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冠心病患者如何安排饮食
(1)控制摄入总热量:中国营养学会指出,每人每日平均膳食热量应为2400千卡,冠心病人应该控制在2000千卡左右,主食每日不得超过500克,同时要避免过饱,少食甜食,晚餐宜少。摄入总热量过多,超过人体消耗,则必然以脂肪的形式存积于体内,形成肥胖症,成为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2)限制动物脂肪、蛋黄及动物内脏的摄入:其标准是把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控制在每日300毫克以内。以这个标准,理论上讲每天一个鸡蛋(约含胆固醇200~250毫克)之外,就不能再增加其他肉食,此仅是指单味食物而言。如果不吃鸡蛋则肉食可以适当增加,如每天有60克左右的瘦猪肉,或一磅牛奶,或新鲜鱼类100~150克就更为合理。因为动物脂肪中含较多的饱和脂肪酸,过多食用会使血中胆固醇升高,而这正是促进动脉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3)常食植物油:植物油如豆油、菜油、玉米油、花生油等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中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4)限制含糖食物的摄入:我国人民饮食的特点是以大米、白面为主食,这是体内糖类物质产生热量的主要来源。进主食过多,热量过剩,体重就会增加。所以要限制含糖饮食,少吃点心、糖果,少喝含糖的饮料,主食要粗细搭配。
(5)吃盐不宜过多:盐可以刺激味觉,增加唾液,促进食欲。医学上讲盐除了杀菌之外,其主要功能是维持水平衡、渗透压及酸碱平衡,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一般成人每天食盐的需要量为4.5~9克,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失调而出现病态。
盐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日本北方居民喜食腌菜、腌鱼,每日食盐量高达26克之多,因此这个地区高血压的发病率和脑出血的死亡率特别高。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预防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少吃盐,通常以每日不超过4克为宜。
(6)会喝酒者以少饮为宜,不会喝酒者最好不要喝。
(7)一日三餐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增加维生素的摄取并防止便秘的发生。
2.心血管病人忌食哪些传统食物
美国纽约市卫生局食品调查小组曾公布了一份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传统中国食物清单,警告消费者,这些上了黑名单的食物不是含有高胆固醇及高脂肪,就是烹调方法不当。
这份“黑名单”中列举的传统中国食物包括:焖牛肉,焖牛腩,焖鸡脚,鸭脚,腊肠,腊鸭,牛肉干,猪肉干,卤水鸭,猪脚,蹄膀,烧鸭,烧猪肉,烧鹅,烧白鸽,卤味,烧排骨,甜酸肉,牛尾汤,炸春卷,炸芋角,炸虾球,炸煎堆,油炸饼,牛利酥,炸咸水角,咸煎饼,烧麦,虾饺,鲜虾卷,牛肉卷,葱油饼,裹蒸粽,云吞,水饺。
纽约卫生局指出,检验后发现,黑名单食品中的点心糕点类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多数有肥肉,传统的油炸煎炒烹调方法,只会更增加食物中的脂肪含量,是心脏及血管病人的大忌。
据统计,在纽约华埠,患心脏病死亡的人数占所有死亡原因的首位,纽约卫生局认为,此一现象与中国传统烹调方法不无关系。
3.冠心病患者要少吃食糖
糖对人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人体所需的热量50%以上是由糖类食物提供的。那么,是不是吃糖越多,提供能量越多,对人体就越有好处呢?不是的。
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是以米、面为主食的,其中含有大量的糖类。从正常的饮食中,人们已经获得足够的糖,甚至已经超过人体的需要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含糖量高的点心、饮料、水果的需求和消耗日益增多,使摄入的糖量大大超过人体需要。过多的糖不能及时被消耗掉,多余的糖在体内转化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些糖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下来,久之则体重增加,血压水平上升,使心肺负担加重。贮存在肝脏内,成为脂肪肝。瑞士专家们研究了1900~1968年食糖消耗量与心脏病的关系,发现冠心病的死亡率与食糖的消耗量呈正相关。日本的调查也得出一致的结果。因此有的学者甚至提出,过多地吃糖,对身体的危害不亚于吸烟。
那么,每天吃多少糖才能控制胆固醇升高呢?据日本调查认识,每天食用糖的数量,应控制在50g以下。但很多食品含有较多的糖,如一瓶汽水含糖量在20g左右,一盒冰激凌的含糖量是10g,一块奶油点心的含糖量是30g,低度的酒类含糖量为5%~10%,还有奶粉中的糖,咖啡要放糖。由此可见,每天控制进食50g糖,还须精打细算。最好是不吃糖果,少吃点心,做莱也尽量少放糖。
4.蛋类对冠心病的防治有何益处
蛋类是一种自然的营养全面的食品,富含脂肪和蛋白质。全蛋蛋白含有与人体接近的氨基酸种类,蛋黄中除含有多种脂肪酸、卵磷脂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1、B2和烟酸。一般认为适当进食鸡蛋对冠心病有益处,但高胆固醇的患者应适当控制,因为蛋黄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
每只鸡蛋含5~6g蛋白(主要为白蛋白)、5~6g脂肪、30mg钙、1.5mg铁、720国际单位维生素A、300mg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相当于成人一日胆固醇的需要量,故有人担心吃鸡蛋可能会对冠心病不利。其实,蛋黄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可使胆固醇酯化,使之不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况且蛋黄的吸收并不完全,这样,即使每日吃一只鸡蛋,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增加也并不明显。美国一学者对116例32~62岁血脂正常的男子进行研究,每人每日吃2只鸡蛋,6个月后血脂仍在正常范围。英国一学者的研究表明,每日吃1只鸡蛋,对血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影响。另外,鸡蛋中含有较多的钙和蛋氨酸,也具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冠心病患者可以吃鸡蛋,但量应控制,以每日1只或隔日1只为宜,也可以仅吃蛋白而不吃蛋黄。
对于伴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则要求尽量少吃或不吃鸡蛋,或仅吃蛋白。
5.心血管保健合理膳食是什么
北京安贞医院洪昭光教授总结了以下小口诀,有一定意义,易记、易应用,值得推广,即:合理膳食要牢记,一二三四五六七;一袋牛奶二两米,三份蛋白四言句;五百克菜六克盐,七杯开水喝到底。
“一”指每天一袋牛奶或豆奶;“二”指每顿饭2两主食,每天6两到1斤;“三”指每天3份高蛋白(1两瘦肉,或半两黄豆,或2两豆腐,或1个鸡蛋等);“四”指4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指每天500克(1斤)新鲜蔬菜水果,以绿色、红色和黄色蔬菜为宜;“六”指每天盐的摄入量以6克到9克为宜;“七”指每天喝七杯水(200ml一杯)。
6.大蒜对冠心病有什么用处
大蒜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既可食用,又可作调味剂。
(1)成分:每100克新鲜大蒜含水分70克、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3克、粗纤维0.7克、钙5毫克、磷44毫克、铁0.4毫克、维生素B10.24毫克、维生素B20.03毫克、维生素C3毫克。
(2)药理:
(1)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脑膜炎杆菌、肺炎杆菌、链球菌及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等,都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对多种真菌也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阿米巴原虫疾患有显著疗效。
(2)大蒜是有效的血小板解聚剂,能使血流通畅,有效地防治血栓性疾病。
(3)大蒜能明显地降低血脂的含量,长期食用能使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明显下降。
(4)大蒜精油能使体内前列腺环素升高,而前列腺环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因此,前列腺环素的增加,可减轻动脉硬化的程度。
(5)降低血压。
(6)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供血量。
(7)清除自由基,减轻过氧化脂质的损伤。
(3)功效:行滞气,暖脾胃,化癥积,破恶血,解毒杀虫。
(4)主治:冠心病心绞痛、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等。
(5)用法:内服,煎汤1.5~3克。也可生食、煨食或捣泥食用。
对食用大蒜后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可以用嚼少许茶叶或喝浓茶的方法解除。
7.冠心病患者如何科学地控制体重
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应有效地控制体重。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肥胖有增加冠心病发病的趋势。但控制体重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盲目过度地控制饮食,通过极低的热量摄入或完全饥饿以达到迅速减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不仅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反而会造成过大的精神负担、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而招致其他疾病。
控制饮食并不是说吃得越少越好,而是指在满足机体需要的情况下,避免摄入过多热量。每人每天热卡的正常需要量为:轻体力劳动者30大卡/公斤体重;中等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者35~40大卡/公斤体重;重体力劳动者45~70大卡/公斤体重。计算能量消耗时,还应考虑年龄修正值,从35岁起,每增加10岁每天饮食应减少100大卡热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在20~30岁时,人的热卡需要量最高,如以此值为100%,那么,51~60岁时应降至80%,61~70岁时应降至70%,70岁以后应降至60%。当已有明显肥胖时,饮食热卡应较正常量小30%~50%。
除热卡摄入总量要控制外,饮食的成分结构也需合理调整,使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平衡。总热卡的10%~15%应来自蛋白质,其中一半应该是动物蛋白;15%~30%由脂肪提供,其中绝大部分应当是植物性的(植物油),植物油中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可使脂代谢和凝血系统正常化;其他50%~60%的热量由碳水化合物提供,但是注意限制精糖摄入。人类从植物食物中不仅可获得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而且能获得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进食足量的新鲜水果、蔬菜是非常有益的,它们含有大量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而热量较低。控制饮食有饥饿感时,可以用此类食物充饥。
体育锻炼可以减重,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不限制热量,单纯体育锻炼亦可减重。有报道,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等,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使体重下降。其下降幅度与单纯限制热量的下降幅度相等。但对中、重度患者,应避免竞争性强的体育活动。
8.冠心病病人运动时需预先服药吗
已知运动可促进心脏冠状动脉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心肌功能,对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心血管专家主张冠心病患者积极参加适量的体力活动,不过度劳累,掌握好运动量。
对于冠心病病情不稳定或心脏功能较差的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可进行轻微活动,但活动前最好适量服药,以防不测。如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活动前可以胸前贴一张硝酸甘油膜,或口服消心痛5毫克,以预防活动时心绞痛发生,同时应随身备有保健药盒,以便发病时自救。对于冠心病病情较轻和稳定者,运动前不需要服用药物,但身边须备有保健盒以防万一。如果在运动中出现不适感,或者有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出大汗和心律失常等情况,除立即停止运动外,还要服用保健盒中急救药物,并及时去医院就诊。
9.蔬菜果品在冠心病的防治中有哪些好处
蔬菜是我国人民生活膳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蔬菜对人体的营养价值,是由它本身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
蔬菜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物质,如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维生素A、B1、B2、C等)、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这些不同的物质既是维持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同时在防治疾病中也有重要价值。如苜蓿及其种子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大蒜精油不论对急性或慢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纤溶活性均有良好的作用,芦笋具有降低血压、加强心肌收缩、扩张血管的作用。因此,经常食用对冠心病有防治价值的蔬菜,肯定会给您带来很大好处。
10.女性快步走有益健康吗
锻炼身体有多种形式,“快走”就是其中一种。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中老年女性较少参加激烈运动,但是只要每天快走30分钟,中风的概率可以降低30%,预防中风的效果与慢跑、打网球、骑自行车等较激烈的快节奏运动是相同的。从1968年到1994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的专家们对女性运动与生理的关系进行长期追踪研究,调查对象是72488名40岁到65岁的女性。研究报告指出,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30分钟,对于预防糖尿病、心脏病、骨质疏松症、中风及某些癌症,都具有良好的效果。没有运动习惯的女性,只要从现在开始每天快走30分钟,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良好效果。而如果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45分钟到1个小时,那么患中风的概率可以进一步降低40%。至于走多快才算是“快走”?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在12分钟内走完1公里的距离,这样的速度可以称之为“快走”了,因为这个速度可以让心肺功能产生有效的运动。
11.冠心病患者要多吃海鱼
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有血小板活性增高现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脉中往往有大量肥大细胞聚集,后者可释放白细胞三烯、组织胺和某些前列腺素。心肌缺血时,白细胞还可释放游离氧基而损伤内皮细胞。白细胞释放的某些产物可使血小板活化、血管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强以及嗜中性白细胞游移。因此,血小板、白细胞、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的上述作用就构成了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的重要机理。采用某些药物或治疗措施以抑制这些作用,有可能打断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某些环节,从而使粥样硬化进程延缓、粥样硬化减轻、冠脉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的范围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