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蓝血精神
750800000004

第4章 从“头”注入蓝血精神,用行动实践使命 (1)

正如孙中山所说:“军人之职志,在防御外患,在保卫国家。”历代保国安民的军旅将士,都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情壮志。每当国家有难的关键时刻,这种使命感便激励着军中热血男儿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抗日战争中,无数抗日将士就是肩负着“为国而战”的崇高使命,舍生取义、以身殉国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率部队出征时,在誓师大会上发出誓言:“为了路西倚门东望的父老乡亲,我们就是战死疆场,也心甘情愿。”就是在这次出征中,彭雪枫深入前沿指挥,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殉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崇高的使命铸就了军人的道路,同时也是蓝血精神的一个支柱。

企业和军队一样,也有崇高的使命。使命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牛根生说:“为什么有人能力大,发挥的作用却小?为什么有人似乎无所不知,却又无所作为?为什么有人盯着好房、好车,却不能盯着责任、义务?因为缺乏使命感。”我们作为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同样需要树立使命感以保证自己有充足的动力。联邦快递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就很看重这一点:“我们总是告诉我们的雇员:你所从事的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商业,你每天在不停递送着的物品不是沙子和瓦砾,它可能是某个心脏病患者的起搏器、治疗癌症的药品、F-18飞机的零部件,或者是决定一件案子审判结果的法律证据。”无论身处哪个行业,从事怎样的工作,你肩负的都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职业使命,有没有这份使命感,你的职业状态和工作质量将大相径庭。因此,我们要学习蓝血精神,学习其中的使命感。

任正非:用使命感打造让世界尊敬的华为

任正非带领企业团队15年间兢兢业业,把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公司打造成中国通讯业的航母,让华为成长为中国民族信息产业的一面旗帜。

没有使命感就不会有华为这个技术型公司。1988年,任正非从部队转业,以2万元注册资本创办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营电信设备。他创业的原因是:只有技术自立才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科技支撑体系,工业独立是一句空话;没有独立的民族工业,就没有民族的独立。怀着对国家的使命感,以军人的献身精神,任正非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使命感贯穿了华为的发展史,这在任正非创业十多年后写的《致新员工书》中可见一斑:“公司要求每一个员工,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刚刚开始振兴的民族。只有背负着他们的希望,才可能进行艰苦的搏击,而无怨言。我们总有一天,会在世界通信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位置。”与《致新员工书》的精神相对应,任正非只选拔那些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员工进入干部队伍。例如,虽然任正非的弟弟、妹妹和女儿在华为工作,但都不是公司高层,也没有享受任何特殊权利。任正非自己则是奋斗报国的典范。2002年的时候,华为总裁的办公室内经常会突然传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噪音”。外边的人仔细听,才能辨别出办公室里有人正在朗读英语。虽然任正非的英语发音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但他的那股子学习精神却难能可贵。50多岁的任正非是在为华为进军国际市场而努力学习外语。

从使命角度出发,可以读懂华为的很多东西。

2005年,思科公司对媒体说,不排除收购华为的可能。熟悉任正非的人都认为华为不可能同意收购计划,一位曾在华为工作多年的员工对此有过非常精彩的评述:“只要任正非还在华为,就不可能有任何外国公司能收购华为,不管你是思科还是诺基亚,是IBM还是GE。为什么说有这样的‘人’就决定了这事的必然性呢?那得说这人的‘志’。

这‘志’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产业报国。这就是华为公司名字的来源,‘中华有为’,多土的名字啊,也没有诗意,但说明了这个公司以何为本。二是高于鸿鹄。这里再讲一个很多人知道的故事。1995年任正非对华为的热血青年们说,十年后世界上只剩下三家程控交换机厂家一统天下,华为是其中的一家。至于另外两个名字当然是大名鼎鼎的跨国巨头。那时候,华为的年轻人觉得老板是在激励员工奋发图强,只把这种‘理想’当笑话,说怎么可能呢?十年后的今天,再看华为,在程控交换机市场全球份额已经连续3年夺冠,当年的狂言已成事实。”在1995年,华为倾全部财力研发出来的唯一看家产品C&C08交换机刚刚推向市场,在中国还没卖出多少台呢,任正非凭什么“口出狂言”呢?因为他有鸿鹄之志,有偏执狂的追求,有驾驭大船的能力!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在创业之初就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并将自己的信念传达给了企业上下的每一个人,把华为打造成了彻彻底底的优秀蓝血企业。华为2008年的目标要过100亿美元,并要争取做全球技术领先者。华为这个企业巨人在世界的瞩目中,在华为人的坚定信念的支持下,渐渐前行。

改善观念,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观念不仅决定了一个人如何认知周遭世界,还影响着他所采取的行动。举例而言,相信“人是可信的”与相信“人是不可信的”,两种不同的观念将导致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如果一个人确信自己的儿子缺乏自信,而女儿深具侵略性,他一定会不断介入他们之间的争端,以防止女儿伤到儿子的自尊。

无论是解放军还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无论是香港飞虎队还是德国特种兵大队,所有的军人都能够为自己的组织、为自己的国家流血、牺牲,这种坚韧的蓝血精神来源于军人的崇高使命,这种使命感便来自于每一名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的崇高观念指引着他们的行为,共同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使他们具有强大的执行力与战斗力,塑造出无坚不摧的蓝血精神。因为人的观念与其成长环境密切相关,所以每个人的观念都有所不同。为了将蓝血精神融入自己的工作中,我们需要适时改进自己的观念,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工作。

丁晓兵任团政委时善于改变官兵的观念,所以工作很成功。直属营有名副连长任现职时间比较长,感到组织没有使用他,是有些领导对他有偏见。一天晚饭后,丁政委约这名副连长出去散步。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人只围着操场转了一圈,回来后这个副连长竟然一改平时的模样,从此竟像换了个人似的。

副参谋长龙雄找机会问这名副连长,那天政委到底对你说了什么,怎么几句话就能把你给转变过来。副连长告诉龙雄,政委那天什么大道理也没说,上来就问凭资历和能力,感觉自己在干部队伍里能排在什么位置。副连长赌气说,前50名吧。政委又告诉他,本来认真干还有希望,但现在这样“破罐子破摔”,谁都帮不了你。丁晓兵话锋一转,语气一下子变得很严厉,没有你干工作,你以为输掉的是上级领导、是党组织吗?你是把你自己毁了,你30岁不到就这么混下去,转业到地方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丁晓兵这几句话就把他给点透了,这名干部很认真地说,他从小除了爸妈很少相信别人,但是那天听得出政委字字句句那么真诚实在,绝不是在糊弄他。

解放军专门设立了政委一职,目的就是要改变官兵的思想观念,使其具备军人应有的品质。

不同的观念会带给你经验不同的人生。思想上一个小小的差别,会在人生结尾时,让起点相同的两个人相差十万八千里。比如说一般人在一个产品畅销后,通常会降低这个产品的品质,他认为这样能增加收入,而有人却会不断提高品质,这就是蓝血企业麦当劳的创始人克拉克的做法;当一个行业火热时,人们都会拼命挤进去,而李嘉诚总是在一个行业出现大问题时大举进入,地产危机时大量买地,好的时候不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看得太坏;在炒股票的人群中,进入股市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时,有人怨天怨地就是不怨自己,而高手都会有一个闭关修炼的过程。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有一年冬天,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镇长杰克逊大叔给一批又一批的流亡者送去粥食。这些流亡者显然已经好多天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接过食物后顾不上说一句感谢的话,就狼吞虎咽了,只有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例外。当食物端到他面前时,他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善良的杰克逊大叔认为,让一个流亡者吃一顿饱饭,是理所应当的,就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来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暗淡下去,失望地说:“先生,那我怎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平白得到这些东西!”好心的杰克逊大叔顿了一下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你帮忙。不过,等你吃过饭后,我就给你派活儿。”“不,我现在就做活儿。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那个青年人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这个年轻人。他知道这个年轻人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而且还走了很多的路,但如果不让他做一些活儿,他是不会吃这些东西的,但找什么恰当的活儿让他干呢?杰克逊大叔思忖了片刻,然后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那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蹲下来,十分认真而细致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杰克逊大叔并不想让他捶背,只不过找到让这个年轻人吃饭的理由而已,所以几分钟后就满意地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你捶得棒极了!刚才我的腰还直犯酸,可现在舒服多了。”随后将食物递给年轻人。年轻人这才接过食物,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地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现在太需要人手了,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那我可就太高兴了。”

那个年轻人就留下来,并很快成为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好帮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还将自己的女儿珍妮嫁给了他,并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20多年后,那个年轻人果然成为亿万富翁。这个青年人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哈默之所以能从众多的流浪者中脱颖而出,被杰克逊镇长留在庄园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是因为他打动人心的人生观:在利益面前绝不苟得,人一定要为自己的所得付出相应的代价。这种观念使他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行为,也给他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结果。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曾说过,人们往往把不成功归结于坏的运气,其实,很多人的失败是由于他们错误的行为而导致的,只是他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错误而已。行为由观念决定,因此树立正确观念非常重要。

具体到工作上,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观念呢?著名的管理咨询专家蒙迪·斯泰尔在自己为《洛杉矶时报》撰写的专栏中说道:“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工作的权利,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工作是人的天职,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当我们把工作当成一项使命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工作态度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轻视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时,其结果可想而知。工作上的日渐平庸虽然表面看起来只是损失一些金钱或时间,但是对你的人生将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是啊,如果一个人轻视自己的工作,将它当成低贱的事情,那么他绝不会尊重自己。因为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所以倍感工作艰辛、烦闷,自然也不会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