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的艺术
7504800000017

第17章 方圆有度,处世要活(1)

生存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很多人都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但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实现梦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成功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各种为人处世的技巧,各种有利于自身的社会关系。就如同人们常常说的,为什么同样是一件事,有的人做起来历尽波折,有的人却能够顺风顺水?有的人做事无可挑剔,有的人则是漏洞百出?这就是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原则有关。所以,在社会这本大书中,掌握好方圆处世是很重要的。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老子这句话强调了先予后取的重要。他告诫我们,凡事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到长远利益,就要有“先予后取”的胸襟和谋略。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想得到一样东西,便强取豪夺,想推销一件商品,便拉住人不放,一副不卖到钱就不罢休的架势,结果只能是让人产生反感。而聪明的人却懂得先予后取。

当然,老子的“先予后取”的原则,还有更深一层次的意思。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达到目的,都要先从其相反的方面下手,在打算获得某样东西时也是如此。

春秋时期,宋公子鲍就是用“厚施收买人心”,最后取得王位的。

宋公子鲍,一直韬光养晦,广纳人心,散尽家财,周济贫民。宋昭公七年,宋国遭受自然灾害,举国闹粮荒。宋昭公不理国事,终日游乐宫中。宋公子鲍就把家里的粮仓打开,给天下百姓放粮。宋公子鲍比商人做得还周到细致,他尊老敬贤,凡国中70岁以上的老人,都按月发给粮食衣物;他还不断派人到一些老者、贤者、有功之人的家中去慰问,带去生活所需。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都收养在门下,厚养宽待。宗族亲属,不论远近,凡有红白喜事,其费用全由他出。

第二年,灾情未解,但宋公子鲍家里的粮食已经分光了,他又找到与他有感情纠葛的襄夫人,到襄夫人那里借粮借钱,帮助苍生。就这样,宋公子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举国上下无不念其大仁大义,都明里暗里,愿助他成为一国之君。

不仅如此,就连那位老太太襄夫人都不再支持她的孙子宋昭公,主动要帮助宋公子鲍除掉昭公。看来这种欲取先予的战略,对于笼络民心,真是极好的招法。

那天宋昭公要出去打猎,襄夫人就密告宋公子鲍,让他乘宋昭公打猎出宫门之际,将其杀害。宋公子鲍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没必要再继续掩饰自己的目的,就让自己的手下干将在军中作动员:“国母襄夫人有命,今日要扶立宋公子鲍为国君。我们要同舟共济,共同起来讨伐无道昏君,共同拥戴有道明主!”

有宋公子鲍长时间的厚恩广济,军中老小都对宋公子鲍景仰已久,恨不得早日拥戴其主理国政。就连老百姓听到宋公子鲍要夺取王位,也是无不云集影从,极为响应。

待昭公刚一出宫门,众人就将其团团围住,昭公已插翅难逃。杀掉了昭公,宋公子鲍的身边亲信合班启奏襄夫人:“宋公子鲍仁厚得民,宜嗣大位。”于是,大家便拥立宋公子鲍为国君,这就是后来的宋文公。

宋公子鲍由于德行高而深受百姓爱戴,最后为人们拥立为国君。这做的可是一笔长远生意,获得的回报无比巨大。我们不得不说,德者是最大的智者,也是最高明的投资商。

那么,该怎样利用“欲取先予”这一法则呢?

(1)以善良的心办事

善良是人间最美丽的花朵。善良的人不会与人为恶,不会为了占点便宜不择手段,不会为了获取利益而丢掉原则。有心机的人首先会让自己做个善良的人,用善良的心办事,这是给他人的一个最好的礼物。

(2)心胸宽广

心胸宽广的人,既能够容得下人,也能够容得下事。他们不会为一点蝇头小利而锱铢必较。也正是因为他们从不与人计较得失,他们才能有更丰厚的回报。仔细想想,生活中,越是把利益看得太重的人,越是得不到大利益;而那些并不看重利益的人,却得到了更多的利益。

(3)不对回报患得患失

有的人在办事的时候,也想用“欲取先予”的法则,但在做的时候,他们又充满怀疑:我给了他这么多,他会为我办事吗?如果他不办,我是不是损失了?就是这样的想法,让他们迟疑着不肯给予,这却让他们在很多时候,错过了办事良机。人要有这样的想法:也许一次付出没有回报,但经常的付出总会获得回报的。

不过,运用“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方法也要把握好分寸。“欲取”的目标必须有暂时的隐蔽性,且在未暴露之前投其所好,这就需要你放低姿态,先让对方尝到甜头,待对方尝得高兴了,再顺势把自己“欲取”的目标提出来。否则,很可能会舍大得小,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

低调处世是一种手腕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即大江大海之所以能不断壮大、气势磅礴,是因为其所处位置最低,故百川归顺。“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一个不自高自大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一个不自高自大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老子认为,只要精神上得到满足,即使没有多少财物,没有多少名利,也是幸福的。而精神上得到充足,就要不争,就要低调,直到最后“无物”“无我”。

试看,那些同样具有耀眼的才华,同样在社会上奋斗的人,有的人能卷起万丈狂澜,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有的人则在浪涛中打了几下就沉入海底,成了昙花一现的人物;有的人入水面泡沫般瞬间消失,成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过客;有的人则被波澜冲刷、荡涤而再也找不到踪影。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阅尽古往今来的风云人物,可以发现,凡能够顺利走过人间坎坷,不断交上人生鸿运的人,大多是低调处世的。

低调做人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心理能量浪费在无谓的人际斗争中。即使你认为自己有满腹的才华,即使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要强,也要学会藏拙,这是一种能量的内敛,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沉默地不动声色地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做出彩,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民间有句非常贴切的谚语:“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穗子里空空如也的稗子,才会显得招摇,始终把头抬得老高。

刘晓向来是一个低姿态的人,因为这种性格,他走到哪里都不会让人反感,而且还因为这样的性格,幸运之神总是眷顾他。

有一次,刘晓骑摩托车外出,被一交警拦下。交警问刘晓说:“这是你的摩托车吗?”刘晓赶忙答应是,交警随后电话问交管局,查刘晓的车牌,查完后交警说:“你的摩托车已经超过使用期了,要是不舍得处理,我就叫车来拖走。”

刘晓一听,马上做出承认错误的表情,并态度诚恳地说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给交警添了麻烦,只是因为自己没钱才一直不舍得换车,现在交警要是把这辆摩托车给收了,自己还是得买一辆旧摩托车。

按照常理,摩托车报废了是一定要收走的,而且就算没报废,光补交验车费也要很多钱。但是,交警看到刘晓态度很好,认错也很积极,于是对谦和、谨慎的刘晓动了恻隐之心,就把他放走了,最后还说了句“以后骑车要戴头盔”。

当今社会,与人相处,只要稍有点处理不当,就会招致不少麻烦。轻则工作不愉快,重则影响职业生涯。因此,与人相处,我认为关键是要学会低调!

为人过于直率,不知隐忍,激情冲动往往是幼稚、肤浅所致,你要做到不管是在顺境或逆境时,都能以低调的态度对待。

学会低调做人,是处世的一门基本学科,是为人的一种至高境界,是认真生活的人的一种很好的体会、总结。“低调做人”被一切真正的成功人士奉为圣经。

一个人要清楚外面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但外面又是一个让人特别无奈的世界。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得意时不要太张扬,失意时不要太悲伤。”爱因斯坦由于创立了相对论而声名大振。有一次,他9岁的小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变得那么出名?你到底做了什么呀!”爱因斯坦说:“当一只瞎眼甲虫在一根弯曲的树枝上爬行的时候,它看不见树枝是弯的。我碰巧看出了那甲虫所没有看到的事情。”

然而,让事情更糟的是,你在得意时越夸耀自己,别人越回避你,越在背后谈论你的自夸,甚至可能因此而怨恨你。同时,骄傲的人必然妒忌,他喜欢那些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他对于那些以德行受人称赞的人会心怀嫉恨的,结果,他就会失去内心的宁静,以至于由一个愚人变成一个狂人。

在一般情况下,忍住显示自己才智的欲望,可以获得更多才能,保持不自满的心态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炫耀自己的才能,招致他人对自己妒忌、诋毁、攻击、陷害。

过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过分地招摇,首先会招致对自己的损害。历史上的名人、能人、英雄、豪杰,都是身怀绝技,但他们也都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背后有能人”的道理,所以要想赢得胜利,后发制人,就要保持低调,不轻易地暴露和表现自己的才能。

西汉时的韩信,曾经家里贫穷,没有事干。曾有个人欺侮韩信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佩带剑,其实内心怯懦。”并且当众辱骂韩信说:“你若不怕死,就刺我一剑;如果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出去。”韩信仔细想了一下,俯身从那人裤裆里爬了出去,全街的人都笑韩信怯懦。

后来,滕公向汉高祖刘邦说起韩信,开始时刘邦不知道他,于是他就逃走了。萧何亲自追他,并对高祖说:“韩信是无双的国士,你要争得天下,非要韩信不可。要拜请他,选一个日子,要斋戒、设立坛位、完备礼教才行。”刘邦答应了他,拜韩信为大将军。再到刘邦取得天下之后,韩信被封为齐王,位为淮阴侯。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自以为是,他们为人处世,以谦虚好学为荣。常以自己的无知或不如人而惭愧,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向别人求教,丰富和完善自我是他们的目的。即使自己确有才智,也不会四处去出风头,不去刻意地炫耀或展示自己,而是克制和忍耐住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

低调作为一种做人手腕,特别是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所以,俗话说:“一事当前低调为高。”

对自己的朋友、上司,你不可能事事据理力争。对于自己的长辈、老板的某些指示、命令,由于主观理解上的偏差而得不到很好的实施,而你却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在这种情况下,上司、长辈、老板、领导对你批评和指责是很正常的,不要急于辩解,认为自己无比委屈,其实错误就在你的身上。

学会低调做人,就要不喧闹、不矫揉、不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人要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必须具备许多的条件,例如高深的学问、恢弘的志气、宽阔的心胸、忍耐的修养等,这些都是艰难人生旅途中最大的助力。其中“低调”更是不可少的修养,低调并不是退缩,而是用平常心去对待人间一些不平的境界。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容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既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吃亏不一定是坏事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圣人把自己置之于后,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意为:圣人把自己置身于后,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安然存在。这不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成就了他的自身。老子的观点是:无私才能成就有私——肯吃亏者多回报,旨在告诉人们不要怕吃亏。

有所失才会有所得。为人处世要做好感情投资,只有不怕吃亏,敢于舍本钱,去照顾他人或者帮助他人,才能与人和谐相处,并赢取别人的信任,使自己处处受欢迎。这样才会在人生更多的博弈过程中,加大胜出的砝码,甚至会赢得一本万利的效果。

“吃亏是福”是中国人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括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生命含义的旷达和由吃亏退隐而带来的安稳与宁静。与这样貌似消极的哲学相比,一切所谓积极的哲学都会显得幼稚与不够稳重、不够圆熟。

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这绝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他一生阅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待小事情要善于吃小亏,对待小人更要敢于吃亏,这是一种未来之大福。

人生在世,吃点小亏是算不了什么的。当然这里所谓的“吃亏”必须不是原则性问题,否则吃亏就是祸了。吃了一次亏,聪明的人就会从中学到智慧,感悟人生,得到一个大道理“福祸相随”。从而知足常乐,调整自己,使自己一辈子幸福。吃亏还是一种更高一级的制胜策略,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强,处处占上风,所以我们可以主动地吃上几记轻拳,而把出重拳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小马的公司最近正在参加一个服装品牌夏季推广会的活动。她很努力,而且她对自己这一次的活动策划很满意。她觉得这次是她在业内崭露头角的机会,所以,她和她的两个搭档加班加点,牺牲了好几个周末的休息时间。就在她通过一次次的筛选,快要把项目揽到手的时候,老板让她把这个项目给另一个同事来操作,理由是那个同事与客户的关系更好,把这个项目揽到的把握性大一些。老板让小马理解,为公司作点牺牲。小马为此心情很不好。

眼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同事拿走,自己的美好前景化作了泡影,小马感到心里堵得慌。但最后,小马还是选择了吃亏,把机会让给了同事。

经过大家的努力,这个项目终于成功了。公司开庆功会,老板没有忘记小马的功劳,而且对她大方的表现很是欣赏,当众夸奖她甘为公司利益牺牲,是最有发展的员工。不久,小马就得到了晋升。

应该说,这种服从大局的品质是现代职场每个白领应该必备的,也是职场竞争中一大护身法宝。当然,如果小马不将自己的作品拱手相让的话,她也有可能揽到这个项目。但是,如果你牺牲了团队精神,将来就再也没有人配合你了,在公司里你就成了孤家寡人,因此你就很难有第二次的成功了。

你爱吃亏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每个人的回答应该都相同,那就是“不”。人生几十年,谁不曾吃过亏,但谁都不爱吃亏。不过,备受推崇的厚黑学则认为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