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决定人类历史的100个瞬间
751200000050

第50章 瞬间四十九: 天子出世,菩提树下有顿悟

2500多年前,印度小国迦毗罗卫王子出世,意义非凡,多年以后他静坐菩提树下,探索人生问题,终于顿悟,佛教诞生。

2500多年前,印度地区有个迦毗罗卫的小国,国王净饭王性情淡泊,善待百姓,深受人民爱戴。然而,唯一让人伤心的是王后不孕,国王膝下无子,人们也是郁闷不止。不过好事在后边,王后一日睡眠做了个梦,梦见一头六牙白象腾空而来,从她的右胁进入身体,顿时如日月照,如此奇异之景使她从梦中惊醒。不久,摩耶王后就怀孕了。

摩耶王后怀胎十月,依照当时的习俗,从迦毗罗卫城赶往提婆陀诃城的娘家分娩。她出行那天正值四月初八,这个季节的印度风光明媚,果实满枝,想到自己就要生产,心情相当愉悦。但当她行至两城之间的蓝毗尼园,在盛开的婆罗花树下休息时,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位王子就是日后佛教创始人悉达多。悉达多的母亲在生他之后的第七天就死了,他是由自己的姨母抚养长大的。悉达多16岁时和同龄的表妹结婚,二人在王宫里过着豪华的生活。然而悉达多却总是在思考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因为贵为王子的他看到大多数人过着不幸福的生活,即使有钱的人家也常常遭受厄运。

那么为什么每个人最后都难以逃脱痛苦、死亡的命运呢?年龄渐长的悉达多就开始思考人生能遇到的现象所产生的根源。他在郊外看到过四种不同的景象:首先他看到了一个无所依靠的老人,第二次看到了一个瘦弱,看起来并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第三次看到了一队悲痛的人群,抬着他们的亲人尸体去火化。这三种景象是痛苦的,这就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但是第四种景象,却使他更加长久难忘:他看到一位出家人,这位僧人安静超然,态度平和。为什么出家人和别人不一样?能够说出很多世人不知道的道理呢?看来,僧人是超脱的,这个时候出家念头就在悉达多的心里萌生。在宫中,自己的欢乐其实是那么肤浅,深宫的拘束更让他相信世间缺少真正的快乐。

悉达多29岁那年,美丽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消息传出后,全城都在庆祝净饭王得了孙子,王子有了儿子。然而悉达多却决定放弃优越的生活,一心一意地去寻求真谛。他告别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离开宫殿,做了一个出家人。

出家之后悉达多四处游走,看到了在深宫之中看不到的各种风景与人们的生活状况,之后一个人静静坐在尼连禅河边佛陀伽耶附近一棵菩提树下,努力探索人生问题。经过7天7夜的苦思冥想,他战胜了种种烦恼,一时间豁然开朗了,之后的问题就越想越明了。为了帮助世人都解脱人世困苦,他创立了佛教。他抛弃优越的生活后,就再也没有享受到世人向往的富贵生活,四处游走,到处传教,招收信徒,希望大家相信他说的一切,并且照着去做。佛教就这样产生了。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他的弟子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游行,从村到村,从城市到城市,对许多人说开示,使他们觉悟,使他们愉快。僧团的生活,开始虽然只有六十名弟子,但是后来扩充到成千人的团体。早期要求加入僧团的人,用三种表示,即众所周知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依,就可加入。

由于比丘人数增加,于是就有了寺院的出现。后来,印度的寺院大学,如那烂陀、毗讫罗摩尸罗、欧丹多富梨等成为文化中心,逐渐影响到整个亚洲。

关于释迦牟尼的逝世,史书上记载的是公元前485年2月15日时。当时的情景是他和几个弟子来到一条河边洗了个澡后,身边的弟子们在几棵婆罗树之间为他架起一张绳床,释迦牟尼卧身其上,然后说:“我马上就要死了,我死之后你们不要因为失去导师而放弃,而要大力弘扬佛法,拯救世人。”说完之后逝世,而弟子遵照他最后的使命,传播佛教思想,帮助世人。

只是当时佛教传播很慢。公元前3世纪时,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改信佛教,佛教随着他扩张领土的迅速传播开来,相邻国家广为信仰。佛教发展如此之快,一是由于自身内在的价值和人们的召唤相符合,二是在宣传佛法时,从来不使用不正当的方法。慈悲为怀的理念在传入中国后,赢得了一大批信徒,之后又从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也的确如此,佛教的传播,从来不使用武力,也不使用任何强制性的方法,也不会对传入地人们原来的宗教信仰产生影响。《佛教》一书作者戴维斯教授写道:“在整个佛教史上,佛教徒在许多世纪中,长期是占优势的,我不知道有过迫害其他宗教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