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幸福开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关注幸福,说明大家都渴望幸福;渴望幸福,说明大家生活的还不是很幸福。
生活中,大家都习惯说某某人是有福之人,某某人很有福气。那到底什么是福呢?所谓福,就是指幸运,一切都能顺顺利利。从这个角度来讲,既然大家都关注幸福,可见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不顺心和不如意的事。不顺心每个人都会遇到,穷人有,富人也有;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古代人有,现代人还有。为什么偏偏我们会把幸福与不幸福看得如此重要呢?这恐怕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面貌和国人的精神世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既让人欣喜又让人焦虑。欣喜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的极大丰富,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物质生活的多姿多彩;焦虑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金钱至上、贫富差距,等等。
我们所面临的是这样的一个现实,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谋生,而由于种种限制他们和自己的子女天各一方,聚少离多;由于大量的扩招,学历含金量下降,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发愁;飞涨的房价使得许多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房奴们紧绷神经,节衣缩食,努力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而他们身后,还有数不清的对他们充满艳羡,想做房奴而不得的人。以上是从社会方面来说,就个人方面而言,一个小学生会说:自己的书包太重,补习班和特长班太多,让自己放开心情玩的时间太少;一个大学生会说:上了大学又能怎么样,没有钱还不是白搭,这个社会评价人的标准是看你钱多少;一位母亲会说,孩子的择校费交了好几万,上大学又得好几万,将来娶媳妇嫁女儿又得……一位白领会说,除去还房贷,每个月生活费就那么点了,还是省着点花吧!
以上罗列的种种现实,都可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幸福的理由,也许有人会说,难道古人和所谓发达国家的人就没有这些烦恼吗?肯定也会有,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上就会有烦恼,只是造成烦恼的原因和程度不同罢了!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都各有不同,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肯定也是有所差异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的原点出发,去渴望幸福、追求幸福。
本书把书名定为《跟哲学家谈幸福》,意在通过哲学家的眼光去审视幸福。或许还有人质疑:“哲学家是最不幸福的一个群体,怎么还跟他们谈幸福?”这话虽然偏颇,却也不无道理。哲学家们之所以不幸福,源于他们的哲学思维和对问题透彻的领悟,而现实又不能如所愿,造成许多哲学家的学说在其生前被束之高阁,死后又被人们奉为经典。哲学家前瞻性的眼光对自己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而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意味着人类文明前行的灯塔。所以,跟哲学家谈幸福,是要我们通过哲学家深邃的目光把幸福看得更为透彻,并通过幸福来审视作为一个人的终极意义。
罗丹说过:“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幸福也是这样,它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许我们缺乏的就是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
很多人说幸福是要争取的,但当幸福就在身边的时候,你会珍惜吗?幸福不会等同于权势、金钱、地位、高学历等外在的条件,也不是一种内在的感觉。感觉相对于个人而言,是外界对视觉的一种或多种冲击所形成的一种感受,但幸福却是自内而外散发的感受;相对于万事万物而言,幸福除了精神上的充实感,更与物质相关联,这是感觉所不能及的。
珍惜身边的幸福,鼓起勇气追求自己向往的幸福。只有把握住幸福的人,才能拥有无悔的人生。昨天的幸福已经远去,今天的幸福则是可以把握的。一个人要拥有一个悔恨的人生很容易,而想要拥有一个永远幸福而无憾无悔的人生却很难。俗话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幸福也是只为善于发现和把握的人准备的。
所以,懂得幸福的人,都是懂得人生大智慧的人。我们要追求幸福,就要克服自己身上的许多弱点,把心态放平,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急功近利,不攀比浮躁,感恩身边的朋友、感恩你的家人、感恩生活、感恩生命!
编者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