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秀员工有效执行的24堂课
753900000032

第32章 第20课 全力以赴,克服执行恐惧 (2)

执行力法则

1.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

许多人都会选择“尽力而为”,并自认为已经“相当不错”,至少比逃避问题的人值得称赞。实际上,当他在说“尽力而为”时,已经在为一个坏的结果作打算,他封闭了自己的智慧源泉,不再会为解决问题去努力找方法,即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也可以说:我尽力了。

2.不要懒惰

有些人表面认真,实则是一群懒惰者。他们懒得思考、懒得实践、懒得总结、懒得创新,最后,也就懒得解决问题。这些人不太可能在职场中能够得到重用,能够得到展示才华的平台。

不怕失败就成功了一半

孔子曰:“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如果你要求中游,就必须按照上游的要求去做;如果要求上游,就必须要用上上游的标准去努力。一个人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把成功的标准定高一点,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出类拔萃。

职场秀

电脑行业龙头企业联想的前总裁柳传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联想要做百年老字号!”将自己的企业办成“百年老字号”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家都有勇气立下的目标,尤其是在我国科学技术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国情下,谁还敢说创百年老字号呢?但柳传志敢。

针对当时不少人对中国计算机产业“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柳传志在各种场合都阐述了同一个观点:联想应该是一个长久性的公司。对于联想来说,立长志是第一位的,联想绝不做短跑运动员:今年的利润很高,明年就垮掉。

1995年11月30日,联想惠州板卡基地举行开业典礼。在这个本应欢庆的日子,柳传志结合联想的志向与当时的形势发表了一篇语气颇为沉重的演讲:

“对于我们来说,现在正面临着大兵压境。我们曾经面临过八国联军,现在则变成了十二国联军、三十六国联军,这种感觉之所以如此沉重,是因为我们还来不及壮大自己就必须承受重压。我们现在是科技不如人家,奖金不如人家,基础不如人家,人才、奖金、实力统统不如人家,这个仗怎么打?民族工业到底怎样生存?现在我们还没有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但我们坚信今后会有收获!因为我们心中毕竟有一口气——中华民族要求进取的志气!”

“扛起民族工业这杆旗,将联想办成百年老字号,逐步融入国际竞争”,这就是联想的战略目标,也是柳传志的志向所在。

提到柳传志的志向,就不能不说起联想创业阶段的第一次“年终分红”。1985年底,联想集团的前身——中科院计算所公司的20多名员工以“卖苦力”的方式赚到了70万人民币和7万美元。按规定,这笔钱中的一部分可以作为“红利”分配给每个员工。根据当时中国人的收入,这笔红利对每个人都是很大的一笔收入,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在年终会议上,联想的创业者专门就这笔钱的分配进行了一次讨论。有人主张分掉,有人主张存起来……柳传志始终没有表态,等到大家都发表了意见,柳传志站了起来:“首先,大家都清楚,这笔钱是大家流血流汗挣来的,对于它的处理一定要慎重。

“其次,我们办公司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改善一下生活条件吗?还有,我们想不想得到长远发展?我们的‘汉卡’靠什么去开发,推广?”

短短的几句话,拨云见日,把大家的意见归为统一。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柳传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更大更强的志向。

置身职场,我们更应该培养“欲得其上,必求上上”的心态,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不要只是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行事,只会“和老鼠比较”,那样只会使你成为大多数的普通人,而不是第一流的人物。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你都要明白:使你成功或失败的不是某种职业,而是你对自己以及职业的态度。只有向更高更远的目标看齐,只有追求卓越,你才能更有效地执行。

执行力法则

1.付出努力

我们应该把目标定得高一点,虽然最终可能达不到高的目标,但也能达到比这个目标低一点的目标。比如,你的目标是一百分,并且你能按照一百分的标准去努力,那么,最终就算得不到满分,至少也能得个八九十分吧。

那些成功的政治家、著名的企业家、优秀的艺术家、杰出的科学家、创造纪录的运动员……都有一种一般人所没有的成就动机,求上、求优、求高,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并且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使自己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2.积极进取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没有谁可以成为最强,要想常胜,就必须不断努力,攀登新的高峰。“欲得其上,必求上上”是一种高瞻远瞩、积极进取的心态,是一种永不停顿的满足。具有积极心态的人能承受住各种挫折和困难的考验,不灰心,不动摇,迎着困难上,并笑对困难。“霜冻知柳脆,雪寒觉松贞”,中庸、调和从来就不是他们的人生信条。

一个人只有敢于设定更高的目标,才有可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戴尔·卡耐基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身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哪怕险山,也要攀登

冒险是成功者的天性,很多创业者在创业的道路上,都有过“惊险一跳”的经历。这一跳如果失败了,当然就只好凤凰涅槃了。但是如果成功了,则是功成名就,从此春风得意马蹄疾。

职场秀

1929年,德国医生福尔斯曼恩公开宣布要在自己身上进行一项惊人的心导管实验,周围的医生护士都以为他“疯”了。其实福尔斯曼恩是个富有科学献身精神的人,并非冒失从事。他把一根细橡皮管通过肘窝静脉插进死去不久的病人的心脏里进行试验,成功以后,便决定在自己身上实验一次,以验证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第一次实验失败了。几天之后,福尔斯曼恩又进行第二次实验。实验中,他邀请了一位护士在旁照料。他通过镜子看X线荧光屏,不断地观察导管深处的位置。胆量过人的福尔斯曼恩把导管插入自己血管内达51厘米时,他发现导管的尖端已进入了自己的右心房。

福尔斯曼恩这时突然想到,除非留下X光照片,否则谁也不会相信他真的已把导管插入过心脏。但是,他实验的地方没有X光拍片装置。为了记录下这一实验结果,以说服世人大胆推广这一检查技术,福尔斯曼恩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已插入心脏的导管,到X光拍片室里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张心导管照片。

实验结束后,福尔斯曼恩将照片及有关此项实验的论文发表在一本杂志上,可惜没有人注意。几年以后,美国人库尔纳德和理查德重复进行了心导管实验,确认了心导管是心脏外科手术前必须进行的一项诊断技术,福尔斯曼恩和他的心导管技术这才为全世界所知晓。为了表彰他们三人的功绩,诺贝尔奖评委会将1956年生理与医学奖授予了他们。

无限风光在险峰,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曾这么说过,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

执行力法则

1.冒险不是冒进

曾有一个人问哲学家:什么叫冒险,什么叫冒进?哲学家说,比如有一个山洞,山洞里有一桶金子,你进去把金子拿了出来。假如那山洞是一个狼洞,你这就是冒险;假如那山洞是一个老虎洞,你这就是冒进。假如那山洞里的只是一捆劈柴,那么,即使那是一个狗洞,你也是冒进。冒险是这样一种东西,你经过努力,有可能得到,但前提是那东西要是你值得冒险的。否则,你只是冒进,死了都不值得。执行者一定要分清冒险与冒进的关系,要区分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无知。无知的冒进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你的行为将变得毫无意义。许三多说,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冒险可能会意味着你将付出很多,因此在冒险前一定要想清楚是否值得你去冒险,不能做无谓的牺牲。但是,如果值得的话就一定要去尝试,在感受那种泰山之巅的豪迈中拥抱新升的太阳。

该谨慎的时候的确应该谨慎,但是谨慎过度了又怎么能干大事?更何况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四平八稳的好事情。

2.做做看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山多利创办人鸟井信治郎做做看的经营理念很有创意。他的口头禅就是:做做看,不做怎么会知道?由于有这种挑战精神,山多利这几年在制造与贩卖威士忌方面有很多的突破。总之,事在人为,富有人士的胆识体现为行动魄力,在执行中,我们要以不怕失败的挑战精神,面对权威与各种逆境,那么所谓“得道多助”,终会创造出不可能的奇迹。

松下幸之助在22岁时开始创业,当时他对未来能否成功并无把握;一步跨向充满挑战的世界,他感到非常迷茫。然而,松下渴望成功的念头却十分强烈,同时也做了万一失败的心理准备,反正车到山前必有路,万一失败,再另谋生路就是了。如果你失败了,有何打算?松下幸之助毫不犹豫地回答:怎么办?真若走投无路,就去卖面吧!而且我要卖比别人都好吃的面。

执行力自测

1.当失败时,你的内心是否充满了恐惧?

2.你是否能做到全力以赴?

3.工作中,你是否敢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