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责任:优秀员工的第一行为准则
754100000027

第27章 怀抱责任心,做好在职每一天(5)

这时,年轻人的生活依然是艰难的,试用期3个月,每月只有400元工资,勉强够吃饭。可是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他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他努力工作,表现得相当优秀。两年后,他考取了国际和国内网络工程师资格证书,成为一名网络工程师,得到公司领导的器重和同事们的好评。几年过去,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不到30岁的他就凭借出色的业绩在这家公司拥有了很高的职位,并拥有一定股份,前景看好。当人们问起他的成功经验时,年轻人谦虚地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懂得感恩。我知道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于是我每天都用几分钟时间,为自己能有幸拥有眼前的这份工作而感恩,为自己能进这样一家公司而感恩。这样,我便有了前进的动力,再苦再累的活也难不倒我了。”

这个年轻人只是做着一份平凡的工作,却因为怀有感恩的工作态度使自己脱颖而出,得到老板的好评,可见在他的身上,拥有感恩这么一种良好的心态,同时感恩又衍生出奉献精神。当他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工作时,他自然会工作得更愉快,同时也在工作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卓越工作带来的满足感。

某小区有一位年轻帅气的清洁工,他每天早晨拉着垃圾车经过小区楼下时,都会晃动手上的摇铃。当楼里的居民提着垃圾袋走向他时,他总是微笑着,站在垃圾车旁,优雅地做个“请”的姿势,就像在说“欢迎光临”。

他总是穿得很整洁,甚至时髦,干干净净,像是在做一件很体面、荣耀、骄傲的事。有时,人们会看见他用扫帚对准地上的烟蒂,摆出打高尔夫球的姿势,一杆把烟蒂挥入距离两三步远的簸箕内,还一脸微笑……

大家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正值青春年华。原先他在省城一家宾馆里当迎宾先生,后来因为老父病重,便回老家照顾病人,同时兼职做了一名清洁工。

在与垃圾打交道时,他总能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有事做是最重要的。被他优雅、自信、有礼的言行所感动,每次倒垃圾时,许多人都不忘说“谢谢”。对此,他很激动。他说他永远不会看轻自己,但仍然在乎别人的尊重与肯定。

他不仅帮人们带走了生活垃圾,也净化了人们日渐蒙尘的内心。

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们曾经说过: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如果一个人轻视他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就会将自己的工作做得一团糟。如果一个人认为他的工作辛苦、烦闷,那么他也绝不会做好工作,在这一工作岗位上也无法发挥他内在的特长。其实,任何一种工作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有一颗感恩的心。

工作好比是在栽种一棵苹果树,我们每天为它剪枝、修叶、浇水,等到了秋天,望着被果实压弯的枝条,我们在品尝着酸甜的苹果时,应当去感恩那棵树,而非去感恩我们的辛劳,因为是树给了我们收获果实的机会,如果没有了苹果树,那么我们想去浇水也无处可浇了。

台湾学者林清玄先生去朋友家做客,朋友说:“今天没有好茶招待先生了。”林清玄说:“现在喝的这壶茶也很不错啊。”朋友又说:“假如今天连茶都没有怎么办?”林先生笑笑说:“喝白开水也是一种享受啊。”

好茶与白开水,高雅和平凡的工作是一样的,都是要先学会满足再去参悟感恩的。

感恩自己的工作,无须像拜佛还愿一样感激流涕,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哪怕只有一点点,都能使我们受用终生。要明白,我们在工作中的付出只是在回报工作带给我们的幸福,仅此而已。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为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而感恩,为自己的工作而感谢上司,真诚地为身边的每一个人祝福。感恩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它会增强你的个人魅力,让你拥有神奇的力量,使你在人群中出类拔萃。当然,你要做的并不仅仅是感恩,你应该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潜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岗位股份制”理论:从另一个角度看责任

现实中,很多员工始终摆脱不了这样的想法:自己工作都是为了老板,做得再好都是为了老板。反正为人家干活,所以能混就混,即便公司亏损了也跟自己没关系。这种想法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许多人看来,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意义并不大。其实这种观念是对自己极大的不负责任。建议从现在开始,把这种荒谬的想法扔到垃圾堆里。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尝试着换个角度来看待责任:

小杨和王炜是同一天来到一家公司上班的,在实习期间,老板把他们分配到一线去了解生产流程。在工作期间,小杨认真考察,不懂就问,每天晚上回到住地还要填写工作日志,而与小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炜,他完全是另外一种工作状态,一遇到稍有些困难的工作,就推给小杨,对容易的事,就抢着干,工作是能糊弄就糊弄。

有一次,生产部门的科长让实习员工都去设计一个“责任流程”的方案,王炜一直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就在快要交方案的前两天他才想起来,跑去问小杨。小杨给他讲了一下大概的思路,并建议他去网上找一下相关的资料。就在这时,王炜接到了女朋友打来的电话,约他晚上去看电影。于是,王炜想了一下,对小杨说:“要不你帮我写一下吧,我真的没有时间了,就算帮我一个忙。”

小杨熬了两个晚上,终于做出了两个方案,全部通过,而且被评为优秀。从此以后,王炜对小杨更加信任,时间就这样慢慢走过。在小杨认真工作的时候,王炜要不陪女朋友,要不去打牌,他还经常劝小杨:“不要这么费劲,多傻啊,你看你,工作这么努力,公司谁看得到啊?弄不好,出力不讨好,有些人说话可难听了。”

“他们说我什么?”

王炜说:“有人说你动机不纯,不是你的事也那么积极去做,肯定别有目的。”

小杨听完后,并没有放在心上。

三个月后,实习结束,领导在讨论转正问题的时候,小杨受到严重的打击,因为领导给王炜的评价是良好,可是自己的却是及格。小杨自认为在平时的工作中一直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而领导对王炜的评价反而比自己的更好。

下班后,小杨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着什么……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他以前的老师。

老师听了他的抱怨,给他讲了一个小案例:“一个公司聘请了两个员工,两个员工中一个‘精明’、一个‘傻’,领导给他们分别布置了三个任务,‘精明’的员工挑了一个简单的工作做了,把其他两个难的工作推给了别人,而‘傻’员工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看到没人做的工作,于是主动做完了,结果发工资的时候,老板也没有考核,两个人都发了500元工资,你说,谁精?谁傻?”

小杨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肯定是那个干了五份工作的人傻呗。”

老师却说:“换个思路的话,答案正好相反。”说完,老师画了一个图。

〖TPL2.tif,BP〗

“老板布置了三个任务,就相当于给了员工三次积累经验、知识、能力(人力资本)的机会,可是‘精明’的员工只干了一个,就等于积累了一次,而‘傻’员工却积累了五次,就是说,工作中解决的问题越多,问题的难度越大,解决后积累的人力资本越大,职业生涯就会发展越快。王炜虽然短时间内感到占了便宜,但是,没有人力资本的积累,从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来看,就是等于在浪费时间。”老师看着图解释道,“老板给你报酬的前提是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力没有提升,就失去了报酬提升的根基。”

小杨恍然大悟:“虽说王炜和我的报酬是一样的,但是他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比我可差远了,看来,我应该感谢他,他把积累人力资本的机会都让给我了。”

是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多付出自然会有好回报,王炜的做法才是对自己、对工作的不负责任。

高贤峰博士在2007年提出了一个“岗位股份制公司”的理论,(如下图)这个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工作不仅是对老板负责,同时也是为自己负责”这么一个理念。首先我们假设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股份制公司。这个股份制公司有两个股东,一个是老板,一个是员工。老板向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货币资本,表现为资金、厂房、设备、土地等,要求回报的是利润;而员工向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经验、技能等,要求回报的首先是知识、经验、技能。”

前文中的小杨多干了一份工作,就相当于多积累了一次经验,就等于多分红一次。克服一个困难工作,就等于获得了一次技能提升的机会,又获得到一次分红的机会。最终,他的知识、经验、技能大大提升。

〖TPL1.tif,BP〗 

总结一下,“岗位股份制公司”理论中可以发散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认真吸收,为我们所用,这将为我们树立起“为自己工作,对自己负责”的心态有很大的帮助。

1 岗位股份制公司:员工以人力资本入股岗位股份制公司,是股东之一。工资是劳动的报酬,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是股东的分红。

2老板和员工分别向股份制公司投入了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但是投入的额度不一样。一般是老板占大股,员工占小股。因此,在这个岗位股份制公司里,老板还是董事长,员工则是总经理。

3 打工者心理定位:紧盯工资报酬就是打工者定位。把自己定位为打工者,必然产生“我为别人做事,别人给我工资”的心理。“尽量少做事,想法多挣钱”就成为“打工者逻辑”,“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就成为打工者的工作表现。

4“ 对自己负责”定位:把岗位当成自己的公司,“见工作就干,不管分内还是分外”、“有困难就上,不管报酬高还是报酬低”。结果,多干一个工作,就多积累一次经验,就等于多分红一次。克服一个困难工作,就等于争取了一次技能提升的机会,又争取到一次分红的机会。最终,知识、经验、技能大大提升,报酬的提升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综上所述,你并不仅仅是在对工作、对老板负责,你也是在对自己负责,怎样使你自己的未来更加灿烂美好,就要看你怎么去对待你的“岗位公司”了。

变“工作需要我”为“我需要工作”

将工作本身看成一种神圣的使命能极大地调动自己的工作积极性,战胜困难,完成自己的使命。

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奖项,叫“终生成就奖”。无数的社会精英一辈子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最终获得这项大奖。但其中有一届的“终生成就奖”,颁给了一个“小人物”——清水龟之助。

他原来是一名橡胶厂工人,后来转行做了邮差。在最初的日子里,他没有尝到多少工作的乐趣和甜头,于是在做满了一年以后,便心生厌倦和退意。想要辞职的前一天,他看到自己的自行车信袋里只剩下一封信还没有送出去时,他便想道:我把这最后的一封信送完,就马上去递交辞呈。

然而这封信由于被雨水打湿而地址模糊不清,清水花费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还是没有把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由于这将是他邮差生涯送出的最后一封信,所以清水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封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他耐心地穿越大街小巷,东打听西询问,好不容易才在黄昏的时候把信送到了目的地。原来这是一封录取通知书,被录取的年轻人已经焦急地等待好多天了。当他终于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激动地和父母亲拥抱在了一起。

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清水深深地体会到了邮差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因为即使是简单的几行字,也可能给收信人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喜悦。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份工作啊!我怎么能够辞职呢?”

这件事让清水体会到了工作的意义和自己肩负的使命感,他不再觉得乏味与厌倦,他深深地领悟了职业的价值和尊严,一干就是25年。从30岁当邮差到55岁,清水创下了25年全勤的纪录。他在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的同时,也于1963年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召见和嘉奖。

可见,使命感是一个人积极工作的内在动力。找到了心中的使命感,明白了工作的意义,你就会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费兰德这样做了,因此他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