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冠心病保健宜忌
7504400000004

第4章 基础知识篇(4)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系统组成,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循环不已,称为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在体内循环路径不同,把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全身的静脉血都汇入右心房,经三尖瓣流入右心室,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肺动脉,流经两肺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充分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后,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然后由肺静脉送向左心房。从右心室到左心房这一血液流动途径称为小循环,即肺循环。接着,左心房的动脉血经二尖瓣流入左心室,当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内的新鲜血液首先被泵到主动脉,并通过逐级动脉分支到达毛细血管,流经全身(包括心肺)进行物质交换,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器官组织和细胞,并带走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成为静脉血,最后由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将静脉血带回右心房。从左心室到右心房这一血液运行途径,称为大循环,即体循环。

心脏是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是血液循环动力的源泉。通过心脏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系统中不停地流动,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心脏泵出血液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它以每秒8米的速度射出血液。当人体活动量增加时,它泵出较多的血液以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则泵出较少的血液。由此可见,如果心脏这一中心驱动泵停止了跳动,血液循环就要终止,生命即告结束。可见心脏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是多么重要。

33.心绞痛——冠心病中最多见的类型

心绞痛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冠心病急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并不一定都发生心绞痛,这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严重程度。

典型的心绞痛往往突然发生,时间短,一般仅1~5分钟,很少超过15~20分钟,但可以在一天内频繁发作。

心前区疼痛是典型的症状。疼痛部位在胸骨的上、中段,约有手掌大小面积。疼痛常波及到胸前区,有时放射至肩部、左上肢。疼痛性质因人而异,可轻可重,通常是有压榨性紧缩感,病人常诉“胸部疼痛憋闷”。

心绞痛的发作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多发生在情绪激动、大喜大悲、体力活动过甚,如过分注重锻炼,超出体力允许从事的运动;多种情况下劳累过度缺乏很好的休息;饮食过量多发生在宴请聚餐、油腻食物过多、饮酒过量、排便时用力过猛。气候的变化,也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从而诱发心绞痛。北京地区每年秋冬之交、春尽夏来时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他如吸烟过度、较长时间脑力劳动等也可诱发心绞痛发作。

心绞痛一般经过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多能缓解。如经上述处理,疼痛继续加重者,并出现大汗淋漓,很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34.肥胖与冠心病有什么关系

80年代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高脂肪、高热量的膳食结构基本占据了饮食的主导地位,加上活动量减少,以致于摄入的能量大于机体消耗的能量,剩余部分便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从而形成了胖人越来越多的局面。我们知道,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轻度肥胖,超重20%者,为中度肥胖,超重30%者为重度肥胖。临床上将超过标准体重20%者称为肥胖症。许多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平均体重较非冠心病患者为高,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短期内发胖或重度肥胖者发病率更高。Framingham以超重35%为标准比较发现,冠心病中肥胖者和体瘦者分别占49.2%、10.1%,多数为先发生肥胖,约7~8年后发生冠心病;美国人寿保险和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肥胖有增加冠心病发病的趋势。这是因为:(1)肥胖者摄取过多的热量,在体重增加的同时,使心脏负荷和血压均升高,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2)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压升高,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加重;(3)肥胖者体力活动减少,妨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侧支循环的形成;(4)肥胖者常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在某些人群中被削弱,即这些人的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为了维持较正常的血糖水平,便形成高胰岛素血症,最终导致机体血糖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HDL降低,胰岛在长期的高负荷压力下,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逐渐减弱以至衰竭,形成了糖尿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无一不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于是冠心病便接踵而至。

35.冠状动脉痉挛是什么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冠状动脉一过性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见于变异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等。冠状动脉痉挛大多发生在有粥样硬化病变的狭窄处,也可发生于正常的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痉挛的诱因包括情绪波动、剧烈活动、大量吸烟、饮酒、吸毒、口服避孕药等。冠状动脉痉挛的机制为:

(1)冠状动脉局部内膜病变或冠状动脉局部高敏感性。

(2)病变部位前列腺素I2合成减少及血小板释放的血栓素A2增多。

(3)血管ɑ受体兴奋性增高。

(4)冠状动脉局部酸碱度及局部代谢产物的影响等。

冠状动脉痉挛的特点包括:

(1)在完全正常或粥样斑块造成部分狭窄的冠状动脉节段,出现短暂的完全闭塞。

(2)发现暂时性狭窄的冠状动脉节段,其原先或以后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通畅。

(3)能自行缓解或使用硝酸甘油后狭窄或闭塞迅速消失。

(4)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常见于青年人,梗死范围较广泛。

36.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有哪些

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有药物治疗,介入性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三种。

(1)药物治疗是指用硝酸酯类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调节血脂药、抗凝药物和中药等药物的治疗。

(2)介入性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冠状动脉斑块切吸术、经皮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和溶栓疗法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介入治疗术就是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脉支架术。

(3)外科手术治疗是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即冠脉搭桥术。

37.急性心肌梗死和哪些疾病相区别

对老年患者,突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而原因不明,或突然发生较严重而持久的胸闷或胸痛者,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宜先按急性心肌梗死来处理,并及时给予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等的动态观察以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除与心绞痛相区别外,还应与下列疾病相区别。

(1)急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痛,常伴有发热,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早期有心包摩擦音;除aVR外,其余心电图导联示ST段弓背向下抬高,无异常Q波。

(2)急性肺栓塞可有胸痛、咯血、气促和休克等;伴有发绀、P2亢进、颈静脉充盈、肝肿大、下肢浮肿等右心衰竭表现;心电图示I导联S波加深,III导联Q波明显且T波倒置、V1~V2导联T波倒置。

(3)急腹症有上腹部疼痛,可伴有休克;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无动态变化。

(4)主动脉夹层胸痛剧烈,可放射至背、腹及下肢等处;两上肢血压和脉搏有明显差异;超声心动图、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可确诊。

38.气候变化对冠心病有什么影响

如果留意的话,你就会发现,气候寒冷的天气或冬春季节,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就会增加。祖国医学有“天人相应”的观点,人生活在自然界,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特点,必然影响到人的生理和病理。不同的疾病,则有不同的发病季节,如慢支多在冬季发病,风湿性关节炎多在寒冷潮湿、气候变化的时候发病,冠心病也不例外。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与天气气候研究所协作,对1976~1979年24所医院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4806例发病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每年有两个高峰期,即11~1月和3~4月。11~12月是秋季转入冬季,3~4月则由冬季转入春季,二者均是季节转换时期,冷空气活动频繁。1月时值隆冬季节,寒风刺骨,气温持续最低,常出现发病高峰日。并选出了三个与发病有关的最优因子为:气温、日变差(相邻两日的日平均气温之差)和平均风速。持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容易发病。此外,在年平均气压高低不同时期亦有显著差别,以气压低时发病率高。

在寒冷、潮湿和大风天气,冠心病发病率高,是因为寒冷刺激,特别是迎风疾走,易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时,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持续闭塞,或挤压斑块使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管腔急性堵塞,也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39.血液循环是什么

如上所述,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成的空腔器官,其作用就像一个泵,连接静脉和动脉组成一个输送血液的循环系统。瓣膜的活门作用使血液只能向前不能向后流动。心脏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大动脉瓣开放,将血液从右心室泵向肺脏,从左心室泵向大动脉,流向全身器官和肌肉组织。在此同时,大静脉的血回流到右心房,肺静脉的血回流至左心房。心脏舒张时房室瓣开放,大动脉瓣关闭,如此血流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内的血流由于大动脉瓣关闭,血流不能倒流至心室,而有弹性的动脉壁回缩使血流继续向前流动。如此周而复始使血液不停的流动称之谓血液循环。

心脏泵出血液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它以每秒8米的速度射出血液。但心脏还有自动调节功能,在人体活动量大时,它泵出较多的血液以满足人体的需要;在人体休息时,它泵出较少的血液。可想而知,如果心脏这一中心驱动泵一旦停止了跳动,血液循环就要停止,生命活动就要结束。可见心脏不停,生命不息,心脏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是多么重要。

40.心绞痛和哪些胸痛相区别

心绞痛应与下列也可引起胸痛的疾病相区别:

(1)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胸痛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持续几小时的隐痛;更年期前后女性多见;叹气或深呼吸后症状可缓解;常伴有神经衰弱的症状(失眠、易激动等)和内分泌失调的表现。

(2)溃疡病、食管裂孔疝和反流性食管炎等消化道疾病胸痛与进食相关,饱餐后平卧时最易发生;腹部多有压痛;服制酸剂或碱性药物有效。

(3)急性心包炎、肺炎、胸膜炎等胸痛与呼吸、体位变动有关,深吸气后加重;常伴发热、心动过速等症状。

(4)肋间神经炎和肋软骨炎胸痛固定于病变局部,有压痛;深呼吸、咳嗽和举臂等可使疼痛加剧。

(5)肺栓塞有明显呼吸困难,胸痛发作时有发绀。

(6)夹层动脉瘤疼痛剧烈,且广泛放射;四肢血压差异大。

(7)带状疱疹持续疼痛,时重时轻,皮肤出现疱疹。

(8)其他肺动脉高压致右室肥厚、颈椎病、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病变、肥厚型心肌病等。

41.多发性心肌梗死和复发性心肌梗死是什么

多发性心肌梗死是指2个以上部位同时发生心肌梗死。若梗死部位相邻,则在心电图各相应导联上同时表现出典型改变;若梗死部位相对,但病变范围和深度不同,临床症状与心电图表现不相称;若梗死部位相对,且病变范围和深度相似时,初始向量相互抵消,不出现Q波,ST—T改变也不典型。

复发性心肌梗死也称再梗死,是指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愈合后(约4周),再次出现心肌梗死。新梗死区可位于原来部位或邻近处,也可远离原梗死区。再梗死发生率约为10%~20%。有下列情况的患者易发生再梗死:

(1)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特别是3支同时有病变时。

(2)心肌梗死后仍有严重心绞痛者。

(3)吸烟、有心肌梗死家族史、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尚未有效控制者。

(4)心肌梗死后6个月内行麻醉手术者。

复发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较多且严重,预后差。再梗死与初次心肌梗死的间隔时间愈短,病死率则愈高。

42.冠心病会遗传吗

有些病人有时会注意到一种现象:有的家庭中父母有冠心病,子女也患有冠心病,好像本病会遗传。确实冠心病的发生往往有家族倾向性,同一家庭中常有几个成员发生冠心病。有人报道父母中一人有冠心病,其子女发生冠心病为心绞痛者约1/4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发生猝死者约10%~15%。猝死同样也是心肌梗死主要死因之一。

冠心病出现症状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冠状动脉狭窄,一般要超过冠状动脉直径的50%,临床表现与病变程度大致平行,但尚受冠状动脉痉挛、侧支循环状态、心肌内微循环、心肌代谢、血液流变性改变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