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蓝血精神
750800000006

第6章 从“头”注入蓝血精神,用行动实践使命 (3)

1985年,王顺友成为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的马班邮路邮递员。木里的山太高太大,有时几天都难看见一个人影。白天他唱山歌,跟马儿说话;晚上,偌大的山里只有他一个人,周围什么也看不到,只有风声、水声和野兽的叫声。就这样,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在马铃孤寂的叮当声中,王顺友以超乎常人的坚韧,每年330天走在邮路上,孤独跋涉了20年,行程26万多公里,相当于走了21个二万五千里长征,相当于围绕地球转了6圈!他把党的声音、外界的信息、亲友的音讯传送给了大山里的千家万户,赢得了各族群众的欢迎和赞誉。在木里县邮政局的记录中,20年来,王顺友从来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丢失过一份邮件,他平均每年投递各类邮件近万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在这条路上,没人能替他分担这近乎残酷的艰苦,他一肩挑、一人扛。当万家灯火、家人团聚的时候,王顺友只能一个人蜷缩在山洞、牛棚、树林里或露天雪地上,只有骡马与他相伴。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饿了就啃几口糌粑面,渴了只能喝几口山泉水或吃几块冰。到了雨季,他几乎没穿过一件干衣服。由于常年在野外风餐露宿,只能靠喝酒驱寒,王顺友的身体一堆毛病,胃病常年伴随他,他的心脏、肝脏、关节也经常受到病痛的折磨。才40出头的他,脸色黝黑,眼窝深陷,皱纹有如刀割,爬满了消瘦的脸庞,看上去似乎50有余。

1995年冬天,王顺友像往常一样通过九十九道拐,一只山鸡突然惊飞,惊了骡马,骡子一个劲乱踢乱跳,后蹄突然蹬在他肚子上,老王痛得倒在地上,汗水大颗大颗往下淌。但是想到邮件还没送完,乡亲们还在盼着他,他站起来,忍着剧痛,边走边歇,边歇边走,一直坚持了9天,才把这班邮件送完。9天后,邻居用拖拉机把几近昏迷的王顺友送到了木里县林业职工医院,医生们大为惊叹:从没见过一个人在肠子破裂的情况下还赶了9天路,这个人的毅力的确不一般!

1998年8月,木里县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山体滑坡,毁坏了从县城至白碉乡的道路。但邮件中有一封四川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收信人是白碉村的海旭燕。开学时间临近,为了不耽误海旭燕的前程,王顺友昼夜兼程,他冲过泥石流地段,蹚过湍急的山洪水,躲过山上的飞石,终于将录取通知书送到了海旭燕家中。海旭燕捧着通知书,看着泥人似的王顺友,感动得泪水直流。正是因为他拥有这样的赤子情怀,山区群众都亲切地称王顺友为“福音天使”。

白碉乡乡长曾对王顺友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工作虽然不是惊天动地,但白碉乡离不开你。因为你是我们乡唯一对外的联络员,是党和政府的代表。藏民们有一个月看不见你来,他们就会说:‘党和政府不管我们了。’你来了,他们就觉得党和政府一直在关心着他们!”

“望到屋,走到哭”。木里县的山路,多半如此。本可抄近道,把邮件送至乡政府签单了结,但王顺友偏舍近求远,绕行山间,图的就是“邮件交到乡民手”。王顺友自编的歌:“翻一坡来又一坡,眼泪汪汪肚里流。不是人民需要我,哪个喜欢天天走……今年老王四十岁,牵着马儿翻山坡。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

王顺友以其使命感、责任感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我们从事一份工作,要向王顺友学习,首先要明白企业的使命,再明白个人要承担的岗位责任。责任感能够让一个人具有最佳的精神状态,精力旺盛地投入工作,并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不仅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要求。

剔除“叛徒”行动,做企业信念的忠诚卫士

抗战时期,对叛徒的危害性,人们的认识是十分清醒的。稍有麻痹,大则全军覆没,千百万人头落地,小则党组织转移,停止活动,无法在原地立足。血淋淋的现实,使每个党员和军人都对叛徒痛恨、警醒、防范、揭露,组织上发现了叛徒,也是一律处决,毫不手软。

企业要发展,同样需要我们采取剔除叛徒行动,以保卫公司信念的落实。日本“保险推销之神”原一平对保险造福人类的使命有着坚定的信念,为了捍卫企业信念甚至还痛骂过公司董事长。

明治保险公司是隶属三菱财团的一家公司。在日本,三菱是数一数二的大财团。原一平是明治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当然也是三菱财团中的一分子。当时,三菱财团的最高负责人是串田万藏,他是三菱总公司的理事长,也是三菱银行的总裁,又兼任明治保险公司董事长。

有一天,原一平突然闪出一个念头:“三菱银行一定要向许多公司融资或投资。三菱银行的总裁串田万藏先生,也是我们公司(明治保险公司)的董事长。我若能取得串田董事长的介绍信,天啊!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当时有一家名叫日清的纺织公司,是由三菱银行资助的,该公司的总经理名叫宫岛清次郎。“好!就请串田董事长把宫岛清次郎先生介绍给我吧!”想到这里,他立刻展开行动。

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原一平去拜访串田董事长。他来到了三菱财团的大本营——三菱的总公司。面对三菱总公司雄伟的建筑,他还觉得有点心虚。9点整,他被带进理事长的会客室。他在会客室里整整呆坐了两个小时不见董事长进来,后来不由自主地在沙发上睡着了。 忽然他觉得肩膀上被人推了两三下,立刻惊醒,眼前出现了在照片上早已面熟的串田董事长。他还带了两个秘书,三个人居高临下地凝视着他。

看到原一平醒来,串田董事长劈头就大声问:“你找我有什么事?”他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是明治保险公司的原一平。”不等他把话说完,董事长又来了一句:“你找我到底有什么事呢?”“我要去访问日清纺织公司的总经理宫岛清次郎先生,想请董事长帮助我,给我写一张介绍信。”“什么?保险那玩意儿也是可以来介绍的吗?”

一听到董事长那句话,原一平就向前跨了一大步,并大声骂道:“你这个混账东西!”董事长一下子愣住了,本能地往后退了一步。原一平继续大声说:“你刚刚说‘保险那玩意儿’了。”“……”“你这个老家伙还是我们公司的董事长呢!我要立刻回公司去,向所有的员工宣布……”

说完之后,原一平怒气冲冲地夺门而出。他回到公司,向常务董事简单做了汇报,并向公司提出辞呈。正在这时,常务董事桌上的电话铃声响起,他接完电话后哈哈大笑地对原一平说:“这是串田董事长的电话,他说刚才三菱公司来了一个很厉害的年轻人,吓了他一大跳。毕竟,董事长胸襟宽阔,他实在太伟大了。”

常务董事的话,让原一平有些糊涂,后来才知道当他大骂董事长,气愤地冲出去之后,董事长仔细地思量,发现他的话有道理,自省以前对保险有偏见。既然身为明治保险公司的高级主管,不但应该对保险有正确的看法,而且应当积极地去推动保险业务的扩展才对。于是即使在应该休息的星期六,董事长也还是立即召开高级主管紧急会议,要求把三菱关系企业的退休金全部转投到明治保险。他还夸奖原一平是优秀的职员。

不仅如此,串田董事长还下令,以后凡是原一平需要的客户,不管多么重要,都介绍给他。串田董事长之所以看重敢于冒犯自己的小职员,就在于非常欣赏原一平维护企业信念的工作态度。

原一平情不自禁地痛骂了董事长,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工作,视推销保险为自己存在的意义,所以他不能容忍他人对企业精神的背叛。我们应向原一平学习,对他人违背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应予以抗争、指正。“正人必先正己”,我们平时也要留心检查自己的言行,剔除叛徒行动,做企业信念的忠诚卫士。下面这两个例子就是典型的企业“叛徒”行为。

王力在一家化工企业做人力资源主管已三年多了,他一直负责企业的绩效管理,经受不住朋友的劝说开始炒股,工作几乎成了他的副业。他简单地将考核表发到各部门的负责人的手里,要他们尽快填完交回来。考核结果汇总上来了,他也不管是否属实,也省去了评价反馈,在粗略地做了统计后就将结果交给了负责薪酬管理的主管。这种统计可能存在的许多错误会误导公司管理者的决策,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武汉某生物制药公司的行政副总林先生说:有些员工在工作时只想着如何做才会不让自己吃亏,凡事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去做,稍微有些风险就独善其身,害怕承担责任。前不久,我们的研发部根据计划准备开发一种新药,做了几次初步的试验后发现存在一定的风险,眼看年底快到了,为了避免可能的研发失败而影响年终绩效考核和奖金,以及可能要承担的风险责任,就打报告上去说了一大堆理由取消了这个计划。

这些不敬业的“叛徒”行为不仅会妨碍公司实现使命追求,还会使“叛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不敬业、不勤奋,得不到嘉奖和升迁,生活越来越艰难,变本加厉地不敬业、不勤奋,更加得不到嘉奖和升迁,生活进一步陷入艰难的境地。若能像原一平一样,坚决维护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坚决地进行剔除“叛徒”行动,我们就可实现自身与公司的双赢。

思考题一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

有人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活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也最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继续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第三个人呢,则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

看完这个故事后,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然后,联想一下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像这三个工人中的哪一个?今后要如何改进?

思考题二

玛丽是一个16岁的小姑娘,她很喜欢她的马——基塔,但现在,她生气、伤心、失望、沮丧、疲惫、丧气、心碎。她一连花了几个星期来清洗、装扮和训练这匹马,就为了这次大型展示活动。这天,她凌晨3点就爬了起来,给基塔梳洗装扮,细致入微,从头到脚把它修饰了一番,一丝一毫都没放过。基塔的鬃毛被编成了漂亮的辫子;它的尾巴修饰得像一件艺术品;它的皮毛像擦亮的金属一样闪闪发亮;它的蹄子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还有马笼头、缰绳、马鞍,都被擦洗得干干净净。玛丽的装扮也毫无瑕疵,她像个娇小可爱的洋娃娃一样走进了大会的赛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基塔在该跳的时候却不跳。玛丽的马由于命令下了三次都没有跳,便被取消了资格。这对玛丽来说,意味着几百个小时的辛苦工作都付诸流水,赢得绶带的梦想也化成了泡影。

当你受到挫折时,你可能会低下头,甘心失去你所拥有的东西;或者你会挽起袖子,从头开始,找回你想要的东西。玛丽,这位16岁的小姑娘,决心挽起她的袖子,重新去赢得她想要的东西——一匹可以夺得冠军的马。她给基塔标了一个价码,并在报纸上登广告出让。她坚持她出的价码不降,经过一番交易,她终于如愿以偿。她把这笔钱存入银行,开始寻找另一匹理想的马。她拜访当地的马房,参观当地的展览,阅读每一份能得到有关马的信息的印刷品,最后她终于得到一匹漂亮但有点“嫩”的马——莱特,它是一匹出生后就被阉割的两岁小马。玛丽和莱特第一次相见,便互相喜欢上了对方——但还有个小问题,买莱特所需要的钱,要远远超过玛丽转让基塔所得的钱。但玛丽坚决不要爸爸和妈妈的经济援助。

这种情形只是放慢玛丽前进的脚步,但绝不会动摇她达到自己目的的决心。因为玛丽是这样一个女孩:她认为如果你想要什么东西就必须去做。她还相信达到自己目的的基本法则是:你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当你到达了你力所能及的地方,你会发现你还能看得更远。为了买下莱特,她用转让基塔得来的钱作为底金,然后列出一个凑齐那笔钱款的计划。她找到了一份工作,用赚来的钱付清了账目。她还找来行家帮助她训练莱特,一切费用自己支付。玛丽和莱特经过长时间的辛苦训练,终于开始赢取绶带。玛丽房间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绶带,她获得了比她为莱特付出多4倍的东西。

看完这个故事后,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