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
754200000018

第18章 提升工作效能,忙要忙到点子上—要功劳不要苦劳 (2)

在制订工作计划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是什么,还要明确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每日的工作及工作进程,并通过有条理的连续工作,来保证以正常速度执行任务。在这里,为日常工作和下一步进行的项目编出目录,不但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时间节约措施,也是提醒我们记住某些事情的手段,可见,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日程是多么重要。

发现问题关键,培养重点思维

治病要讲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找对关键,抓住问题的“症结”。当你在工作中遭遇难题时,不妨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问题,找到“症结”,对症下药,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

在现实工作中,可以说,所有公司和老板要找的基本上是同一种人——那些能沉浸在工作状态中、积极主动地把该做的事情做好的员工,那些不用老板吩咐就能够忙于要事的人。 你的一天只有1440分钟,你能完成多少工作?在信息庞杂、速度加快的职场环境中,我们必须在愈来愈少的时间内,完成愈来愈多的事情。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偶然注意到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即较少的人掌握社会较多的财富。依据这个发现,后来有人总结提出了著名的80/20法则。80/20法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就是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这样就能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80/20法则对工作的一个重要启示是: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你应该将时间花在关键的少数问题上,因为解决这些关键的少数问题,你只需要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

某部门主管因患心脏病,遵照医生嘱咐每天只上班三四个小时。他很惊奇地发现,这三四个小时所做的事在质和量方面与以往每天花费八九个钟头所做的事差不多。他所能提供的唯一解释是:他的工作时间被迫缩短,他只好将它花在最关键的工作上。这或许是他得以维持工作效能与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

时间是一种无偿的财富,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财富份额。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对于任何人都是值得思考的命题。

安德鲁·伯利蒂奥是一名建筑师,熟悉他的人都说:“安德鲁·伯利蒂奥太珍惜时间了!”人们都知道,为了能成为一名出色建筑师,他拼命想要抓住时间。

每天,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设计和研究上,除此之外他还负责很多方面的事务,每个人都知道他是个大忙人。他风尘仆仆地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因为他太负责了,以致对任何人都不放心,每一个项目都要自己亲自参与才放心。时间长了,他自己也感觉很累。

其实,他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浪费在管理乱七八糟的事情上。无形中,他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

有人问他:“为什么你的时间总是不够用呢?”他笑着说:“因为我要管的事情太多了!” 后来,一位教授见他整天忙得晕头转向,但仍然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人大可不必那样忙!”“人大可不必那样忙”这句话给了安德鲁·伯利蒂奥很大的启发,他醒悟了。他发现自己虽然整天都在忙,但所做的真正有价值的事实在太少了。这样做对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但没有帮助,而且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如梦初醒的安德鲁不再管那些琐碎的杂事,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很快,他的一部传世之作《建筑学四书》问世了。该书被许多建筑师们奉为建筑学的“圣经”。

他的成功只是因为一句话:“人大可不必那样忙!”

安德鲁·伯利蒂奥将有限的时间放到了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合理掌控时间,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时间哲学。

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注重时间的价值。他们不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上。管理好自己的生理节奏,将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身体,享受更轻松、更简单的工作和生活。

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的史蒂芬·柯维博士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重要任务就是将主要事务放到主要的位置上。”整日忙碌的你,是否做到这一点了呢?分清主次,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这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忙到点子上最简洁、最有效的办法。

向琨是一家公司的秘书。一天,老板让向琨准备好第二天与某公司董事长会谈的资料,并拟写一份会谈提纲。然而接下来的时间里,向琨忙于完成另外几件事:寄出几封信,发出几份传真,接待一个没有预约的会谈,打几个无关紧要的电话,给老板的一位朋友买了束鲜花,为他贺喜。终于把一切安排妥当,此时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晚点走吧,又三番两次被无关紧要的电话打扰,于是他决定回家加班。吃过饭,他又忍不住要看一场球赛,看完后已是晚上11点,于是提笔拟写提纲。结果,匆促准备,难免出错。幸好老板经验丰富,这场会谈进行得还算顺利。但事后,向琨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无疑,在向琨一天的工作中,写会议提纲和准备会谈资料才是最重要的事。但向琨一整天陷入了琐事当中,尽管忙得不停,却没有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还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这样的人,走进办公室就开始忙于工作,从早忙到晚,也不分工作的轻重缓急,一天下来总觉得身心疲惫不堪,却又不知道自己这一天干了几件要事。

在工作中,要想做到要事第一,就要了解以下七个关键因素:

1.明确公司目标

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这样可避免重复作业,减少错误的机会。

2.找出“正确的事”

根据公司发展目标找出“正确的事”。有时候,一个问题会等着你去解决。问题本身已经相当清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清楚。但是,不管你要冲向哪个方向,想先从哪个地方下手,正确的工作方法只能是:在此之前,请你确保自己正在解决的是正确的问题——很有可能,它并不是先前交给你的那个问题。

3.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目标结合起来,对公司负责,也对自己负责。最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促进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

4.学会说“不”

要学会拒绝,不让额外的要求扰乱自己的工作进度。对于许多人来说,拒绝别人的要求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做决定时我们必须考虑,如果答应了对方的要求是否会影响既有的工作进度影响到其他人?如果答应了,是否真的可以达到对方的目的?

5.沟通增效

沟通在提高工作效率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老板沟通是否充分,我们有没有适当地反映真实情况?如果我们不说出来,老板就会以为有时间做这么多的事情。况且,他可能早就不记得之前交代的工作。

6.过滤“次要信息”

学会有效过滤次要信息,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信息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被铺天盖地的电子邮件弄得疲惫不堪,更可怕的是,它们常常会分散我们工作的注意力。我们应该学会有效地过滤次要信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信息上。

7.使用“优先表”

“要事第一”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决定工作效率的关键事情。在第一时间解决排在第一位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怎样确立时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和难点所在。著名的逻辑学家布莱克斯说过:“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

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会被各种琐事、杂事纠缠。有不少人由于没有掌握要事第一的工作方法,而被这些事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因此,在工作中要做到要事第一,避免陷入繁杂的琐事中。

简化思维,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现代社会,工作步调愈趋复杂与紧凑,很多时候都将原本的简单问题复杂化了,这时,“保持简单”是最好的应对原则。“简单”来自于清楚的目标与方向,知道自己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工作中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简单之法不失为聪明之举。

当年,迪斯尼乐园经过三年施工,即将开放,可路径设计仍无完美方案。一次,总设计师格罗培斯驱车经过法国一个葡萄产区,一路上看到不少园主在路旁卖葡萄少人问津,山谷前的一个葡萄园却顾客盈门。原来,那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顾客只要向园主老太付5法郎,就可随意采摘一篮葡萄。该园主让人自由选择的方法,赢得了众多顾客的青睐。

大师深受启发,他让人在迪斯尼乐园撒下草种,不久,整个乐园的空地就被青草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人们将草地踩出许多小径,这些小径优雅而自然。后来,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路径铺设了人行道。结果,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把事情过于复杂化,简单的时候就是简单,太多的顾虑反而会让我们走弯路,事情的结果也会和我们希望的相反。

简单思维,有一个较为有名的法则——奥卡姆剃刀。它的提出者威廉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不要把事情看得那么难,那样只会使人处于自我束缚中。许多问题解决起来,既不需要太复杂的过程,也不必要有太多的顾虑,绝妙常常是存在于简单之中的。

根据“奥卡姆剃刀”这一原则,对任何事物准确的解释通常是那种“最简单的”,而不是那种“最复杂的”,这就像音响没有声音,我们总是会先看看是不是电源没有接好,而不会马上就将音响拆开检查是否哪个线路坏了。

从方法论角度出发,“奥卡姆剃刀”就是舍弃一切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可惜,当今有不少人,往往自以为掌握了许多知识,喜欢将一件事情往复杂处想。当我们的思路又变得开始复杂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该拿起奥卡姆剃刀了。因为,只有简单,才可以产生绝妙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