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只有找不完的借口
762800000023

第23章 与其找借口抱怨,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 (2)

有一位住在深山里的农民,为了改变贫困的处境,四处寻找致富的好方法。一天,一位从外地来的商贩给他带来了一样好东西。但据商贩讲,这一种叫做“苹果”的水果的种子,只要将其种在土壤里,两年以后,就能长成一棵棵苹果树,结出数不清的果实,拿到集市上,可以卖好多钱呢!

农民急忙将种子小心收好,但脑海里随即涌现出一个问题:既然苹果这么值钱、这么好,会不会被别人偷走呢?于是,他特意选择了一块荒僻的山野来种植这种颇为珍贵的果树。

经过近两年的辛苦耕作,浇水施肥,小小的种子终于长成了一棵棵茁壮的果树,并且结出了累累硕果。这位农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他特意选了一个吉祥的日子,准备在这一天摘下成熟的苹果,挑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他气喘吁吁爬上山顶,却发现所有的苹果被外来的飞鸟和野兽们吃了个精光,只剩下满地的果核。想到自己的财富梦就这样破灭了,农民不禁伤心欲绝,大哭起来。在随后的日子里,依然过着艰苦的生活,苦苦支撑着。

几年后的一天,这位农民偶然来到了这片山野。当他爬上山顶后,突然愣住了,因为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大片茂盛的苹果林,树上结满了累累硕果。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是这样的:几年前,当那些飞鸟和野兽在吃完苹果后,就将果核吐在了旁边,经过几年的生长,果核里的种子慢慢发芽生长,终于长成了一片更加茂盛的苹果林。

现在,这位农民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这一大片林子中的苹果足以让他过上温饱的生活。

花草的种子失去了在泥土中的安逸生活,却获得了在阳光下发芽微笑的机会;小鸟失去了几根美丽的羽毛,经过跌打,却获得了在蓝天下凌空展翅的机会。人生总在失去与获得之间徘徊。没有失去,也就无所谓获得。

面对困难和挫折,许多人常常会痛苦、怨恨、自卑,失去希望和信心,心中充满挫败感。职场中遇到挫折失败在所难免。但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很快就能从挫折中站起来,积极投身工作;有的人会自怨自艾,怨自己怎么老是这么倒霉,为已经泼翻的牛奶哭泣却没不曾想到要尽快做出调整才对;而有些人挫折之后则会一蹶不振,一下子就把自己定义在失败之列,缺乏进取心。

我们在每天的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些工作上的委屈。当这些委屈向我们袭来时,我们应该如何发泄?抱怨绝不是正确对待委屈的有效应对之道,抱怨只会让自己的工作状态走向持续恶化。当我们遭遇工作中的委屈时,我们更应该自我检查,预警抱怨的“病毒”蔓延。

不少年到中年的人都说过这样的话:“出门在外,哪有不受气的?许多当时以为是过不了的关、咽不了的气,事后想想,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糟。挺一下,不都过去啦?在外面工作,要有好心态、大气量。”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失败感和窝囊气。

如果因为工作失当或绩效不彰,成为上司发泄愤怒的“受气包”,对谁都是痛苦和可怕的体验。纵然如此,我们也不可以将不满的情绪写在脸上。不卑不亢的表现令你看起来更有自信、更值得人敬重,让人知道你并非一个刚愎自用、或是经不起挫折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当前的挫折处理的怎么样,我们都要调整心态,放松心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无论得失都能坦然面对,如此一来反倒容易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其实,失败里深藏着求生的意愿、成功的契机和超然的心绪。只要我们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失败,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少抱怨些工作,对工作多一些热情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人发牢骚:“都是同龄人,为什么他能买得起名车、楼房, 我却不能?”“同在一个单位,为什么他的工资比我多?”抱怨这,抱怨那,牢骚抱怨满腹。经常抱怨的人是不快乐的,他永远只会在牢骚中原地打转,只能越来越厌倦工作,更别提会在工作中锻炼与成长,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思维和行为上需要的改变。

对待工作不应有任何抱怨和不满,应该具有足够的激情。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热情的员工能始终如一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别说做出创造性的业绩了。

微软的招聘官员曾对一位媒体记者说:“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我们愿意招的‘微软人’,他首先应是一个非常有热情的人,对公司有热情情、对技术有热情、对工作有热情。可能在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你也会觉得奇怪,怎么会招这么一个人,他在这个行业涉猎不深,年纪也不大,但是他有热情,和他谈完之后,你会受到感染,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世上许多做得极好的工作,都是在热忱的推动下完成的。关键所在,是要有把工作做好的热情,并能善始善终。拉·封丹指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遵循的原则是:追求高层次。你是第一流的,你应该有第一流的选择。”

在一个下午美国作家威·莱·菲尔普斯去逛纽约的第五大道,突然想起来自己的袜子划破了,需要买双新的短袜。他看到第一家袜子店,就走了进去,一个年纪不到17岁的少年店员,迎面向他走来,询问到:“先生,您要什么?”

“我想买双短袜。”作家看到这位少年眼睛闪着光芒,话语里含着激情。“您是否知道您来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袜店?”作家一愣,发觉自己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他的需求仅仅是一双短袜,走进这家商店纯粹就是一种偶然。

少年从一个个货架上拖下一只只盒子,把里面的袜子展现在作家的面前,让他鉴赏。“等等,小伙子,我只要买一双!”作家有意提醒他。“这我知道,”少年说,“不过,我想让您看看这些袜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极了!”

少年的脸上洋溢着工作的激情,作家立刻升起了对这个少年的兴趣,略微犹豫了一下,然后对那个少年说:“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热情,如果这份热情不只是因为你感到惊奇,或因为得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这种热心和激情保持下去,不到十年,你会成为美国的短袜大王。”

激情可以成就你的事业,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职场上大多数人都是厌恶工作的,除了工作的前三天能够给他们带来从未经历过的新鲜感觉之外,他们可能从来就没有真正工作过。如果是一个平凡的岗位更是让我们大多数人提不起精神来,别提产生什么长久的关注与热情了。但是问题是,你做工作连起码的情趣都失去了,还怎么可能有所成就呢?

当你觉得缺少了工作激情的时候,不妨换种心情,让自己重新充满活力。安德鲁·卡耐基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能在他的工作中找出点‘罗曼蒂克’来,这不能怪罪于工作本身,而只能归咎于做这项工作的人。”

对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来说,不论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开辟一条找到答案的道路。与积极心态相反的是消极心态。积极心态的人怀有信仰,消极心态的人没有信仰;前者满怀信心,后者缺乏信心;前者直面困难,后者放弃困难。

消极心态的人由于绝望,阻挠创造力的流动;积极心态的人因为信赖自己,开辟出美好的未来。积极的人生总是会有更多的惊喜出现,积极地去工作,你会得到比你想象的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收获。

大卫·戴维斯毕业后在一家印刷公司从事销售工作,这与他当初的理想与目标相距甚远。但他没有消极丧气,他知道自己的目标和现实处境,便满怀热情并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他把热情与活力带到了公司,传递给客户,使每一个和他接触的人都能感受他的活力。正因为如此,尽管他才工作了一年,就被破格提升为销售部领导。

而同样很年轻的约翰·布朗,也在短期内被提升到公司的管理层工作。有人问到他成功的诀窍时,他答道:“在试用期内,我发现每天下班后其他人都回家了,而老板却常常工作到深夜。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一些业务上的东西,就留在办公室里,同时给老板提供一些帮助,尽管没人这么要求我,而且我的行为还受到一些同事的议论,但我相信我是对的,并坚持下来,长时间下来,我和老板配合得很好,他也渐渐习惯要我负责一些事……”

在很长一段时间,布朗并未因积极主动的工作而获取任何酬劳,可他学到了很多技术并获得了老板的赏识与信任,赢得了升职的机会。

要使消极的人积极起来,首先必须从积极的方向思考任何小事情。要以“我能做到”“一定做到”“面向好的方向走”的肯定语言强力冲击长期养成的消极心态。

我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当多一些热情,积极乐观的对待它,这样,你才可以做得更好。只有比别人做得更好,你才能脱颖而出。如果你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工作,不错过每一个机会,这样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胜利总会在某个地方拥抱你的。

用感恩之心驱除抱怨“恶魔”

在一次某企业的招聘中有两个年轻人脱颖而出,最后主考官单独约见了他们,问了他们同一个问题:“你觉得以前你工作的那个公司怎么样?”

一个面试者抱怨说:“糟透了,同事们整天不干正事,主管的水平实在太低!真难以想象我在那里是怎么度过了两年的!”

另外一个面试者却说:“虽然我原来工作的是一家很小的公司,管理也不是很规范,不过在我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正因如此,我现在才有勇气坐在这里。我很感激原来工作的公司。”

最后被录取的,当然是后者。

杯子里只有半杯水了,一个人看见会说:“唉,只有半杯水了。”而另一个则说:“啊,还有半杯水呢!”这就是对待事物的不同心态。前者是抱怨而悲观的,而后者是感恩而乐观的。我们应该要养成积极的心态,确信天黑透了,就能够看见星星,而不是去抱怨没有太阳,因为太阳绝不会听到你的抱怨。

缺乏感恩,把抱怨当做借口的人,会导致一个人的情感变得麻木;对人对事缺乏热情与认真;工作、生活懈怠,渐渐蜕化成冷漠无情的动物。不懂感恩的人,他们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我们或许有时会感叹自己的工作平淡无味,有时会觉得自己的生活琐碎繁重,有时会气馁于某种失败,但其实只要我们用一种感恩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就会发现我们的人生早就给我们安排了快乐和幸福,只是我们一直都被悲观遮住了眼睛。

《圣经》上说:“一生一世,都是恩惠。”我们应该把拥有的一切看成是“天上掉的馅饼”,没有一个快乐的人不深爱自己的生活,没有一个幸福的人不懂得感恩。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抱怨自己自己生活和工作现状的人,必定不善于发挥手中的资源,也无法发掘现有的价值优势。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同情心、感恩心、爱心,使你成为一个人。”可见,感恩是人的基本情感。它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拿工作来说,上级体恤下属,而下属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就是感恩的一种体现。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心时代”,这是一个重视情感和精神享受的时代。事实证明,一切外在的约束都不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效果,究竟什么才能成为激发员工的内动力呢?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