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讽古思今(中华美德)
7622300000050

第50章 多为对方留一点余地

清末重臣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他主张为人处世要“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待人接物时多为对方留出一点余地。对于现代年轻人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对于身处庙堂之上的曾国藩来说,趋炎附势之徒自然不会少,其中不乏热衷于宦途却又故做清高的所谓“大儒”,但是曾国藩依然将他们接纳下来倍加礼遇。

很多人对曾国藩的举动非常不解,其中便有一个叫李鸿裔的年轻人。他看不惯这些号称理学大师的腐儒们平时“坐议立谈,无人可及”,有事时却“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虽然他多次向曾国藩谏言,但曾国藩依然故我,并不多加解释。

某一日,李鸿裔在曾国藩的文案上看到一位大儒写了一篇文章《不动心说》,文中为了标榜自己的清高,写了这么两句:“将吾置于二八佳人之侧,问吾动好色之心否乎?曰:不动;又使吾置于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高爵利禄之心否乎?曰:不动。”李鸿裔为了讥讽这个言不由衷的大儒,信笔在文章的后面题道:“二八佳人侧,红蓝大顶旁,尔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题罢扬长而去。

当晚曾国藩见到了这篇文章和李鸿裔的题字,命人立刻将李鸿裔招来训之:“虽然这些人多为欺世盗名之徒,言行不能一致。但他们之所以还能够获得丰厚的待遇,凭借的正是这些虚名,可是你一定要揭露他们,使他们失去了衣食的来源,那么他们对你的仇恨绝不是言语之间就可以化解的,这不是自取祸端吗?”李鸿裔闻之不禁汗颜,明白了曾国藩此举的意图,从此开始注重“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