建立功业。

汉武帝在泰山举行封禅祭祀大典。太史公司马谈因公务留在洛阳,不能参加数百年难得一遇的国家祭祀典礼,心中懊恼、郁闷,得重病快要去世。恰在此时,司马迁出征西南完成朝廷的使命凯旋而归,在黄河洛水之间的地带,见到临终之际的父亲。

司马谈流着泪,紧紧握着儿子的手,向他诉说自己一生中未能实现的心愿:

“我们的祖先,本来是周朝的太史官,地位高贵。远在上古唐尧、虞舜时期,司马氏的先祖,就担任了朝廷南正、北正的官职,主管天文历法,功名显赫。后代中途败落。先祖的事业,难道会断送在我的手中吗?我死后,你如果能再担任朝廷太史令的官职,就可以继承我们祖先的事业了。我死之后,你一定要争取做太史令。你当了太史令,不能忘记我这一生想要完成的记录历史的史籍著作。践行孝道,最重要的是成就功名,建功立业。牢记我未能写作完成历史著作的心愿,你一定要写作一部史籍,传扬名声于后世,光耀祖宗。

周幽王周厉王之后,华夏社会王道残缺,礼乐衰微。孔子编撰《诗经》《尚书》《春秋》典籍。至今,这几本书都是学者们学习论述的依据。从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以来的四百多年,战乱不休,许多诸侯国的史书损毁丢失。如今,大汉帝国建立,华夏中原地区统一。从孔子生活年代至今的四百多年间,许多明主贤君忠臣和死于道义的仁人志士的事迹,我作为太史官,都没有撰写史书记载论述,废弃了朝廷图书馆珍藏的历史文献资料。为此,我心中遗憾,为这件事感到惶恐不安。你要记住这一点,实现我记载历史写作史籍的遗愿。”

司马迁低头哭泣对父亲说:

“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编撰详细论述先人保存至今的史料佚闻,不敢缺失,愧对先祖。”

天佑贤士。司马谈去世三年后,司马迁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担任大汉帝国朝廷“太史令”官职。

出任朝廷太史令后,司马迁遵从父亲的遗志,开始收集整理阅读国家图书馆石室金匮典藏的史料书籍。五年后,大汉帝国改创历法,实行太初历。太初元年,司马迁按照中华文明历史顺序年代排列,开始撰写记述中华文明诞生发展的历史著作《太史公书》,即后人熟知的《史记》一书。

太初七年,司马迁写作《太史公书》之际,遭遇自己人生中的大劫难:因仗义直言,替与匈奴作战中兵败被俘的将军李陵辩冤,触怒了皇帝获罪,被判处死刑。司马迁家族世代为官清廉,家境贫寒,无力交纳保命的巨额赎金。司马迁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能接受惨无人道的宫刑。

宫刑摧残了司马迁的身体,造成司马迁的身体残疾。司马迁的精神遭受了沉重打击。司马迁喟然叹息道:

“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我的身体被毁伤了,没有用了,还能够做什么事呢?”

在绝望之时,司马迁想到父亲临终的嘱托,想到自己花费大量心血写作完成一半的《史记》一书。

司马迁深思:“难道我一生的事业,因为人生的劫难,就这样半途而废,功败垂成,从此意志消沉,无所事事,将自己的人生事业毁于一旦,让父亲的遗愿落空吗?”

在苦思冥想中,司马迁联想到中华历史上许多古圣先贤所经历的人生磨难。

人类的伟大可贵之处,就在于一个人身处逆境遭受外界无情残酷的打击之时,而能与命运进行不屈的抗争,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意志精神!

周文王被暴君商纣王监禁,生命朝不保夕,不沮丧,不消沉,创作了饱含智慧思想的哲学著作《周易》。

孔子与弟子们,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断粮数日,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仍然坚持撰写史书《春秋》。

文学家屈原含冤被楚王流放,在悲愤中写出传世诗歌名篇《离骚》。历史学家左丘明眼睛失明,身残志不残,在黑暗中写作完成了史学巨著《左氏春秋》。军事家孙膑在被处以砍掉双足的残忍膑刑后,创作出世界军事史上名著《孙膑兵法》。政治家吕不韦被罢官流放,编撰出《吕氏春秋》史籍名著。大学者韩非被囚禁在秦国的监狱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狱中写作了《说难》《孤愤》《诗》等三百多篇学术论文。

古代无数的仁人志士,面对人生的挫折艰险考验,毫不畏惧,自强不息,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司马迁走出人生的低谷,直面人生的苦难,不再畏缩,不再逃避人生的责任使命,决心忍辱负重,迎接人生的挑战,继续写作完成《史记》。

历时十五年,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一书,司马迁创新了中华史书体例,开创了中华史学纪传体通史的先例,自成一家之言,拾遗补充六艺,进行六经传释,整合诸子百家杂说,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记述了华夏文明从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事件人物,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130篇,52万六千五百字。

圣贤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历史学家司马迁经历人生罕见的苦难后励志成功的故事,完美地诠释了孟子所言,成就伟业者必先苦其心志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