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752300000097

第97章 让健康如影随形—制定一生健康计划 (5)

更年期最明显的症状,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潮热、出汗和心慌。这是血管舒张和收缩失调的一系列表现。更年期综合征中潮热是颇具特性的。在我国调查中,潮热发生率为更年期妇女的286%,在国外达625%~80%。患者常不自觉地突然出现强烈的发热感,由躯干上部,特别是颈面部,向上扩展到头顶,然后自然消失。随之出汗,皮肤有刺激或轻度寒冷感。白天黑夜任何时候都可以发生,每次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有的人偶然发作1次;有的人每于活动、进食或情绪不稳时即发作,甚至频繁到每天花30~50次之多,经常在睡梦中热醒、大汗且影响睡眠,以致头昏、头痛,非常苦恼。

但这种症状属自限性,少则一年半载,多则4~5年就自行消失。其次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如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紧张情绪不稳、易激动、失眠、多疑、健忘、肢体感觉异常(有蚁走感、麻木、沉重、痉挛)、头晕、耳鸣等。这些症状不一定都出现,每种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发作频度各不相同,可以多样化。约75%更年期妇女可有上述一类症状及不适,但多数会逐渐减轻以至完全复原,不留永久改变。其中有些症状如健忘、疲乏等,可能更多的原因是与老年性变化有关,但发生在更年期,使妇女不易区分清楚。

其他症状如骨骼关节痛、骨质疏松症、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各种代谢及营养病,以及泌尿系和生殖道不适症状,在临床上虽然不如血管舒缩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那样困扰病人,但这些改变却多半是不可逆的病理状态,常持续到老年期,或加重,或引起其他合并症,影响到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更应给予充分注意。

【贴心提示】

更年期生活的禁忌:

1忌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

2忌忧心忡忡。

3忌外阴不洁:妇女至更年期,因缺乏雌激素的支持,阴道黏膜的酸碱度改变,抵抗力会降低,易发生阴道的炎症。因此,要注意外阴清洁,以预防感染,对保持身心健康也十分有益。

4忌产乳过多:年轻时若产乳过多,易耗伤精血,造成肾阴不足之症,使更年期来之过早或持续时间过长,症状加重,易于衰老。

5药物禁忌:绝经前妇女如果长期接受甲状腺素治疗,不仅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而且还会增加晚年时髋骨骨折的危险。因此,在使用甲状腺素时应慎之又慎,特别要控制量不要过大。另外,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药物,如咖啡因、士的宁、利他林也应当忌用。

2积极做好更年期保健

更年期虽然是女性的自然生理过程,但更年期症状却因人而异,有的妇女症状较严重,有的病症较轻。更年期妇女如果能注意饮食,不仅能安然度过更年期,而且许多不适症状也可能改善。

饮食调整能缓解更年期症状

由于更年期妇女内分泌发生变化,使摄食中枢系统失调,又因为活动量减少,体内消耗热能也随之减少,造成热量过多而诱发肥胖,因而更年期妇女特别容易发福,所以,一定要减少摄取高脂肪食物和糖类,少吃肉类,适当控制脂肪摄入量,特别是少吃肥肉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多吃各种鱼类和植物油。

针对更年期妇女体内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更年期妇女要经常食用含高钙的食品,最宜多吃豆类制品。

为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病,更年期妇女要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摄取足够的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玉米、白面、菠菜、大蒜和苹果、菠萝等,以起到降脂作用。少喝咖啡、酒和浓茶,少吃甜食,每天盐的食用量最好不多于10克。

调整饮食结构的原则是:按时定量用餐,不可暴饮暴食,做到粗细有别、干稀搭配、荤素适宜、色香味兼备、花色品种交替。饮食科学可以减轻一点更年期反应,如果饮食不当则可能加重更年期症状。人体的运转依靠6种基本营养素的维持,即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缺少任何一种都要发生问题。

女性进入更年期以后,首先要注意按时按量用餐;其次应注意均衡营养,不要偏食,要粗细搭配以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摄入量,并适当摄入一些乳类、蛋类、大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及鱼类、海菜等;第三要避免过饱,糖类和动物脂肪多了会使身体过胖,加重心脏负担并发生动脉硬化。此外,要养成每日饮用1~2大杯牛奶的习惯,对防止更年期后的骨质疏松症很有益处。

由于更年期妇女常见的病可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肝气郁结三种,主要症状有怕冷、腰酸、头晕、耳鸣、血压高、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等,饮食应以补肾为本,特别是补肾阴,同时,更年期妇女容易发生心烦、潮热等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饮食中应注意健脾、养心,多吃枸杞子、莲子粥、大枣、金针菇、黑木耳等食品,忌吃刺激和辣的食品。

积极预防更年期并发症

女性到了更年期,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变化,例如,骨质疏松、脂质代谢改变、生殖器官和骨盆底组织萎缩等。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预防更年期精神病

妇女到了绝经期前后,由于女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常会发生一些神经精神症状,其中以抑郁症和妄想最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眩晕、耳鸣、疲劳、心悸等。

此外,有的女性遭受过重大的心理打击,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因遗传原因会患更年期抑郁症。早期可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失眠、焦虑等,逐渐加重后失去自知力。其中焦虑是突出的症状之一。如有的更年期妇女担心自己患了严重的“冠心病”,要求家人准备好急救措施。有的人有“恐癌症”,乳房摸到小肿块,要求医生开刀治“乳腺癌”等。患了更年期抑郁症的妇女必须及早到医院对症调治,以免延误病情。

2预防更年期皮肤老化

进入更年期后,皮肤会因女性荷尔蒙的减少出现脸部潮红及瘙痒等症状,皮肤失去光泽和弹性,显得松弛、粗糙,脸上及手上出现各种深深浅浅的色素斑。避免日积月累的日光照射是延缓老化最具体有效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素及含天然植物性荷尔蒙之豆类蛋白、减少食用动物性脂肪、多吃蔬菜水果及补充适量维生素、适度地运动以维持理想的体重、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减少情绪不安及压力、避免烟酒等刺激的物质,都可以使皮肤的新陈代谢维持在好的状态。

3预防更年期心理病

更年期妇女生理上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衰退迹象。与此同时,她们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所以,平时不仅要注意身体的健康状况,也应注意精神调养,及时发泄不良情绪,对朋友或亲人诉说郁闷,争取关心和体谅,对信任的医生讲清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以求得帮助。把想不通的事闷在心里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贴心提示】

宣泄,维持健康的七个步骤:

1认清怒意。

2找出生气的对象。

3站在“肇事者”的立场想,为他寻找合理的理由;告诉自己:“那个找我麻烦的家伙搞不好遇上了什么烦恼,日子不好过。”

4数到十,或以其他方法放松精神。大部分心理专家都同意,发怒,对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

5以不攻击的方式,将不满表达出来,与其说“你错了,你简直离谱。”不如说“我觉得我受伤了,你的所作所为没有考虑到我的需要。”

6倾听。很难,但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宽恕。借着宽恕,会让你深深觉得,爱才是人际关系的主宰。

3让男性平安度过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虽然没有女性更年期来的那么汹涌,但是它也困扰着许多人。怎样让男性平安度过更年期?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男性也有更年期

男性也有更年期心理异常?医学专家的回答是肯定的,只不过男性更年期心理异常较女性出现得晚,发生率也较低,而且由于男性更年期性功能的变化没有女性那么明显,因此男性更年期的心理异常问题一直没有被人们重视。其实,和女性一样,男性更年期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心理异常。

男子更年期症具体表现在心境和情绪变化方面,如出现抑郁、忧愁、易疲劳、易被激怒、烦躁不安、神经过敏、多愁善感、孤独和失眠等。与女性一样,这些症状进一步发展,可成为抑郁型精神病。即使不出现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的某些症状也会给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及交往带来许多麻烦,使许多更年期男子经常与配偶、子女及同事发生冲突,甚至与配偶离婚,经常产生恐惧、紧张的心情。

更年期男子的身体各方面的功能和状况虽不如前,却不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差。就拿引起一系列连续反应的性功能衰退来说,更年期男子的性功能尽管衰退了,性欲尽管降低了,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调查表明,即使到了老年期,仍有65%的人表示仍有性欲。性的机能如此,身体的其他机能也同样。因此,应当纠正对更年期男子身体机能的某些不正确的看法,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更年期男子及其配偶、子女都要懂得并理解男子更年期的身体机能特征。

其次,保持情绪的稳定,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搞好与儿女、配偶及其他成员的关系,这是保证更年期男子心理正常的必要条件。

第三,多参加一些活动量不大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门球、下象棋、打太极拳等;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时间,做到张弛合适,这是顺利度过更年期的必要保证。

第四,社会要理解更年期男子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后辈,不仅要尊重长辈,还要对他们出现的心理异常表示谅解。只要做到这些,男子更年期综合征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男性更年期的自我保健

如果你出现了更年期症状,不要着急,最好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以期早期发现;一旦确诊为男性更年期,可以对症下药。中药在改善更年期症状方面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芍药甘草汤等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男性进入更年期阶段,要保证全面的营养。应常吃鱼、肉以补充氨基酸;山药、芝麻、豆豉等对前列腺有益;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对骨骼、牙齿有利;胡萝卜、茼蒿等富含胡萝卜素,可以抗癌。一些营养专家还指出,男性进入更年期时,每天可多吃5种食物:薏仁、黄豆、山药、牛蒡及蜂王浆等。其中薏仁和山药可加上地瓜等煮成粥,作为每日早餐。每天早上喝一杯蜂王浆,加上花粉、蜂蜜调味。同时为防治更年期症状,男士们要加强运动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改变不良生活嗜好,同时要排解各种压力,保持乐观平和的心境。

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要遵守科学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