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纳长寿:谁笑得最好,谁笑到最后
有句话叫“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从养生的角度,其实应该这样说:“谁笑得最好,谁笑到最后。”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长寿之地巴马,这里,我们把视线集中在巴马人的“笑”上,看看他们是怎么快乐地长寿的。在这座山清水秀的小县城,笑了上百年的老人,大约有七八十位。
巴马人生性开朗,无论男女老少,巴马人的笑声,每天都在这座被群山包围的小县城里飘荡。初春时分,披着温柔的阳光,漫步在这座整洁的长寿之乡,使来自异乡的游客内心泛起阵阵暖意。
巴马有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线,当地少数民族的妇女,每天一大早就把农家产品装在干净的竹筐里,从各乡各屯沿公路挑到街上卖。有人经过地摊时,这些穿着朴素的女人会用壮语或地方方言微笑着同你说话。不买?不要紧,带有歉意的眼神冲你笑笑后,继续和旁边的同伴谈笑风生。
巴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仅因为这里天然的长寿环境,还因为热情好客的巴马人——他们的笑容,会随时映入眼帘,闭上眼,脑子里仍不时浮现他们暖暖的微笑,连微微的春风里都夹着巴马人甜甜的笑声。巴马大多数长寿老人很活泼、健谈,不轻易动怒。
从巴马人的生活方式中可以看出,笑不仅是人类的一种表情,更是一种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有效指示器,也是有效的长寿药。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从笑中获得长寿呢?
1.在生活中,我们要主动寻找笑的主观意愿,也就是勇敢地去追求笑,常和爱笑的人交往,练习笑的艺术。
2.寻找笑的机会,每天笑15分钟,如阅读有趣味的书、看喜剧电影等。
3.在困难及紧要时刻也不要忘了笑。当生活中发生意外事件或处在病魔缠身的恶劣心情和悲痛中时,依然笑容灿烂。一旦你运用了笑,那么不管你遭遇何种痛苦的处境,相信你都能够经受得住并快乐地活下去。
哭——想哭就哭不是罪,别让泪往心里流
当孩子需要别人满足他的需求或者感觉自己受委屈时,往往会用眼泪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哭的次数越来越少,认为这么大的人还哭是很丢脸的事。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借助哭来达到自己的一些目的,比如心情郁闷的时候,大哭一场之后一般就会雨过天晴,而闷在心里则很可能生病。
许多人在痛快地哭过之后,自我感觉都比哭之前好了许多,健康状况也有所改善。这是因为,在情绪压抑时,人体会产生某些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哭泣之后,情绪强度一般可降低40%,而那些不爱哭泣的人,没有利用眼泪消除情绪压力的结果是,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某些疾病恶化。
哭能预防疾病。举个例子来说,正常人的泪水是咸的,而糖尿病人的泪水是甜的。悲伤时流出的眼泪,含有更多的毒素,人们在遇到悲伤的事情时,如果能放声痛哭一场,流泪后心情往往会好许多,这是由于眼泪能排出悲伤引起的毒素。
前几年流行一首歌叫《男人哭吧不是罪》,可即便已经得到这样的“赦免”,大多数男人在遭遇悲伤的时候,依然会选择独自咽下泪水。女性比较容易让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悲伤了便哭泣,让紧张情绪及时得到释放,从而减少疾病、延长寿命。这也是为什么通常女人会比男人长寿的一个原因。
虽然爱哭能让人更加长寿,但是有些人一有烦心事就哭也是不好的。哭也是有讲究的,每次不要超过五分钟。如果经常生气、发脾气,就容易导致血管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等。其中生闷气最容易得癌症。因此,要健康长寿,千万不要生闷气,你可以抛弃年龄和面子,放声大哭五分钟。
人能够“顺利”地哭出来只是可以长寿的部分因素,如果哭过之后能向亲近的人倾诉一阵,效果会更好。当然,前提是听你倾诉的那个人能理解你并且愿意做一个倾听者,否则可能引起矛盾,那就得不偿失了。
孝——五世同堂的长寿宝典
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曾子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说:“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奉养。”这句话的意思是,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最高的层次是从内心深处尊敬父母,使父母打心底里感到高兴;其次是为父母争光,不使父母蒙受耻辱;而仅仅让父母吃饱穿暖,那是最低的层次,也是最起码的要求。
当父母老了,在生活上很多方面都需要子女的照顾。一个老人能活到多少岁,子女是否孝顺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下面,我们就看看老寿星们的子女是怎样孝顺他们的。
“闲不住”是许多长寿老人的特点之一。殷瑞兴老人的听力不好,所以只是默默地看着人家交谈。但是,当家里人拿出老人五六年前编的篮子的时候,老人马上兴奋起来,非常自豪地笑着说:“这个是我编的,我编过好多,送给好多人。”
张尽臣老人的长孙张宝山说:“我爷爷就是闲不住,爱溜达,溜达的时候还自己买份报纸。”
100岁的傅漪泉老人的小儿子傅尚英说:“老人就像小孩,越老越像,咱就得顺着老人的心气来。看他不爱说话、不爱动了,就得带他上医院看看。”
“我们家老太太性格很好,与世无争。”孟昭惠老人的家人说,“从没听她挑儿女们的眼儿,挑街坊邻居的眼儿。她从来不会看这不顺眼,看那不顺眼。”
许多长寿老人在提起子女对他们怎样时,都会说,儿女很孝顺,自己活了这么大岁数就是最好的证明。
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表情,而孝,则是人世间最感天动地的温暖。
德——德高寿长
“德高寿长”的意思是说:要想长寿首先要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仁者寿”、“有大德必得其寿”的观点。《黄帝内经》中也写道:“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意思是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得享高寿,否则,被嗜欲、淫邪等牵累,思不合于德,行不合于道,就会受到灾难的侵害。
有人或许认为道德修养与养生长寿之间的关系有点远,但是想一下,如果一个道德品行败坏的人,他终日心里想的是怎样对付别人、怎样诋毁别人,或者是他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每天提心吊胆,唯恐别人发现,精神极度紧张和惊恐,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够长寿?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的心态,能使体内分泌出有益的激素,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调节到最适当的水平;同时大脑会分泌出一种天然镇静剂,使人获得安宁与愉悦。
自古以来,我国历代的医学家、养生学家都把道德修养作为养生的重要内容。唐代药王孙思邈指出:“古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会百行周备,虽绝药饵,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没有好的德行,无论服什么灵丹妙药,或去祈求,都不会延年益寿。宋代养生家邵雍在《言行吟》中指出“始知行义修仁者,便是延年益寿人”。清代著名养生家石天基则说:“善养生者,当以德性为主,而以调养为佐。二者并行,不悖,体自健而寿命可延长。”明养生家王文禄在《医先》中提到:“养德,养生无二术。”这些都明确指出了养生与道德修养的密切关系。
但凡道德品行高尚之人,都会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方面,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追求的东西,不苛求自己或者他人,懂得知足常乐;另一方面,他们在为人处世时不自私,能够顾全大局,为别人着想,能做到与人为善、乐于奉献。总之,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多心胸宽广、平和淡泊,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为他们带来健康的体魄,长寿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忙——退休老人的另类养生术
对于年轻人来讲,时间比黄金还贵,然而对于退休老人来讲,时间是需要消磨的,如果不想出更多的休闲方式来“像富翁一样消费”这些时间,生活就会显得没有乐趣。然而有些老人,即使退休了,在时间上也依然是“葛朗台”,他们想出了各种让自己退而不休的“正事”,并因此获得了健康和潇洒。
那么,这些老人为什么能活得如此精彩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一位退休老人的忙碌生活。
范伯群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专家,曾任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说自己的时间主要因三件事而“耽误”:一是看电视,电视有巨大的诱惑力,有时要看一部午夜剧场的优秀电影,第二天就晕头转向;连续剧天天缠着你,欲罢不能。二是上网,在网上一眨眼三四个小时就“溜”了,收获虽有,垃圾不少,得不偿失。三是读报,订三份报纸,可读性极强,来不及看就熬夜。这些都是让健康出现“赤字”的原因。
针对以上情况,范老制定了相关的养生术,即实行“三戒”:戒电视,拒上网,不订报。将电视送掉,遇到奥运之类的大事,就出差,去外地宾馆,白天办事,晚上看电视,一举两得。对于戒网,范老做了个“网摘”,就是和几个时间充裕的网友打了招呼,有什么自己该知道的,请给他来个电话。不订报不等于不知道国家大事,用收音机代替报纸,而且可以把耳朵“叫醒”,让眼睛休息。
范老说:“实行‘三戒’之后,我从三大‘诱惑’中解脱出来,时间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既能对付‘忙’,又有时间锻炼身体。像我们这些搞脑力、绞脑汁的人,就像小孩玩游戏机一样,我们天天玩的不就是‘智力游戏机’吗?干自己想干、乐于干的事,就是最理想的欢度晚年。凡是自己觉得这是一种享受,就不会觉得生活无聊,这就需要自己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另类养生术’。”
由此可见,范老的这种生活虽然忙,但是不乱。范老还经常去各地游玩,他收到的学术会议通知不少,每两三个月他就挑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边参加会议,边旅游,既可会老友,进行学术交流,又可以寄情于山水,真是优哉游哉。
如果家里有退休的老人,不妨让老人的生活忙起来。只要合理忙碌,不透支健康,忙也可使人忘记衰老,等于给自己吃一粒长寿的“大补丸”。
放——长寿之美在于放弃
许多老人在退休后不能立即适应新的生活,总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最后进了医院。为什么呢?放不下。以前大事小事事必躬亲,觉得没自己不行,比如以前是个局长,现在退休了,怎么可能突然从“辉煌”过渡到“平凡”呢?
有些时候,放弃比得到更美,一定要做个“放得下”的老寿星。
以上这些“放得下”的养生方法,不仅仅适合老年人,也适合年轻人。人生在世,挫折在所难免,有些时候,学会放下,才能再次拿起。
静——以心之静隔外界之喧嚣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意思是在炎炎夏日,如果内心保持宁静的状态,那么不管天气多么炎热,心底也能感觉到凉爽。
静是许多文人用来养生的法宝。老作家严文井就是以心之静隔外界之喧嚣,达到了养生的“静”界。
由于常年笔耕,严老养成了夜间读书和写作的习惯。他说:“夜间安静,思绪多,每每写上手就不注意时间了。大多在凌晨4时就寝,近中午才起床,然后吃顿既是早餐又是午餐的饭。这顿饭一般是一包方便面、两个荷包蛋、一个西红柿,佐以泡菜、酱菜。”
严老说他的早餐是快餐式的,营养搭配合理,易于消化吸收,且吃着舒服。
对于吃饭,严老主张随饿随吃。他说:“不饿的时候不强迫自己吃,饿了也不人为地控制进食量,定要吃饱为止。”
严老认为饮食顺乎自然,要循自己身体需要的自然,不人为地固定饮食节奏,不有意地控制进食范围。而且,要保持蔬菜的自然味道,简化烹调程序,保持营养成分和原色原味。当然,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坚决不吃。
以童话创作闻名的严老通达潇洒,澄澈清淡,不以物喜,不为物累。
谈到年龄,严老笑曰:“我不敢自比寿星,也算不上青年。胡子不刮是老,刮了也不显小。就这么着,自我感觉挺好。”
但在精神生活上,他却颇多追求。音乐、绘画、读书、写作,甚至好的电视节目,他都喜欢。他说,人生最大的恨事是不能遍读天下好书。他的起居室地上堆的书有一米高,几乎无插足之地。
一说起健身,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公园晨练、跳舞、打太极拳、做健身操,进而想到游泳、打球、跑步,等等,这些当然都是很好的健身方法,但大多需要一定的条件,严老却热衷于散步。这种运动方式可以说是对健康的零存整取,对我们的健康可大有裨益。
说起养生,严老又幽默了一把,他说养生不过是采购加散步,一切安之若素,顺其自然,以心地的清寂对尘世的嘈杂。
由此可见,让心真正地静下来,长寿就离你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