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生胜于治病
755000000029

第29章 在民间发展起来的特色养生方法 (1)

药酒养生

药酒,又称酒剂,是指用蒸馏酒浸提药材而制得的澄清透明的液体制剂,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祖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它既能防病治病,又可滋补身体,是一种常用的民间疗法。

药酒治病的功效不仅有药的因素,其中的酒也有很大的作用。酒有宣散药力、通经行络、活血调营、上窜巅顶、外达皮腠、旁通四肢的作用。《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长。”就是说在众多的药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另外,酒还可以增加其他药物的疗效。酒与药自古以来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人说“酒以治疾”,酒本身就是一种药。古人酿酒的目的之一就是作药用,可见在古代酒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远古的药酒大多是酿造成的,药物与酒醪混合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药物成分不断溶出,才可以充分利用。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中也列出了1000种以上的药酒方,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多种急、慢性疾病。药酒疗法因其运用方便、适应症广,受到了广泛欢迎。

从药酒的使用方法上来分,可分为内服、外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这三大类。

药酒的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浸渍法

1)冷浸法

将所用药物切碎或研为粗末,用纱布袋装好,加适量白酒(或黄酒)密封共浸。浸渍天数,一般春夏3~5天,秋冬7~9天,即可滤液使用。滤液后可再入酒浸,此时酒可稍减,浸渍时间可稍增。也可几次滤液混合后使用。药渣晒干为末或糊丸用。冷浸法是制作药酒比较常用的方法。

2)热浸法

将药物碎块或粗末放入罐中,加适量白酒或黄酒密封,隔水或蒸汽加热至沸,立即取下,倒入缸中密封7日左右取液使用,或取罐埋土中7日后滤液亦可。

3)煮法

以酒煎所用药物至3~4沸,去渣滓用酒,随用随煎。

4)淬法

取所用药物(不粉碎)于火中烧红,入酒中淬之,取酒使用。

5)淋法

将所用药物炒后,以酒淋之,取酒使用。

但是,药酒是用酒精浸泡而成的,有些人并不适合饮用。如病情严重者、发烧者,或处于机能亢奋状态的人都应避免,其中包括患有出血性疾病、发炎、呼吸器官疾病、支气管炎、肝炎、溃疡、肺结核、口腔炎、高血压、各种癌症等疾病的人,都不宜饮用。

药浴养生

药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香汤浴,所谓香汤,就是用中药佩兰煎的药水,其气味芬芳馥郁,有解暑祛湿、醒神爽脑的功效。诗人屈原在《云中君》里记述:“浴兰汤兮沐芳华。”其弟子宋玉在《神女赋》中亦说:“沐兰泽,含若芳。”从清代开始,药浴就开始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受到历代中医的推崇。

在中医中,药浴法是外治法之一,即用药液或含有药液的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其形式多种多样:洗全身浴称“药水澡”;局部洗浴的又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之称,尤其烫洗最为常用。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须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即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各司其属。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水煎取亦可),制作时,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然后再煮30分钟,将药液倒进盆内,待温度适度时即可洗浴。在洗浴中,其方法有先熏后浴的熏洗法,也有边擦边浴的擦浴法。

药浴的作用机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从而产生效应。药浴洗浴,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养生功效。现代药理也证实,药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强肌肤的弹性和活力。

实践证明,中药浴疗还是治疗亚健康的好方法,它不但克服了西药给人们带来的毒副作用,还是一种轻松有效的治疗手段。中药浴疗汤剂是采用几十种名贵中药浓缩而成的,针对不同症状施放不同种类的中药,加温后将躯体完全浸泡在中药液中,优雅的泡浴环境,幽香的中药气味,本身就可以使全身达到完全放松状态,再加之药物经皮肤的吸收,直达病灶,合适的温度加速了血液循环,给心肌送去大量新鲜氧气,心肌血氧充足,血液循环畅通,疏通了各经络,这可以直接消除疲劳,紧张造成的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也随之缓解,其他症状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亚健康状态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中药面浴还能使皮肤组织得到滋润和营养,提供必要的新陈代谢环境,使面部皮肤组织细胞直接获得营养物质而达到美容目的。

但是,进行药浴也有讲究。饭前饭后不宜进行药浴,以防低血糖休克或影响消化功能;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病人,药浴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昏倒;有急性传染病的人,妇女妊娠和月经期时不宜进行;年老体弱者应有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照料,以防不测。

药膳养生

很多年以前,人们就逐渐摸索出可以通过饮食预防或者治疗疾病。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中华药膳逐渐发展成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制作方法的精深学问。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由此受到启发,春秋战国是药膳的萌芽时期,《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金匮》中记载了当归羊肉汤,药膳经历代医家的整理、收集,逐渐发展成今天这样内容丰富、疗效显著、影响深远的保健方法。现代营养学的研究大大推进了药膳的发展,药膳正走上中西医结合的良好发展之路,必将对百姓健康和生活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而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中药与食物相配,从而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且易于普及,取材广泛,可在家自制,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深受百姓喜爱的剂型。药膳是药物与食物巧妙结合而配制的食品。通过烹调加工,制作出既具有食品作用,也具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是中医饮食保健的一大特色。药膳食疗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比普通食品更优越,并具有鲜明的特点。

1药膳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注重辨证用料,凡是气虚的,当用补气药膳;凡是血虚的,当使用补血的药膳。作为辅助治疗,使药物与药膳相互补充,相互辅佐,有异曲同工之妙。

2食物的选择突出本草学理论的特点。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食品,热性病选择寒凉性质的食品,如防治中暑用冬瓜、苦瓜、绿豆等;而寒性疾病选择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腹中冷痛使用肉桂、茴香等。

3药膳以传统的烹调艺术为手段,通过蒸、煮、炖、浸泡等方法,尽可能保证食物成分不被破坏,充分发挥食品、药物的医疗保健作用。

4药膳以辅助治病、保健和强身为目的。药膳与治病服药不同,它是在治疗疾病期间通过适当进食,对疾病加以调养,增强体质,辅助药物发挥疗效。对于无病之人,药膳还可以起到防病强身的作用。

药茶养生

我国人民发现茶和利用茶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根据中医药书籍记载和实践证明,茶不但有多种保健功能,还有治疗多种疾病的作用。例如,提神醒脑,清利头目,消暑解渴,减肥降脂,下气消食,解毒止痢等。此外,茶叶还可以减轻醉酒,缓解慢性酒精中毒症状,还有护齿防龋等作用。

所谓药茶,并非仅指单一的茶叶,它包括茶叶药用、茶药代茶等内容,指应用某些重要或具有药性的食物,经加工制成茶剂或汤、乳、露、汁、浆等饮料,用于防治相关疾病的一种疗法。药和茶原为一类,其功能优势可以互补。茶药配合的例子,如午时茶是家喻户晓的名方,茶叶与方中诸药配伍,成为主治外感风寒、消食滞、解腹泻腹痛及水土不服的验方。从唐朝开始,中医药书籍中所记载的药方,有相当一部分剂型是茶剂,但处方中并不含茶叶。方子虽然是几种或多种药味组成,但是剂型是茶剂,饮用方便,深受人们欢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近年来药茶日益兴起,减肥、降脂、降压、健身、解酒、益寿、消暑、开胃等方面的保健药茶应运而生。为满足人们的需要,确保使用安全,目前,卫生部已陆续公布了三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共77味,为保健型药茶的研制提供了条件。清凉茶膏便是采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药材,经提取、浓缩而制成的浓缩茶膏。其中淡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清利头目;山楂和麦芽消积散淤、消食、和中下气;莲心清心祛热、除烦止渴。方中诸药合理配伍,具有清热消暑、生津开胃的功效。夏季饮用清凉爽口、止渴除烦、开胃消食、预防中暑。清凉茶膏为浓缩型茶剂,取膏少许用水稀释即可饮用。

下面几种自行配制的药茶功效显著,可以一试:原方法错误!!!

1蜂蜜益肾茶:取蜂蜜5毫升、绿茶叶5克,用开水500毫升冲茶,泡1分钟后倒出茶水待水温40度时加入蜂蜜即饮,有润肺益肾、止渴、养血之功,用于便秘、肠胃不和等症状。2生姜温肺茶:取生姜10片、茶叶6克,煮成一杯汁饮服,有发汗解表、温肺止渴的功效,适宜流感、咳嗽等症。

3食盐消炎茶:取食盐1克、茶叶3克,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每日4~6次,可明目消炎、化痰降火,适用于感冒咳嗽、牙痛等症。

4六一荷叶茶:取鲜荷叶1张、六一散50克,放入茶杯,开水冲泡后,过滤饮其汁,可以多人、多次服用,对消暑清热有较大功效。

5石榴皮止泻茶:取石榴皮15克、橘皮5克,沸水冲泡后加入适量白糖和细盐,稍凉后饮用,有解暑消炎、理气止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