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我的中东
7535600000025

第25章 后记

我是带着沮丧的心情从印度飞往中东的,跑去德里康诺特广场的约旦皇家航空办公室,迅速地敲定了次日的机票。一刻都不愿意再等了,我很怕自己会飞回国。在埃及的时候,也想飞回国,土耳其时又开始查询回国机票……可最终还是完成了中东七国的旅行,之后又在印度混了三个月。

一次没有返程机票的旅行,结局是开放式的。只有上帝知道,漫长的旅行会一路走到哪里,这张漫长的华丽的地图,是盛夏那天飞在空中时,我自己所不知晓的。我不知道真的会有机缘前往如此瑰丽的国家,土耳其、伊朗其实是意料之外的,以色列更是没抱什么希望,也不知道约旦最后会变成中转站。

要搞懂中东的签证很麻烦,比如哪个口岸是免签证费的,哪个口岸收费特别贵,这个国家的签证在哪里最好办,怎么办,遇到难办的时候怎么办……以色列签证和哪些国家的签证有冲突,有伊朗签证能不能拿到以色列签证?

上帝把这片土地切得细细碎碎的,各种关系复杂,交错,也有趣。

为了方便将来去中东旅行的驴友,我整理了2011年我所经历或者知道的一些签证、出入境等信息,附在书里。这样大家就可以稍微少做些功课了。

不过,信息都是随着时间、政局、各自的人品变化的,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

我当时在中东半年,手上一直都没有旅行指南,只在磨房网上摘抄了一些前辈的攻略,也没有系统地看过,只是到了一个地方,扫一眼。

旅馆名字写在了书里,通常找到了一家,就找到了一堆,旅馆们总是扎堆在某个区域的。至于吃,我认为美食这个东西是不用推荐的,喜欢吃的人,凭着嗅觉就可以找到美食。不在意食物的人,像我,就是随便吃吃的,没那么讲究——要那么讲究,也没办法长年累月地玩了。交通的功课,我也几乎不做,都是拜托旅馆里的人写好阿拉伯语,然后站在路边问人。

关于中东的知识,我大多是边看边补的,一遍中东走完,不光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知识见长,宗教知识也同样受益。读千卷书,行万里路,是共通的。而且旅行所学到的,是更为生动的生活常识。

你将要去学习如何去信任陌生人,以及取得他人的信任,辨识自己的处境,结识友人,避开危险。你要给自己划下底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试试看。

你要一个人去面对整个世界,不要害怕,但也不能太蠢。你要吃得起苦,但也不能失去生活的乐趣。旅行不是苦行,旅行是一种浪漫的生活,去享受它,享受生命的自由,也享受自然本身。

你会看到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信仰,不要去批判它,或者在批判之前,先去了解它。所有的文明,都值得尊重。没有绝对先进的文明,也没有绝对落后的文明,它们只是不同。世间的美好,就在于不同,否则旅行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旅行,不仅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你自己,也会随之改变——你所经历的每一件事,看到的每一幅美景,每一座美好建筑,都将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丰盈你自己。

谢谢那些日子的辛苦跋涉,披星戴月,谢谢路上遇到的那些帮助过我的朋友,你们都是上帝之手。

因为经历了中东,中东就再也不是陌生人。整本书,都是我写给中东的情书,我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机缘重返中东,中东是迷人的,只要一闭上眼,我就能想起开罗的街道,大马士革的清真寺,伊斯坦布尔的海,耶路撒冷的阴雨……我曾经拥有过那么多,并且将来再也不会失去他。

我始终认为,最美的旅行,事先没有地图。连你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去哪里,这不是更有趣吗?你把自己完整地扔在陌生的土地上,抛给未知的岁月,完全地丢掉了过去,也没有将来——所谓彻底的自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大多数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想抓牢些什么东西,想要寻找些安全感——为什么人们想要安全感?答案很残酷,因为人们心里知道,安全感并不存在。它永远不存在。“无常”永远在拂手消融所有安全感。安全感,就是人们辛辛苦苦在沙滩上垒起的沙堡,一波海浪卷来,无影无踪。当我接受无常后,就不再去寻找安全感了。当不再害怕失去什么的时候,也最终知道,什么都不可能拥有。是的,你可以拥有健康、亲人、朋友、钱、房子……但是,你知道的,一切都会有尽头。因为,你有尽头。

这个终有尽头的你,如果不是某某人的女儿,也不是某某人的朋友,甚至不是你自己,那么你只是一抹幽魂,无所谓存在,无所谓消失。没有邮件,没有明信片,没有电话号码。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在乎你的来去,你所剩下的,只有呼吸。

当你走在街上,虽然有些异乡人出于好奇凝视你,可是,你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你不爱别人,也不被谁所爱,你不值得珍惜,也不需要惦念。你不负责解释你自己,你也可以拒绝听懂他人的语言。

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重新拥有一个名字,一个全新的身份,一个编造的过去——我想起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过客》。用别人的身份,继续活下去,最后再用别人的身份,漠然地死掉。我非常喜爱《过客》结束时的那个长镜头,如此悲伤却又那么冷淡,也许悲伤,本身就是冷淡的。只有冷淡的悲伤才能持续余生那么久。

诚实地说,很多时候,我就是想要作为一个身无长物的人活着。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虚伪,没有微笑,连颔首也没有,即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偶尔一回头,在他人的风景里,知道这个肉身,只是寄居。

经常有人问我,那么接下来你要去哪里呢?有时候我回答:“南美,非洲。”有时候我索性说:“我也不知道。”

两者皆然。讲出具体的地方时,我以为我有选择权。讲我也不知道的时候,我明白很可能我并没有。

其实对于能不能去南美或者非洲,我一点也不在乎。对于明天会在哪里,我也不想去太多计划。在应该去那里的时候,我的心会跳起来,转向那个方向。到那个时候,我再努力看看。

对于没有去过的地方,其实并没有什么感情,那一点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比不上已知的甜蜜。

中东,就犹如我的昔日情人。他的闪闪发亮,他的神秘幽香,他那些活在历史书页间的传说,他低头时的凄楚,傍晚的日落,伟大的建筑,陌生人擦肩而过……

我曾经,在那里,不知死活地混了好些时日。如今,我脑海里仍然存活着许多美丽的、忧伤的、永不再来也永不消逝的片段。

每当想起这些我一个人知晓的细妙幽微,大概,在梦海深处,也会独自微笑起来。

谨以这本书,献给迷人的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