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补益中药服食宜忌
7527200000015

第15章 补血篇(1)

补血药的药性甘温或甘平,质地滋腻,以补血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肝血虚、心血虚或精血亏虚。肝血虚、心血虚均可见面色少华,唇甲苍白,舌质淡,脉细等症。其中肝血虚者还可见胁部隐痛、月经量少或经期滞后。心血虚还兼见心悸、心慌、夜寐不实等症。药食调理可消除或改善症状,提升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

当归

Danggui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相传有个乡村老妪,儿子出门经商多年未归,甚觉孤苦伶仃。故请一位老郎中代写信函,招儿子归故里。此老郎中不动笔杆子,只捡了一包中药,吩咐她托人捎给儿子便可。

当儿子打开老母亲托人捎来的药包时,经人指点后顿时醒悟,立即整装启行,回到了母亲身边。原来儿子收到的是当归、熟地、知母、乳香四味药材,若拼凑排列起来,便成为两句话:“知母乳香,当归熟地。”当归主产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岷县,产量多,质量好。据说有人曾把岷县当归带到国外去栽培,或栽而不活,或活而不能药用,终是煞费苦心,未获成功。当归这种热爱家乡,非故土不能生存的倔强性格,正暗合了药材的名字。

当归于秋末封冻前采挖。除尽芦头、须根,待水分稍蒸发后按大小粗细分别捆成小把,用微火缓缓熏干或用硫磺烟熏,切片生用。取当归片,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为“酒当归”。取当归片,用伏龙肝细粉炒至表面挂土色,筛去多余土粉,取出、放凉,为“土炒当归”。生品味甘、辛,性温。

归肝、心、脾经。

【适宜范围】

补血活血。治疗血虚或气血亏虚所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昏头晕、目眩、心慌、健忘、失眠、气短倦怠、四肢乏力等;亦治疗血虚瘀滞所致的手足麻木、拘挛振颤、颈部强直、肌肉无力、身体虚弱。

调经止痛。治疗妇科经产诸证,为妇科要药。无论血虚或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或崩漏下血等,均可治疗。亦治疗身体各部由多种原因所致的疼痛。

润肠通便。本品质地滋润,治疗血虚肠燥便秘。尤其适用于久病体弱、年迈及产后血虚而致的大便虚秘,表现为大便排出无力、出而不畅,伴有面色无华、心慌不能自主、气短、失眠多梦、健忘。

【现代视角】

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藁本内酯)及水溶性成分(阿魏酸等)。另含多糖、氨基酸、维生素等。

药理作用:当归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造血功能、保肝、抗氧化的作用,还有抗辐射、增强心脏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冠脉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抗血栓、降低血脂、双向调节子宫舒缩、抗炎、平喘、镇痛、抗菌、抗肿瘤的作用。

【服食方法】

煎服:当归饮片5~15克,与其他中药饮片一起煎服。

研末:一般不直接吞服,常入丸、散。

泡酒:古方有单味浸酒服治疗关节痛的记载。

【配方妙用】

遗尿:用当归60克、车前草30克、炙麻黄10克,水煎至200毫升。睡前1小时服用,7天为1疗程。

虚寒腹痛、产后血虚腹痛:当归15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切片,加水煮汤,再以食盐、葱花调味。分2次食用。

月经不调:当归30克、红花15克,共研细末。用茶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盖上清洁的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用1周。

细菌性痢疾:当归、木香各10克,梗米50克,白糖适量。

将当归、木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数分钟,煎药取汁,加梗米煮粥。待梗米煮熟后,调入白糖再煮沸1~2次即可。每日1剂,连服7天。

荨麻疹、慢性瘙痒症:当归9克,川芎9克,白芍、生地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3天为一疗程。

手足癣:生地60克、当归15克,水煎服,每日1剂。也可煎液浸泡患处。

急性乳腺炎:当归、白芷各15克,银花20克,甲珠10克,蒲公英30克,生甘草15克,水煎服。

月经量少: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9克,川芎3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血虚头晕:当归、地榆炭各10克,白芍、阿胶各9克(烊化),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跌打损伤瘀痛:当归10克、乳香9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老人血虚体弱,头昏眼花:当归6克、皮尾参5克、桑葚子20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老人风湿痹痛,腰痛:当归9克、五加皮6克,煎水服用。

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禁忌事项】

本品偏温,阴虚肺热、胃阴不足、肾虚湿热以及肝阳痰火者慎用。

湿热中阻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鉴别贮藏】

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或“归腿”,全体称“全归”。

全归外皮细密,黄棕色至深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上端膨大,钝圆,有残留的叶鞘及茎基。

主根粗短,略呈圆柱形,下部有3~5条或更多的支根。支根多弯曲,长短不等,质坚硬,易吸潮变软。有浓郁的香气,味甜、辛,微苦。

以主根粗长、油润、外皮色黄棕、肉质饱满、断面色黄白、气浓香者为佳。

当归因含挥发油、糖类,极易走油和吸收水分。夏季受潮易发霉、生虫并变黑色。温度稍高亦易走油。因此必须保持干燥、凉爽。阴雨天气不宜打开包装,以免湿气侵入。一般不宜贮存过久。

熟地黄

Shudihuang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据说唐代,有一年大旱,百姓衣食无着。一些穷人在田野里采挖一种叫“地黄”的野草卖给富家公子,换点人家喂马剩下的饲料,填充饥饿的肚皮。富人家用这地黄喂马,能使马膘肥体壮。诗人白居易对这种人不如牛马的社会现象非常不满,当即写下了《采地黄者》:“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旱霜。岁宴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之易候粮。凌晨荷锄去,薄善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到了老年,常感心烦口渴。他读了白居易的诗颇有所悟:地黄既然能使马膘肥体壮,也一定对人体大有益处。于是开始食用地黄。结果老年津亏症状很快有所好转,颇有身轻体健之感。他挥笔写下《小圃地黄》:“地黄食老马,可使光鉴人。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者,一洗胸中尘。”地黄主产于河南、浙江等地,以河南产“怀地黄”为道地药材。

地黄于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为“鲜地黄”。将鲜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搓成团块,为“生地黄”。取生地黄蒸至黑润,晒干,切厚片或块,干燥,为“熟地黄”。生品味甘,性温。归肝、肾经。

【适宜范围】

补血。治疗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昏眩晕、心慌、失眠、气短倦怠、月经不调、崩漏等。

滋阴补精填髓。治疗肝肾阴虚所导致的眩晕、耳鸣,糖尿病口渴、尿多、善饥欲食,发热时发时止,遗精,夜间入睡时汗出、醒后汗止,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

【现代视角】

化学成分:本品含有梓醇、地黄素、地黄苷、多种糖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熟地黄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还具有免疫抑制、防止血栓的形成、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作用。

【服食方法】

煎服:熟地黄饮片10~30克(干品),与其他中药饮片一起煎服。

煮粥:将何首乌、熟地黄入沙锅煎取浓汁,去渣取汁,入粳米、大枣(去核)、冰糖,同煮为粥。供早、晚餐服食。适用于肝肾不足和阴血亏损所致的头晕耳鸣、头发早白、贫血、神经衰弱、高血脂、动脉硬化等。

泡酒:人参20克、枸杞子350克、熟地黄100克、冰糖400克、白酒2500毫升。浸7日后适量饮用。适用于病后体虚、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

【配方妙用】

高血压:熟地黄每日30~50克,水煎服,连续两周。对于高血压伴有高血脂者有效。

皮肤瘙痒症:熟地黄、丹参各300克、蝉蜕450克,共研细粉。每次服3克,每日3次,15天为1疗程。

贫血:熟地黄100克,柏子仁、牛膝、卷柏、泽兰各15克,川续断50克,研细为末,和蜜为丸。每次6克,每日2次,口服。

糖尿病(早期):熟地黄、天花粉各15克,枸杞子12克,天冬12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

心律失常,过早搏动:熟地黄60克、五味子30克,水煎服。

小儿潮热、心烦,卧不安:熟地黄10克、麦冬6克、白蜜适量(后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老人便血日久,头昏目暗:熟地黄20克,旱莲草、地榆炭各15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阴虚尿血:熟地黄30克、紫珠草15克、白茅根25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熟地黄25克,阿胶10克(烊化),茜草、藕节炭各12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月经提前,量多色紫:

熟地黄20克,旱莲草10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血虚失眠,心悸:熟地黄20克,紫灵芝10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禁忌事项】

本品性质滋腻,较生地尤甚,易助湿碍胃,影响消化功能,致食欲减退,腹胀,腹泻。

凡气滞痰多、湿盛苔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均应忌用。

【鉴别贮藏】

呈不规则的片块状,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无臭,味甜。

熟地黄以肥大、色黑如漆、质柔软、味甜、无霉蛀者为佳。

熟地黄含水量较高。可贮存在缸、坛中,盖严,既防失水干燥,又防湿气侵入。

何首乌

Heshouwu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唐朝李翱《何首乌传》记载:何首乌,顺州南河县人。祖名“能嗣”,父名“延秀”。能嗣本名“田儿”,生而体弱,年五十八,还没有生子。一日醉卧山野。忽见有藤二株,相去三尺余,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了又交。田儿看了很惊讶,天亮掘了根回到家,没人认识是什么植物。后有山中的老人说:“你既然没有儿子,这可能是神仙赐予的药,为什么不服食呢?”田儿就将其捣为末,空心酒服一钱。常服后,旧疾皆愈,发乌容少,十年之内,生了数个儿子,就改名“能嗣”。又予其子延秀服,皆寿百六十岁。延秀生首乌。首乌服药,亦生数子,年百三十岁,发犹黑。主产于河南、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等地。

何首乌于春秋季或全年采挖,削去两端,洗净,干燥。取药材切厚片或块,称“何首乌片”。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容器内,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晒至半干,切片,干燥,称为“制何首乌”。生品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适宜范围】

补益精血。制首乌微温不燥,长于补血养肝、益精固肾,可乌须发、强筋骨,用于治疗血虚所致的头昏目眩、心慌不能自主、失眠、面色萎黄、四肢乏力,或治疗肝肾阴精亏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须发早白。

润肠通便。生首乌甘润苦泄,质腻,用于久病、年老体弱者之血虚肠燥便秘,表现为大便排出无力、出而不畅且干结,伴有面色无华、气短、心慌不能自主、失眠多梦、健忘。

解毒祛风。生用能解毒疗疮,用于治疗痈肿疮疡、疔疖。又能祛风止痒,用于治疗血燥生风所致的皮肤瘙痒。

截疟。用于疟疾病程较长、气血亏虚者。

【现代视角】

化学成分:含有磷脂、蒽醌类(大黄酚和大黄素等)、葡萄糖苷类(二苯乙烯苷)、β谷甾醇、胡萝卜素、没食子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药理作用:何首乌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延长寿命、抗衰老、促进血细胞新生和保肝的作用,还具有减慢心率、降低血脂、抗菌的作用。

【服食方法】

煎服:用量10~30克。补益精血用制首乌;润肠通便、解毒祛风、截疟用生首乌。

煮粥:制何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大枣3~5枚,红糖适量。将制何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大枣同煮成粥,再入红糖少许,煮沸即成。早、晚温热分服,用于心肾阴虚证。

泡茶:何首乌适量研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常服有乌发作用。山楂与何首乌加水煎煮20分钟,滤去药渣,代茶饮,每日1剂,用于高脂血症。

蒸服:何首乌蒸制,每日15克,分2次服,治疗高血压、血管硬化。

亦药亦食:何首乌60克、鸡蛋2个,加水同煮。鸡蛋煮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饮汤。用于白发、脱发的食疗。

【配方妙用】

神经衰弱:何首乌15~30克,夜交藤、合欢皮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晚上服。

疖肿:何首乌的叶,捣烂贴患处,每日2次。

皮肤病,疥癣:何首乌的藤(夜交藤)90~120克,水煎去渣,做洗涤剂。

遗尿症:何首乌、五倍子各3克,研末,用醋调成膏状。临睡前敷于脐部,以胶布固定次日早晨取下。

老人便秘:生何首乌15克、萝卜5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滞便秘,排便不爽。

高血压、头晕:制首乌30克、钩藤20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胆固醇偏高:制首乌20克,山楂肉、泽泻各10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血虚失眠:制首乌20克、紫灵芝10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头发早白:制首乌20克,生地(酒洗)15克,煎水服用。每日服1剂,每剂药煎2次,上、下午各服一次。

【禁忌事项】

大便溏泄者慎服。

服药后忌食葱、蒜。

少数人服后伴有腹痛、恶心、呕吐。

【鉴别贮藏】

生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经蒸后的何首乌断面黄棕色至深褐色,呈鲜明胶状光泽。

生何首乌以个大、体重、质坚实、断面无裂隙、显粉性者为佳。

制何首乌以切面黄棕色、有胶状光泽者为佳。

生何首乌充分干燥后贮存于阴凉、通风处,较易保管。制何首乌含水量较高,最好贮存于密封箱或坛中,切忌受潮,否则易发霉。

白首乌

Baishouwu白首乌,为萝摩科植物牛皮消的块根。别名隔山消、白何首乌、野番薯、和平参、张果老。在江苏滨海县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栽培历史。部分地区以其根作为何首乌用,并以根磨粉制成“何首乌粉”,现已经改称“白首乌粉”,作为营养品出售。

春初或秋季采挖块根,洗净泥土,除去残茎和须根,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鲜品随采随用。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肾、脾胃经。

【适宜范围】

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用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头晕耳鸣。心悸失眠。

健脾消食:用于脾虚食欲不振、小儿疳结积,脾虚产后乳汁稀少。

解毒疗疮:用于疮疡痈肿,毒蛇咬伤。

【现代视角】

化学成分:含有较高的磷脂成分,另含人体所需的全部氨基酸以及丰富的维生素,还含有磷、钾、铜、硒等。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及促进毛发生长等作用。

【服食方法】

煎服:白首乌片15克,与其他药物一起入煎剂煎服。

冲服:将白首乌制成淀粉,每次用15克,以少许冷开水调匀,再用沸水冲泡即成稠糊状,加少许蜂蜜或糖调食。治疗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