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7489000000038

第38章 1519年,南昌的狂热之夏(1)

唐寅成绝响,无关风月点秋香

朱厚照执政十三年的各种“神奇”作为让胸怀大志的朱宸濠看到了希望。就在武宗走南闯北巡游的时候,朱王爷已经开始招兵买马,蓄积力量,扯起一面大旗,向着人生中最辉煌的火葬场走去。随着实际工作逐步完善,朱宸濠渐渐感觉到造反是一件极有风险的伟大事业,能否成功取决于三大因素,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他已经占了,地利也有,现阶段主要是人才问题。没有人才辅佐,再大的事业也干不起来。

朱宸濠经过矬子里面拔大个儿,找到了三位顶尖人才。第一位,刘养正,字子吉,江西吉安府人。曾经被誉为神童,举人出身,会试不知道落榜几次,最后考得刘养正心灰意冷,憋在家里以诗文自高,做才华横溢不得不归隐状。刘养正眼瞅着岁数大了一无作为,高不成低不就的,梦想突然有一天会飞黄腾达。去过京城的人见过大世面,糊弄糊弄左邻右舍可以,但长期忽悠贩夫走卒也不能当饭吃。刘养正一标准文艺青年,正对朱宸濠胃口,这让他看到了就业的机会。刘养正眼光放得长远,忽悠皇室成员远比忽悠邻居实惠。

刘养正到南昌待了几日,打听清楚后,知道宁王身边有几头蒜,做到知己知彼,其中李自然的名字让他眼前一亮。刘养正憋足了劲儿去见朱宸濠。刘养正见到宁王后,跟他讲了一番尧舜禹汤的大道理。朱宸濠不感冒,那些他都懂,不需要。刘养正话锋一转,表达了他对成祖朱棣的无限敬仰之情,特别崇拜苏州人道衍高僧姚广孝。

朱宸濠双眉一皱,接下来是不是要说江西盛产天子之类的话?似乎又来了一个骗吃骗喝的,而且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刘养正看出了朱宸濠的不屑,他说了五个字,于是朱王爷服了。“吾善观天象。”李自然给了刘养正灵感,那神棍都能留在朱王爷身边,他堂堂一举人,饱读诗书,博学多才,难道还不如一个跑江湖的?经过对朱宸濠的试探,刘养正明白了,朱王爷喜欢听玄机,那就来点玄机。刘养正并非天文爱好者,相反观天象是一项顶尖技术。要说谁会观天象那绝对了不得,胸怀大志的主儿会主动把你从深山里挖出来当国宝养着。

刘养正见朱宸濠上道了,娓娓道来:帝星见于豫章故郡。朱宸濠顿时觉得眼前的刘养正是个人才,特意在无月的晚上,找他谈话。刘养正对着夜空指手画脚,说得朱宸濠五迷三道,在晕晕乎乎中认同了刘养正的才能,引为重要谋士。

第二位,李士实,南昌府丰城(今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人,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三甲第二百三十八人,全国第三百三十九名。退休官员,原职为刑部右侍郎,正三品大员。与朱宸濠是儿女亲家关系,退休在家闲来无事,拉过来帮着忙活忙活。李士实在朝廷里混迹一辈子,没混出什么名堂来。到老了,攀上皇亲贵胄希望能再风光一把,做个开国功臣,死后混个谥号,也不枉此生。

第三位,唐伯虎。沉寂十余年,唐伯虎终于出山了。经过科举舞弊案,唐伯虎对仕途心灰意冷。回到家后,“行贿主考官”的消息不胫而走,人气瞬间跌入谷底。第二任妻子何氏见他那副穷酸德行,愈看愈来气,夫妻频繁争吵不断升级。最后唐伯虎一纸休书,与何氏离婚。屋漏偏逢连夜雨,弟媳又提出与他分家过,唐伯虎黯然神伤,只得同意。亲人不认他,朋友不见他,众叛亲离仿佛全世界忽然变得陌生,唯有独自在那寒冷的夜晚品尝世态炎凉的滋味。从此,唐伯虎看破人生,四处云游,十年间走遍了大江南北,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光阴荏苒,唐伯虎年龄大了,思乡日切,顿生落叶归根之意。正德四年,唐伯虎在苏州城北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修建了桃花坞,专心作画。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优秀作品。穷而后工,说得没错,不经历人间辛酸,丰富人生阅历,想要创作出传世之作,异想天开吧!王阳明与唐伯虎有过一段交集,唐伯虎画过十二幅风景画,由王阳明撰写诗句,即为书法作品《唐寅十二景文》,今藏于贵州省博物馆。

伯虎兄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饮酒狎妓,留恋娼家,赢得青楼薄幸名,过着清苦的生活,靠卖画维持生活。唐伯虎有诗云“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你就知道他的生活有多么拮据清贫了。那时候,他的画还不值钱。艺术作品通常苦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唐伯虎画作真迹,没个几百万人民币是下不来的。中年时,伯虎兄终于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春天,要了美貌贴心的妓女沈九娘为妻,育有一女。可惜好日子没过几年,沈九娘因操劳过度去世,唐伯虎再遭精神重创。

上苍为你关上一扇门,必然为你打开一扇窗,就在唐伯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朱宸濠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重金聘为幕僚。可能这辈子活得太艰苦,穷怕了,唐伯虎欣然往之。到了宁王府,唐伯虎拿出江南第一才子的范儿震慑所有人,他的水平毋庸置疑。在绘画书法等艺术方面,唐伯虎绝对是旷世奇才,无师自通的那种,给支笔就能画出大好河山,政治方面水平却绝对一般。

唐伯虎原本以为这是上天给他的否极泰来的机会,没想到再一次被老天玩儿了。唐伯虎发现宁王府人群各异,土匪、强盗、不良青年、社会渣子,什么样人都有。他又发现宁王蓄养死士,购置大量兵器等军事物资,队伍经常在城里堂而皇之地演习。唐伯虎心里冰凉,虽然前半生悲苦,到了晚年还不希望晚节不保。遂,唐伯虎想出了个绝招——裸奔。当代人玩行为艺术觉得挺时尚,中国很久以前就有过,唐伯虎也不过拾人牙慧罢了!唐伯虎每天喝得醉醺醺的然后逛妓院,在大街上裸奔,逢人便说他是宁王的贵客。宁王的脸被他丢尽了,最后朱宸濠实在受不了这位大爷,把他送回了苏州。就这样,唐伯虎得以保全性命苟延残喘,了却余生。

嘉靖二年(1523年)秋,唐伯虎应友人之邀去东山王家做客,见苏东坡真迹《满庭芳·归去来兮》,其中“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句,触动了唐伯虎被伤得千疮百孔的心,不觉潸然泪下,回家后一病不起,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去世,年五十四,遗一女。丧事由好友王宠、祝枝山、文徵征凑份子办的。

纵观唐伯虎一生,年少成名、亲人罹难、乡试第一、科举牵连、离婚分家、中年丧妻、宁王风波、晚景悲哀、凄凉离世,盛名之下背负着太多的心酸苦泪与无可奈何,终明一代的艺术家中没有比他更惨的了。江南第一才子,假托风流,身世苦无多,一首桃花庵诗成绝响,无关风月点秋香。

桃花庵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日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按:此非唐寅《桃花庵诗》原文,但此诗最接近我们印象中的伯虎兄。)

朱宸濠参透的处世真理

以李士实、刘养正、李自然等为谋士的朱宸濠造反团队核心领导班子组建完毕,有了决策层,等于有了大脑。大脑告诉他要办的事实在太多了,办事花钱,天经地义,靠朝廷供给的那点禄米远远不够。朱宸濠想了个绝招,向土地要钱,那是千百年来中国固有的经济方式。侵占民田,老百姓没处说理去,地方官员根本管不了。田地有了,朱宸濠金枝玉叶,他手下没那么多人去种地,要说朱王爷实在聪明得紧,他把侵占的田地再给原来的百姓。不是朱王爷发善心归还于你,而是租给你的。你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庄稼熟了,朱王爷要来收租。这样一来,朱王爷空手套白狼,仓廪着实丰厚可观。有了额外的经济收入,不再靠天吃饭。

地有了,粮食有了,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派人去北京总不能运一火车皮大米去办事,不方便,不实惠,人家直接要银子。宁王府不是国库没那么多银子,问题难不倒朱王爷,他有一劳永逸釜底抽薪的好办法——抢劫!没有比这个来钱更快的方式了,朱宸濠养了一批盗贼如凌十一、吴十三、闵廿四等,他们天天出去抢劫,出事王爷兜着。几年下来,金库蔚为壮观。

粮食有了钱有了,朱宸濠开始施行他的关键一步,恢复王府卫队。手里没有兵,你再有天子骨相帝星砸你脑袋上也是白扯,最后与朝廷亮底牌真刀真枪拼起来不是煎饼卷大葱,只有手里拥有武装力量,说话才能硬气,才有可能夺取帝位。

朱宸濠派人带着大量金钱进京找最好使的人办这事儿。当时刘瑾权倾朝野,别人不管用。刘公公最喜欢收钱,人家挣钱是明抢,比朱宸濠挣钱容易多了,大笔一挥,钱财拿来,少一两脑袋搬家。朱宸濠贿赂刘瑾送钱没别的意思,要求恢复宁王府护卫。在刘公公眼里小事一桩,拿钱办事,宁王府护卫恢复了。

朱宸濠异常兴奋,护卫恢复表明向着伟大事业迈出了坚定的一步。王府护卫有三支卫队,人数在9000?15000,相当于一个师的编制,的确很难与皇帝的百万大军对抗。要知道1945年抗战胜利时,八路军仅有三个师,但兵力已发展到近一百万人。恢复卫队具有养兵合法性,至于兵力数字那是可以想办法保持正常编制的。

南昌城变成了铁匠铺,日夜不停,打造兵器,宁王府的工作人员四处招兵买马。

朱宸濠乐此不疲,正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京城传来了一个对他极具打击性的消息——刘瑾下台了。

朱宸濠欲哭无泪,刘瑾一下台,所有文官不管与他有仇的没仇的,纷纷上疏,检举刘瑾诸多罪状。其中恢复宁王府卫队自然成了重中之重。在这次政治斗争中,朱宸濠被无情波及,白花花的银子打了水漂。面对王府卫队被撤销的消息,朱宸濠灵光一现,声势浩大的打铁运动不能就这么销声匿迹了。让江西老百姓怎么看?让朝中官员怎么看?宁王花了一笔巨款恢复卫队,结果没蹦跶几天,被撤销了。憋屈不说,关键太丢面子了。

朱宸濠与谋士们商量,如何是好?大家一致认为,由明整转入地下,继续招兵买马扩充军备。另一方面,派人去北京继续活动。刘瑾下台了,总得有说了算的。

朱宸濠再次派人去了京城为恢复宁王护卫之事奔走呼号。曾在江西任按察使的陆完曾与宁王有交情,恰好如今他在兵部当一把手,事儿好办多了。朱宸濠又重金收买了皇帝宠臣钱宁、乐师臧贤及朝廷许多官员。收了钱的官员们自然替宁王说话,就算不支持,至少不反对。陆完为此尽心尽力,与钱宁等人做通了朱厚照的工作。按照明代规定,皇帝同意过的事须经过内阁起草诏书,关键一步卡住了,内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费宏,拒绝起草诏书。

费宏,字子充,广信府铅山(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人。铅山县出过几个狠人,素有“隔河二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之美誉,如北宋状元刘辉、南宋名相陈康伯、明代内阁首辅费宏、清代著名文学家蒋仕铨(与袁枚、赵翼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等。费宏无疑是铅山县最耀眼的那颗明星,今铅山县建有费宏纪念馆。

费宏一十足的猛人,三次入阁,光科举履历就能吓死一大片。十三岁中广信府童子试文元,十六岁中江西乡试解元,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第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时年二十岁。同榜的有二甲第十一人的蒋冕,全国第十四名;三甲第一百三十六人的毛纪,全国第二百四十九名;兵部尚书陆完也是同榜,二甲第一百零七人,全国一百一十名。费宏由杨廷和推荐入阁,其时内阁有李东阳、杨廷和、梁储。嘉靖朝,蒋冕为内阁首辅,嘉靖三年二月进,五月致仕。毛纪接替,五月进七月致仕,干了两个月。然后是费宏,嘉靖三年七月进,五年五月降。

费宏用脚后跟也能想明白朱宸濠要干什么,身为江西人当为家乡作出贡献,规避灾难。消息传到朱宸濠耳朵里,与谋士商议,估计是钱没到位,遂命人予以“彩币珍玩”等重金贿赂费宏。只要能恢复王府卫队的合法性,朱宸濠不惜下血本。哪知费宏依旧严词拒绝:“闻宁王辇金入京,谋复护卫,若听他所为,我江西人必遭涂炭。只要我在阁一日,必不允许。”费宏正气凛然,可是他终究没斗过朱宸濠,或者说他没斗过金钱。在宁王日送斗金的糖衣炮弹的打击下,拿钱的非常卖命,一个回合,把费宏踢出内阁。无奈之下,费宏被迫辞职。

正德九年(1514年)四月二十八日,宁王府卫队正式恢复,同时规定宁王府卫队由朝廷供给军饷。

朱宸濠赚大发了,朝臣对此表示十分不理解,纷纷上疏称太过分了。朱宸濠很快摆平了上疏的官员,送钱、送钱、再送钱。朱王爷相信这世界上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多年来,他已参透人性,总结出了这条处世真理。于是,朝野上下,一团和气,朱厚照听到的全是宁王的正面新闻。

宁王朱宸濠热火朝天地自掘坟墓,为造反大业迈出一个个坚实的脚步。朱宸濠看着自己的势力日益壮大,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他懂得。

有时他也曾犹豫彷徨过,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不归路?他找不到答案,已经走火入魔了,别人越是劝说越来劲,他极度想证明给自己看,给身边的人看,给天下人看。他也曾想过造反为了什么?答案是当皇帝。

当皇帝难道一定要造反吗?历史经验告诉他天下承平的年代,想要当皇帝有三种途径:第一,嫡长子合法继承人,显然他不是。其次,皇储之外的皇子,篡权夺位,把皇储干掉经过政变上位,譬如李世民。朱宸濠是皇亲,距离皇子非常远,这条道堵死了。那么只剩下了最后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造反,譬如成祖朱棣。造反这条路甚为凶险,一旦失败,当万劫不复,每个人都看到了这一点。朱宸濠的首席智囊李士实想出了当皇帝第四种方法——当皇帝他爹,曲线称帝。

当今天子朱厚照没儿子,假如能把朱宸濠的儿子过继给朱厚照,通过这种怀柔方法夺取帝位,那就省事儿多了。朱厚照天天泡在豹房里估计活不了多久,所以这条计策很有实用性,一旦朱厚照驾崩,“过继”太子则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皇帝位,那个时候手里拥有十万精兵的朱宸濠想要夺取帝位,易如反掌。朱宸濠表示赞同,李士实出了那么多主意,这条还算靠谱。

朱宸濠派人携带大量金银珠宝去京师,找钱宁办事,现在他最得宠。钱宁不姓钱,与刘瑾不姓刘一样,小时候卖给了太监钱能,所以改姓钱。