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7489000000050

第50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2)

呜呼!六经的真正学问,不被世人重视,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了。崇尚功利,信奉谬论,那叫做混淆视听;学会点儿点文字训诂,背诵两句断章取义的名言警句,沉于一知半解中,以蔽天下人之耳目,那简直是对六经的侮辱。玄言皆远,竞相诡辩,掩饰其险恶用心和卑鄙行为,曲高和寡,假装高深,自命不凡地以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文贼流痞,是最无耻最恶心最不要脸的。像这样的人,账本都当手纸用了,哪里还晓得啥叫尊重六经?(此为全文第二部分第三层,针砭时弊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经常道也”的观点。)【原文】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另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翻译】绍兴有一座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南大吉君,治理民政之余,痛感绍兴府学风颓废,委靡不振,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扩建书院,增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则社会和谐。”尊经阁落成,邀我写一篇文章,晓谕广大莘莘学子,因而写了这篇记文。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最起码也知道怎么去尊正六经了。(此为全文第三部分,说明这篇文章的成因。)

光禄大夫新建伯,卷土重来

嘉靖四年(1525年)正月,王阳明的夫人诸氏去世了。说句实在的,王阳明与夫人诸氏感情一般,她死的时候老王哭了一通,第二天继续讲学,连篇祭文都没写。诸氏夫人在《王文成公年谱》中一共露面两次,第一次是结婚,“弘治元年戊申七月,王阳明亲迎夫人诸氏于洪都”。然后是“嘉靖四年正月,夫人诸氏卒”,很悲哀。很多时候,诸氏更像一个保姆,照顾老王饮食起居,往往忽略了夫人的身份,因为她没有给老王留下什么。

正德五年(1526年),五十五岁的王阳明续娶张氏为妻,十一月得个大胖小子。老王喜极而泣,这么多年不是他不行,是夫人诸氏不孕不育。亲生儿子王正亿,那就是证明。

大伙听说老王生了儿子,纷纷前来祝贺,有当地两位年逾九十岁的老寿星写诗道喜。诗写得水平一般,但人家心是热的,老王不容易啊,给孩子一顿夸奖。

老王回赠诗曰:“何物敢云绳祖武?他年只好共爷长。”意思是说,谁敢保证孩子长大后能继承祖业,能活两位老寿星这么大岁数就行啦!此诗句轻描淡写,足见王阳明激动而喜悦。一个生命的诞生是一项复杂而神圣的生物工程,尤其像老王这种土埋到头的人,那是难以言表的幸福心情。

嘉靖六年(1527年)五月,一纸诏书打破了老王平静的生活,诏曰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征思、田之乱。

广西少数民族卢苏、王受煽惑大众造反生事。事情因为广西田州世袭知府岑猛而起,他管理思州、田州等地,大致范围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地区,事情也不怨人家岑猛,广西巡抚见岑猛发展迅速日进斗金的,眼馋了,没事找他喝酒,顺便暗示敲诈。岑猛摆明立场,钱还有别的用处,老子不给你。广西巡抚撞了一鼻子灰,越想越觉得窝囊。中原官员向来看不起南蛮夷人,认为他们是未开化的野蛮人,啥也不懂的土老帽。广西巡抚玩起了政治手段,向京城奏报,称岑猛交通敌国,蓄意谋反。

岑猛一听广西巡抚北上告状,集结部队,真的造反了。嘉靖派姚镆率军前去平叛。姚镆,弘治六年进士,任礼部主事、进员外郎、广西提学佥事。在两广、福建等地南疆基层干过工作,对南蛮夷人非常了解。嘉靖四年,姚镆任右都御使史,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调集兵力,共八万人,前去平叛。姚镆在此工作多年,有一定声望,夷人看他眼晕。姚镆也认为夷人必须要教育,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治方针。胡萝卜他没用,直接用大棒子一顿捶。

姚镆到了广西即刻展开工作,两个回合,把岑猛打得丢盔弃甲。岑猛被迫投降,姚镆冷笑一声,早想什么了?官军一来打不过了想起来投降,等官军一走,再起来作乱。你以为朝廷官员都二百五啊!姚镆拒绝了岑猛的投降,摆明了要杀到底!岑猛无奈之下跑到了岳父大人的地盘上。老岳丈正因为女儿被岑猛冷落生闷气,借此机会,把岑猛鸩杀,交给了朝廷。姚镆还不依不饶了,开棺鞭尸,这就有点过分了。岑猛的部下卢苏、王受逃到越南扬言借兵二十万,构众煽乱,重新与官军展开游击战。事情愈演愈烈,两三年间声势浩大,姚镆集结四省兵力,不能剿灭。就在大家都没辙的时候,嘉靖忽然想起了王阳明,让他去平叛。

老王接到诏书冷笑一声,算了吧!都快六十的人了,跟你扯那个淡去。太平时候忙着享乐,国家有难想起我来了,不带这么玩儿人的。

老王写了一封奏疏:

臣伏念君命之召,当不俟驾而行,矧兹军旅,何敢言辞?顾臣患痰疾增剧,若冒疾轻出,至于偾事,死无及矣。臣又复思,思、田之役,起于土官仇杀,比之寇贼之攻劫郡县,荼毒生灵者,势尚差缓。若处置得宜,事亦可集。镆素老成,一时利钝,亦兵家之常。御史石金据事论奏,所以激励镆等,使之善后,收之桑榆也。臣以为今日之事,宜专责镆等,隆其委任,重其威权,略其小过,假以岁月,而要其成功。至于终无底绩,然后别选才能,兼谙民情土俗,如尚书胡世宁、李承勋者,往代其任,事必有济。

大致意思说非常感谢皇帝还能想起老臣,让我去的话,哪里敢不去。但是呢,老臣疾病缠身,身体状况江河日下。我想了想思田之乱的始末,这事儿应该采取怀柔政策。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平息。皇帝你也别着急,姚镆老成持重,兵家胜败乃常事也。现在应该激励姚镆,让他努力工作。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再考虑换人,诸如胡世宁、李承勋,他们都行。

奏疏上去后,嘉靖立刻作出批示,给姚镆一次主动辞职的机会,赶紧让贤。嘉靖认准了老王,非他莫属,必须得他去。朝廷让步了,王阳明不去不行了。收拾收拾行李,最后看了一眼六个月大的儿子,老王流着泪恋恋不舍地上任去了。他心里清楚,以他现在的健康状况,此一去或成永诀,很可能回不来了。

老王,一路走好

桂林,十几万人马集结,对贼众展开新一轮剿灭战役。王阳明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如何对敌用兵,是彻底剿灭还是招降安抚?

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当彻底剿灭。断了敌国与内贼交通线,重兵镇压,确保南疆安宁。

“你们说得也在理,但是……”老王说道,“十八九年之间,反者数起,征剿永无休息,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尊重人家的风俗生活。贼人宁使一方之民久罹涂炭,宁负朝廷,而不敢犯众议,已经说明了这个道理。田州紧挨着交趾,其间深山绝谷,必须要扶植少数民族官员,借其兵力,以为中土之屏蔽。如果尽杀其人,改土为流,则边鄙之患,那就不敢想象了。所以,当今之策,重在安抚。”

这是老王的思想战略,但上面不那么想,尤其是内阁首辅桂萼。他在第一时间给老王写信,称务必剿灭诛尽,而后进攻交趾国。王阳明拒绝了,他上疏嘉靖称需要安抚,作为大明之屏障。桂萼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因为按照老王的思想战略行事的话,即便平叛了,功劳簿上也没他的名字。当官的谁不想捞点政绩,也好看也好听。

经过宸濠之乱,王阳明政治水平成熟多了。他深知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想要平叛必须安抚朝中那帮大爷们,省得他们在皇帝耳边说三道四,那时将会引起更大的动乱。老王想来想去,给北京的杨一清、方献夫、黄绾等大臣去了信,称“惟大臣报国之忠,莫大于进贤去谗。东南小丑,疮疥之疾平”,平叛这点事儿很简单,不是吹啊手到擒来。我已经病入膏肓了,支持不了多少时日。日后平叛成功,希望杨少师能够举荐我做个国立大学的讲师,我就已经感激不尽,日后必然图报。

老王的意思非常明确,在他看来当今嘉靖朝势力最大的人不是内阁首辅桂萼,而是重新起复的杨一清。真心希望老杨能支持他,平叛成功后,所有功劳都给他。杨一清点头称善,作为王阳明后方的强有力支持,表示放手去干吧!

王阳明开始了清剿工作,他对待匪众还是一贯的态度,能安抚的尽量安抚,不能招降的坚决剿灭。

老王率领几千官军来到南宁,这里距离卢苏、王受老巢最近。老王写了封信送进去,两位头领看了惴惴不安。他们听说过王阳明的大名,太清楚他的用兵之道。当年,江西、广州土匪多么猖狂一样被他剿灭了。两人掂量掂量手里这点人马,跟王大人对着干,如同以卵击石。可是,老王太过狡诈,实实虚虚,虚虚实实,天知道这封劝降信是不是判决书?

彼此双方展开了对话,老王要求他们缴械投降。卢苏、王受表示投降可以,但是思州要换上他们的人马驻防。老王答应了,但是作乱两年,不给你点儿教训是不行的,每人打一百军棍,意思一下,事儿就过去了。

卢苏、王受两人一合计,可以,值得了。于是,两人被打了一百军棍,换上了他们的人马,事情结束。老王顺便剿灭了盘踞在大藤峡已久的贼人。

大藤峡贼众自从洪武年间造反,一直以来无人问津,与当地官府对抗,俨然形成国中国。没钱了,就去四处打家劫舍,官军一到逃入山里,假意投降。享受完朝廷的赏赐,再起来闹事。嘉靖帝下令彻底清剿。大藤峡剿匪基本是南赣剿匪的翻版,老王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搞得贼人晕头转向,然后一如既往采取偷袭的方式,诛杀三千余贼人,捣毁大藤峡窝点。

嘉靖七年(1528年)九月,广西平定。王阳明给朝廷写了捷报奏疏,又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一切安好,叛乱平定,他马上要回家了。要回家去看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吧?等他习字时,承欢膝下,给他讲心学,一如当年他在爷爷竹轩翁怀里,聆听圣学。

老王憧憬着幸福的喜悦,一刻不停地往家赶。亲朋友好听说老王要回来了,非常高兴,备好了好酒好菜为他接风,然而他们迎回来的却是老王的遗体。那天,阴,刮着风。

王阳明勉强支撑病体与前来送行的军官、士卒、官员告别,他们陆续离去,独留学生们。

老王望了一眼阴霾的天际,缓缓吟诵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此为心学四句要诀,汝等切记!”他的声音微弱,迎着风却响亮了上下左右,古往今来。

路经一伏波庙,老王撑着病痛的身子前去拜祭,年少做的那个梦,终得应验。

嘉靖七年十一月,老王的船到了南安府,门人周积、张思聪闻讯赶来送行。老王强撑着坐起来,咳喘不已,缓缓地说:“近来学习如何?”两位弟子见老师满面病容,简略回答,忙问老师身体如何。老王笑了笑:“身子已经死了。未死者,唯有一口元气而已。”

“先生,少安毋躁,我们这就去找大夫。”“不必了……”说完,老王昏迷了过去。昏迷了三天的老王悠悠转醒,艰难地问道:“这是什么地方?”“青龙铺。”十一月二十九日,老王召周积等人,良久,他才睁开眼睛说:“吾去矣。”周积等人泣不成声:“先生,您还有什么遗言?”老王微笑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顷之,瞑目而逝,死于肺疾,时间定格在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即公元1529年1月9日8时许。王阳明走完了光辉的一生,年五十七岁。

门人及会葬者千余人,麻衣衰屦,扶柩而哭。四方来观者莫不交涕。洪溪去越城三十里,入兰亭五里,那是老王活着的时候亲自选的墓地。

朝廷予谥文成,赠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封侯爵,称新建侯。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奉祀孔庙东庑第五十八位。

主要弟子及粉丝:徐爱、冀元亨、王龙溪、钱德洪、黄绾、王艮、刘宗周、聂豹、王栋、朱恕、颜钧、王襞、罗汝芳、何心隐、李贽、焦竑、周汝登、贺麟、徐阶、徐渭、海瑞、张居正、徐光启、汤显祖、黄宗羲、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宋教仁、陶行知、蒋中正、中江藤树、佐久间象山、西乡隆盛、吉田松阴、高杉晋作、河井继之助、东乡平八郎、岩崎弥太郎、涩泽一、渡祐策、三岛由纪夫……《明史》赞曰:

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守仁尝谓胡世宁少讲学,世宁曰:“某恨公多讲学耳。”桂萼之议虽出于忌之私,抑流弊实然,固不能以功多为讳矣。

立功、立言、立德,三真不朽,千古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