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可以更聪明
753300000023

第23章 激发身体潜能从简化思维开始 (4)

豆角包括扁豆、芸豆、菜豆、刀豆、四季豆等。吃豆角容易中毒,是因为豆角里面含有一种毒蛋白“凝集素”,这种物质在成熟的或较老的豆角中最多。豆角应该煮沸或用急火加热10分钟以上,这样“凝集素”就会被除掉。吃炒豆角或者用豆角做馅时,要充分加热,吃凉拌豆角也要煮10分钟。

10.白糖

白糖中常有螨虫寄生,生吃白糖很容易得螨虫病。螨是一种全身长毛的小昆虫,肉眼看不见,螨在糖中繁殖很快。若螨虫进入胃肠道,就会引起腹痛、腹泻、形成溃疡。若进入肺内,会引起咯血、哮喘。若进入尿道,可引起尿路炎症。因此,白糖最好不要生吃,食用前应该进行加热处理(一般加热到70℃左右保持3分钟就可以了)。

以上几种食物最好不要生吃,否则对你的身体健康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有些蔬菜生吃可以最大限度地留住营养,并有防癌抗癌和预防多种疾病的神奇作用。

适宜生吃的蔬菜有胡萝卜、黄瓜、西红柿、柿子椒、莴苣等。生吃的方法包括饮用自制的新鲜蔬菜汁,或将新鲜蔬菜凉拌,可酌情加醋,少放盐。而包心菜、甜菜、花菜等,可通过绞碎、发酵产生活性酶后再食。

胡萝卜也可每天细嚼慢咽15克,每天1次,长期坚持,就可起到抗癌的奇效。生吃黄瓜最好不要削皮,黄瓜富含维生素C,有关医学研究证实,新鲜黄瓜中含有维生素C由高至低的顺序为瓜皮、子、瓜肉。

柿子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据测试,每1000克柿子椒含有70~120毫克维生素C,含维生素A达40多个国际单位,如果每天生吃柿子椒50克,就可满足人体一天对维生素C的需求。

西红柿烫了以后维生素C便发生变化,吃起来发酸。而生吃莴苣最好是先剥皮,洗净,再用开水烫一下,拌上作料腌上1~2小时再吃。

不过,生吃蔬菜要注意营养、健康和卫生的统一,提防“病从口入”。在生吃瓜果蔬菜时,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通常可在瓜果蔬菜经水冲洗后,再用开水浸烫几分钟;或者用清洗消毒剂清洗。凉拌蔬菜时,加上醋、蒜和姜末,既能调味,又能杀菌。

血液病患者可生吃卷心菜、菠菜或饮其生鲜蔬菜汁液,因为菜中的叶酸有助于造血功能的恢复;高血压、眼底出血患者,宜每早空腹食鲜番茄1~2个,可有显著疗效;咽喉肿瘤患者,细嚼慢咽青萝卜或青橄榄等,可使肿瘤很快消失。

选择适合你的运动方式

运动也要“量体裁衣”

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运动方式,但常常并不适合自己,从而造成更大的伤害。健康专家认为,不同人群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即所谓的“运动处方”。

量体裁衣制定“运动处方”,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结构、身体状况等,按个体差异,为自己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首先从年龄方面考虑,要选择符合自己年龄阶段的运动方式。

1. 20岁左右

这个时段身体功能处于鼎盛时期,心律、肺活量、骨骼的灵敏度、稳定性及弹性等各方面均达到最佳状态。从运动医学角度讲,这个时期运动量不足比运动量偏高更对身体不利。

锻炼可隔天进行一次,每次20~30分钟增强体力的锻炼,方法是试举重物,负荷量为极限肌力的60%,一直练到肌肉觉得疲劳为止。如多次练习并不觉得累,可以加大器械重量10%,必须使主要肌群都得到锻炼。20分钟的心血管系统锻炼,方法是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强度为脉搏150~170次/分钟。这些运动能消耗大量的热量,强化全身肌肉,并能提高耐力与手眼的协调性。

2. 30岁左右

此时段人的身体功能已超越了顶峰。这时如忽视身体锻炼,对耐力非常重要的摄氧量会逐渐下降。此时身体的关节常会发出一些响声,这是关节病的先兆。为了使关节保持较高的柔韧性,应多做伸展运动,还要注意心血管系统的锻炼。 锻炼隔天一次,每次进行5~30分钟的心血管系统锻炼,强度不要像20岁时那样大。20分钟增强体力的锻炼,与20岁时相比,试举的重量要轻一些,但做的次数可多一些。5~10分钟的伸展运动,重点是背部和腿部肌肉。

方法是:仰卧,尽量将两膝提拉到胸部,坚持30秒钟;仰卧,两腿分别上举,尽量举高,保持30秒钟。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可以选择攀岩、滑冰、武术或踏板运动来健身,除了减重,这些运动能加强肌肉弹性,特别是臂部与腿部的肌肉,还有助于加强活力、耐力,能改善你的平衡感、协调感与灵敏度。

3. 40岁以上

超过40岁的人选择运动项目不仅应有利于保持良好的体型,而且能预防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锻炼每星期进行两次,内容包括:25~30分钟的心血管锻炼,中等强度,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50岁以上的人脉搏每分钟不超过130~140次。10~15分钟的器械练习,器械重量要比30岁时的轻一些,重量太大会损害健康,但次数不妨多些。

为防止意外,最好不使用哑铃,而用健身器械。5~10分钟的伸展运动,尤其要注意活动各关节和那些易于萎缩的肌肉。周三加一次45分钟增强体力的锻炼,不借助器械,可用俯卧撑、半蹲等,重复多组,每组约20次,数量依自己的承受力而定。

40岁左右的人应选择具有低冲击力的有氧运动,如爬楼梯、网球等运动。

4. 50岁左右

应选择游泳、重量训练、划船以及高尔夫球。

5. 60岁以后

应该多散步、跳交际舞、练瑜伽或进行水中有氧运动等。正如美国健身专家约翰·杜尔勒《身体、思维及运动》一书中解释他的健康生活观念时所说:“人与生俱来便各自不同,个人的身体类型显示不同的遗传因素,不同的身体构造对不同的运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你觉得游泳很沉闷,又不想常到健身房跳健身舞,或者对打网球没有好感,可能这些都是不适合你的运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界定你所属的思维—身体类型,再根据你的特别需要,选择要做的运动。

健身运动的窍门在于根据你的身体状况,要留意身体何时感觉舒服与痛楚。杜尔勒得说:运动不应有伤身体;只要选择与你身体适合的运动,并持之以恒,就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处于不同病态的人也要选择符合自己的运动处方,在进行锻炼时一定要考虑自身的健康状况。

1.糖尿病人的运动处方

步行、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范围内。频度为每周5~7天,每天运动时间为40~60分钟。

2.肥胖病人的运动处方

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体重较大的病人过度运动会损伤关节,最好采用游泳等锻炼形式。

3.高血压病人的运动处方

血压稳定的1期病人可每天参加20~30分钟的步行、游泳、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运动锻炼。有合并证的病人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锻炼。

4.骨质疏松病人的运动处方

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人运动量和形式不当,可能促使骨折发生,也可损伤关节。轻中度病人可多参加直立着地运动,重度病人应根据医生指导进行特殊形式的锻炼,卧床病人做被动运动。

5.冠心病人的运动处方

冠心病人应适量运动,促进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减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复发率。运动量和时间要循序渐进,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运动时放点音乐,会使运动变得更有乐趣。一边运动,一边欣赏音乐,使注意力不总是落在运动的“辛苦”上。那些能伴随音乐节奏进行的运动,既锻炼身体,也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享受。

制定你专属的运动“时间表”

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起早锻炼,有人喜欢晚间锻炼,还有人习惯在工作中抽空练一会儿。事实上,运动也有自己的“时间表”,如果能够选择最佳的时间段,运动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我国早有闻鸡起舞的习惯,在晨曦朦胧的清晨,湖边、公园、林荫道上到处都是晨练的人们。但从医学、保健学的角度看,清晨并不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

其主要原因是,夜间植物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清晨阳光初露,植物的光合作用刚刚开始,空气中的氧气相对较少,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如果更早锻炼,效果更差。在大中城市里,清晨大气活动相对静止,各种废气不易消散,是一天中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时间。

另一方面,从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来看,人经过一夜的睡眠,体内的水分随着呼吸道、皮肤和便溺等丢失,机体的水分入不敷出,使全身组织器官以至细胞都处于相

对的失水状态。当机体水合状态不良时,由于循环血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轻者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在运动时对肌肉组织的供血供氧,因而运动时易出现心率加快、心慌气短、体温升高现象,严重时,特别是在身体有疾患的情况下,突然由静止状态转为激烈运动状态易诱发血栓及心肌梗死。

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时间和病人的死亡时间来看,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在早晨6~8时之间死亡的占较大比例。从早晨醒来以后到上午10时,可以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从早晨6时左右,人的血压开始增高,心率也逐渐加快,到上午10时左右达到最高峰,此时若有剧烈活动最易发生意外。研究发现,心脏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在早晨最少,最容易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研究还发现,血小板的聚集力自早晨6~9时明显增强,血液的黏稠度也增加,因而最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梗死。

那么一天中运动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是傍晚。因为一天内,人体血小板的含量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稠度降低6%,早晨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和心脏病发作的危险,而下午以后这个危险的发生率则降低很多。

傍晚时分,人体已经经过了大半天的活动,对运动的反应最好,吸氧量最大。另外,心脏跳动和血压的调节以下午5~6时最为平衡,机体嗅觉、触觉、视觉也在下午5~7时最敏感。

不过,说运动的最佳时间在傍晚,不是说大家只能在傍晚活动,运动是人性化的活动,融合了人的生理、心理、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这些都会对身体活动的效果产生影响,我们上面所说的一天中的最佳运动时间是指对一般生理因素而言的。

每个人的性情、作息习惯及工作性质有别,不能要求人人都能在这个时间锻炼。运动的关键是能形成习惯,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心理和作息规律,选择一天中固定的时间进行运动,并形成运动的习惯,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都会对身体有益。如果条件许可,形成在傍晚锻炼的习惯,将是最佳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有几个时间段不宜运动:

1.进餐后

进餐后需要较多的血液流向胃肠道,帮助消化食物、吸收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