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血压饮食密码
7529800000003

第3章 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第一,对大脑的危害

高血压和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是造成大脑的危害的主要来源。因此,高血压对脑的危害是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命的最危险因素。

高血压对大脑的危害主要是影响脑动脉血管。高血压病的早期,血管尚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要是血压持续多年增高,动脉壁就会由于缺氧而营养不良,动脉内膜通透性增高,血管壁逐渐发生硬化而失去弹性。管腔逐渐狭窄和闭塞。脑内小动脉的肌层和外膜不发达。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较差,长期的血压增高、血压的剧烈波动,加上精神紧张或降压药物使用不当,引起脑动脉痉挛等因素,都可促使脑血管病的发生。

临床上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的疾病主要有脑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腔隙性梗死等。而脑出血又是晚期高血压病的最常见并发症。防治脑出血的关键是平时有效地控制血压。因为脑出血的病变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和紧急处理情况极大影响着病人的病情恢复程度。脑出血一般病死率较高,即使是幸存者也会遗留偏瘫或失语等后遗症。

第二,对肾脏的危害

肾脏作为泌尿系统中的重要脏器,对机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高血压对肾脏的危害,主要是从细小动脉开始的,初期并无明显的肾脏形态及功能上的改变,只是一些肾单位发生一些纤维化玻璃样变,而另一些正常的肾单位则代偿性肥大。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肾脏的表面呈颗粒状,皮层变薄,出现萎缩,继而发生肾功能不全,并发展为尿毒症。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高血压对肾脏的危害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当肾功能代偿不全时,由于肾脏的浓缩能力变低,症状为多尿、口渴、多饮,尿比重较低。肾功能不全进一步发展,则尿量明显减少,全身水肿,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血中肌酐、非蛋白氮、尿素氮增高,双侧肾脏成对称性轻度缩小。

肾脏一旦出现功能不全或发展成尿毒症,肾脏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当然,肾功能不全阶段多数患者病情发展是缓慢的,如果注意保护肾功能,加上合理的药物治疗,患者可稳定一个较长的时期,随着肾移植和血液透析的出现,肾功能衰竭的生存期更是大大延长。不管怎样,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第三,对心脏的危害

从发病机制看,高血压病对脏器的损害和引起的病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看作是高血压中、晚期的一系列合并症。大量临床资料也表明,高血压对人体器官的损害首先是心脏。中国医学科学院调查研究显示:收缩压120~139毫米贡柱时,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收缩压小于120毫米贡柱者增高40%,比收缩压在140~149毫米贡柱者增加1.3倍,说明高血压对冠心病发病的相关作用。血压急剧升高还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增加心力衰竭的危险。据中国心血管健康调查,有高血压病史者的心力衰竭比无高血压病史者高6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高血压对心脏血管的损害主要是冠状动脉血管,对心脏其他的细小动脉则很少有影响。血压增高,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刺激血管内层下平滑肌细胞增生,使动脉壁胶原蛋白、弹力蛋白及黏多糖增多,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易侵入动脉壁,形成纤维增生。另外,由于平滑肌细胞内溶酶体增多,减少了对动脉壁上胆固醇等物质的消除,使冠状动脉逐渐狭窄发生粥样硬化,供应心机的血液减少,称之为冠心病,或称缺血性心脏病。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上海、北京等地的调查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中有62.9%~93.6%的人有过高血压病史。可见,高血压对心脏冠状动脉的损害非常严重。因此,人们常把高血压和冠心病称为一对“孪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