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孩子产生恐学的原因,从内因来看主要是性格问题。这种孩子的性格特点是多疑、谨慎,而且还有点过敏。从外因来看仍是期望值过高。过高的期望值来自父母、老师,甚至孩子本人。内外因的结合,使孩子的心态失衡,最终造成恐学。
对于恐学的孩子,父母首先应设法增大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加强他们开朗性格的培养,对他们不宜严加要求,相反,应劝导他们处事不要过于苛求自己。为帮助孩子克服恐学心理,一定要设法让孩子有一个愉快心情,父母还可有针对性地采用肌肉放松训练,帮助这类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如当孩子接近学校门口时,指导孩子反复深呼吸,待全身肌肉渐渐放松后,再进校门。实施过程中,还可采取逐渐过渡的办法,如可先在学校上一二节课,成功后,再逐步延长时间,每当有进步时,即给予表扬或奖励,逐渐过渡到全天上课。采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时,还可去医院就诊,以消除或减轻患儿的生理症状。但是对于患有“恐学症”的孩子来讲,无论如何,最重要的还是调整心态和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
对逃学的孩子,则应坚持正面诱导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尽快设法让孩子回到学校。孩子愈早回到学校,其产生的副作用愈小。在这一教育过程中,父母要积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尽可能与老师一道帮助孩子切实改善学习状况和伙伴关系,彻底杜绝逃学现象。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详细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父母和老师应培养孩子逐渐适应学校生活,教育孩子热爱学校,不怕困难。孩子稍微有进步,就应该赞扬他们,以激发孩子对学习生活的热爱。对逃学的孩子,千万不能用打骂、训斥的方法。否则,不但不能纠正,反而给孩子心理上造成更加不良的影响。
其次,一定要耐心倾听他们诉说痛苦和困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赢得他们的信任。要对孩子进行反复的保证和疏导,鼓励他们重新返校,为他们设计可行的返校措施。对于上中学的孩子,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及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远大的理想,同时又要有切实可行的近期学习目标。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对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现象发牢骚,以免影响孩子对他人的信任。
再次,要调整孩子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学校环境。在详细了解孩子在校困难后,要与校方联系,让他们在回校后有较好的适应条件,能较快地建立自信心,或者依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孩子换班、转学。一些心理医生在给患儿做心理疏导时,本来已经把孩子的心结解开了,可是等半个月后,再和孩子交谈,发现孩子又故态复萌了,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在这半个月里,父母并没有加强与学校的协调,也没有为孩子恢复自信和心理康复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的心理又受到了刺激。
此外,对孩子恐学、逃学问题,父母还可以采取“系统家庭治疗”。所谓“系统家庭治疗”,指的是不仅仅针对有问题的孩子,而是以家庭为治疗单位。心理问题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根源并不在孩子身上,而很可能与父母有关。这就好像一个机器上的零件坏了,不一定是零件本身的错,而是因为其他的齿轮出了问题,造成了零件磨损,所以修理机器的办法就不仅仅要换个新零件,更重要的是解决齿轮的问题。
网瘾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据统计,患网瘾的青少年网民高达10%~15%,网络这把“双刃剑”正在无情地吞噬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网吧的事件也屡屡发生,很多优秀的学生就是因为沉迷网络而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面对孩子上网成瘾,有些父母非打及骂,结果却导致孩子自暴自弃,有些父母企图用眼泪感化孩子,却收效甚微。
孩子的天性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玩,在这个网络异常发达的时代,网络聊天、计算机游戏等成了很多孩子的最爱。其实,不用说孩子,对成年人来说,网络的诱惑力也是非常大的。
对于孩子上网这件事,父母一定要慎重对待,如果孩子是上网查数据或者学习一些有益的知识,那自然是好事情,但如果是为了玩游戏、和网友聊天甚或是另外一些不健康的目的,那父母就得慎重对待了,要注意千万别让孩子玩上了瘾,一旦形成网瘾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网瘾不仅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严重的还会让孩子迷失生活方向。
香港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博士曾在一次讲座上忧心忡忡地大声疾呼:“现在多少孩子打游戏就像抽鸦片,去网吧就像去当年的鸦片馆,网络成瘾破坏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灵健康,造就的是社会负担。如果放任自流,不加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即将带来的社会危害绝对不亚于第三次鸦片战争!”
这绝对不是岳博士危言耸听。通过前文所给出的数据就可以看出,那么,网瘾具体有哪些危害呢?
网瘾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影响
孩子过多地玩计算机,会引起颈椎病,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目光呆滞、听力下降等。更严重者,会觉得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这一切都是孩子长时间玩计算机所引起的。
造成孩子情感淡漠
有网瘾的孩子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
网瘾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去偷甚至去抢低年级学生的钱,偷父母和老师的东西拿去变卖。有的甚至因为父母不给钱,把父母打得遍体鳞伤,给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
网瘾对家庭也有一定的影响
孩子的精力都在网络上,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父母担心、忧虑,却无计可施。有的父母会因子女上网成瘾相互埋怨造成感情不和,甚至离异。
以上是网瘾对孩子的危害,在了解这些以后,我们再来看看父母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帮助有网瘾的孩子。
让孩子正视计算机的用途和危害
要告诉孩子计算机的真正用途,必要时可以专门请一位专业人士为孩子做指导。另一方面,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长期处于网络里会使人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严重影响学习,使孩子正确认识网络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危害。
监督孩子的上网时间,为孩子制定上网计划
孩子的自控力一般较差,往往容易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因此,父母就要严格地监督孩子的上网时间。父母可以给孩子制订严格的计划,让孩子逐渐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仅仅是依赖于网络。在时间的控制上父母要正确地引导孩子,耐心地给孩子讲解把握上网时间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能够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觉地下线,自觉地脱离计算机。当然,孩子的自控能力大都比较差,这就需要父母从制定规则开始,耐心地教导孩子,帮助孩子提高自制力。
让孩子学会带着任务上网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上网应当是一种学习方式,既是课堂上学习的补充,又是课外视野的扩展。每次上网前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是制作网页,或是查找数据,或是探讨问题……孩子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上网时就会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任务而不至于迷失自我了。
逆反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从孩子主观意愿上来说,一般都想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来处理自己的事情。父母一旦在有关他自己的事情上说长道短,指手画脚,孩子就会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于是就显得越来越没有小时候听话了。
事实上对于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不必太过于着急和苦恼。如果父母对待年龄较长的孩子还像对待小孩那样,自然会产生一些矛盾与冲突。因此,父母要改变一下教育方式,不要按照旧有的命令式的教育方式,而应采取商量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要细心诱导。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和采纳父母的意见和善意的批评,消除逆反心理。
为了避免因逆反心理而与孩子产生冲突,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尊重孩子
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孩子,特别要注意让孩子有与父母同等的发言权,同等的表述自己的看法的机会,不能父母说了算,不许孩子说,不许孩子表述自己的看法。否则,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加重,可能会与父母对着干。
了解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生活的范围不断地拓宽,他有他生活的伙伴,有他生活的范围。父母在充分了解孩子情况的基础上发现孩子有做得不当的地方要采取商量的态度、讨论的方式,交流看法,事事清楚又通情达理,这样孩子是会接受父母的意见的。避免情况不明说起话来与事实不符,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对于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处理问题中的积极方面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这个基础上来与孩子讨论怎么进一步完善处理事情的方式,这样做孩子是容易接受的。如果见孩子有些地方做得不妥,上来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通批评,完全否定孩子的做法,不但容易激起孩子的对立情绪,产生逆反心理,还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导致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