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佳辞妙对(中华美德)
7622900000019

第19章 格言妙联(1)

寸心至死如丹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宋)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进士出身,官至宝章阁待制致仕。晚年隐居故里。著有《剑南诗稿》、《老学庵笔记》等。

上联鬓发由青变白,下联寸心至死不变赤诚。“变”与“不变”、“雪”与“丹”(即白与红),形成强烈对比,相形见绌,更显忠心赤胆只怕乡民三寸刀不畏官司千状纸;只怕乡民三寸刀。

--(明)杨士奇杨士奇(1365-1444),名寓,以字行,号东里,江西泰和人。明朝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内阁辅臣。著有《东里全集》、《文渊阁书目》等。

杨士奇晓知儿子横行乡里,写此联告诫儿子。“千状纸”:从做官的角度来说,状子多、公务繁忙不堪。“三寸刀”:即三寸舌。有道是:人言可畏。时下里流行的一句俗话,也是这个意思:“老百姓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你淹死。”看来,民心不可侮,民心不可悖。

联语言简意赅,讲得十分深刻。清代楹联大家梁章钜评价此联为“世族药石”。足见其品位极高。

老悔读书迟拙因知事少;老悔读书迟。

--(明)笪重光笪重光:不详。

联语虽短,但颇富人生哲理。

有恒无益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明)胡居仁胡居仁(1434-1484),字叔心,号敬斋,明代江西余干人。有《居业录》、《居业录类编》。

“三更眠五更起”,可称得上学习勤奋的程度之深了。然而,能持久否?上联告诫人们,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用不着去起早贪黑地打“疲劳战”。下联仍言此意,则从反面说明无“有恒”之害,“一日曝十日寒”即平时所说的犯“冷热病”。

此联以一正一反的角度,着重说明一个道理:学习要有恒。引申一下,即干任何事业,都要持之以恒,坚持始终。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曾书此联自勉。

至乐无如读书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明)郑成功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明末清初,收复台湾功臣。

这是他题的自勉联。寡欲为怀,读书为乐,道出他的精神境界是多么豁达、高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尽吞吴。

--(清)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有《聊斋志异》、《醒世姻缘传》、《聊斋词》、《聊斋白话韵文》等。

这是他刻在压纸铜条上的对联,用以自勉。

联语先议后叙。匠心独运地巧嵌“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两个成语典故,抒发自己发愤攻读、著述,成就事业的远大志向。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这副对联在某些人眼里发生一种错觉,认为上联“破釜沉舟”成语典故由楚霸王项羽而来,则误作“百二秦川终归楚”。这就错了。此句应是“百二秦关终属汉”。罗元贞教授在论证此句时理由有四:第一,秦川没有“百二”之说。第二,楚霸王虽曾“破釜沉舟”,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但是,他没有攻破秦关,统一全国,终被汉高祖刘邦所灭。所以“秦川”也好、“秦关”也罢,都没有归属楚霸王项羽。第三,破“秦关”、占“秦川”的实为汉王刘邦,最后,由汉取代秦,统一了全国,当然,应该是“百二秦关终属汉”了。第四,针对上下联声韵对仗要求,下联“吞”为平声,上联相应的应是仄声字“属”,如果用平声“归”就错了。蒲公乃有识之士,岂能撰此不工之句。多是传抄人笔误,并以讹传讹。因此有必要加以更正之,以使讹误不再延续下去。

得时休笑失时人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

--(清)朱彝尊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坨,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初学者、词人。

联语平如白话,浅显易懂,但哲理却很深刻。做人应有此种修养。

春宵一刻值千金太极两仪生四象;春宵一刻值千金。

--(清)纪昀《周易》载:太极生两仪。两仪,即天地、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即金、木、水、火;在星座上看南方想象为鸟,东方想象为龙,西方想象为虎,北方想象为龟蛇。以颜色标志即:南为朱鸟,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北为玄武。

下联言春光之珍贵,让人惜春。有道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锁不住五夜书声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清)郑燮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人,乾隆进士,清代著名书画家。擅兰竹,精书法,诗文、对联俱佳。与黄慎、金农、李鲜、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并称“扬州八怪”。

这是他自题书屋联。

对仗工稳,词语别致。“五夜”是“午夜”谐音,字面上与“一轮”相对。“撑”、“锁”二字,足见怪人笔下之功夫。

知难不难读书好,耕田好,说好就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清)吴敬梓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又号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著名小说家,以所著《儒林外史》驰名。

联语自然,好像信口说来,无造作之辞。尤其下联,寓意深刻,还有几分辩证法。

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清)郑燮这是郑板桥自题居室联。

言简意深,看似一副写景联,其实包含着一定哲理在内,耐人寻味。

“虚心竹”和“傲骨梅”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清)郑燮联语中的“心”、“头”、“骨”、“面”皆是人的器官和部位,将“竹”与“梅”人格化。语句前后和谐自然,写出了虚心竹和傲骨梅的形象特征。看似写物,实为写人。

格超梅以上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

--(清)黄易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代乾嘉时篆刻家兼书画家。

“梅”、“竹”二物,看得见又摸得着,历来为人们崇仰之物。用此实物映衬比喻虚象之“品”、“格”,哲理美感俱含联语中。

冰水云山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云出其山,复雨其山。

--(清)梁同书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浙江杭州人。清乾隆进士,任编修、侍讲等官。能诗,工书,尤精鉴赏。

此乃集句联。上句取自《荀子·劝学》;下句撷自《毛诗疏》。联语虽取撷二人不同篇什,但就字词对仗、浑然一体而言,如同出自同一手笔。上下联说的皆是自然现象,其中还蕴含别意。耐人品味。

游心于淡游心于淡,合气于漠;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清)黄丕烈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承之,号复翁、荛圃、秋清居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乾隆举人,官分部主事。著名藏书家,校勘家。

上联虚写,下联实写。虚实相对,尤显庄丽典雅。警世哲言,寓意颇深,使人揣度再三。

为善乐读书香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

--(清)顾光旭顾光旭(生卒年不详),字华阳,清乾隆进士。

联语运用衬托,将“为善”与“读书”推崇至“万事”之上、“百花”之先。

三更灯火五更鸡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清)彭元瑞彭元瑞(1731-1803),字掌仍,一字辑五,号芸楣。江西南昌人。乾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此联自问自答,新颖别致。下联意在惜时,有催人奋进之妙。难怪后人有以此联,当自勉联贴于案几之上。

人贵自立民生在勤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清)程祖洛程祖洛,不详。

这是清江苏巡抚程祖洛题在抚署官廨中的格言联。上联的“醴泉”系地下涌冒出来的泉水,故曰“无源”。“芝草”附枯木而生,故曰“无根”。下联前两句出自《吕氏春秋·尽数》篇。上述四个短句,以形象实写,以说明“人贵自立”、“民生在勤”的哲理。字句格外典雅蕴藉。

世伪知贤道远识骥;世伪知贤。

--佚名有句名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联言的也是此理。还有道:乱世出英雄,国难显忠臣。下联以“伪”反衬“贤”,亦为妙笔。

骅骝得路慎于平鹰隼入云睐所向;骅骝得路慎于平。

--(清)那彦成那彦成(1764-1833),满族正白旗,章佳氏,字韶九,一字东甫,号绎堂。清乾隆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兼军机大臣、陕甘总督等。

此联是那彦成书赠当朝同僚顾蔼亭之联。联语意在劝警对方事事要看清方向,时时要小心谨慎。巧在撰联者有意劝诫对方,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使对方乐于接受,并从中悟出深刻的含意。这大概比直言相劝要妙得多吧檐低更易见鹏飞窗小亦能观凤舞;檐低更易见鹏飞。

--佚名乐于“小”,安于“低”,就是在这不被人注意的斗室矮屋,方能做出让人刮目相看的非凡事业来。一个平凡的人,能有此种“凤舞”、“鹏飞”之志,确是难能可贵择高处立向宽处行发上等愿,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向宽处行。

--(清)姚元之姚元之(1773-1852),字伯昂,号竹叶亭生,安徽桐城人。嘉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

此联作者看来修养颇深,所言不无一定道理,涉世浅者难得如此哲言。上下联中,联中有对,实属难得之格言联。

山不矜高自极天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佚名矜(jīn):自夸。

此联有要成大器必须不耻下问、谦虚好学之含意。用“水”成“海”与“山”极“天”作比喻,形象生动,理在其中,颇能给人不断进取向上之启迪。

处世一箴铭以势交者,势尽则疏,以利合者,利尽则散;欲人不知,莫若勿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

--佚名此联将人生处世之道,讲得人情人理,颇有哲理蕴涵。上句言交友之常见事,大凡“势利”小人即如此。下句为律己语,实为俗谚“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之演绎。上下联中均有句中对,更显庄丽典雅。

友如作画须求淡友如作画须求淡;文似看山不喜平。

--佚名以“作画”比交友,以“看山”状写文章,突出了作者所言意旨。将虚实写,更见功夫不凡。看上联品味交友中的深邃道理,不由记起鲁迅先生赠瞿秋白的一副对联。联曰: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此联即言交友易“淡”,不易“滥”。只要“同怀”、“知己”,一个挚友笃朋足矣。

择友克己择友须求三益;克己宜守四箴。

--佚名“三益”取自《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此为古人交友之道。“四箴”,即四句箴言。宋代张方平以《礼记·曲礼》中的四句话作为“四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四句箴言可作为立身之理。此话至今仍不失为处世交友之格言警句。

对仗工稳,概括力很强把深邃道理包涵联内,让人过目不忘,铭为座右。

多交益友尽读奇书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清)包世臣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诚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等。安徽泾县人。嘉庆举人,工书,善书学理论,清代学者、书法家。

对仗工整,寓意颇深。教人“交友须选择,读书要趁早。”

充海阔天高之量充海阔天高之量;养先忧后乐之心。

--(明)任环任环,不详。

“海阔天高”形容气量之大;“先忧后乐”语自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演化概括而成。此联意在教人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宽宏之修养,堪为箴言。

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年(道光十九年)6月,他在虎门查禁鸦片时,亲题此联,以自勉。

联语有实有虚,以实比虚。使其宽大胸襟、刚毅性情,表露可见,感人至深。

于人何不可容者于人何不可容者;凡事当思所以然。

--(清)何绍基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道光进士,官至编修,著名书法家。

此联巧集《争坐位帖》字成对,对句上下对仗工稳,尤末尾文言虚字“者”、“然”对得自然妥当。联意为:为人哪有不可宽容的,凡事都应问一个为什么。颇有哲理在其中,给人启迪教益。

人到无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清)陈白崖陈白崖(生卒年不详),清道光年间文人,《楹联丛话》编者梁章钜之师。

上联与“知足者心常乐”意同。下联以“无求”为高,来讲人品,颇有新意。只是,在事业奋斗中,积极进取不足,安于现状有余了。可否改作:

事能有得心常惬;人到无私品自高。

竹无一曲兰有群清,竹无一曲;山同人朗,水与情长。

--(清)翁同龢翁同稣(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清咸丰状元,曾为光绪皇帝之师。著名学者、书法家。

联语简洁含蓄,写出了“兰”、“竹”、“山”、“水”之特色,尤“竹无一曲”句精妙,耐人品味。

一官清慎勤三德知仁勇;一官清慎勤。

--(清)姚祖同姚祖同,不详。

此联是清嘉庆、道光间,姚祖同题赠时任西北总督松筠一联。

“三德”语出《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下联语出宋吕本中《官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清代康、雍、乾三朝均以此训戒臣工。

官到能贫乃是清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是清。

--(清)戴远山戴远山,不详。

传说这是戴远山送给友人前去云南赴任时的一副对联。

此联如同一首诗,采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上联以“诗情画意”为妙笔佳品,来强化和着重说明下联:做官要做贫廉的清官。

“百姓”与“一官”

吃百姓的饭,穿百姓的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休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佚名这是悬于某县衙大厅的一副楹联。

此联明白如话,道理颇深。“自己也是百姓”一句,说得多么透彻,联系下联中的得失荣辱观,实属清官心肠、大将风度。果真如此,那该地百姓实乃万幸了。然而,大多是用以装饰门面,干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骗人勾当。衙署中皆立有三字官箴碑。撰者巧以“一官”对“三德”,将为官之箴言“清、慎、勤”三事融为一官之良操高洁,实属难能。当然,对后世为官者,此联也不无训戒之义。

骐骥思千里骐骥思千里;鹪鹩老一枝。

--(清)翁同龢此联采用对比手法,以“鹪鹩”反衬“骐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历尽艰难好做人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

--(清)俞樾俞樾(1821-1907),字荫圃,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

这是两句涉世警言,哲理性很强。

几生修到梅花前身应是明月;几生修到梅花。

--(清)俞樾以“明月”自喻,何等光明磊落;又以“梅花”视作人生追求之最高境界,这是何等高尚的追求!古人尚能如此,难道后人还会逊色吗行不舍纳无穷行而不舍,若骥千里;纳无所穷,如海百川。

--(清)冯煦冯煦(1843-1927),字梦华,号蒿盒,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光绪进士,清末诗人。善骈文、诗,工书法。上下联各是两个短句,相辅相成,虚实一体。旨在告诫人们读书学习,既要坚持不懈,又要博览群书。

染指涤砚折腰浇花染指每缘晨涤砚;折腰只为晚浇花。

--(清)陈冕陈冕(1858-1893),字冠生,北京人。清朝光绪九年状元。入翰林院为编修,掌修国史。

染指:比喻拈取非所应得的利益。折腰:本指弯腰行礼,引申为屈身于权贵或屈服于势力。

“染指”、“折腰”,通常皆当贬义词用。此联大胆启用之,而且不作贬义解,用以“涤砚”,用以“浇花”,更显作品的人品清白、高洁。

跨凤掣鱼时御天风跨鸾凤;或入碧海掣鲸鱼。

--(清)康有为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善诗文、对联、工书法。

此联在于言志,似有九天揽月、五洋捉鳖之气概。

为人树起脊梁铁为人树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

--(清)谭嗣同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近代著名维新派思想家,善诗联。

上联言其为人处世之本,这从作者勇于变法,不畏砍头之祸临头,至死不变志向之举中,得到了印证。下联劝人在读书时,要博览群书,兼收并蓄,不读死书,从书中得到真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