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的艺术
7504800000026

第26章 拥有超然的心态,便始终握有处世的主动权(2)

虽然佛立克的“胜利”使柏莱尔感到“悲酸苦涩”,有些时候还很是不自在,但他却能体会到柏莱尔的感情。佛立克施以圆滑温和的手段,不久便拉拢了全体店员,博得了他们的爱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为人处世是多么老道。

这里,我们看到了两种人生,柏莱尔是那种虚荣心太强的人,他满足于人对他的奉承和尊敬,轻飘飘地浮生在生活的水面,不再努力,不再追求,于是就被生活轻而易举地打败了。

佛立克则是代表了现实生活的人,他没有虚荣心,他可以满足于当别人的下属,只要有机会,他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他永远都是清醒地看着自己的实际,既不自卑,也不自傲,能够实际地看待自己,也能够实际地看待别人,所以,他取而代之,别人也会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通过这两个人的比较,我们就会清醒地看到虚荣心是要不得的,有了虚荣心,人就会看不见实际,就会脱离实际,最后就会被生活所淘汰。

嫉妒乃处世之大忌

你的一位朋友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即将出国,你是禁不住称赞道:“真棒!”还是心里酸酸地说:“咳,傻小子有傻福呗……”

你的一位女性朋友,嫁了一位老外,就要随夫到国外定居。你是衷心祝福她,还是在背后撇嘴:“就她那长相,也就傻老外能看上……”

某天,你听人谈起某位过去在单位不得志的同事下海几年发了,现在有自己的公司,你的第一反应是高兴,还是来一句:“没准儿是发的不义之财吧……”

和你同时参加工作的某君,现在已是处长了。每次他见了你,都会热情地打招呼。你是同样大方自然呢,还是在心里暗自说道:“不就是当了个破官儿嘛,看那假惺惺的样子……”

如果你的表现是后者,那你就是嫉妒了。而嫉妒,用著名诗人艾青的话来说,是“心灵上的肿瘤”。你要不警惕,不痛下决心把它“割掉”,它就会“像锈蚀铁那样,以自身的气质腐蚀自己”(希腊,安提斯德内《片段》)。

嫉妒,作为人性的弱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尤其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个体之间的差异在交往中更加突出的时代,人们的嫉妒心理也就有了广阔的土壤。日本学者摩武侈曾说过:“所谓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夺取,或将被夺取的时候所产生的感情。”

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觉得别人比自己强,或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自己,心里就不是滋味,进而产生了一种掺杂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疑与失望、自卑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

嫉妒者容忍不了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所无法得到的名誉、报酬,或者一切他认为是很好的东西。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最好别人也一事无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拥有不了。

据报道,在一个乡村里,发生了好几家人陆续死亡的事件,公安机关费了一番周折,才将元凶找出来。

原来,这村里有一个中年女人,丈夫离家出走后不再回来。这个女人渐渐对自己的孤独生活和别人家亲情融融的生活对比产生不满。她看不得别人一家子在一起时的那种亲密,为此,竟然妒火中烧,心生歹心,装着帮人家老人小孩做饭,或请别人来家里吃饭的机会,伺机下毒,且是少量慢慢地下,使服者事后慢慢加重病情。这样嫉妒心强的女人,一手制造了“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惨剧。

妒忌是一种缺陷心理。它是由于妒忌者羡慕一种较高的生活,或者是想得到一种较好地位,或者是想获得一种较贵重的东西而产生的。自己不能得到心理的补偿,发现身边的人或站在同样地位的人先得到了,就会产生妒忌。

妒忌这种心理缺陷往往发生在秉性多疑者身上,他们满腹猜疑,总以为各种烦恼和困境是别人有意加于他们的。妒忌心理,往往自爱的成分多于爱人。妒忌者往往缺乏自知之明。个人主义是引起妒忌的根源,大凡好妒忌的人,都是私心重的人。他们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夺了她的名誉、地位,有损她的一己之利。因此,和她距离越近的人,越容易引起她的妒忌。妒忌心的本质是突出“我”,这种人,总是希望“我”最好,别人都不如“我”,她的精神世界里除了自我满足以外,再也容不得任何别人的存在。总之,产生妒忌的思想根源是个人主义,是自私心理的一种表现。

要克服妒忌心理,按以下方法尝试改变一下以前的心理可能会大有益处。

(1)胸怀大度,宽厚待人

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一个妙法:那时候在演奏钢琴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

(2)自知之明,客观评价自己

当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从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后,再评价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

(3)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

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是说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就像嫉妒者随时随处为自己寻找痛苦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想:比起别人可能得到的欢乐来,我的那一点快乐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会永远陷于痛苦之中,陷于嫉妒之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嫉妒也是一种情绪心理。

(4)少一分虚荣心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有嫉妒心理的人来说,主要是爱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一种空虚心理的需要。单纯的虚荣心与嫉妒心理相比,还是比较好克服的,而两者又紧密联系,所以克服一分虚荣心就少一分嫉妒。

(5)自我抑制,自我宣泄

自我抑制,是治疗嫉妒心理的苦药;自我宣泄,是治疗嫉妒心理的特效药。嫉妒心理是一种痛苦的心理,在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用各种感情的宣泄来舒缓一下是相当必要的。

少一点欲念,多一点超脱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所谓人各有志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我还是要奉劝各位:少一点欲念,多一点超脱,淡泊明志,莫为名利遮望眼,这样才能获得处世的主动权,否则就像下面的宋之问一样悲惨。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之问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之问遂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己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希夷活活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做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我们所说的忍名让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人生命题。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玷污自己的名声。但是,什么事都不能过于追求,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产生邪念,走歪门。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

就宋之问来说,纵不夺刘希夷之诗,也已然名扬天下。糟的是,人心不足,欲无止境!俗话说,钱迷心窍,岂不知名也能迷住心窍。一旦被迷,就会使原来还有一些才华的“聪明人”变得糊里糊涂,使原来还很清高的文化人变得既不“清”也不“高”,做起连老百姓都不齿的肮脏事情,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

求名并无过错,关键是不要死死盯住不放,盯花了眼。那样,必然会走上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路。

还是苏东坡先生说得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美名美则美矣!只是对于那些还有一点正义感,有一点良知的人,面对不该属于他的美名,受之可以,坦然却未必办得到!得到的是美名,得到的也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条捆缚自己的锁链,早晚会被压垮,压得喘不上气来。反之,淡泊名利,就活得真实,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活得安然。

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元素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并因此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又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了19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居里夫人却说:“有两把椅子就够好了,如果椅子多的话,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3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就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生活很节俭。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好的纸片,在上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却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继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获诺贝尔奖之后,由居里夫人培养成才的两对后辈也相继获得了诺贝尔奖: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约里奥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荣获1956年诺贝尔和平奖。

居里夫人的这种淡泊处世,冷对人生,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人生境界,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浮躁的时代,在这一时代,只有安静下来,终有淡泊名利,才能成大器,才能攀上高峰,才能达到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积极的心态足以改变命运

幸福来源于自身的心态,乐观、知足、不抱怨等等,拥有了这些,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职业,家庭是否富裕,孩子是否出色,他的眼神都会清澈,神情都会自信,他的生活会因此充满柔美的乐章,周围的人都喜欢与他在一起,感受他带来的愉悦气息,这样的人没有理由不幸福。

那何谓心态?简而言之,心态就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事情、对问题所持有的看法与观点,就是我们对工作、对事业、对家庭、对朋友、对同事等的态度。人的心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某一阶段的人生走向。一个人若是一生都能保持良好心态,那么,他的人生路就会越走越宽,生命的景色会越来越美,生命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小芳和欢欢是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关系很要好,是当时班里有名的姐妹花。走上社会后,由于各自的工作都很忙,见面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有一天,两人在街上碰到了。小芳说:“欢欢,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脸色这么难看,是生病了,还是心情不好?”欢欢说:“别提了,我最近很痛苦,我离婚了,这辈子我是完了,不会幸福了!”听了欢欢的话,小芳告诉欢欢,我和你一样,我也在不久前离婚了。当欢欢听到小芳的话,一脸地惊讶,一脸地不相信。不仅发出“是吗,你也离婚了?”的疑问。“我看你心情不错,不像离婚的样子。”小芳说:“为什么不高兴啊!我现在冲出围城,很自由,我要好好过日子!”

同样是离婚,但她们对待离婚的心态却是大相径庭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们各自的生活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欢欢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女人,离婚后一直都生活在阴影之中,没有一点快乐可言,整天以泪洗面。起初,家人、朋友都对她好言相劝,可她就是听不进去,还很敏感,把大家的好心安慰当成是在嘲笑她,久而久之,就没有人再去理会她了。而且由于心情不好,工作也频频出错,领导不得不把她调到另一个部门从事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她心中不满,于是愤然地辞职了。

我们再来看看同样是离婚的小芳的境遇。离婚后的小芳感到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过日子了。心理很是开心,很是轻松。因此,在离婚的第二个周末,就邀请自己的同事、同学、朋友到家里聚会,大家无拘无束地喝茶、聊天,积累了很好的人缘。心情好,工作更是得心应手。为公司创造了不菲的业绩。而且她还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了MBA的学习,顺利拿到了学位证书,生活过得越来越幸福。

可见,一个好心态,对于一个女人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女人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好心态呢?

(1)冷静明智

不让男人看见自己的狼狈相,尽量不在思维混乱的时候与别人交流,也尽量避免心烦意乱的时候与他人沟通。等头脑清醒的时候,再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表达出来。

(2)自信坦然

当他恭维她时,她会说“谢谢”,她不会去阻止他的赞美。她不会询问他前任女友的长相,也不会跟其他女人争风吃醋。

(3)幽默乐观

幽默可以让对方感受到她的独立思考。但是,她不会嘲笑他,也不会对他不尊重。

(4)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