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决定人类历史的100个瞬间
751200000033

第33章 瞬间三十二: 大雾作掩护,“成功”收复台湾岛

海峡再宽、再深也比不上郑成功的赤胆忠心。在清朝收复三藩之际,郑成功横扫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烈迹煌煌,彪炳史册。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四月中旬,郑成功率领三万五千水军,分乘300多艘船,先在金门料罗湾集结,随后抵达澎湖,等候风平浪静之后,一举拿下台湾。

4月30日黎明时分,船队抵达鹿耳门外海,当时荷兰人以为鹿耳门水道淤浅已久,大船不能通行,因此没有设防。但是他们忘记了淤浅的水道中,又冲开了一条深水,涨潮时可行巨舰。清晨的大雾为郑成功的舰队提供了掩护,9点左右,涨潮,郑成功亲自开道,果然有一条深水道。中午时分所有军舰都开进了鹿耳门溪,于北线尾附近登陆。

等荷兰人起床发现时,郑成功已经占领北线尾。还没有等荷兰的火炮开火,郑成功带来的28门大炮已经打响。荷兰军人数不多,只能退守热兰遮城。郑成功两天之内就攻下了普罗文蒂亚城,其后荷兰人虽屡次调集援军,仍败在郑成功手下。

于是,荷兰人投降,签署降书,返回巴达维亚,这成为欧洲人在东方海上的一大挫败。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改台湾为“东都”,虚设宝座以待南明永历帝前来巡狩,同年4月消息传来,永历帝死于云南。明朝彻底灭亡,郑成功的愿望也尽成泡影。

在明末清初之际,在清廷空前的民族压迫下,代表汉民族利益的郑成功郑经父子在东南沿海进行了40多年的民族抗战,郑成功数次北伐,曾经直逼南京城下,郑经建设台湾,在清朝收复三藩之际,郑成功也拿下了福建,烈迹煌煌,可以彪炳史册。让清廷再不敢视大汉无血性男儿。

就连康熙皇帝也不得不赞叹郑成功郑经父子:“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由此可知,郑成功郑经父子始终是要向满清王朝夺回汉民族沦丧河山的有力对手!

郑成功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年轻的时候又被送到了南京国子监读书,是著名文人钱谦益的学生。

后来郑成功的日本母亲被接到了中国居住,清军攻占福建的时候,郑成功的母亲被先奸后杀。郑成功亲手为其母收尸,剖开其母之腹,洗干净她的肠子,再重新安葬,并发誓要报仇雪恨。虽然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投靠清廷,但杀母之恨让郑成功对清廷恨之入骨,国仇家恨难以忘却,使他终其一生都在与清廷作着殊死的斗争,最后以至于清廷对其彻底丧失信心而杀死了早已投降的郑芝龙。

郑成功驱逐荷兰人占领的台湾也是为了给反清复明寻找一块根据地。当时郑成功进攻南京刚遭遇失败,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沿海一带丧失殆尽,几万大军龟缩于金厦两座小岛上,清廷又实施海禁政策,沿海地带荒无人烟,如果不把主力部队撤退到台湾岛,几万人的大军伸展不开。

台湾岛上的荷兰人只有几百,而郑成功有几万大军,双方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也并不大,拿下台湾简直易如反掌。收复台湾是郑成功一生最大的功业,由于郑氏入台,台湾也就成为汉族社会。郑成功登陆时,台湾高山族约有15到20万人口,而汉族人只有5万左右。由于郑成功命令部下搬迁眷属,再加上清朝实施“迁界”,许多沿海居民不愿内迁,反而渡海前往台湾岛,因此短短几年内,台湾岛汉族人猛增至11万人。公元1664年,郑氏在金门、厦门相继落败,郑氏基业就全部移转到了台湾岛。

如同苦心孤诣六出祁山恢复中原的诸葛武侯一样,郑成功虽尽人事,却困于天下形势,最终失败了。中国的伟大不全在文化的绚烂辉煌,更因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还有像郑成功这样有自尊有血性,能够毁家靖国难的人物,在他们身上依稀可以看见昭示民族希望与未来的气概。

从郑成功一生的轨迹来看,他成年以后绝大部分的岁月都在与清廷作战中度过。他的东南海上义师是当年中华大地上,屈指可数能够屡败八旗军队的武装力量。在郑成功的领导下汉人又焕发活力,不仅让清廷闻风丧胆,并且垄断了当时的东南亚海上贸易,击败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