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可以更聪明
753300000019

第19章 激发大脑创造力的九大经典思维法 (3)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为某500强企业的员工出过这样一个测验题: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四棵树,使得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受试的员工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几何图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然而,无论什么四边形都不行。这时,心理学家公布出了答案,其中一棵树可以种在山顶上!这样,只要其余三棵树与之构成正四面体的话,就能符合题意要求了。这些员工考虑了那样长的时间却找不到答案,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学会使用一种创造性的方法——立体思维法。

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总会受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思维方法的影响。对于这些受试者来说,平面几何是他们比较熟悉的知识。于是,当他们碰到几何问题的时候,也往往先从平面几何而不是立体几何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这时,为他们所牢固掌握的平面几何也就成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框框,于是也就想不出正确的结果来。

立体思维要求人们跳出点、线、面的限制,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各个方向去考虑问题,也就是要“立起来思考”。其实,有不少东西都是跃出平面,伸向空间的结果。小到弹簧、发条,大到奔驰长啸的列车,耸入云天的摩天大厦……最典型的要数集成电路了。在电子线路板上也制造出立体形的,它不仅在上下两面有导电层,而且在线路板的中间设有许多导电层,从而大大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效率。

如果把人们习惯的思维层面作为平面层次的话,那么,立体思维者是站在更高思维层面上看平面层次上的问题,这样立体思维者的眼界、解决问题的途径自然要比平面思维者开阔得多。

在现代艺术史上,任何雕塑作品都没有《思想者》那么大的影响。《思想者》是罗丹在1880年创作的,先是泥塑的,后来由石膏模铸成青铜像,高仅72公分,全世界仅有五十六尊。1902年,罗丹应雕塑家亨利·勒博塞的要求,制作了“巨无霸”式的《思想者》,高2公尺,重700公斤。现在,已知的“巨无霸”式《思想者》雕像仅仅有22个。据拍卖商估计,如果有一个真品到市场上拍卖的话,至少可以卖到1000万美元。

《思想者》是一件雕塑作品,栩栩如生,是作者立体思维的再现。《思想者》在思考什么呢?作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思考空间:如果他是神,那他一定是在想宇宙的创造;如果他是艺术家,他可能是在想艺术创作;如果他是科学家,他一定是在想未来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总之,像什么并不重要,问题在于观赏者本人,你认为他在想什么。也许,这才是作者创作的主要目的。

美国有一家大百货公司,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无货不备,如有缺货,愿罚10万元。

一个法国人很想得到这10万元,便去见经理,开口就说:“潜水艇,在什么地方?”

经理领他到第18层楼,当真有一艘潜水艇。法国人又说:“我还要看看飞船。”经理又领他到第10层楼,果然有一艘飞船。法国人不肯罢休,又问道:“可有肚脐眼生在脚下面的人?”他以为这一问,经理一定被难住。经理一时抓耳挠腮,无言以对。这时,旁边的一位店员应道:“我做个倒立给这位客人看看!”

这位店员跳出了常规思维,轻松解决了貌似无法做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立体思维者眼中,没有什么问题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习惯于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具体问题和许多与之具有相关的因素一同加以审视。大凡真正具有智慧的人,都不会在所谓的阴影或困境当中怨声载道,而是充满信心地从中寻找新的有利条件。

工作中,我们怎样掌握和运用立体思维呢?

1.要养成整体看问题的习惯,克服平面思维的单一性。我们从小就在学习一个问题一个答案,在平面上考虑问题,将问题静止地摆在面前以求解决,所受的教育多属集中思维,思维形式单调。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我们形成了极为狭窄的解决问题的模式,而且已形成思维定式。因此,要练习立体思维,就要突破这种思维定式,养成整体看问题、在立体中思考问题、在动态中看问题的习惯。

2.要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克服平面思维的片面性。一个有较多空间结构知识、熟悉各种空间几何图形的人,比一个只有较少平面结构知识、只了解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人,想象能力要大得多。

3.要养成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习惯,克服好高骛远的思想。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一种模式思维,它不同于创造性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是在考虑解决某一问题时,不是把它当做一个孤立的、分割的问题来处理,而是当做一个有机、关联的系统来处理。

系统思维把客观世界的“联系”转化为多层次、多方法、多因素、多变量的动态联系整体,揭示出“联系”、“关系”在事物存在、运动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的简单总和”的效应。

北宋真宗年间,汴梁皇宫被大火烧毁,大臣丁渭受命修复宫殿。他的具体做法是:先把宫前大街挖成沟渠,取土烧砖;再引开封附近汴水入沟,将上游木材水运至宫门;竣工后,将废料填回沟渠,修复大街,“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丁渭的施工方案,简单归纳起来:为修复宫室取土,顺便开挖出壕沟;引水入沟,运送建筑材料;最后用建筑垃圾填平壕沟,“一举而三役”。

丁渭修宫,需要原材料、运输、废弃物处理,丁渭将这些看似无关的环节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思考,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一举三役。即通过挖水渠取土,解决材料问题;又能解决材料运输;最后还能填埋建筑垃圾。

要运用系统思维作出完美的策划,就必须有整体观、全局观,着重看面,不是看点,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找出所有的关联点。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要在非洲消灭疟疾。但是8年后,非洲的疟疾发病率整整提高了5倍。为什么初衷很好,但造成的后果却更加严重呢?原因是: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在制定目标之后,开始大量采购一家日本公司的药品,导致当地生产疟疾药物的厂商倒闭,进而导致当地一种可以治疗疟疾的植物无人种植,结果预防疟疾的天然药物由此消失。

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总结认为,造成这个结果的重要原因在于世界卫生组织没有作出系统性的思考,只治标不治本。“他们没有看到种棉花的农民也在其中起作用,更没有意识到预防疟疾的天然药物到底起什么作用,外来的系统如果不考虑原来的体系的话就只能是适得其反。”

美国有一家公司专门经销煤油及煤油炉。创立伊始,大量刊登广告,极力宣扬煤油炉的诸多好处,但收获甚微,其产品几乎无人问津,货物大量积压,公司濒临绝境。有一天,老板突然灵机一动,招来手下员工,让他们登门向住户无偿赠送煤油炉。员工们大惑不解,还以为老板愁疯了,看着老板那诡秘的神情,只得依令而行。

住户们得到无偿赠送的煤油炉,真是大喜过望,岂有拒收之理?知道消息的另外一些人也争着给公司打电话,索要煤油炉,不久公司的煤油炉就赠送一空。

当时炉具还没有现代化,什么煤气、电饭锅、微波炉都没有,人们做饭只能用木柴和煤。这时,煤油炉的优越性明显地显现出来了,家庭主妇们简直一天也离不开它了。很快她们便发现煤油烧完了,只能自己到市场上去买,公司此时可是一毛不拔。当时煤油价格并不低,但已离不开煤油炉的人们也只得掏腰包了。再后来,煤油炉也渐渐用旧了,于是只好买新的。如此循环往复,这家公司的煤油和煤油炉便畅销不衰了。

这种运用系统思维设下的“圈套”令人叫绝!

回顾整个策划,一环扣一环,都是系统思维的结果。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面对同一种工作,有的人认为无从下手,而有的人却可以做得很好,其中的关键差别就在于能不能用系统和全局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这些能力都具备了,还有什么工作是做不好的呢?

一次,“酒店大王”希尔顿在盖一座酒店时,突然出现资金困难,导致工程无法继续下去。在没有任何办法的情况下,他突然心生一计,找到那位卖地皮给自己的商人,告知自己没钱盖房子了。地产商漫不经心地说:“那就停工吧,等有钱时再盖。”

希尔顿回答:“这我知道。但是,假如老盖不下去,恐怕受损失的不只我一个,说不定你的损失比我的还大。”

地产商十分不解。希尔顿接着说:“你知道,自从我买你的地皮盖房子以来,周围的地价已经涨了不少。如果我的房子停工不建,你的这些地皮的价格就会大受影响。如果有人宣传一下,说我这房子不往下盖了,是因为地方不好,准备另迁新址,恐怕你的地皮更是卖不上价了。”

“那你要怎么办?”

“很简单,你将房子盖好再卖给我。我当然要给你钱,但不是现在给你,而是从营业后的利润中,分期返还。”

虽然地产商老大不情愿,但仔细考虑,觉得他说的也在理,何况,他对希尔顿的经营才能还是很佩服的,相信他早晚会还这笔钱,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在很多人眼里,这本来是一件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自己买地皮建房,但是最后出钱建房的却不是自己,而是卖地皮给自己的地产商,而且“买”的时候还不给钱,而是从以后的营业利润中来偿还。但是希尔顿做到了。

为何希尔顿能够创造这种常人不可思议的奇迹呢?

就在于他妙用了一种智慧——系统智慧。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他把握了与对方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地皮买卖关系,而更是一个系统关系——他们处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同利益系统中。

系统思维充分利用了事物间的关联性,在既看到“树木”的同时,又能够看到“森林”,而且诸多要素之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所以说,它是一种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整合思维

整合思维是一种现代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目的在于寻找事物的相同点,反对那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方式。整合思维要求企业和员工在面对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选择多种优势要素,组合成优质系统,发挥系统的最大功能。

我们经常困惑于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流智商的人要给二流智商的人打工?为什么很多知识广博的人却一事无成?为什么很多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正规教育的人却拥有高强的本领?其实,根本问题不是知识的差别,而是思维方式的差别,一个善于变通、善于整合的人,即使知识相对薄弱,也可以成就大业,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完全靠自己,更要靠整合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别人的积极性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整合思维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和员工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

整合思维要求企业和员工善于寻求不同整合对象与本组织的利益共同点,构建一种对各类整合对象都有吸引力和向心力的利益目标,达到相依相存、共生共荣的目的。

只要有效整合,任何事物的价值都可以提升几倍甚至几十倍。

在美国乡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个儿子,儿子和他在一起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终于被让儿子当“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情说动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洛克菲勒说:“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于是,洛克菲勒就同意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总裁先生摇着头说:“不可能,这里有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吗?”总裁先生当然同意。

这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故事,资源整合就能把把一个农民的儿子既要变成洛克菲勒的女婿,又要变成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这虽然是一个小故事,但却是当代商业高手及企业家争夺资源、配置资源的有意思的比喻!

整合思维的实质是优势资源的互补,这种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知识资源,就是一切可被利用的资源都是整合思维的整合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