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秀员工有效执行的24堂课
753900000019

第19章 第12课 靶向行动,当然精准

追求效率必先有明确的方向

如果你为生活注入清晰的目标,就会发现,你对更重大的议题也都能有更清楚的观点。也就是说,唯有在你先决定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正确的事以后,才有可能追求效率。

职场秀

孙毅原来是某软件公司的普通职员。在他大学刚毕业走进公司的第一天起,他就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用两年的时间当上部门经理。从那天起,“部门经理”就像一面旗帜,他没有一天不按部门经理的身份要求自己。

目标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使孙毅每天都被工作的疯狂激情驱使着,虽然这样工作起来有些累,但劳累过后,看着自己的工作业绩,他便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不到一年,他就被提拔到了主管的岗位,他工作起来更加努力了,虽然为他牺牲了许多娱乐和休闲时间。但因有了目标,他感觉不到工作的劳累,而是一种享受。事业像一列巨大的火车,他就在车上跟着时代的步伐向前跑,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得到了公司总裁的肯定,在当上主管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又被提升为部门经理,成了公司里提拔最快最年轻的经理。

在工作中要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当你确定了方向以后,才能避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些无用的事情上。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管理学故事,故事中说的是一群伐木工人走进一片树林,开始清除矮灌木。当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清除完一片灌木林,直起腰来准备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项艰苦工作后的乐趣时,却猛然发现,不是这片树林,而是旁边那片树林才是需要他们去清除的!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就如同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常常只是埋头砍伐矮灌木,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砍的并非是自己需要砍伐的那片树林。

执行力法则

1.制定目标

世界一流效率提升大师博恩·崔西说:“成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制订一套明确、具体而且可以衡量的目标和计划。”

有目标未必能够成功,但没有目标的人一定不能成功。博恩·崔西说:“成功就是目标的达成,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顶尖成功人士不是成功了才设定目标,而是设定了目标才获得了成功。

2.制定中程目标

明确可行的目标可以引发一个人的活动,提高他的执行效能,订立中程目标往往是最能克服挑战的方法,因为中程目标是一种更能鼓舞人,也更激励人的过程,这也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已故网球名将亚瑟·艾伦早年也有类似的经验。艾伦一生都坚持这样一个理念:“每次你订立一个目标,然后完成那个目标,就是一种不断增强自信的过程。”他经常为自己制定中程目标,一旦达成那个目标,他就再订一个新的目标。

3.目标必须实在

目标必须实在,而且不要太遥不可及,应该是在达得到的范围内。千万不要错认自己应该、或是可以在一天内完成所有的事。

要达到目标,必须先看清当前的现实条件

不惜一切代价只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最终只能使你在奋斗的过程中颗粒无收。

职场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食用油严重匮乏,因此,英国人就难得有油煎鱼和炸土豆。那时,有一位政府官员坐飞机视察了当时英国的非洲殖民地坦噶尼喀,认为那是种花生最理想的地方。政府听到他的建议,便兴冲冲地投资6000万美元,要在那片非洲的灌木丛中开垦出1300万公顷的土地种花生。

可是英国人哪里知道,当地的灌木坚硬无比,大部分的开荒设备一碰就坏。花了很大工夫才开垦出了原计划十分之一的土地。英国人除掉了一种野草,后来才知道它是能保持土壤养分的,失掉它就破坏了生态平衡。花生种子若稍迟种下,光秃秃的新土就会被风刮走,或被烈日灼烤而丧失养分。

原计划在这片新垦地上一年要生产60万吨花生,可是到头来总共只收了9000吨。人们见势不妙,又改种大豆、烟叶、棉花、向日葵等。可是在那“驯化”的非洲土地上,这些作物竟无一扎得下根。英国政府于1964年终止了此项计划,损失8000多万美元,每粒花生米的成本达1美元。

可见,在制定目标时,必须以现实为基础。目标是不可以凭理想和主观愿望去制定的。任何过高、过急和不切实际的目标,都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执行力法则

1.目标符合你的能力

巨人大厦是中国现代商业发展史上,因制定目标过高不符合实际而导致失败的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事实表明,如果目标超出了能力所及,与现实脱钩,是无法实现的。不立足于现实的目标,除了会浪费你的时间,降低你的执行力,加大你受挫折的风险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2.目标要有可行性

系不到猫脖子上的铃铛,就如同没有铃铛一样,避免不了危险的存在。必须把方案明确落实到位,绩效才能显现。想要达到某种目的,必须要有可行方案;仅有方案也不行,一定要落到实处。

定期检讨自己行进的方向

我们要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定期检讨自己的行进方向,合理地调整工作计划,放弃无谓的固执,顺利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职场秀

某单位举办讲座,邀请北京某大学的一位教授给全体管理人员讲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讲授之前,教授给大家出了一道有趣的思考题:“很远的地方发现了金矿,为了得到黄金,人们蜂拥而去,可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你们会怎么办?”

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场上顿时热闹起来。

有的说,游过去。有的说,绕道走。

但教授却笑而不语。

良久,教授才严肃认真地说;“为什么非要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搞营运,接送那些淘金的人,这样照样可以发财致富!”

全体愕然。

教授接着说:“人们为了发财,即使票价再贵,也心甘情愿买票上船,因为前面就是诱人的金矿啊!”

大家茅塞顿开。是啊,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思维呢!

有效执行一个最有力的措施就是自我反思。作为员工,学会定期自我反思。你应该把持这样的一种信念:我们生活当中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永远存在的,并且每一个小小的改进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的收获!

每天我们都会犯错误,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完美的人,所以如果是有错误的话,我们就绝对需要对我们的错误进行检讨,检讨会引发我们的思考与改进!

执行力法则

1.自我检讨

人们常说:“成功源于自我分析。”“失败是成功之母。”“检讨是成功之父。”都是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自我反省与成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错在哪里。

2.不要犯相同的错误

一个人可以犯错误,但不能同样的错误犯两次,如果一个人在做事中充满着错误,那么他的执行就无法到位,结果就无法正确。

直线的距离不一定最短

直线不一定最短,人生的旅程是一个不断变幻的景观,向前跨进,你就会看到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又是另一番景象。因此,我们要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有效执行,就必须随时地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

职场秀

近代史上,有一群人特别成功,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被囚禁于纳粹集中营而幸存的人。

赫姆瑞可博士在一本著作中,拿这群人和战前即迁居美国的同龄犹太人做比较,结果发现,平均而言,这批幸存者的教育程度较低,但日后的事业成就较大,收入较高,较热心从事社会服务工作。

赫姆瑞可探究原因,发现这些历经苦难折磨,却颇有成就的人,具有若干共同特质,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随时准备主动展开新任务,且能针对环境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与调适。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认为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以备我们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修正与调整。你将发现,如果你立下的目标更加灵活,那么一些美妙的事情就开始发生,你会觉得更放松,但你不会损失任何生产力。你甚至可能会更加多产,因为你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在焦虑和烦恼上。你已学会相信你会遵守最后期限,达到绝大部分的目标,并且完成你的责任——尽管事实是你可能必须轻微地改动你的计划(或甚至是完全地变更)。最后,你周围的人也会觉得更加轻松。如果万一你的计划必须要改动,他们将不会感觉像如履薄冰一样。

当环境因素的变化对计划的影响,不是表现为简单的数量或进度的变动,而是涉及大政方针的变动,即根本改变了原来的计划。这时的问题就不是对计划进行修改调整,而是要重新编制新的计划。

执行力法则

1.准备好备用机会

为了使计划工作在偶然事件发生时仍具有改变航道的灵活性,可以制订备用计划。所谓备用计划,就是编制计划时根据应变需要预先准备若干计划方案备用,并说明各备用计划的启用条件。当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先对变化作出评价,然后决定是否需要启用备用计划,启用哪一备用计划。

2.懂得调整计划

从出发点A到终点Z不太可能是完全笔直的线,我们时而偏左,时而偏右。如目标定得足够清楚明确,在进行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一切迂回曲折,统统纳入到我们的计划中。假如内心有明晰的前景蓝图,信心坚强、计划周全,具备随时调节的灵活弹性,便能对人生路上一切状况应付自如。前景蓝图和信心两者同样重要,一个人对自己期待获得的事物,或正要前往的方向欠缺明晰的蓝图,容易把事情变得既复杂又困难,迂回曲折,走许多冤枉路。

3.反馈灵活调整和控制目标

著名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曾说:“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即使再科学的目标也有它的时间界线。而一项正确的目标,在其执行中由于某些原因也会出现偏离组织目标的可能。执行情况的评价和反馈的意义就在于纠偏和再决策,并为新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无论一项目标多么科学,曾经多么行之有效,它只是适用于一定阶段,时间不同了,情况不同了,目标就要作相应的调整。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

执行力自测

1.你在行动时,是否有一个很明确的工作目标?

2.在设立目标时,你是否清楚自己面临的现实条件?

3.当工作方向出现偏差的时候,你会一直错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