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解放军精神:企业员工军事化训练必备读本
756700000031

第31章 “一切都是为了胜利”:成为卓越人士才是真的成功 (3)

比别人多做一点:工作中仅仅“称职”是不够的

这是济南军区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首长机关野战化集训。

军区导演部随机抽点200多名师旅领导和机关干部,连考3天。名次揭晓:第一名是作训参谋,第二名是一位副师长。让所有参赛人员意想不到的是,名列第三的竟是一位政治干部——某装甲旅政委陈华平。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能够熟练掌握新式主战装备,在计算机上击键如飞的旅政委,只有七个手指!

陈华平是一名政工干部,按理说,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可以了,但他对自己的军事训练一点也不松懈,他常说:“在战争年代,军政干部互换很正常。和平年代虽然分工比较稳定,但明天走上战场,领兵打仗的要求是一样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陈华平克服了巨大困难。

每天晚上,陈华平无论工作到多晚,都会打着手电筒来到山上的坦克预习场,学习装甲车驾驶、通信、射击3个专业的操作要领。有一次,他感冒发烧到39℃,刚拔下吊针就要往车场跑。妻子望着他那灰青的脸色,心疼地劝他:“就休息一个晚上吧,天这么冷,你一头钻进那铁疙瘩里,还要不要命呀!”陈华平却说:“打起仗来可不管你天冷不冷,如果因为感冒就影响训练,那不就成了‘纸老虎’了!”妻子没办法,只好由着他走出家门。那一夜,陈华平钻在冰冷的坦克车里练通信,不知训练了多长时间,诱导情况的助教突然听不到电台里的呼叫声,他爬上坦克,才发现陈华平因过度疲劳手握着通信开关睡着了。

体能训练,手指抓不住单杠,陈华平就用绳子把手腕捆在单杠上,手腕练肿了,残缺的手指磨出了血,汗水一浸钻心的疼。凭着这股劲儿,他硬是过了体能关。至今,他跑百米的速度为15.3秒,俯卧撑一口气能做40个,游泳能游2500米。坦克发动机维修,全旅没人能超过他。一个年近50岁的旅领导达到这样的体能和技能,全旅没有不服的。

为了熟练掌握信息化指挥,他勤学苦练电脑标图。因为右手残疾握不住一般鼠标,他专门买了个小鼠标,反复练习;七根手指打字较慢,他就把三根残指也用上,别人是在敲,而他却要“戳”。残指不知戳破了几回,终于练就了“七指飞键”的硬功。

其实,卓越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掌握成功的秘诀,你就能够登上卓越的峰巅。陈华平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成功的不二法则是:比别人多做一点。

现在很多的职场人士对工作都持有“只要称职就足够了”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做到最好。然而,恰恰是这样的想法,让他们无法得到老板的青睐,更难以获得提升自己的机会。但是职场中也有一些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他们比别人投入更多的心力,不满足于60分的状态,在他们的职场宝典中,有重要的一条:比别人多做一点!

曾经有一位成功的商人,他身兼数职,但是所有的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他还出了几本书,投入市场立即成为畅销书,在各大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人们都对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感到不可思议,很多人奇怪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他的回答是:“为了拥有成功的机会,我比其他人更加积极地工作。当别人在咖啡厅和剧院的时候,我在办公桌上;当别人在熟睡的时候,我在书桌上。”这样的投入,让他取得了别人望尘莫及的成绩。

著名的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提出了很重要的“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那些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作出的努力差别很小,仅仅只是“多一盎司”而已。但正是这多投入的一点点,让他们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

德尼斯最早开始在杜兰特的公司工作时,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职员,但现在他是杜兰特先生最得力的助手,成为一家分公司的总裁。他如此快速地得到升迁是因为他总是设法使自己多做一点工作。

“刚来杜兰特公司工作时,我发现,每天大家都已下班后,杜兰特依旧会留在公司工作到很晚,于是我决定自己也留在公司里。是的,谁也没有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觉得我应该留下来,在杜兰特先生需要时给他提供帮助。”“杜兰特先生在工作时经常找文件和打印材料,最开始他都是亲自做这些工作。后来他发现我时刻在等待他的吩咐,于是他让我代替他去做这些工作……”杜兰特之所以主动让德尼斯为他工作,就是因为德尼斯比别人多留在办公室一会儿,使杜兰特随时可以见到他。尽管德尼斯并没有多获得一分钱的报酬,但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让老板见识了他的能力,从而也为自己的晋升创造了条件。

俗话说,“春耕莫等东方明,插秧莫等鸡开口”,生活中丰衣足食,工作上一帆风顺的人都是比别人早走一步、多做一点的人。在工作中,如果你能够经常比别人多走出一步,多投入一点,并渐渐把这种习惯应用于全部的生活,你就会得到超值的回报。

“比别人多做一点”是一种素养,它体现的是一个人追求卓越,绝不安于现状的工作态度。随着职场竞争的加剧,仅仅做一名“称职”的员工,已经没有充足的竞争力,重要的职位、优厚的薪金以及高级的职业荣誉,只会给予那些超越“称职”达到“优秀”的人。

忙到点子上,做高效能人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队伍,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要调动几百万的军队,战线牵动大半个中国,是如何保证行动效率的?这是各国军方都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解放军是怎样做到的呢?

1948 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告别了战斗、生活了13年的陕北,东渡黄河,经晋绥解放区,于4月11日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不久又相继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与中央工委会合。5月1日,便正式宣布中共中央开始在西柏坡办公。

毛泽东来到西柏坡后,在周恩来等协助下,从当年5月至次年3月10个月的时间中,在西柏坡一间挂满作战地图的土坯房里,用无线电发报机遥控指挥着全国各个战场,先后组织指挥了24次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毛泽东等指挥的24次战役,尤其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其规模之大、歼敌之多,在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如何做到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毛泽东的做法是抓大放小,每一次行动,都忙到点子上。

毛泽东总是亲自拟写电文,从不叫别人代笔,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全国各战略区的作战指挥上。如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指挥辽沈战役时,从战役打响到结束,毛泽东曾起草了46封命令电(加上战役打响前起草的电报,共77封)。为了确保战争胜利,电文详细具体,就连从哪儿开刀都说到了。这次战役持续52天时间,我军虽付出伤亡6.9万余人的代价,却换取了歼敌47万余人的胜利。期间,他还同时关注、指挥着其他战略区的五场战役。

辽沈战役结束后第四天,即11月6日,毛泽东等又指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打响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中,前线指挥部共接毛泽东起草的电报命令64封,其中包括作战方针和各个阶段的作战部署,电文内容同样详细而具体。

淮海战役发起23天后,1948年11月29日又开始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结束后21天,即次年的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在这次战役中,由西柏坡发往前线的电报命令是89封,在历时64天的战斗中,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那时,为了能及时处理前方的请示电报,毛泽东总是随来随复,有时一小时就要起草两三份电报,发报台经常是这份尚未发完,下一份又送到了,于是只好先将最急的发出。据统计,在西柏坡期间,毛泽东在一间仅有16.3平方米的旧民房的破旧写字台上,共为前线起草了197封电报。因此,周恩来后来说:“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

解放军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正确的行动才能带来正确的结果。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一些不重要或无意义的事情上,那么他就没有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了。这也是很多人总是忙得团团转却仍不见工作成效的重要原因。一个人只知道忙而不知道忙于正确的事,就好像一个把宝押在了错误的地方的赌徒,最后只能连本带利都输光。

单伟和孙博同时被一家汽车销售店聘为销售员,同为新人,两人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单伟每天都跟在销售前辈身后,留心记下别人的销售技巧,学习如何才能销售出更多的汽车,积极向顾客介绍各种车型,没有顾客的时候就坐在一边研究默记不同车款的配置;而孙博则把心思放在了如何讨好领导上,掐算好时间,每当领导进门时,他都会装模作样地拿起刷子为车做清洁。他的公关技术很不错,很快就跟部门领导处得跟一个亲娘生的铁哥们似的。

一年过去了,单伟潜心业务和不停提升终于得到回报,不仅在新人中销售业绩遥遥领先,在整个公司的业务中累计也名列前茅,得到了老板的特别关注,并在年底顺利地被提升为销售顾问。而孙博却因为没有把公关特长用在工作上,出不了业绩,甚至好几个月业绩不达标面临淘汰,部门领导也因此冷淡对他,再无铁哥们的亲热,全然一副毫不认识的冷漠。他在公司的地位岌岌可危。

故事中的孙博和单伟都很忙,但是单伟的忙是实实在在的忙,是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所以他的忙碌为其职业大厦建设添砖加瓦,为其职业之路披荆斩棘。孙博也很忙碌,但是他的忙只是装模作样演戏给领导看,实际上自己的能力和业绩没有任何的提升,注定难以在优胜劣汰以结果说话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美国的“时间管理之父”阿兰·拉金说过:“勤劳不一定有好报,要学会聪明地工作。”拉金先生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只靠忙并不能保证取得好的结果,只有善于掌控时间,能够时刻忙到点子上的人才能够取得好的结果,成为工作和辛勤劳动的受益者。

世界著名的管理顾问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从事诊断顾问工作时,雇主总会提出一大堆的难题向德鲁克请教。德鲁克总是推开了这些问题,然后对客户说:“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你为什么要去做呢?”“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德鲁克不替客户“解决问题”,而是替客户“界定问题”。他抛开客户的所有问题,向客户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使顾客明白自己的忙碌最终究竟是为了什么,想要得到什么。德鲁克说:“如果顾客离开我们的办公室,他觉得学到了很多新东西,那么不是我的效率太低,就是他是一个笨蛋。可是这个世界上最多的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的人。”

称职的员工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很清楚地明白自己到底在忙什么。他们会自问:“我的目标是什么?”只有瞄准一个目标直奔主题地去工作,才能省去那些无用的忙碌,才能使辛勤得到最好的回报。那么,你又在忙什么?

本章要义

1.不论什么行业,什么工作,既然值得做,就应该做到最好。

2.对于在职场中打拼的员工来说,个人品牌将为你贴上“卓越”的标签。

3.无论在军队还是企业,无论是军事演习还是市场开拓,任务都是这样完成的——树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然后,把自己扔过去。

4.耐得住寂寞,是所有成就事业者遵循的一种原则。

5.不管我们身在何种职场,只要能远离浮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能超越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6.比别人多做一点点,工作中仅仅做到“称职”是不够的。

7.忙要忙到点子上,只有正确的行动才能带来正确的结果。

行动方案

1.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每一项工作都尽心尽力。

2.努力除去自己身上的道德污点,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3.为自己树立一个看上去不可企及的目标。

4.不焦躁,不浮躁,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5.试着去不计较得失,不苛求回报。

6.在工作中,要经常比别人多走出一步,多投入一点,并渐渐把这种习惯应用于全部的生活。

7.每做一件事都要确定一个目标,瞄准目标直奔主题地去工作,省掉那些无用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