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752300000083

第83章 了解疾病就医知识 (1)

定期体检,远离各种疾病

1体检的魅力——有病早知道

健康体检,是保证身体健康的第一步,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保持健康状态,早期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很重要,定期体检就是最佳途径。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早期疾病,以便及时干预、终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帮助大家选择健康体检,专家要求你要牢记“八项注意”,走出误区:

一是没有疾病不用查。有的人往往身体不错,能睡能吃,从来没有觉得不舒服,于是不主动检查,或者干脆就不去体检。这样做对自己是十分不负责任的。

二是身体不好不敢查。有的人身体比较虚弱,一到体检,往往担心会查出这样那样的疾病,从而对工作、家庭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体检时躲躲闪闪,不愿检查。这样只会导致原有疾病加重。

三是害怕麻烦不想查。有些人工作忙,该体检了,自己还有许多事情做,想到身体也没什么大病,干脆走走形式,有的甚至形式也不走,干脆找个理由一推了之。这种做法,很有可能延误疾病的治疗。

四是抓大放小不全查。有人只做自己认为重要的检查,而对于眼、耳鼻喉、血压等检查,觉得无关紧要。这样会使身体健康信息遗漏,导致医生无法得到全面系统的信息。

五是发现问题不复查。体检时发现了问题,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复查。而有的人,体检发现了问题,有的拖得时间太久,有的甚至不去复查,对健康十分不利。

六是担心费用不细查。一部分人为了省钱,该检查的不检查,同样也会漏掉许多信息,影响医生的正确判断。

七是隐瞒情况不实查。有的人平时就患有某种疾病,体检时不加说明,甚至当医生问到时,还隐瞒不报,这样,医生就很难判断是体检中查出的健康隐患,还是既往疾病。

八是不求甚解过度查。有的人过分担心自己的健康,体检时不论是否需要,全部都做,这样也是不可取的。

为了保证体检的质量,除了要注意以上几项外,充分做好体检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1体检前几天,要注意饮食。不饮酒,不要吃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还要注意保持血压的稳定。

2体检前一天最好能洗个澡,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以免影响体检结果。

3体检当日的早晨应当禁食、禁水。

4体检当日,女性要避开经期,不要化妆,不要穿连衣裙、连裤袜,以方便检查。

5戴眼镜的人,一定要戴着眼镜去体检中心。

6曾经动过手术的人,注意携带相关病历和有关资料,以便医生查阅。

【贴心提示】

有不少受检者由于对体检的一些关键环节重视不够,或认识偏差,出现种种疏漏,使体检的目的难以达到。所以在体检时,要遵循以下三忌:

一忌采血时间太晚。体检化验要求早上7∶30~8∶30采空腹血,最迟不宜超过9∶00。太晚会因为受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使血糖值失真(虽仍为空腹)。所以受检者应该尽早采血,不要轻易误时。

二忌体检前贸然停药。采血要求空腹,但对慢性病患者服药应区别对待。如高血压病患者每日清晨服降压药,是保持血压稳定所必需的,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会引起血压骤升,发生危险。按常规服药后再测血压,体检医生也可对目前的降压方案进行评价。服少量降压药对化验的影响是轻微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在服完降压药后再来体检。对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也应在采血后及时服药,不可因体检而干扰常规治疗。

三忌轻视体检结论。体检结论,是对受检者健康状况的概括和总结,是医生根据各项体检结果,经过综合分析对受检者开的健康处方,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些受检者对体检过程较为重视,却忽视了体检结论,没有仔细阅读和认真实施,使健康体检失去了意义

2我们应该多长时间体检一次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体检的间隔时间、次数也不同。一般来说,30岁以下的人群每两年体检一次,3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体检一次,但特殊情况除外:30岁以下但血压偏高、肥胖、部分身体指标不正常的人群应每年体检一次,以便观察病情变化,尽量通过非药物疗法来进行干预;3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在体检中检查出一些阳性体征的人群,一般应三个月或半年针对某项指标再进行复检。

哪些人最需要健康体检呢?

1白领族

据分析,白领的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患病率之所以比整个人群患病率还高,可能是因为白领人常有过量的摄食、进零食、吃夜宵等不规律的饮食方式,扰乱了其正常的代谢,为脂肪肝和肥胖的发病提供了条件。如果每年做一次认真的体检,这些疾病便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有效地阻止肝脏进一步纤维和硬化,使肝脏免受损坏。

240岁以上的亚健康人群

按年龄来算,18~40岁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身轻度失调呈缓慢上升趋势,而到了40岁以上,潜疾病状态的比例陡然攀高,55岁前后有明显疾病症状的越来越多。亚健康状态在中年以后变得明朗化,滑向疾病的步伐迅速加快。肩负事业和家庭重任的中年人,千万不要小视亚健康状态,否则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三分之二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十分之一死于肿瘤,五分之一将死于肺部疾病和糖尿病以及过劳和意外,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才有希望安享天年。

3已有慢性病的人

慢性病人指一些已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肝炎、哮喘、胃病等疾病的人,他们可能在医生的治疗下能暂时得到缓解,但绝非能得到一劳永逸的良方,因此,这些病人仍然应定时进行疾病的复诊和检查。糖尿病人至少应每一个月检查一次血糖,并检查是否有合并症发生。乙肝病人每半年要检查一次肝脏B超,以便能及早发现肝脏的病变。胃病病人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随时掌握自己的疾病发展,及时调整用药,达到治疗的最好效果。

另外体检时要注意不要迷信仪器。不少病人对超声、透视等机器很信任,而对医生的手诊、问诊表示怀疑。只相信仪器检测,会漏掉很多发现疾病的可能性。仪器并不能像医生那样能综合考虑病人的病史、症状等各方面因素,它永远是辅助的,最终的诊断要靠人脑做出。体检应找专业机构。体检是为了要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每年都在体检,或者只是随便找个医院体检一下草草了事。其实体检应该交给专业的机构进行更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专业的体检医院有值得信赖的专业医师、先进的检验设备、舒适的环境、个别化的照顾、深度咨询、良性互动以及后续服务,特别是医检分离的环境,更让体检的人安全地远离感染。体检的内容同样应该由专业的医师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进行制定。

【贴心提示】

身体是一个动态系统,每天都在不停地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一次体检的结果并不具有长期的意义。因为有些疾病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症状不明显,让人很难察觉,一旦察觉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体检要坚持定期进行,偶尔的体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另外体检时着装要简洁。内科、B超及心电图检查需要客户暴露胸、腹部及脚腕部分,因此着装应以简单方便为宜。女性最好不要穿连衣裙、连裤袜及连体紧身内衣。

做一个聪明的病人

1挂号讲究对症挂号

尽管我们都不喜欢和医院打交道,可是如果被某些疾病困扰,我们不得不去医院就医时,如何做一个聪明的病人成为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生存技能。选择合适的科室和医生,对症挂号就是我们首先要选择的。

正确地选择医院和科室

选择正确的医院是科学就医的第一步。选择医院时我们应该遵循:

小病:首诊小医院。省时省力省钱省资源。

大病:选择适合病情的大医院。

已确诊的疾病:首选专科医院。

合同医院:首诊合同医院,根据病情经请示后转诊大医院或专科医院。

根据上边的原则选择了医院以后,最好能了解不同科室的职责。

呼吸内科——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呃逆、胸痛等。

消化内科——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吞咽困难、食欲异常、胃肠胀气、呕血便血、黄疸等。

心血管内科——心悸、紫绀、心绞痛、高血压、低血压、脉搏异常等。

肾内科——蛋白尿、尿色异常、尿量异常、尿路结石等。

神经内科——头痛、面瘫、瘫痪、昏迷、抽搐、眩晕、肌肉萎缩、不自主运动、步态障碍等。

内分泌科——肥胖、消瘦、水肿、生长发育异常、尿量异常、尿糖、甲状腺肿、突眼等。

血液科——出血、贫血、紫癜等。

肿瘤科——肿瘤的非手术治疗。

普外科——腹痛、腹胀、黑便、腹部包块、乳腺肿块等。

胸外科——咯血、胸部肿瘤、食道疾病、肿瘤等。

心血管外科——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畸形等疾病。

泌尿外科——肾、输尿管、膀胱、外生殖器的畸形、损伤、结石、肿瘤等。

骨科——腰腿痛、骨外伤、炎症、肿瘤、畸形、营养障碍等病变。

烧伤科——各种物理、化学烧伤及皮肤整形。

神经外科——脑中风、脑肿瘤、头颅外伤、周围神经损伤等。

妇科——白带异常、阴道出血、闭经、痛经、下腹部包块、女性不孕等。

产科——生育检查、分娩、产前产后疾病。

儿科——12岁以下儿童,除眼、耳、鼻、喉、皮肤以外的内、外科疾病。

疾病症状、部位明确,就诊目的明确,按照自己的病情选择相应科室。

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生

进了医院选对科室以后,还要选择自己的医生。在选择医生前首先应了解医院医生的技术职称:

高级职称是正主任医师(教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级职称是主治医师(讲师);初级职称是医师(助教)。

很多人不论是得了普通病还是慢性病,觉得专家诊疗的经验多一些,可以药到病除。有了这种心理,很多病人就觉得专家号是当然的第一选择,实在挂不上再考虑其他的。

专家和普通医生相比真的有这么大的区别吗?

在医生的职责范围内,专家需要负责一些除了看门诊以外的一些医疗工作,包括指导下级医生,负责危重病人抢救,不断掌握新的技术进行指导,教学讲课,医学研究等,因此专家不可能保证天天出门诊。

实际上常见病应该是占门诊量的一个很大的比例,只是人们心理通常认为专家的经验更丰富,更愿意挂专家号。而专家除了门诊以外还要进行很多别的工作,因此专家号不能无限度地挂,还要保证其他方面的医疗质量。因此一般专家号是限号的,而普通号是不限号的,而患者往往不能够理解这一点。

如果是疑难杂症长期不能确诊,经济条件佳,已进行了治疗但疗效不佳,下级医院或边远地区医院不能接诊或者病情变化需进行进一步检查的情况可以选择专家号。

【贴心提示】

就诊时不要勤换大夫,任何疾病的治疗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马上药到病除,如果换新的大夫可能要从头开始了解病史、病情,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对疾病的治疗极为不利。

2学会和医生沟通

医患沟通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通过医患沟通,可以是医患双方换位思考,比较透彻了解患者发病的全部过程及相关情况,从而为医生进行必要检查、明确诊断、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应该说,满意的医疗服务,是医患双方沟通的结果。学会同医生沟通,是病人或准病人应该掌握的一种本领。

医患沟通的误区

许多人去医院看病,没有重视和医生的沟通,这是不科学的。医患沟通上存在很多误区。

不知道怎样同医生沟通。把医生当成朋友,把自己主要的症状、想法、疑虑告诉医生,征求医生的意见,询问诊断,请医生解除心中疑惑,做完这些,你就和医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沟通。

到医院就是看病,不需要什么沟通。正是因为看病,才需要医生了解你发病的详细情况,如你什么话都不愿说,什么病症也不愿意讲,医生如何有的放矢进行检查治疗?所以对于和医生的沟通要重视起来。

本想与医生沟通,又怕医生不理。敬业的医生会认真倾听病人的声音,分享病人的感受,从与病人沟通中获得更多信息,用于避免诊断、治疗失误。任何一个负责的医生都不会让你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