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长街短吻
7506000000004

第4章 爱又何必矜持/刘墉

几个朋友聊天,谈到前些时很轰动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徐志摩真是艳福不浅,周旋在三个爱他的女人之间。”一人说。

“你怎么知道她们爱他?”有人问。

“当然!《小脚与西服》书里写了,张幼仪到晚年都讲她是最爱徐志摩的。”第一人说,“陆小曼爱到在临终前一心念着要葬在徐志摩身旁。林徽因她是从情窦初开一直爱到老、爱到死啊!”

“可不是吗?”有人把话接过,“戏里演了,在康桥下,徐志摩吻了林徽因。”

“那是戏,不是真事。”第二人还是不服,“你没听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说吗?他妈妈跟徐志摩只是朋友,不是爱人。”

“得了吧!只怕早发生关系了。”

此话一出,大家都有了意见——

“恐怕没有!”“我看只是神交、心仪。”“要是没有,徐为什么非跟张幼仪离婚要去娶林徽因不可?”

正争论,男主人说话了:“我知道没有。在那个时代,如果徐志摩真做了,林徽因就非嫁给他不可。”笑笑,“所以不得不佩服徐志摩够绅士,但是话说回来,要是他不矜持,事情倒也简单了!”

徐志摩与林徽因到底有没有发生关系?我不知道,却想起同时代,他们的好朋友胡适。

胡适的情况跟徐志摩不是很相似吗?

同样是父母之命,胡娶了江冬秀,也同样经过一番抗拒,到头来还是同了房,生了孩子,又同样出了国,在国外有了心仪的女子。

林徽因是外交官的女儿,韦莲司是教授的掌珠。他们同样成为心灵的伴侣,一对在康河,一对在哈德逊河。

然后是分离,却不断地通信。胡适远比徐志摩长寿,所以和韦莲司一通信就是五十年。

胡和韦有没有发生关系,也成为许多史家探索的目标。唐德刚曾在《胡适杂忆》里把他们定为“异国情侣”。而且说胡适曾在“二人”相聚时“显有所求而为韦女所峻拒”。

夏志清的看法则相反,认为当时“有所求”,想要“欢爱”的应该是韦莲司,胡适后来甚至为那时自己不解风情的举动向韦莲司解释。

于是我想:如果当天的约会中,胡适或韦莲司放松了防线,他们后来的发展不知会如何?

他们会通信半世纪,还是会白首一生?

想起大学时班上的一对情侣。不,应该说“像胡适与韦莲司那样的朋友”。

下课后常见他们两人一起离开教室,一起往罗斯福路走去。

两个人都在那儿搭车回家,由起初的同路,到后来的作伴,到后来可以一人等着另一人上车,车来了不上,又等对方的车来,一等、再等,便是几个钟头。

但是他们错过了一件事。

有一句话他们始终没对对方说。

直到有一天,杀出个程咬金,另一个女生主动对那男孩子示好,而且居然大胆地直说“我爱你”。

那男生放学之后,就不再与他“心灵的女友”同行,而去与那个“热情的女友”相偎。

大家都看得出,挂单的女孩失落了,仿佛一下子跌入冰窖。更可悲的是,她连失恋都谈不上,因为“他们”并没有恋爱过。可是,她也深深地恋爱过了。于是我想:如果她能壮起胆子,早一天、早一刻,对男生说出自己的爱情,后来的发展会不会完全不一样?

在《你不可不知的人性》里,我写过一个“无耻老豆”。当公司旅游的时候,硬闯进年轻女同事的房里,发生了关系。

那女同事虽然早有男朋友,但仍然是处子,她的男朋友不知发生了事,也依然那么矜持、那么绅士。却不知自己女朋友和无耻老豆的关系还在继续中。

那故事有真实的背景。记得当初我听说这件事的时候,真是吃惊极了。

“请您把它写出来,告诉大家。”女主角在电话中对我说,“该表达的时候就要表达,别太矜持。”

“我永远不会忘,”她忿恨地说,“我恨他!”

“恨那无耻老豆?”我问。

“不!”她居然回答,“我恨我的男朋友,虽然他现在已经成为我的丈夫,但是我仍恨他,他毁了我一生美好的记忆,他是一个懦夫!”

想起在美国教育电视台看过一部生物影片。

一群坦桑尼亚的黑猩猩聚在一起,公猩猩各自表现,希望吸引一只母猩猩的注意,就争风吃醋地追逐打斗。

镜头由那群公猩猩的地方转开,向右拍躲在树后的母猩猩。

天哪!她居然正在交配,跟一个最不起眼的、又瘦又小的“外来”的猩猩交欢。

也想起在2005年5月号《自然历史》(NatumlHistory)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

插图上印着许多“地道”,每个“地道”的入口处都守着一只雄性的“圣甲虫(DungBeetle)”,“地道”的深处都藏着一只雌虫。

“地道”口的雄虫,身体都很巨大,长着长长的角。以防备其他雄虫来夺他所爱。岂知在那些“地道”不远处,竟然有些无角而且体型小得多的雄虫,偷偷挖了“地道”,斜斜地通向前者的“家”。

插图画得很讽刺——

那雄虫守在门口,家里的雌虫正和外来的雄虫交配。

多讽刺的猩猩世界、甲虫世界和人的世界啊!

既然爱,何必等?何不说出来?

矜持是对的,但是如果矜持成为无限期的等待和不确定的未来,就难免有那更“实际行动”的人捷足先登。

如果徐志摩胆子再大一些,如果胡适和韦莲司不曾那么矜持……我不知道他们的情史将如何改写,改写得对或错。

只晓得如果那纯情的女生早一刻表态,那书呆子能早一天示爱,便可能不再有终身的遗憾。

“早知道你会看上他那种人,当初就追你了。”

“谁让你不早追?我等你已经等太久了。”

千百年来,这是多少人心底的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