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蓝血精神
750800000002

第2章 蓝血精神:常青企业的高贵基因 (1)

《孙子兵法》中界定了为将的五种德行:智、信、仁、勇、严。军旅生涯,培养了将领的洞察力和应变力,使将领信守承诺,对上级、部下、战友、百姓有仁爱之心,不怕艰苦和风险、勇往直前,严于律己、严格治军。而这些,正与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不谋而合。军人素质遇上市场经济,使得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批优秀的军人企业家,人们尊称他们为“蓝血企业家”。本章深入探讨了蓝血精神的核心因素与本质特征,展示了蓝血精神在企业中得到运用后带来的巨大效益。

“蓝血”:军人企业家成为商场精英的秘密武器

“蓝血”一词源于西班牙,指具有高贵血统的贵族,后来西方用“蓝血”泛指那些高贵、智慧的精英才俊。直到“蓝血十杰”的出现,使军人企业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蓝血”也成为卓越人士的代名词。

“十杰”出身名校,他们是二战期间美国空军的后勤英雄,卓有成效地将数字化管理模式用于战争,为盟军节余了十亿美元的耗费。当这十位军官退役后,被亨利·福特二世聘用到了福特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曾因产品创新而创造过耀眼的辉煌,然而,到了1945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加之产品陈旧等一系列原因,开始出现亏损。这时,这十位退役军人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为福特公司建立起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为企业管理理论注入了新鲜因子,把福特公司从低迷不振中拯救出来,协助公司振翅高飞。这十个人也被人们尊称为“蓝血十杰”。

“蓝血”的成就远不止于此。据调查,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管理者有军人背景。因此有一种说法,在美国,最大、最优秀的“商学院”,不是哈佛,不是斯坦福,而是西点军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裁有5000多名。

我国许多优秀企业的创始人或管理者也是蓝血企业家: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华为的任正非、华润集团的宁高宁、万科的王石、华远的任志强、国航的李家祥、海南航空的陈峰、长虹的倪润峰、广厦集团的孙广信、杉杉集团的郑永刚、慧聪的郭凡生、青岛双星的汪海、苏泊尔的苏增福、中信的王军、北大方正的魏新、宅急送的陈平、华谊兄弟的王中军、今典集团的张宝全、中远置业集团的徐泽宪、江苏永钢的吴栋材、浙江依多金集团的盛云龙……据统计,在中国排名前500位的企业中,具有军人背景的总裁、副总裁有200多人。

蓝血企业家在商业界的卓越成就让我们开始思考其成功背后的必然性。军人出身的背景使他们身上映射着蓝血的光辉:他们接到任务从不退缩,“保证完成任务”是他们不变的宣言;他们时刻忠于组织,“忠诚胜于能力”是永不改变的信念;他们面对困难从不畏惧,有敢于执行“死命令”的决心与孤胆;他们的危机意识长存,心头总悬着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们勇于开拓、奋勇向前,敢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挑战……

这些特质是军队赋予他们的,他们将其带入了企业,并灌注于企业活动之中,形成蓝血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蓝血企业的人员普遍具有坚定的信念、严明的纪律观念和卓越的执行力。他们把蓝血精神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企业创新技术、完善产品、开拓市场,为企业长久屹立于优秀组织之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使命”、“纪律”、“领导力”:蓝血精神发挥强大威力的核心因素

蓝血精神的三个核心因素是“使命”、“纪律”、“领导力”。使命是共同遵从的信仰(如解放军的“为人民服务”),纪律是被严格遵守的行动规范,领导力是带动大家一起完成使命的影响力。使命提供方向,纪律保障使命的真正落实,再加上领导力作为支持,就足以塑造一个卓越的组织。

1.使命是蓝血组织的基础

影视剧《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集结号》把战争的残酷和血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军人为了报效国家很可能要献出一只胳膊、一条腿,甚至是最最宝贵的生命,没有强大的使命感,是不可能有勇气上炮火连天的战场的。因而,使命感是蓝血组织的基础,它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深层激励。

我们可以考察一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它以极落后的武器装备和极差的后勤补给打败了二战后世界上装备最好的军队。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人贝文·亚历山大在《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中,对志愿军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他说:“一旦受到火力攻击,进攻中的中共军队便立即卧倒,但只要射击停止,他们便一跃而起,再往前冲。全面进攻如果开始,他们便勇往直前,即便遭受重大伤亡,也很少停止进攻。其他部队前赴后继,也从阵地的四面八方涌上前去,直到完成突破任务。”一个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士兵回忆,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军人如此英勇,能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保持战斗力。在-20℃以下滴水成冰的雪夜,他们也能突然发动袭击。由于后勤补给经常被轰炸阻滞,他们大多衣着单薄,很多人连鞋子都没有,但丝毫不影响他们进攻时的奋勇与力量。

是什么样的力量塑造了这支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亚历山大认为最主要的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亚历山大在书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描写这支伟大的军队如何激发信念的力量。要使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无畏,除了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感,保家卫国、消灭敌人的决心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条件用来焕发精神的巨大潜在能量,志愿军采取平等主义路线,尊重每一个人、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创造精神。

在战场上,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在商场中,军人企业家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造福社会。军人身上强烈的使命感用于商业可造就基业常青的企业。军人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我一入伍,就要‘忆苦思甜’,要明确为谁来当兵、为谁来打仗。当时连续三天,停止一切活动,要共同回忆家中的历史,回忆旧社会的迫害,有时大家简直泣不成声。我在看解放战争历史的时候,看到在东北,打仗前要进行‘两忆三查’,就是要把分房分地办得好的战士的家乡情况告诉大家,激发战士对敌人的痛恨。现在我讲,企业为什么第一就是要让士兵爱打仗,确实是因为这种氛围一旦造出来就非常厉害,对提高企业执行力有极大的帮助。”多年以来,柳传志的很多战略选择,例如“推行汉卡”、“建立香港基地”、“以主机板进军全球市场”、“开创国产微机”等,都体现了振兴民族工业的强烈使命感,没有使命感的企业不可能优秀。

早在1992年,在深圳国土局主办的房地产沙龙上王石就有过这样的发言:“超过25%的利润万科不做。”要知道这不是消费者协会的活动,而是坐满了商人的业内沙龙,当时会场一片哗然。王石给自己的定位不仅仅是一位谋求利润的商人,还是一位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使命感的商人。如果要追溯这种社会责任感的来源,正是得益于曾经的军旅生活。阿里巴巴CEO马云说:“你不管做任何事儿,脑子里不能有功利心。如果一个人脑子里想着人民币,眼睛看到的是美元,嘴巴吐出来的是英镑,那这样的人是永远不会真正地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

一个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它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公司和军队一样,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公司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就像人体中的一个器官要履行其生理功能,公司要履行其社会职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2.纪律是蓝血组织的保障

邓小平多次强调,讲理想、讲纪律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这里边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谁想打就打,不想打了掉头就跑,或者打胜仗时士气高昂,一遇困难和危险就开始动摇,那部队怎能有战斗力?所以,纪律是夺取战斗胜利的重要保证。纪律严明是军队战斗力强的主要标志之一。

抗美援朝战争即将结束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愿打下去了,只有南朝鲜军队不肯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还想在战场上捞些便宜。为此,我志愿军总部决定再给敌人一点教训,命令60军组织两个团利用夜色潜伏到敌阵地前沿,其中突击连距敌不到200米。第二天,敌人产生怀疑,不断往我潜伏区开枪打炮。邱少云就是被炮弹引发的山火烧死的。同一天,潜伏部队中有的战士腿被炮弹炸断,怕暴露目标而未敢包扎,直到鲜血流尽而牺牲;有的战士腹部被弹片击穿,肠子滑了出来,就自己塞进去,仍一声不吭。一天下来,像这样壮烈牺牲的官兵就有30多人。正是因为有了铁的纪律,才保证了志愿军未被发现。战斗打响后,我军仅用70分钟,就取得歼敌一个团大部的胜利。此役战报传到板门店,南朝鲜的谈判代表马上老实了,停战谈判很快达成了协议。邱少云等烈士用自己的生命坚守了战场纪律,从而保证了胜利。

巴顿将军说:“纪律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们发挥最大潜力的基本保障。所以,纪律应该是根深蒂固的,它甚至比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死亡的可怕性质还要强烈。”

古今中外,凡具有战斗力的军队,无一不是具有严格纪律的军队。一次战斗、一场战役以至整个战争的胜负,无不跟军队的纪律密切相关。

在对越反击战中,老山前线某连在参战前有个时期纪律不严格,曾出过重大事故。到前线后,他们吸取了教训,十分重视战场纪律和规章制度的落实。从一日生活、查哨、勤务,到送饭、背水、大小便都有严格的规定。部队为了避免越军袭击,连里规定,没有战斗,不执行勤务,谁也不准离洞一步。开始有的战士想不通,认为管得太严。一天,一名战士私自出洞想换换新鲜空气,可敌人的一发炮弹就落在离他不到两米远的地方,值得庆幸的是那发炮弹是颗臭弹,否则就有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这件事对大家的教育极其深刻,从此,他们都严格地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参战的几个月中,击毙敌人50多人,自己仅2人受伤,成为前线部队严格遵守纪律的模范单位。

军队的纪律观念在企业经营中大有用武之地。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保证企业战略的贯彻执行,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如果企业的各部门和每个员工都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主张行事,而不受企业的纪律约束,企业的战略就不能贯彻执行,企业的任务就无法完成,因此我们说纪律是保障。我们来看几个蓝血企业家的例子。

艾森豪威尔:“我在西点军校接受了关于纪律的严格训练,它帮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陆军指挥官。在后来为企业服务的职业生涯中,我成功地把这种纪律观念灌输给我的每一个下属,它又帮助我获得了不凡的成功。”

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出身军队,他制定了许多极其严格的规定,如著名的“三米原则”,即沃尔玛公司要求员工无论何时,只要顾客出现在三米范围内,员工必须微笑地看着顾客的眼睛,主动打招呼,鼓励他们向你咨询和求助。这些严格的规定保证了服务的质量,促进了公司的成功。

英特尔前中国区总裁简睿杰也有军人背景:“在军校服役的过程,一个人身处具有明确目标和严格纪律的环境之中,这对后来我所从事的工作都非常有意义。”

革命老人谢觉哉说过:“战斗,要有纪律;劳动,要有纪律;工作,要有纪律……人是生活在纪律里面的。”蓝血精神中的守纪精神是企业和个人成功的有力保障。

3.领导力是蓝血组织的推进器

“那场仗惨呀,一个冲锋下来死了9个连长。我们连有153个兵,一家伙死伤了将近一半。我当时是个中尉,连长牺牲了,就由我代理连长。我那时喝酒在全部队都是有名气的,只要准备冲锋了,先拿上一瓶白酒,咕咚咕咚地灌下去,然后把瓶子一甩就开始干。我是第一个冲出去的,士兵们跟着冲。”这是一位国民党老兵对台儿庄战役的回忆,他的身先士卒激励了手下的士兵们勇敢冲锋。台儿庄大捷是在无数优秀指挥员的领导下取得的,一支部队如果没有了领导的组织与示范作用,就会失去战斗力,所以说领导力是蓝血组织的推进器。

1934年底,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离开江西开始了战略转移。红军周旋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历尽千难万险最后到达陕北,完成了历时一年的长征。在此途中,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不足两万人,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后,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走上讲台,首先看了看在座的红军将士们。目睹眼前这些衣衫褴褛、憔悴疲惫、面黄肌瘦的红军干部,他流下了悲喜交加的泪水,说道:“我们虽然丢掉了中央根据地,遭到了失败,但到了陕北,毕竟还是胜利了!我们的队伍少了许多人,损失是惨重的。但走过来的同志经过千锤百炼,都是革命的种子!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