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的艺术
7504800000021

第21章 方圆有度,处世要活(5)

为人处世要能屈能伸,在力量弱的时候就要委曲求全,这样才能保存实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当时燕王非要逞一时之勇,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去攻打齐国,很可能早就成了刀下冤魂了。

做人能懂得弯曲并敢于弯曲,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境界。懂得弯曲,是为了不折断正直。有时候,适当的弯曲是一种理智。弯曲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的忍让。弯曲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弯曲不是毁灭,而是为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为了让生命锻炼得更坚强。

老子曾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思是,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会直伸;低洼会充盈,陈旧会更新;少取会获得,贪多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张扬,反而得聪慧;不自以为是,反倒明察;不自己夸耀,反得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持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普天下没有人能与之争。其中的道理似乎并不深奥,那就是学会“曲中求直”。

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向生活低头,就是学会“蓄势”,为将来“待发”做好充分的准备,懂得厚积薄发。余秋雨先生在《为自己减刑》一书中提到了他的一位狱中朋友因受其启发,在监狱里勤学英语,并学有所成。刑满释放时,带出了一本60万字的英语译稿,且出狱时神采飞扬,丝毫不像受过牢狱之灾的人!他的这位朋友学会了向生活低头,学会了“利用”生活,学会了先“委屈”于生活,后“俘虏”了生活,也就是学会了能屈能伸,并最终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获得了成功。

待人要真诚,方直感人

“诚”是《中庸》道德观念中最重要、最不可缺失的一环。它将天、地、人三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用它来启承三者,而三者又是以“诚”为轴心相辅相成的,天下万物则各用其能,各尽其职。“致中和”,从而使人与人、人与天、人与地相互协调,天下太平。

“诚”具体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中“性”,而“至诚”则符合了“中庸之道”,是道德品行最理想的境界,为了达到这个理想境界而修身养性,则能上通天道,下通万物生息病患,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最佳途径。

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才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只有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才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只有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才可以帮助天地培育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所以,只有先对自己真诚,才有可能在与人交往中对别人真诚。

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在他的《太极图说》中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而何谓之“秀”呢?即人纯粹至善的品质——“诚”。“诚者,圣人之本。”“圣,诚而已矣。”

人极则圣,圣人则诚。所以,人只有得到“诚”,用以身作则的方法去诠释它,把它当做一面镜子,才能从中更加透彻地认识到自己的“真性”,从而推及他人以及整个天地万物的“真性”,正所谓“至诚可以参天地”。

试看,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中,因为讲诚信,诸葛亮感恩图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讲诚信,关羽铭记“桃园结义”的誓言,身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回到刘备身边。人们崇拜诸葛亮、敬仰关云长,就是崇拜敬仰他们这种讲诚信的可贵品质。

《管子》有云:“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准则。为人处世,要想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人觉得亲善的性格,就需要先要求自己做到“诚于心”,“诚”与“信”是一个整体,有“诚”才使人“信”。“信于外”,即是在实际与人交往中“诚”的最完满的表达。真诚是一个人最大的也是最值得骄傲的资本,没有人能将真诚置之脑后。真诚是自我完善的根基,也是与人交往的发端和最终的归宿,如果没有了真诚,人性和事物就无法达到统一,也就无法谈及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然而,当我们进入这个充满竞争的经济社会时,随着经济的腾飞,我们的道德水准却正在走向滑坡,有许多人已经丧失了“诚信”这一为人的本性,取而代之的是耍小聪明,使用阴谋诡计,弄虚作假。难道我们的社会和人都犯了什么病了吗?实际上,经济有经济的规则,做人有做人的规则,处世有处世的方和圆,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都一样有规则。做人如此,交朋友如此,做生意也是如此。李嘉诚说:“一个企业的开始,就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具备的商业道德。”如果没有了“信誉”,这个社会将是个什么样子?人际交往又会是什么样子?那么一个人又怎能谋求长远发展?

因此说,不论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只要真诚的桥搭到彼此的心里,那么嫉妒、猜忌、勾心斗角还会有容身之处吗?如果相互依赖,互相信任,那么无疑你会从中得到充分的自由,创造和享受自己的人生。

有一天,张良闲着没有事情做,就出来随便走走。当他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看见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古稀老人在桥头站立,看老人的衣着打扮像是一个生活贫苦之人,从老人的神色看,似乎是在等什么人。张良也没放在心上,还是走自己的路吧。但当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却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故意让它掉在桥下,然后很生硬地指着张良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听着这样无礼的要求,一股怒火从张良的脑门直往上窜,心想:“我与你一点不认识,凭什么要我给你拾鞋?”但当他想到老人年岁已高,身体已经不自如了,下到桥底拾鞋的确有困难的时候,便忍着怒火,从桥下为老人取来了鞋子。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老人沧桑的脸上还是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说:“把鞋给我穿上!”语气还是很霸道、生硬,根本就不是求人的语气。张良虽然很不愿意,也很生气,但他又想了想:“既然已经为他拾了鞋,好人做到底,穿鞋就穿鞋吧!”于是,张良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把鞋穿在老人的脚上。

等张良做完这一切后,老人一句话没说,只是看着张良哈哈大笑后转身而去。

老人怪异的行为,很是让张良吃惊,他看着老人远去的身影,怎么也想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自己也悻悻地继续走自己的路。谁知,过了一会儿,这个做事显得无礼的老人又返回来了,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你在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张良对老人的异常行为虽然感到诧异,但还是恭敬地说:“是!”

五天后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张良便穿戴整齐,急急忙忙向下邳桥赶去,谁知老人早已等候在那里了。看到张良后,老人很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又过了五天,天还没亮,张良早早地起床梳洗,完毕后匆忙向下邳桥奔去。老人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大怒道:“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于是,半夜时分就等候在下邳桥的桥头。过了一会儿,老人步履蹒跚地走来。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见张良早早来了,终于露出了笑容,说道:“年轻人就应该如此!”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听了老人的话,张良很是感动,深深谢过老人,很虔诚地用双手接过书来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又对老人表示了一番感谢后,带着书回家了。回到家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干。学成后,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真诚的人呢?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首先,要做到真诚,不能只在外表上下功夫。说话表情虽好,而你的内心不诚,至多只是“巧言令色”罢了。对方如不是糊涂之辈,定会看出你的虚伪,因为内心不诚,凭你巧言令色,终有若干破绽给对方看出,岂不成为心劳术拙吗?相反,内心真诚,即使拙于辞令,拙于表情,却能体现出你的朴实:诚且朴实,效力更大,只要对方对你素无误会,你的真诚,必能感人。

其次,最忌的是平时好用欺骗手段,欺骗也许能得一时之利,却不能维持长久。如果你的欺骗为人察出,即使你真的有诚意,仍会被认为是另一种姿态的虚伪。因此,一生不可有任何欺骗行为。也许你曾遇到过这种人,你以真诚相待,他却以诡诈回报你,于是,你便对于诚的效用发生了怀疑。其实,真诚的力量是绝对的。所以会发生例外,是由于你的真诚不足以打动对方的心。对一切你要“反求诸己”,不必“求诸人”,这是用真诚打动别人的惟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