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
754200000023

第23章 选择聪明做事,打造方法高手—不找借口找方法 (2)

“你的脾气太坏,而且粗心大意。” “你太固执,常自以为是,这样容易失败,应该多听别人的意见。”

“对于别人的托付,你从不知拒绝,这一缺点务必改进,因为‘轻诺者必寡信’。”

“你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所以你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你的知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以成为别人的‘生活指导者’。”

“待人处事千万不能太现实、太自私,也不能耍手腕或耍花招,一切都应诚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诚实才能维持长久。”

……

他把这些宝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下来,随时反省自己。与此同时,他总结出了含义不同的39种笑容,并一一列出各种笑容要表达的心情与意义,然后再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原一平批评会按月定期举行,他发觉自己就像一条蝉正在“蜕变”。每一次的“批评会”,他都有被剥一层皮的感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批评会”,他把身上一层又一层的劣根剥了下来。随着他把身上一层又一层的劣根剥了下来,他逐渐进步、成长。他把在“批评会”上获得的改进用在每天的推销工作中,业绩直线上升。

原一平用他的行动表达了“革自己的命”的决心,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的推销之神,也正是因为他敢于革自己的命,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给自己进行了一次真正的“换脑”。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智慧的头脑,那么就从现在开始,革自己的命吧!当你开始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不断超越自我的时候,相信你的事业,你的人生都将不断迈向更高远的境界。

勇于突破困境,让问题变成机会

对于问题和机遇的关系,国内一位知名的企业家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问题有时像一个油葫芦摆在你面前,你不碰它永远不会倒,你必须要去扳倒它,才能得到里面的东西,这也应该是你面对问题的态度。有了问题,你去解决,问题对你来说就是一种机遇。一旦问题得到了解决,你起码在解决这种问题中就获得了成功。”

商业奇才,身家达数亿英镑的超级女富婆艾丽塔·罗迪做化妆品生意之前,她尝试过许多种工种、做过不少生意,但都失败了。一天,她在与男友谈天时,突然产生了一个神奇的念头:为什么我不能像卖杂货和蔬菜那样,用重量或容量的计算方式来卖化妆品?为什么我不能卖一小瓶面霜或乳液……将化妆品的大部分成本不花在精美的包装上,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她是那种想做就做的人,她开始按照这个想法来运作。于是,她成功了。

机遇就在我们平常遇到的各种问题当中。抓住机遇,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就能够把问题变成机遇。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机遇。牙刷不好这一问题许多人也许都发现了,但就是没有去想如何解决的办法,所以机遇不属于他们。加腾信三既发现了问题,又设法解决了问题,牙刷不好的问题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机遇。

梅里兹是美国一家著名公司的技术开发人员,有一次,他参与了公司一项黏度超强的粘胶研制工作,谁知不但没研制出超强度粘胶,反而研制出了一种黏度超弱的粘胶。公司认为这种粘胶毫无用处,只能当废物处理掉。但梅里兹不死心,虽然他暂时还说不出它有什么用处,但他觉得这种粘胶肯定会对人们有某种帮助。

正好他有一位朋友参加唱诗班,他常常把小纸条夹在歌本里,以便很快能找到自己所要唱的诗,但苦于小纸条老是掉出来。于是,梅里兹灵机一动,将自己所研制的超弱粘胶制成一自粘性书签——将它粘在小纸条上,不但可以当成不会掉的书签,而且撕开时很方便,不会损坏歌本。

梅里兹进一步研究,又将这种粘胶制成自粘性便条纸。结果这种产品一上市,就风靡了整个美国,并走向了世界。许多人纷纷放弃使用图钉和回形针,转而用这种方便快捷的东西。梅里兹这项自粘性便条纸的发明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相当长的时期一度成为公司的主打产品。

本来是要研究超强的粘胶,结果反倒出现了超弱的粘胶。虽然梅里兹的研究并没有按照预先设想的目标顺利发展,而是出现了大问题,与原计划背道而驰。然而面对这样的危机,梅里兹并没有灰心,而是积极地寻找突破,终于把一项原本失败的产品做成了公司的一项金牌产品。梅里兹本人也因为这件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赢得了一次宝贵的机遇。

戴高乐曾经说过:“困难,特别吸引坚强的人。因为他只有在拥抱困难时,才会真正认识自己。”这句话一点也没错。

你自己努力过吗?对于你所遭遇的困难,你愿意努力去尝试,而且不止一次地尝试吗?只试一次是绝对不够的,需要多次尝试,那样你会发现自己心中蕴藏着巨大能量。许多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未能竭尽所能去尝试,而这些努力正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实际上,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当遇到问题时,认真思考,就会很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

智慧做主,把工作做到位

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做事到位的员工。那些能够把自己工作做到位的员工,自然会把最满意结果留给老板,而不是在工作中遗留大量的问题。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始终如一地做下去;而如果是一个中国人,一开始他会按安排擦六遍,慢慢地他就会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中国人做事的最大毛病是做事不认真、不到位。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

有一次,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访问韩国,被安排去一家面粉企业参观。然而就是这次普通的参观,给他很深的刺激,回国后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

这家面粉厂属于西杰集团,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1500吨,却只有66名雇员。一个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厂,其工作效率之高令刘永行惊叹不已。在中国,相同规模的企业一般日生产能力只有了几百吨,但员工人数却高达上百人。希望集团的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250吨日处理能力的工厂也有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却仅有韩国工厂的六分之一。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刘永行与这家工厂的管理层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到他们也在中国投资办过厂,地址在内蒙古的乌兰浩特。当时的日处理能力为250吨,员工人数却高达 155人。同样的投资人,设在中国的工厂与韩国本土生产效率居然相差10倍之遥,效益自然也不会太理想,磨合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改善的可能性,就将工厂关闭了。

两家工厂的效率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是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同?不是。相反,韩国本土工厂是20世纪80年代投入生产的,而内蒙古的合资厂却在90年代建起来的,设备比原厂还先进。是管理方法的问题?也不是。工厂的主要管理层基本上都是韩国人。恰好,刘永行遇到了那位曾在内蒙负责的韩国厂长。

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刘永行特意请教这位厂长:“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却需要雇佣那么多人呢?”

那位厂长回答很含蓄:“也许是中国人做事不到位吧。”而正是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却让刘永行回国后彻夜难眠。他知道,当着一群中国企业家的面,那位厂长的话已经是十分客气了。

然而就在这一句平淡的话背后,却隐含了许多我们在工作态度和做事理念上所存在着问题,一个做事认真到位的员工和一个做事潦草敷衍的员工相差不了多少,但每个人相差一点,积累起来就形成了企业效益之间的巨大差距。工作中小小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致命伤。

老板都喜欢那些能够把工作做到位的员工。那些总是偷工减料,偷奸耍滑的员工只能在工作中遗留一大堆问题,当然老板也不会喜欢这样的员工。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只有将工作做到位,我们才能在努力的过程中将事情做到更好。一个人只有将工作做到位,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时刻抱着负责任的态度,他才能更坦然和无愧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把自己经手的每一份事情都做到最好,相信很快你就会到达成功的巅峰。

于凯是首汽集团一名出租车司机,1984年从部队复员分配到首汽,20多年来,从没有发生过服务投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于凯把自己和北京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用精湛的驾驶技术和细致的服务赢得了宾客的信任。他认为开出租车不难,但要开好出租车,就不那么简单了。在服务上他不满足于传统的内容和模式,一直在琢磨着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不能停留在“微笑服务,扶老携幼,拾金不昧”上,应该与时俱进,让服务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