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
754200000008

第8章 执行没有借口,找对方法做对事—不要任务要结果 (2)

用行动代替抱怨

一位知名企业的总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这样的人没有胸怀,很难担当大任。”

生活中充满了不如意,我们习惯了抱怨,抱怨命运不公,抱怨生不逢时,抱怨造化弄人。不知何时,抱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甚至成了一种病症。在抱怨中,对于拥有的幸福熟视无睹、不懂珍惜,却单纯地放大缺憾;在抱怨中,我们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把感恩的心态越跑越远。因此,我们要及时清理抱怨,清理影响我们人生前进路上的行动障碍。

歌德说:“把握住现在的瞬间,从现在开始做起。只有勇敢的人身上才会赋有天才、能力和魅力。因此,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行,在实干的过程当中,你的心态会越来越成熟。有了开始,不久之后你的工作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工作中,我们一旦有了目标与想法,就一定要行动。尽管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但是请不要抱怨不曾得到上苍的偏爱,而是要努力坚持,继续追求梦想的行动,这样,你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史泰龙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

但他不具备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在成功之前,决不放弃!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每次被拒绝之后,他就把它当做是一次学习。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他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两年来他遭受到一千多次拒绝。

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人们认为他的剧本挺好,但要让他当男主角是不可能的。他再一次被拒绝了。

“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一千三百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二十多次的导演对他说: “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第一集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从此,史泰龙也成了国际知名影星。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曾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抱怨是很消极的东西,一旦你产生了这样的情绪,你就开始失去了积极的动力,也就失去了全力以赴的信念。所以,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应该抱怨,而是要勇敢地面对,用坚定地行动获得成功。

一个人抛弃了抱怨的心态,对工作尽职尽责,才会发掘出自身的潜力,取得优异的业绩。而消极对待工作的人,纵然才华横溢,也会逐渐流于平庸。所以,无论你拥有什么样的抱怨情绪,无论你曾经做出过多么大的业绩,你都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香港金行龙头老大“周大福”的掌门人,名列香港富豪榜前三甲。郑裕彤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有很多人说是由于他的机遇比较好。从一个学徒工成了金行“周大福”的掌门人,的确是存在机会的成分,但我们从他的成功之路中所得到的启示应该不仅仅于此。

20世纪20年代,郑裕彤出生于一户贫寒的家庭。为了养家糊口,小学毕业后,郑裕彤就走上了学徒的道路。

1940年,15岁的郑裕彤便到父亲的朋友周至元所开的“周大福金铺”去当学徒。别的学徒整天抱怨发展的空间太少,干的活太多。但郑裕彤并没有陷入到抱怨中去,他比别人做得更多,每日早早赶到金铺扫地、抹灰、倒痰盂、洗厕所。等弄停当了,其他伙计才姗姗而来,开铺门做生意。

一天,周老板派郑裕彤去码头接一位香港亲戚。这时候,有一位南洋侨商上码头后,就向人打听上哪儿能兑换港币。因为离亲戚到达码头尚有一段时间,郑裕彤灵机一动,就走上前说周大福金铺可以兑换,价格也最公道,随即,郑裕彤就把这位侨商带进了周大福金铺,之后又赶回码头接香港来的东家亲戚。郑裕彤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周老板的肯定,周老板也慢慢地留意起这个有心的小伙计。

很显然,郑裕彤对自己的工作更加负责,而他的出色成绩也让老板对他刮目相看,老板认定这个小伙计将来会有前途。自那以后,周老板总是有意识地培养郑裕彤,提拔他当店里的主管,使他能施展才华,并且还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了他,以便他能更踏实地替自己打理生意。

再后来,郑裕彤的机会便不请自来。1945年,周老板让郑裕彤到香港大道去开设一家分店,郑裕彤欣然接受了这个指令。为了将周大福这个分店做得比同行更加出色,郑裕彤几乎跑遍了港九所有的金银珠宝行,集各家所长后,进行了一流的装修。不久,分店的经营就上了正轨,营业额也日涨月升。后来,周老板便把经营权全权交给了郑裕彤。至此,周大福金铺实际上已经是郑裕彤独掌大旗。

从郑裕彤的成长历程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抱怨不会为自己赢得回报,对工作负责才能为自己赢得发展。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郑裕彤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最终他才取得了更大的成绩。

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人都只是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假装不知道有责任和任务的存在,当事情中途出现了糟糕的局面后,便推说自己并不知道有关的任务或责任,以此来逃避,或者推卸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世界第一CEO韦尔奇曾说:“与其抱怨,不如负责来做,所谓负责,更多的是一种工作态度 ,一种被社会现实打磨出来的直面现实的积极心态。”身在职场,如果你是聪明的,如果你真正想让自己在职场上青云直上,那么,就不要用抱怨的方式保护自己,而用行动代替抱怨,“现在就干,马上行动”是他们的口头禅。

行动时,不要给自己太多借口

一家大型贸易公司正好赶上周期性的贸易淡季,老板决定在全公司开一次“动员大会”。在“动员大会”临近尾声的时候,老板请在座的经理和业务员们全都站起来,寻找一下,看自己的坐椅下有什么东西。

于是,每个人都非常惊奇地在自己的椅子下面发现了钱币。在大家惊讶过后,这位老板对大家公布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统计结果——在场的每个人至少都捡到了一枚硬币,有人甚至拿到了100元。

这时,老板说:“这些钱都归你们,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大家面面相觑,没有人能猜出为什么,全场的人都在窃窃私语,摸不着头脑。最后,老板严肃地说:“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我需要你们行动起来,去发现隐藏在你们身边的商机!”

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必须懂得行动是通向优秀的必经之路。然而,在我们的工作中,却经常听到这样的语句:“这太难了,我做不到”;“这不是我的错”;“我没有时间”……经常拿些理由来当挡箭牌的人,每次找一个借口,每次做的差一点,结果只能是借口越来越多,做得越来越差。

借口是工作的路障,当你相信某一件事不可能做到时,你的大脑就会为你找出种种做不到的借口。但是,当你真正地相信某一件事确实可以做到,你的大脑就会帮你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而方法才是我们在行动中的利器,世界上常常有这种情况,一般人看起来不可能、办不到的事情,只要稍微利用一下方法,改变一下思路,就会发现“可能”原来隐藏在不可能的背后。许多人将自己终身囚禁在心灵的监狱之中,却不顾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是带着一把叫做“能”的钥匙进入监狱的,而他们自己却不知道,这监狱就是他们在自己心里建立的自我否定态度。

决定将来的工作的效果如何,多半取决于你对工作的态度,而不在于工作本身。如果你能将你事业的第一个基石安放在有价值的生活根基上,你就可以使工作成为一种享受。

旋!旋!旋!满满的一车螺丝钉都要旋出来!对于刚做旋车工的萨姆尔来说,他似乎觉得自己的一生都要消磨在旋钉子这件琐事上了。他满腹牢骚,老想着自己干什么别的不好,偏偏一定要来这旋钉子呢?就算他把这一大堆的螺丝钉都旋完了——但是,过一会马上又会有另一车堆在原来的地方,然后,自己又得不停地旋啊!旋啊!这一切多么可怕呀!

在第二架旋车上的旋车工荷维德听了萨姆尔的埋怨,也很郁闷地叹了口气,以表同情。他和萨姆尔一样,也很讨厌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