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修好心,成好事
753700000012

第12章 做人不比较,做事不计较 (2)

人活在世上,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由于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思想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因此与他人打交道时,我们必须要有豁达的心,能够容忍他们的刁难,原谅他们的冒犯。

一颗宽大的心,既蕴涵着善良的心意,又包含着人生的智慧。当心宽阔如海时,人的自我观念就会减少,就能以一颗菩提心提升自我,关照他人。

以宽广的胸襟待人处世,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生活态度。人只有具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才能够束缚住自己内心不安分的念头,平心静气地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充实自我,成就自我。

不能改变事,可以改变心

【佛心智语】

不管身外多么黑暗,只要心是光明的,黑暗就侵蚀不了我们的心。

四川青城山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境由心造, 如果心是暖的,那么在自己眼前出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那么惬意和甜美,无论生活有多么清苦和艰辛,也都会感受到天堂般的快乐;心若冷了,再炽热的烈火也无法给人带来的温暖,眼中充斥着无边的黑暗,冰封的雪谷,残花败絮的凄凉。生活中的每一次沧海桑田,每一次悲欢离合,都需要用心慢慢地去体会、去感悟。

一个人有多大的灵性,就在于他的心灵具有多大的灵性。能度人的不是任何人或事物,只有人的自己。如果想要过得快乐,就要让自己容纳一切,灵动包容,才能净化一切,在苦中尝到些许甜意。

禅宗典籍《五灯会元》上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德山禅师在尚未得道之时曾跟着龙潭大师学习,日复一日地诵经苦读让德山有些无法忍耐。一天,他问师父:“我就是师父翼下正在孵化的一只小鸡,真希望师父能从外面尽快地啄破蛋壳,让我早日破壳而出啊!”

龙潭笑着说:“被别人剥开蛋壳而出的小鸡,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母鸡的羽翼只能提供让小鸡成熟和有破壳力的环境,你突破不了自我,最后只能胎死腹中,不要指望师父能给你什么帮助。”

德山听后,满脸迷惑,还想开口说些什么,龙潭说:“天不早了,你也该回去休息了。”德山撩开门帘走出去时,看到外面非常黑,就说:“师父,天太黑了。”龙潭便给了他一支点燃的蜡烛,他刚接过来,龙潭就把蜡烛熄灭,对德山说:“如果你心头一片黑暗,那么,什么样的蜡烛也无法将其照亮啊!即使我不把蜡烛吹灭,说不定哪阵风也要将其吹灭啊!只有点亮心灯一盏,天地自然成了一片光明。”

德山听后,醍醐灌顶,后来果然青出于蓝,成了一代大师。

不管身外多么黑暗,只要心是光明的,黑暗就侵蚀不了我们的心。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触景生情,正如杜甫的诗所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们总是很容易将自己的心绪投射到外物之上,然后又任由外物影响自己的情绪。

比如,远离家乡、身处异地的人,每逢阴雨连绵时,看着昏暗的天空中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满眼望去,天地间一片萧条的景象,便会感慨万千,十分悲伤。在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便会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烦恼尽去。

其实,因为风景而高兴或难过,都是自己心中所造。人们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谓的“不如意”,就是“不如人意”,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心觉得不如意。要摆脱内心的烦恼忧愁,感受生活的快乐,关键在于能否拥有积极的心态。

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能展现自己的笑容;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能好好地掌握自己;我们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可以充分利用今天;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能改变自己的心态。

在生活中,一个人应该做到不被别人的言语所诱惑,而是要围绕着自己的心去生活,这样才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色彩。

把嫉妒转化为动力

【佛心智语】

嫉妒是心灵的地狱,与其让嫉妒啃噬着自己的内心,不如将嫉妒之情升华,把嫉妒转化为动力。

嫉妒,是一种啃噬人的内心,让人欲罢不能的妖魔;是一种与人有害、于己无益的消极情绪。

在嫉妒面前,不论家世地位,不论出身背景,都躲不开这种病毒的侵袭。

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无端生出许多怨恨,自寻烦恼。嫉妒是心灵的地狱,是笼罩在人生道路上的乌云,总是以恨人开始,以害己告终。

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在远古时代,摩伽陀国有一位国王饲养了一群象。象群中,有一头象长得很特殊,全身白皙,皮毛柔细光滑。后来,国王将这头象交给一位驯象师照顾。这位驯象师不只照顾它的生活起居,还很用心地教它。这头白象十分聪明、善解人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已建立了良好的默契。

有一年,这个国家举行大庆典。国王打算骑白象去观礼,于是驯象师将白象清洗、装扮了一番,在它的背上披上一条白毯子后,交给国王。

国王在一些官员的陪同下,骑着白象进城看庆典。由于这头白象实在太漂亮了,民众都围拢过来,一边赞叹、一边高喊着:“象王!象王!”这时,骑在象背上的国王,觉得所有的光彩都被这头白象抢走了,心里十分生气、嫉妒,不悦地返回王宫。

回到王宫,他问驯象师:“这头白象,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艺?”驯象师问国王:“不知道国王您指的是哪方面?”国王说:“它能不能在悬崖边展现它的技艺呢?”驯象师说:“应该可以。”国王说:“好,明天就让它在波罗奈国和摩伽陀国相邻的悬崖上表演。”

隔天,驯象师依约把白象带到那处悬崖。国王就说:“这头白象能以三只脚站立在悬崖边吗?”驯象师说:“这简单。”他骑上象背,对白象说:“来,用三只脚站立。”果然,白象立刻就缩起一只脚。国王又说:“它能两脚悬空,只用两脚站立吗?”“可以。”驯象师就叫它缩起两脚,白象很听话地照做了。国王接着又说:“它能不能三脚悬空,只用一脚站立?”

驯象师一听,明白国王存心要置白象于死地,就对白象说:“你这次要小心一点,缩起三只脚,用一只脚站立。”白象也很谨慎地照做。围观的民众看了,热烈地为白象鼓掌、喝彩,国王心里妒火中烧,就对驯象师说:“它能把后脚也缩起,全身飞过悬崖吗?”

这时,驯象师悄悄地对白象说:“国王存心要你的命,我们在这里会很危险。你就腾空飞到对面的悬崖吧。”不可思议的是,这头白象竟然真的把后脚悬空飞起来,载着驯象师飞越悬崖,进入波罗奈国。

波罗奈国的人民看到白象飞来,全城都欢呼起来。波罗奈国王很高兴地问驯象师:“你从哪儿来?为何会骑着白象来到我的国家?”驯象师便将经过一一告诉国王。国王听完之后,叹道:“人的心胸为什么连一头象都容纳不下呢?”

嫉妒是一种危险的情绪,它源于人对卓越的渴望与心胸的狭窄。嫉妒可以使天才落入流言、恶意编织而成网中而被绞杀,也可能令智者陷入个人与他人利益的冲撞中而寻不到出路。它不但损害着他人,也伤害着自己。

产生了嫉妒心理并不可怕,关键要看你能不能正视嫉妒,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动力。与其让嫉妒啃噬着自己的内心,不如将嫉妒之情升华,把嫉妒转化为动力,化消极为积极。

千般凡事不挂心

【佛心智语】

做一个宽心的人,点燃一炷心香,凡事不挂心,才能在人世间无碍行走。

《嘉泰普灯录》中有一句诗:“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禅师们在讲悟道或者般若的部分时,常会引用到这两句话。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照到地上的千万条江河,每条河里都有一个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晴空,如果没有一点云,整个天空,将处处都是无际的晴天,所以“万里无云万里天”。

水是水,月是月。月光照耀下,水中有了月。只是水中的月不是月,只是水的幻象;月在水中,只是水的反射罢了。正如《金刚般若波罗蜜》中所说,千万人心中,千万尊佛。千万佛如同千江水月,万佛即是一佛。心无所求,心如止水,心佛相应,此心便是佛。

唐代朗州太守李翱非常向往药山惟严禅师的德行,一天,他特地亲身去参谒,巧遇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知太守来,禅师仍无起迎之意,侍者在旁提示,禅师仍然专注于经卷上。

李太守看禅师这种不理睬的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便拂袖欲去,惟严禅师冷冷说道:“太守何得贵耳贱目?”

短短一句话,李太守为之所动,乃转身拱手致歉,问道:“如何是道?”

惟严禅师以手指上下说:“会吗?”

太守摇了摇头说:“不会。”

惟严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太守听了,欣然作礼,惟严随述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顿悟,下山后随即解甲归田,隐居山林。

惟严禅师形象地点出了修道的境界——“云在青天水在瓶”。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里,摆在桌上,一个那么高远,一个那么浅近,这是一种自在的境界。天上的云,瓶里的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拥有纯净的颜色。

但是身处世界的人们,很多时候都失掉了云朵本来的纯净之色,清水本来的纯净。世界虽然是有瑕疵的,混有多种杂乱的颜色,但是无论童颜之时,还是鹤发之龄,都应该保持一颗开阔无界的心。

修行达到了“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阔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能够在岁月的枯荣中体会生命的短促、人世的无常。自然界一草一木的凋零与成长都是最直接的提醒。它教育我们,怀平常心看淡尘世喧嚣,也敦促我们,怀感恩心珍惜生命的一切馈赠。

睿智的人总是懂得手持一盏心灯行走于世。这盏灯如太阳,可以照破黑暗;如良田,可以滋养善根;如明镜,可以洞悉万象;如大海,可以容纳百川。灯光点亮人心,灯光照亮远方的道路。

宋代禅僧茶陵郁曾有一首悟道诗:“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世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被尘网关锁的人,要做一个宽心的人,点燃一炷心香,凡事不挂心,才能在人世间无碍行走。

有豁达气量,能跳脱烦恼

【佛心智语】

胸襟宽广,看远一点,不被眼下的烦恼所役,才能开拓出人生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