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蓝血精神
750800000023

第23章 三军一人,胜—蓝血团队是新时代团队协作的先锋 (3)

如果休假的同事交接工作时做详细的沟通;如果“我”多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意图的变化,并迅速通报给接手工作的同事;如果接收工作的同事及时打听客户意图有无变化;如果客户及时告之产品方案已经调整了,那么,就不会发生这次同事之间的矛盾。

误会有很多原因,例如:半语误会,信息传递不完整,有头无尾,有正无负,有喜无忧,让人片面解读(如上面说到的休假的同事没有交代清楚工作);缺省误会,别人传递的要素有七个,自己只领悟了五个,要素不全,于是一偏再偏,别人说了三句话,自己只听到了半句,于是断章取义;错位误会,自己丢了一个元宝,对方手里恰巧也有一个,便判定此元宝是彼元宝,不调查研究,不寻根究底,不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深一层想问题(如在怒火中误杀忠犬的故事);归因误会,有人剃光头,便以为他要当和尚,有人避开自己打电话,便以为一定是说自己的坏话;讹谣误会,听信谣言,不辨讹传,受人挑拨,横生枝节,隔人隔心如隔山……

我们看到,有太多的事情会导致误会,不积极主动地沟通,会使误会越来越深,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一定要牢记“矛盾的98%是误会”,多调查,多思考,多交流,及时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2.怎么说:沟通不需要长篇大论

有效沟通,意味着能够清楚而有说服力地传递信息、想法以及观点。

美国前总统里根被誉为“伟大的沟通者”, 他常对幕僚讲下面这个故事:

某个星期天,一位年轻牧师将做生平第一次讲道,结果发现,空荡荡的教堂长椅上只坐了一个人。牧师问那人:“你觉得我该怎么办?”那人回答:“我不太清楚,我只是个养牛的,但如果我到牧场发现只有一头牛,我还是会喂它。”于是,牧师走向讲坛,滔滔不绝地讲道,讲完后问那人:“你觉得怎么样?”那人回答:“我不太清楚,我只是个养牛的,但如果我到牧场发现只有一头牛,我绝不会把全部的饲料都塞给它!”

长篇大论,听众无法吸收,沟通时说话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方可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3.会说还要会听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还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种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心悦诚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现场的观众听完笑得东倒西歪,林克·莱特注意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他觉得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你是不是也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思维打断别人的话?这样一方面容易作出错误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别人缺乏被尊重的感觉。时间久了,别人将再也没有兴趣和你多做沟通了。请学会耐心倾听。

学会戴“有色眼镜”: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受到林肯总统重用虽有酗酒毛病但擅长打仗的格兰特将军的启发,提出管理者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例如房玄龄能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具体的办法,而杜如晦善于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做周密的分析,精于决断,唐太宗把他们俩搭配起来辅佐自己,从而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房(玄龄)谋杜(如晦)断”的人才结构。又如解放战争中,刘伯承擅长打仗,因此主管军事,邓小平擅长做思想工作,就当政委,两个人亲密无间的合作使刘邓大军所向披靡。“专才”组合得好,相互协作,互补互促,就可以构成更大的“全才”。我们学习蓝血精神要像刘伯承、邓小平那样发挥出自己的长处,然后和其他人的优点相互配合,这样就可形成公司团队整体的竞争力,这一点每个员工都要好好领会。

德鲁克认为,人本能地会将一切资源都用于某项活动、某个领域,以期取得某方面的成就,卓越通常只能表现在某一个方面,最多也只能表现在个别的几个方面。“所谓样样精通,实际上可能是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是十项全能。”例如陈景润不善言谈,有些“呆气”,当中学教员很吃力,后来进入数学研究所搞研究,攀上了“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峰。德鲁克还认为,“一个人能够做什么,才是组织器重他的原因,而他不能做什么,则仅是他的限制,仅此而已。”在梁武帝的武将群体中,有一个叫韦睿的人,生得羸弱瘦小,甚至连马都不会骑,但他很受皇帝器重,因为他在与北魏的长期战争中攻城略地,无往不胜。我们也要着眼于发挥出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为公司所用。

NBA每一支球队每一场比赛中都要对球员进行定位,球员自己也会对自己定位,是打前卫,还在后卫,抑或是中锋。如果是一个很好的中锋,让他当后卫,也许他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自己是块前卫的料,非要去当后卫,其在球场上的作为也就会大大减少。定好了位,球员们都能够自始至终坚守岗位。同样的,在企业中,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才干和优势,包括如下方面:行动、适应、分析、竞争、学习、责任、自信、战略、包容、纪律、专注、沟通、审慎、统率、学习、思维,等等。就这些优势因素来说,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关键是能够使用得当。我们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有时候我们的短处说是缺点并非完全确切,因为它是和某些长处相伴而生的,它是长处的一个侧面,用法得当,“短”亦即长。如唐朝大臣韩幌一次在家中接待一位前来求职的年轻人,此人在韩大人面前表现得不善言谈,不懂世故,介绍人在旁边非常尴尬,认为他肯定无录用希望,不料韩幌却留下了这位年轻人。因为韩幌从这位年轻人不通人情世故的短处中看到了他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长处,于是任命他为“监库门”。年轻人上任之后,恪尽职守,库亏之事极少发生。

蓝血精神提倡优势组合,发挥自己的优势。职场中,我们不可能成为全才,也许你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若将目光胶着于短处,则很难有成就;若给自己戴上“有色眼镜”,屏蔽掉缺点,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成功会变得更容易一些。

思考题一

有一个寓言,说的是严寒的冬天里,一群人点燃一堆火。大火熊熊,烤得人浑身暖烘烘的。有个人想:天这么冷,我绝不能离开火堆,不然我就会被冻死。其他人也都这么想,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火堆去寻找新的柴火。于是这堆无人添柴的火不久便熄灭了,这群人全被冻死了。

又有一群人点起了一堆火,一个人想:如果大家都只烤火不添柴,这火迟早会灭的。其他人也都这么想。于是大家都去拾柴,无人烤火,于是这火不久也熄灭了,原因是大家只顾拾柴,没人烤火,均陆续冻死在捡柴的路上,火最终因缺柴而灭。

又有一群人点起了一堆火,这群人没有全部围着火堆取暖,也没有全部去拾柴,而是制定了轮流取暖拾柴的制度,一半人取暖,一半人拾柴,于是人人都参与拾柴,人人都得到温暖,火堆因得到足够的柴源不住地燃烧,大火和生命都延续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读完这个故事,请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思考一下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思考题二

一些遗传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对基因决定,另外还有5对次要的、潜伏的修饰基因,它们决定着人的特殊天赋,起着降低智力或提高智力的作用。一般说来,人的这5对次要基因总有一两对是“好”的。也就是说,一般人总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与潜能。

达尔文学数学、医学呆头呆脑,一摸到动植物却灵光乍现。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阿西莫夫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重点挖掘这方面的潜能,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为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珍妮·古多尔清楚地知道,她并没有过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动物方面,她有超人的毅力、浓厚的兴趣,她自认为有这方面的潜能,而这正是干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没有去攻数学、物理学,而是进到非洲密林里考察黑猩猩,终于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

汤姆逊对自己“那双笨拙的手”在处理实验工具方面的表现感到很烦恼,因此他的早年研究工作偏重于理论物理,较少涉及实验物理,然而当他找了一位在做实验及处理实验故障方面有惊人能力的年轻助手后,他就避免了自己的缺陷,努力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与潜能。

读完这个故事,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 你的长处是什么?

2.请谈一下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